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SVMRSAR模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常系数参数,B样条函数序列估计非参数,并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估参数估计的精确性.运用该模型分析了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人口比例、性别比例、人均教育投入、师资配比等因素对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教育投入与师资力量对教育水平发展的影响最显著;性别占比对教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分析研究甘肃省不同层次受教育程度人口分布,结合甘肃省人均GDP数据,得出甘肃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性.从而提出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建议,为甘肃省政府制订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精准扶贫方案提供依据,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遏制贫困代际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成人文盲率和生均教育投入三个指标,构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测算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进步指数,并比较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程度,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模型对2009~2016年基础研究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运用Tobit模型从经济、人力、地区、社会、贸易、财政结构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效率与技术变化的年平均下降速度均为4%,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综合效率指数年平均提升1%。从具体影响因素来看,人口密度、贸易开放度呈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出结构表现出负相关;社会信息化水平影响程度不大,但仍显示出负相关;城镇化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GDP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影响设施农用地发展的因素,可为促进设施农用地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河南省襄城县为例,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农户年龄、受教育水平、劳动力类型、家庭人口、劳动力人口、设施农用地面积、种植年限、未来5年规模变化、是否知道鼓励政策和是否参加培训10个因素,分析其对设施农用地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口、劳动力人口和是否参加培训4个因素影响显著,达5%的显著水平;劳动力类型的影响在10%的显著水平左右;受教育水平、设施农用地面积、种植年限、未来5年规模变化、是否知道鼓励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也说明,设施农用地的面积不是越大越好,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设施农用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决定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决定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文章采用安徽省1993—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以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有显著正效应。文章提出提高提升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问题.首先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我国三十年来教育投资比例进行历史分析,并和苏联、东欧国家教育投资比例作了比较.这一研究为教育投资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教育投资的预测找到了一种数学方法.模型建立:设X为某个地区、某段时间的人均国民收入.Y为该地区、该时间的人均教育费用.固定某个地区,考虑X与Y之间的关系有ΔY=a(X,t)ΔX(X≥X_0),这里X_0为起码的人均生活费用,这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上,人均教育费用的增加量应该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西北少数民族群众能否跟上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受教育水平.本文以西北地区穆斯林民族为研究对象,分析穆斯林民族受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影响西北地区教育落后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用1 325份浙江、四川、河南3省农村未迁移居民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相关验证,分析中国东中西部3个省份的农村未迁移居民的迁移意愿.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家庭中在读学生数量、户籍政策对迁移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受教育年限、家庭年总收入有正向显著影响.城市的社会关系和计划生育政策对迁移意愿影响并不显著.从分省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打工年限、户籍制度、户主年龄、家庭年总收入在不同省份农村居民的迁移意愿有影响,但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一个表征劳动力素质的指标--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封闭系统的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模型作了改进.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预期工作年限,引入了预期工作年限系数,并利用1995年抽样调查的劳动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比较了模型更改前后所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第五次、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将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切入点,在GIS软件支持下,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从地理学视角系统地分析了四川省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3点结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延期福利影响下的劳动者受教育决策的数理模型,运用最优化控制理论,分析了延期福利对劳动者最佳受教育年限选择行为的影响.通过模型讨论获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个总体指标对我国1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的受教育程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计算教育基尼系数来衡量各民族教育公平程度,用数据呈现了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最后分析了受教育程度对教育公平的影响,说明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劳动力市场的收入状况受到不同的影响因素制约,为了提高劳动者的个人竞争力,同时为用人单位制定合理的工资水平提供参考,研究了城市居民的收入影响因素和外来劳动力的不同之处,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2002年的CHIP横截面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得出了以下结论:外来劳动者的收入主要受教育年限、城镇就业年限、其他收入来源和周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各因素都与收入呈正相关的关系;而城市居民收入影响因素主要有受教育年限、就业年限以及日工作时长,其中收入与日工作时长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镇用地的合理安排与布局优化.本文以2004—2014年内蒙古城镇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城镇用地规模变化、分异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城镇用地扩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从规模变化上看,研究期间内蒙古城镇用地呈现出扩张的趋势,扩张幅度在不同时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从分异特征上看,内蒙古城镇用地总体综合变动指数为1.05,通过自然间断法划分剧变型、缓变型和稳定型3种变动类型,且中部区域的盟市变动相对剧烈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规模的集聚效应.从区域差异上看,内蒙古城镇用地扩展规模的总差异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盟市的差异所致.研究发现,受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等相关因素的驱动,内蒙古城镇用地扩展的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受人均耕地面积影响较大,而中部地区受人均GDP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Mincer模型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农民收入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农民收入对教育年限的弹性值。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之间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超过义务制教育阶段教育收益率出现递减,要改变义务制教育后教育收益率递减的趋势,增加农村教育收益率,必须增加对农民的非学历教育,加强农民的各种培训。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资收入与受教育程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村人力资本为切入点,把人力资本理论运用到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分析中,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具体论证了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工资收入的关系,以工资收入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民受教育平均年限为解释变量,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农民受教育年限越长,其所得的工资收入就越高。最后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为提高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增长上限与劳动者最优受教育年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劳动者最优受教育年限的因素,并构建了一般性地反映人们在就学和就业之间进行选择的最优化模型;应用格林公式,着重讨论了人力资本增长潜力对劳动者教育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模型的结论与实际的决策行为是一致的,显示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在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的差距越来越明显,造成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地理因素、国家政策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教育水平因素等。对这一问题,既要看到差距存在的合理原因,又要看到差距过大的危害性。通过采取认真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制度改革、放宽人口流动限制、加快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等措施来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反映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生产资金的状况,实际上反映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小。同时,它还与农村科技、教育、文化等与经济相关的重要因素状况相联系。 根据农村人均纯收入的上述特点,笔者认为不同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与本地区农民采取的经济发展对策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从这一点出发,对人均纯收入水平不同的地区的发展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