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唐代大草书家怀素的书法形成原因的分析,指出中国草书家的艺术精神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悲剧精神”即“酒神精神”,他大量存在于中国文人的思想深处,并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精神雄逸刚健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品类至少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它最能体现古老中国的文化特质和华夏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由于民族思维本质的差异,我们的先民一直沉浸于操作技巧训练、直观感情经验的描写之中,对这门古老的艺术缺乏必要的深层的理性思辩和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整合。甚至直到今天,关于书法的基本概念也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权威的、令人满意的界说。书法是一门看似简单而其实非常复杂的艺术。要给它下一个合乎科学而又具有概括力的定义并非易事。书法一词,早在《左传》里就出现过:“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然此处的书法…  相似文献   

3.
启功书法艺术继承传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存在技法单调、境界狭隘等不足。当今“启功体”泛滥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多方面的问题,如启功书法的简单易学,大众书法审美鉴赏能力的退化,现代文明的审美感官化以及当今学术批评态度等。表明了中国书法传统审美能力的退化,现代社会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我国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充分认识其创作中的审美内涵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意在笔前”、“意在笔中”、“笔绝意在”三个方面关于“意”的美学内蕴的初步阐述,有助于我们提高书法创作的审美能力,从而正确把握“意”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冬云 《科技信息》2009,(8):232-232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语文成绩,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必须引“源头活水”进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语文“人文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运用被“击活”的语文知识,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袁跃奇 《科技资讯》2011,(15):234-234
书法是通过对汉字的书写,借助汉字而创造出形象的创作艺术,而作为书法创作手段的书写则贯穿于于整个书法创作过程,既然书写是艺术创造,不仅要讲究书写的技能功夫也同时也要讲究创造的审美效果。书法艺术到底是该讲求"工"还是该追求"拙"?在书法艺术中",工"与"拙"究竟是对立的还是有有统一元素在里面,究竟哪种可以被称作更有价值的艺术形式,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中国绘画中“形”与“意”这一传统话题的探讨。针对当今在中西方文化艺术思潮的交汇中有关东方文化艺术的地位及价值出现的种种误导倾向,着重从传统入手,对中国绘画的“形”与“意”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比较富于实践性的思考与阐述。本文提出,中国绘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意”组合的美学法则是东方绘画独特的审美情结,本质上是以“意形合一”的交融为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和化心理。书法本身已不仅是“写字的方法”或“写字的艺术”,而是一门在很大程度上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它已超越大众而走向自我,超越实在而深蕴理想,超越本而化为意识。而这些皆因于汉字的意象性、毛笔独特性和情感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9.
疾涩是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生命之所在,疾涩线条的节律性使中国书法被称为“时间的艺术”从而别具一格,疾涩线条的韵律感确立了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画的最根本之点,疾涩的不同侧重产生了书派风格之差异,疾涩既是技法术语又是艺术审美范畴,它是中国古公款宇宙生命和运动变化的感悟和认知;无论是疾是涩,都是力、势、气三有机统一并发生变化的结果。“疾势涩笔”和“迟中见速”本质上就是阴阳合和“之道。  相似文献   

10.
一 书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这个问题,在近几年的中国书坛上,一直争论不休。归纳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有这样两类:一是以“书画同源”为依据,断定中国文字的象形因素决定了书法的具象性质,并由此定论中国书法是一门具象艺术。或者更以历史上著名书论中的一些术语为依据,认为不但文字是山象形字进化而来,且其点画都是在直接地表现世间万物,如(千里阵)“云”、(高山堕)“石”、(万岁)“枯藤”,甚至一横如“扁担”、一捺象“大刀”等等。这种理论认为,书法可以而且应当  相似文献   

11.
“文章千古事,书法万年传”,书法与文章一样,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纵观历史,中国书法无论兵火战乱还是朝代更迭,都以强大的生存力一直演绎着鲜活生命的传奇,这是一种什么力量使然。  相似文献   

12.
“气韵非师”是中国传统美术理论的精髓,它影响了中国绘画几千年,并在当前及以后的艺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解其意义不但能让我们更加深人的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画深层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更为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指明了方法。六法中深层修养层面的首法虽“非师”,但可以后天培养,其他形式方面的五法则可“师”,可以“师”的部分一定要学习和钻研,不但要外“师造化”,而且要内“师古人”,这样才能中得心源,才能使中国画的发展走上继承、发展、创新的正确发展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3.
书法是一门以汉字结构为造型依据的艺术。它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线,所以人们又称书法艺术是线的艺术。当今许多人在学习或欣赏书法这门艺术时,总感到抓不住要领,似乎书法是一门很难懂的艺术。这是由于书法研究领域里,人们常常忽视了对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中“线”这个最基本因素的研究所带来的结果。 本文拟就书法艺术的基本语言——线的最初意义作一个分析,解开书法的神秘面纱,以便更好地指导书法学习和欣赏。  相似文献   

14.
徐振辉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2):23-26,43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书法的“气”,就是书者在作品中蕴含的韵味和个性特质。观赏者通过对特定笔画、结体、章法等的直观的理解,产生丰富的艺术想象,从而领悟个人、群体以至整个时代的审美追求、艺术情趣和时代风气。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对书法有系统而精深的研究。他的书论富于辩证,善于概括,尤其是“书如其人”的观点更成为不刊之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  相似文献   

15.
孙吉龙 《科技资讯》2006,(20):183-184
书法学习可分为“写字”、“书法”、“书道”三个层次,而书道是最高境界,书法学习通过确立目标、选贴、临贴和创作等过程也是感悟和追求书道境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王国维这里,“古雅”作为艺术形式(优美和宏壮)的一种载体,是艺术的形式因素,但不完全等同于艺术的形式。它侧重指艺术家对于艺术符号的处理形式,是艺术的整体形式的微观形式元素,就是艺术家用来传达艺术作品整体形象时进行艺术符号操作而形成的微观形式元素。“古雅”还是艺术品所体现出的一种形而上的美学价值,而“趣味”、“神”、“韵”、“气”、“味”这些东西就是“古雅”的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兴儒 《科技信息》2003,(5M):60-6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一点中西皆同。但西方所书写的文字,较少有中国书法这样的可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而存在的价值。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字源于图形,由图形而变为笔画;由象形而变为象征之缘故。因此,在字的间架结构之间不时地流露出对于“意”的领会。久之,便产生并逐渐完备了表达这种“意”的法则,这便是所谓书法了。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开展书法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教学中通过“讲解书家趣闻逸事及欣赏真迹佳作激发兴趣”教学,使学生认识书法,欣赏书法,体会书法的美,从而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书法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召开,中国申报的端午节、粤剧、书法、篆刻、剪纸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等4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艺术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学生在体验艺术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到如何创造完美的“画境”更要领悟到背后的“意境”。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技法课程向新视觉的艺术课程转变,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