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TO相关原则及中国政府的承诺对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提出了流转主体的经济性和平等性、流转客体的完整性和明确性、流转过程的规范性,流转管理的统一性、透明性和服务性及流转行为的市场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赵奇  黄利梅  范春丽 《河南科学》2022,(11):1860-1865
基于河南省2005—2020年的人口、经济、社会、农业等方面15个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灰色理论进行河南省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支农管理政策等指标层是影响河南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以此公因子指标为研究对象进行农地流转制约程度的灰色关联排序,进一步提出稳定主粮优化经济作物、提高非农人口比例及收入、完善养老及土地流转管理规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3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国内学者对农地流转研究的基本现状与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农地流转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我国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流转体制,可以依法有序流转。但是很少有人去探讨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农地流转呢?所以本文分析了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农地流转涉及的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剖析,分析了农地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认为该系统是一种多等级序列的开放系统,具有信息传输和农地资源配置两大功能,并结合我国农地流转系统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农地流转系统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农地流转效应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农地流转的正效益需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立农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农地流转的资源配置效应;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劳动力非农就业率;发展农业科技,引导农民专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7.
WTO相关规则及中国政府的承诺对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提出了流转主体的经济性和平等性、流转客体的完整性和明确性、流转过程的规范性、流转管理的统一性、透明性和服务性及流转行为的市场性要求。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农地流转宏观决策机制;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农地市场准入制度;农地资源价值补偿制度;农地流转的统一管理制度;农地流转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产权流转:农地资产动态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产权流转,即资产所有权及其派生权利——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易主”。动态地看,资产产权的流转也就是社会资产的重新配置过程。这是实现社会资产效率最优化的必要条件。资产产权的流转可以借助于两种机制:计划和市场。计划被喻为“看得见的手”;市场被称作是“看不见的手”。与此相适应,经济制度可分为计划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前者由计划机制直接对资产产权的配置过程进行调节;后者则由市场机制直接对资产产权的配置过程进行调节。我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经验都已清楚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9.
依靠市场机制 ,促进农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是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探析当前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制约因素 ,为培育和规范农地使用权市场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析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宜增 《龙岩师专学报》2000,18(1):50-51,64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但农村土地流转的不畅和不规范导致农村土地产出率低下,生产成本偏高,农民增收困难,土地纠纷不断。通过实施规范的土地流转,可进一步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因素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较新的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主要侧重于土地流转制约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能为进一步全面开展土地流转制约因素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服装的流行特征和它在现实社会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一个总体的设想,通过对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用系统的方法去揭示服装流行产生的奥秘,并提出了怎样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来协调服装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把全国土地看作一个集合A,其第一级元素是30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第二级是市(地区),第三级为县(区),第四级为乡、镇或小区,第五级为村或街道,第六级为土地单元;同时把土地分类的8个一级分类和46个二级分类以及城镇与铁路的部分三级分类当作土地利用类型集合S的元素.集合A与集合S都具有极小元与奇异性,A与S本元的交集可唯一地确定一个土地单元的属性与类型,建立起土地分类系统的集合表述数学模型,为土地分类的计算机化提供了依据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
隔震结构抗倾覆可靠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震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的结构.在没有设计抗拉装置的情况下,其抗倾覆力矩全部由自重来承担,讨论其抗倾覆可靠度在某些情况下更有实际意义.文中首先确定隔震结构倾覆的极限状态方程,进而推导出倾覆可靠度公式.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讨论隔震结构在没有抗拉装置的情况下,影响其倾覆可靠度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为达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 ,作者论述了开展农村土地整理的必要性以及重大意义。然后文章介绍了我国当前农地整理的主要内容 ,以及以农田、道路、沟渠、林网为主要内容的农地综合规划设计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建设用地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城乡建设用地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在政策量化方面往往只关注限制城镇扩张的约束政策,而较少考虑引导城镇发展的驱动政策,且多集中于整体尺度,对区域内部每个单元的差异考虑不足。研究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探究其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景观格局演变,借助回归分析和景观扩张指数探究全域和县(市、区)级建设用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定量化政策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200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和建设用地景观结构变化明显,建设用地的增长主要以占用耕地为主,其年变化率由1.968%提高到1.973%;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建设用地景观优势逐步增强,耕地和林地的破碎化程度上升,水域分布更加集中,整体景观趋向于离散化和复杂化;全域尺度上,社会经济因素对建设用地演变的驱动作用较为明显,每单位距乡镇中心距离增加将使建设用地扩张机会减少到原来的0.615倍,各斑块以邻接扩张式为主,扩张中心小幅南移。县(市、区)尺度上,社会经济、自然与政策因素均表现出地区差异性,交通运输用地显著增加,建设用地增长以交通建设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目标,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引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快速城镇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基于2009—2016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异系数、相对变化率、人地增减变化弹性系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在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建设用地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空间差异时序变化呈现缓慢缩小与急速缩小阶段特征;(2)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用地扩张与收缩的空间关联性与集聚性明显,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城市数量在增加,区域扩张的态势在不断增强;(3)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关系失调,农村居民点用地失衡的城市不断增多,空间关联性增强;(4)农业发展水平与人口因素是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条件对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影响显著,人口因素对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收缩影响力强。  相似文献   

19.
土地发展权概念引自国外,在我国其法律性质尚存较大争议,有公权力说、经济权力说和私权力说。民法学界普遍将其定性为私权利,且应当区别于地上权,属于狭义空间权。农村宅基地发展权基于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应当确立为独立的土地发展权,该理论有利于解决征地补偿中农民集体和农民利益的分配问题,还可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