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西访古记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的前夕,我们到左、右江流域的凌云、百色、田阳、田东、靖西、上思、凭祥、龙州等地,进行了一些关于壮、瑶族社会历史的调查访问。所到之处,受到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与支持,有了一点收获。现将其中关于广西古代地方史中的几个问题,略记如下。一、泗城土府遗迹汽车盘越过重重高山,我们来到了四面环山的一大片峒场,这就是凌云县城的所在地。凌云,据县志所述,因境内有高峻的凌霄山而得名。它原是泗城府的所在地。所谓  相似文献   

2.
大渡河流域滑坡灾害频发,对流域内的施工建设和水电站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获取流域地灾分布一张图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时间序列InSAR技术,对覆盖了大渡河丹巴至乐山段的升轨Sentinel-1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了流域2018-2021年的大范围形变结果,并结合光学影像识别出潜在的隐患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最大形变速率达到了-65.2 mm /y;大部分沉降区集中在丹巴、石棉和汉源地区,主要受到地质构造活动和降雨等因素驱动;综合考虑形变速率、地形、植被覆盖和变形范围的影响,在大渡河沿线发现了15处较显著的滑坡隐患区;在典型形变区域,InSAR结果与地面测量数据基本一致,证明了InSAR滑坡监测技术在复杂西南山区的有效性,测量结果将为当地灾害治理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全国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选编了这篇课文。本文节选自周立波同志编选的《1959—1961散文特写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版)中的《内蒙访古》,略有改动。作者翦伯赞(1898—196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4.
今年夏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洪涝灾害。自去年长江三峡工程施工以来,长江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一条河流。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长江,熟悉长江,尤其是熟悉长江的生物资源情况,包括人类自身的资源,即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情况,我去采  相似文献   

5.
结合峨边大渡河大桥维修加固工程的施工控制,介绍了拱桥加固的施工控制原理和过程.结合各施工阶段现场测试和结构计算分析,使本桥的维修加固的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特征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渡河流域为中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目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212处,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801处,泥石流756处,崩塌301处,潜在不稳定斜坡354处.滑坡沿大渡河发育极不均匀,上游较发育,滑坡体主要为冰碛和崩坡积物,以蠕动变形为主;中游滑坡最为发育,多发生于昔格达组、碳质页岩夹板岩和煤层等地层中;下游最少,主...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查四川大渡河中游区域放射性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对该区域的环境天然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地下水天然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和评价。利用伽玛能谱仪进行测量,该地区伽玛辐射吸收剂量率为65(4.27~213.77)nGy/h,同时对地下水样品进行238U、232Th等放射性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伽玛辐射吸收剂量率处于中低水平,放射性水环境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金川水电站地理位置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多组构造交汇复合地带,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地震活动和水热活动均较强烈.为服务于大渡河金川水电工程规划建设的需要,作者对大渡河流域金川地区进行了地壳稳定性评价.依据地壳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将地壳稳定性划分为四个等级:稳定、次稳定、次不稳定和不稳定.综合各项研究资料确定定量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地壳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论表明,该地区适宜修建大型水电工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渡河钻孔资料揭示,谷底浅表层岩体破碎、弱风化、强度低、透水性较强,具有明显的卸荷松弛现象.通过钻孔覆盖层及谷底岩体钻孔岩心研究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后表明,在谷底刚形成时,谷底出现应力包,应力集中足以在较短时间内使谷底岩体沿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形成谷底松弛带,然后应力集中向深部转移.覆盖层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大渡河谷底形成距今已有25 ka,正是在这一漫长的岁月里由谷底应力集中导致谷底岩体变形松弛,逐渐形成现今的弱风化、弱卸荷带.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寻大渡河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并为发展新型城镇化提供指导,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GIS地学空间分析技术、演化树模型等方法,测度城镇化水平和细分城镇化驱动因子模式,总结不同发展模式下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演化格局.研究表明:大渡河流域各地区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有较大差异,差距随时间推移不断扩大;演化过程分析显示,城镇化驱动因子不同成为上下游地区城镇化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总结了各类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特征,拟为大渡河流域城镇化水平提升提供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渡河流域的地理国情(地势陡峻,林草地广布),改进了土壤可蚀性因子K、坡度坡长因子LS和植被盖度因子C的提取方法,构建了大渡河流域土壤流失方程,进而分析和探讨了2005—2015年大渡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大渡河流域总体上属于轻度侵蚀,其空间格局表现为小面积的高强度侵蚀,主要分布于中上游地区的高山峡谷地带以及下游的泸定县、九龙县、汉源县、峨边彝族自治县等地区。(2) 2005—2015年,大渡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状况呈现总体稳定,局部加剧的态势。(3)近十年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然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频繁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地震)极大地加剧了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研究成果可以为西南山区,特别是横断山区的土壤侵蚀量估算提供重要借鉴,对区域水土保持的防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对大渡河泸定桥病害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采用声波CT技术对桥台内部结构物进行探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整桥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病害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元1705年,康熙因军事需要和藏汉贸易方便下令修建泸定桥,次年桥建成后,康熙御笔亲书“泸定桥”, 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1935 年5月29日,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赞誉。  相似文献   

15.
滑坡体位于大渡河上游某水电站闸址右岸,最大厚度73 m,据勘探平洞揭露,滑坡体内存在大量假基岩,基本保持一定层序,大部分层理倾向坡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深入调查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滑坡体的赋存环境,查明其形成地质力学模式为蠕动-滑移-拉裂破坏模式,以垂直位移为主。最后采用地质分析和极限平衡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滑坡体的影响因素多数有利于稳定性,在各工况下均满足安全标准,其成果可为拟建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元1705年,康熙因军事需要和藏汉贸易方便下令修建泸定桥,次年桥建成后,康熙御笔亲书“泸定桥“,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1935年5月29日,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赞誉.……  相似文献   

17.
大渡河某水电站上游围堰渗流场及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型岩土专业有限元计算软件GeoStudio对水电站围堰渗流场及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得出渗流场各要素分布图,并对围堰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布置压坡透水体对提高堰体稳定性有明显作用;合理地减小围堰防渗墙深度对边坡影响不大.本文的研究结果给设计方案的修改提供了依据,对类似工程应用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对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影响区域内维管植物进行详细调查和鉴定的基础上,对区域内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取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区域内维管植物的种类进行调查,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标准,对区域内植物科、属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区系中有维管植物87科279属537种,物种多样性较为突出。2)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植物区系的主体,区系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大科、寡种属在植物种类组成上表现出优势,分别占物种总数的33.27%,47.44%。3)蕨类植物在科和属的区系成分中,世界分布成分均为优势类型,分别占总科数的66.67%和总属数的60%。4)种子植物在科的区系组成中呈现出较高的热带性质,在属的区系组成中呈现出温带性质和热带性质。5)在属的水平上,区系组成中含有一定量的中国特有成分。【结论】建议在水电站施工期间以及工程后期应当采取相应的迁地保护、移栽育苗和植被恢复等措施,减轻对植物的破坏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引言四川金沙江、雅砻江与大渡河及其支流之深切割谷地沿谷底地带,广泛分布着适应干旱气候的灌丛植被。这一现象曾在刘慎谔、钟补求、姜恕、张新时等在有关西藏高原及四川植物分布的论述中有所涉及,然而对其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类型特点及群落发生发展和利用途径等,有待进一步加以研究。其结果必然对丰富植被学科理论,了解谷地的生态系统特点,从而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植被资源和发展农林牧生产都具有一定意义。因此笔者根据近年来的考察,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渡河金川石家沟在1982年端午节及1992年9月28日发生两次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冲毁金川农场及沟口铁路桥,造成2人死亡.通过对该沟泥石流调查发现,该沟具备形成泥石流的地形、物源及水源条件,形成区物源丰富,一次泥石流固体物质冲出量大,为中型规模泥石流,易发,中度危险,结合研究区在建金川水电站工程建设特点,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