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金锋 《科技信息》2011,(8):358-359
西康铁路既有愁伥沟隧道与新建二线东坪隧道线间距5-40米,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既有愁伥沟隧道局部二衬有开裂现象,依据设计要求需对愁伥沟隧道进行加固施工。本文重点介绍利用接触网检修轨道车进行钢架、锚杆、注浆等措施快速加固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善华 《科技资讯》2010,(7):88-88,90
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A19标段,有四座隧道,其中洋庄隧道左右线并行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左右线隧道净距为5.4~7米。本文通过对小净距隧道施工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对左右线隧道之间进行注浆加固和预应力锚杆加固,增强围岩的抗拉强度。同时,施工时对围岩爆破加以控制,合理减少装药量,控制震动速度。成功的完成该隧道的施工,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某地铁工程正线盾构隧道需下穿引出段线明挖区间隧道,针对上部隧道底部不加固、上部隧道底部加固及上部隧道底部不加固+盾构反向掘进三种不同工况,对盾构掘进中引起的周围土体变形及上部明挖区间隧道位移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上部隧道底部土体加固能控制上部隧道沉降变形,但加固对新建隧道及其周边土体变形影响很小;因上部隧道在平面上为曲线型,盾构掘进方向对上部隧道有一定的影响,对新建隧道管片及周边土体变形影响较小;采用注浆加固后,上部隧道沉降变形得到了较好地控制,最大可降低10%的沉降,同时可根据具体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固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隧道开挖引起的滑坡体变形影响研究较多,而针对山体滑坡作用下运营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及加固措施研究较少.基于此,提出隧道垂直穿越滑坡工况下既有隧道桩索联合加固体系,即将抗滑桩、锚索及隧道衬砌联成一体,这与传统的隧道加固与滑坡体治理分开研究有很大不同,然而由于其理论研究远滞后于工程实践,限制了在工程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为研究山体滑坡区域既有隧道桩索联合加固措施下的力学作用机制,建立了既有隧道走向与滑坡体垂直时3种工况下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别在无加固、抗滑桩加固及桩索联合加固措施下针对滑坡体与隧道结构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分析.试验结果发现,采取加固措施后,测试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在桩索联合加固体系中,即隧道、抗滑桩、锚索形成新的结构体系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进一步提高既有隧道的运营安全.该成果可为山区隧道穿越滑坡体的后期加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隧道围岩的蠕变变形关系着其长期安全运营.为保证隧道围岩开挖后的蠕变稳定性,开挖前需使用水泥搅拌桩对粉煤灰软弱地层进行超前加固处理.但目前有关粉煤灰水泥土蠕变特性的研究较为缺乏.采用FLAC3D模拟隧道开挖得到围岩应力状态,基于此对加固后的粉煤灰水泥土围岩,进行室内三轴蠕变试验以研究围岩的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偏应力载荷作用下,水泥加固后试样与重塑试样蠕变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加固后试样稳定蠕变阶段速率小于重塑试样,且加固后试样蠕变应变较小,最大可降低96.6%;此外,当偏应力超过试样的长期强度时,重塑试样提前进入蠕变加速阶段,而隧道围岩在经过水泥加固后,隧道各位置围岩的蠕变量同比减小70.2%以上.隧道围岩所受荷载与其长期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了围岩的蠕变状态.  相似文献   

6.
乌石山隧道右线进口段蠕滑山体稳定监测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皆 《工程与建设》2005,19(6):472-474
乌石山隧道右线进口段山体由于连续的降雨产生了蠕滑,造成洞内初期支护变形下沉,为防止滑体的进一步滑动,及时采取设置抗滑桩、地表注浆等加固山体措施。为确保隧道施工和今后运营的安全,通过地表位移观测、钻孔测斜观测、钻孔取芯等手段对加固后的山体和隧道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对加固后的山体和隧道的稳定性作出了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滇西南地区玉磨铁路曼勒一号隧道洞口段为依托,针对顺层条件下软岩隧道洞口仰坡滑移破坏问题及相应加固措施进行研究,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隧道洞口仰坡加固前后的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依据加固前后洞口仰坡的力学特性提出“注浆锚索+框架梁”的加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影响隧道开挖的情况下水泥砂浆锚索沿顺层岩层法向插入地表注浆加固,可以降低隧道洞口及仰坡所受压应力,仰坡竖向位移最大减少14.26%,纵向位移最大减少43.57%,仰坡稳定性系数为2.1,该加固措施能够抵抗仰坡滑移,增强隧道洞口及仰坡稳定性.“注浆锚索+框架梁”顺层仰坡加固方案经现场施作后加固效果良好,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分析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技术在隧道断层破碎带的加固效果,以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技术的某隧道断层破碎带加固工程为背景,利用超前地质预报雷达影像分析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后岩体的破碎程度;通过现场取芯、试验得出加固后岩体的BQ值,并对比勘察阶段的BQ值,以此表征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技术对围岩等级的影响;采用时间-体积法对加固后的渗水量进行测算;利用徕卡TS09plus-2R500设站并观测加固后隧道洞内外位移。基于以上方法和技术对穿越断层破碎带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岩性、渗水量、洞内外沉降监测数据等4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方法,虽然可以在可控范围内穿越断层破碎带,但超前小导管注浆不能改善洞深范围内围岩体的破碎程度,其止水效果较差;初始开挖时引起的变形是穿越隧道断层破碎带的主要形变,应提前完成初期支护。  相似文献   

9.
以盾构隧道下穿砌体结构房屋为背景,以墙体最大拉应力增量为评价指标,分析洞内深孔注浆加固技术中径向加固半径、建筑物前后加固范围和隧道断面加固范围这3个主要技术参数在盾构隧道下穿砌体结构过程中对砌体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影响洞内深孔注浆加固效果的主次顺序.结果表明:洞内深孔注浆技术可以对隧道周围的地层进行有效加固,减少盾构隧道施工对上部砌体结构房屋的扰动;对隧道周围进行全断面注浆时,加固效果最好;径向加固半径超过5m,建筑物前后加固范围超过1.5倍隧道直径时,注浆加固效果不再明显;在影响洞内深孔注浆加固效果的主要技术参数中,隧道断面加固范围对加固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径向加固半径,影响最小的为建筑物前后加固范围.  相似文献   

10.
以杭州某基坑工程实例为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基坑模型,研究了基坑开挖对下卧盾构隧道变形的影响以及不同加固控制措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会引起下方隧道和基坑封底的隆起变形,封底浇筑完成后隧道隆起达到最大值(4.88mm),与实测数据4.9mm相符;在加固控制措施由简单到严格的工况下,隧道和基坑封底的隆起值呈递减趋势,表明各工况下的加固控制措施均有一定效果,其中坑外加固和坑底堆载对降低隧道隆起效果明显,钢支撑和坑底加固对降低封底隆起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隧道在已有桥桩附近施工时对桥桩产生的影响,依托深圳市葵坝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桥梁段,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研究隧道动态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桥梁桩基变形的规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了进一步得到控制地表沉降和桥桩变形的最优注浆加固方案,通过改变注浆范围提出不进行注浆加固、原注浆加固以及优化后的注浆加固3种方案,并对这3种加固方案下地表沉降和桥桩变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注浆加固方案不但能够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和桥桩位移,而且能减小注浆范围,是最佳注浆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2.
旋喷桩地基处理是加固黄土隧道地基的重要方法。如何在黄土隧道地基加固中应用旋喷桩是当前地基加固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旋喷桩在黄土隧道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旋喷桩为切入点,在概述旋喷桩地基加固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旋喷桩施工工艺要点,探讨了旋喷桩在黄土隧道地基加固中的质量控制,旨在说明在黄土隧道地基加固中应用旋喷桩的重要性,以期为地基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汪春燕  罗斌智 《科技信息》2011,(11):I0370-I0370,I0416
对通向周家坪隧道出口的重要线路之一的某大桥进行安全评价与加固处理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综合评价认为大桥是安全的,局部需加固,尤其桥拱圈梁部需实施加固。采用321"装配式贝雷钢桥加固现有桥梁,加固后计算评价认为是安全的。施工中采用压浆法加固拱桥桥体填料以减少对侧墙的压力。实践证明,周家坪隧道已全线贯通,此桥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加固处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杨振丹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4):39-40,49
结合天津地铁2号线某区间小间距平行盾构隧道并行的工程实例,以控制后施工隧道对已施工隧道结构的影响为目标,通过对旋喷桩加固和冻结法两种工程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冻结法配合隔离桩加固的方法对此小间距隧道进行加固。简要介绍了工程难点、关键技术方案及施工应急预案等工程实践,为此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指导,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地铁修建的不断增加,受周边环境、地质条件以及线路平、纵、横、指标的影响,不可避免出现盾构隧道近接、交叉,本文通过对"先施工隧道进行加固"和"先施工隧道不加固"两种工况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后施工隧道对先施工隧道的影响,为工程顺利实施及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带裂缝的隧道衬砌刚度验算与加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某隧道在竣工后不久出现较多衬砌裂缝的情况,对裂缝进行了详细调查,得到了裂缝的基本参数,对裂缝安全等级进行了评价.采用基于刚度退化理论的混凝土刚度折减公式,对带裂缝的衬砌结构进行了安全系数验算,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套拱法对隧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并对加固后的衬砌结构进行了安全系数验算.结果表明:加固后的衬砌结构安全系数为2.69,满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地铁暗挖近接施工下穿既有盾构区间加固技术适应性,以成都5号线近接下穿既有3号线为工程背景,提出适应于成都砂卵石地层的预埋注浆加固保护方案,且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注浆加固范围的保护效果、注浆过程对隧道结构影响以及对下穿过程规律性进行讨论,并结合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既有隧道注浆加固范围扩大,其隧道结构变形呈线性减小,隧道结构纵向沉降槽呈线性缩小,适当增大既有隧道注浆范围可控制其变形量;预埋钢花管注浆加固过程中,浆液压力和土体硬化将导致既有隧道结构竖向产生沉降,水平方向相向靠拢;地铁下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结构主要产生竖向沉降,先缓慢沉降,隧道穿过后沉降变形突增,再趋于稳定,前期有一定反应阶段;相比既有隧道,近距离的大范围注浆加固导致土体硬化,5号线结构变形预变形阶段极大缩短,反应时间短,施工风险增大.提出二次衬砌工序优化、深孔注浆加固补救措施以及节点位置格栅密排等措施能够降低既有盾构运营风险.  相似文献   

18.
浅埋大跨度隧道管棚支护进洞三维有限差分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隧道施工“新奥法”的日趋成熟,超前大管棚支护是隧道施工中穿越软弱破碎围岩的一种有效的加固施工方法.本文在对管棚法在大跨度极浅埋破碎地层隧道开挖中的加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以某大跨度隧道为例,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隧道开挖后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模拟,分别分析了有无管棚预加固措施对拱顶沉降的影响并与实测拱顶沉降值进行比较,得出管棚能显著抑制破碎围岩地层的变形及拱顶沉降,减少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和受力,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山岭公路隧道穿越富水黄土地层时出现的各种施工问题,依托吉河高速乔原隧道,采用二重管注浆加固技术对富水黄土地层进行处治,并利用现场观察、数值模拟手段对加固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经注浆加固后,掌子面土体含有大量浆脉,其分布层理清晰,且掌子面围岩无"泌水"现象,土体稳定性较好,未发生掉块、塌方等病害;注浆后断面初期支护受力状况得到有效改善,隧道围岩塑性应变值得到有效控制.可见,二重管注浆加固技术在山岭公路隧道富水黄土地层处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量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同时,结合紫坪铺隧道小净距段现场实测爆破振动数据,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中后行隧道爆破对先行隧道的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岩墙加固措施、不同施工方案及不同支护体系等情况下,小净距隧道中后行隧道爆破开挖对先行隧道的影响.得出先行隧道迎爆侧及开挖掌子面前后1B范围是影响较大部位,应加强监控量测的结论.提出了岩墙加固宜采用注浆加固、先行隧道初期支护宜及时封闭、掏槽眼宜远离中岩墙以及开挖进尺不宜大于净距的1/3等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的控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