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s)是人体重要的肝脏药物代谢酶,其底物选择性、催化机制等研究因难以获得可溶性全酶而受到限制.本研究以制备UGT1A9可溶重组蛋白为研究目标,通过筛选重组蛋白表达体系、融合标签种类及linker长度,优化重组蛋白表达纯化条件和方法,实现了重组UGT1A9的大量制备.HEK293F细胞分泌表达的His8-MBP-NSAS-UGT1A9(氨基酸25-466)重组蛋白经Ni-TED亲和纯化介质从培养基上清液中分离,洗脱产物经SDS-PAGE、Western blot及MS检测鉴定为目的蛋白,通过Bradford法测得重组蛋白最终产量为2 mg/L,纯度达到95%以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人源药物代谢酶UGT1A9的可溶重组蛋白表达纯化方法,为UGT1A9及UGTs同工酶的药物代谢、催化机制及结构解析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Niemann-Pick C1Like1(NPC1L1)是肠道吸收胆固醇的关键转运蛋白.NPC1L1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上.影响着胆固醇吸收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维持体内胆固醇代谢平衡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新型降脂药物依泽替米贝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特有的三个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子1基因第8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以三个品系小型猪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测序,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在小型猪PGC-1基因外显子8有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为:Ala354Val(450C→T),Gly363Gly(478C→T),Arg369Arg(494C→A),Leu570Leu(913G→A),Ser551Ser(1039A→G),其中,只有450位C→T的杂合突变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小型猪品种不同PGC-1基因外显子8的多态性分布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5-FU/CF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001年2月~2005年8月对晚期结直肠癌采用伊立替康(CPT-11)联合5-FU/CF方案化疗.入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可测量病灶.具体为伊立替康250mg/m2iv第1天,CF200mg/m2iv第1~5天,5-FU500mg/m2iv第1~5天.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者30例,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1例,RR占43.3%,稳定(SD)14例,占46.7%,进展(PD)3例.临床受益率为83.3%,疼痛缓解率83.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2月,中位生存期13.8月.主要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CPT-11联合5-FU/CF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5.
脱乙酰酶(Sirtuin)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脱乙酰基酶家族,作为细胞传感器检测能源供应并调节代谢过程。SIRT1是体内调节新陈代谢过程的重要脱乙酰酶,位于细胞核和胞浆,通过对靶蛋白的脱乙酰基作用调节其功能,维持细胞能量稳态,进而调节机体代谢。SIRT1调节通路的缺陷会导致各种代谢紊乱,因此,通过基因或药物手段激活脱乙酰酶可调节机体代谢,从而防止肥胖病、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汉族人群MD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药耐药基因1(MD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疾病的易感性、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复发等预后密切相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华南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MDR1基因编码区及部分启动子区进行SNP筛查,并比较不同人种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共检测出5个多态位点:T-2410C、T-129C、C1236T、G2677T/A和C3435T,其等位基因频率-2410C为4.65%,-129C为3.11%,1236T为63.31%,2677T为44.66%,2677A为14.47%,3435T为41.18%。除T-2410C位点因报道的太少无法比较外,其余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东亚、高加索以及非洲人群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华南地区汉族人群MDR1基因SNP与药物效果、药物毒副作用以及疾病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穿心莲大多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胃肠道系统疾病等.现今,临床上多存在同时使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药物,引起体内代谢酶UGTs的代谢抑制,从而引发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本实验主要研究由实验室合成的穿心莲内酯化合物A:zfx-45-7对UGT2B7酶的抑制作用,采用4-甲基伞形酮(4-MU)葡萄糖醛酸化抑制法,以4-MU作为底物对UGT2B7代谢穿心莲化合物的抑制能力做了初步的筛查,测得其残余活性小于20%,继续实验测定抑制常数K_1值为0.15μm0l/L,从而为进一步合成穿心莲药物做出理论和基础实验准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研究绵羊MTNR1A基因结构、多态性,以及其对繁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高繁殖力的湖羊、多胎萨福克羊和繁殖力相对较低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扩增MTNR1A基因exon2,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新的SNPs,应用MassARRAY技术对SNPs进行基因分型,通过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M...  相似文献   

9.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吸烟人群中CYP1A1基因多态位点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获取1986年至2010年2月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CYP1A1基因Ile462Val和Msp1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结果,统计对应的吸烟者或非吸烟者的研究数据,运用RevMan 4.2软件对各研究原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按照纳入标准,最终入选文献共有29篇病例对照研究,吸烟者中Ile462Val位点与肺癌发生显著相关, 基因型Val/Val+Ile/Val 比 Ile/Ile的合并OR值为1.29(95%CI∶1.03,1.63),P<0.05,而该位点在非吸烟者中及Msp1位点在两种人群的分析结果均不具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吸烟者中CYP1A1基因Ile462Val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微卫星标记预警实验红鲫对苯酚遗传毒性的响应。方法选择5 个微卫星标记,观察4 个苯酚 染毒组经8 d 染毒实验,苯酚对实验红鲫C1HD 系微卫星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苯酚在实验红鲫C1HD 系体内的 富集提高了基因杂合度( H) 、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 等群体遗传学指数。在1 /8 LC50苯酚浓度组染毒第6 天,基因杂合度( H = 0. 15 ± 0. 19) 和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 = 0. 42) 均达到峰值。结论体内富集一定浓度的苯酚可致实验红鲫C1HD 系微卫星多态性改变。微卫星基因杂合度( H) 和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 随苯酚染毒时间的延长和富集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25-羟维生素D_3-24-羟基化酶(CYP24A1)是使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1α,25(OH)_2D_3)和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代谢失活的关键酶。活性维生素D(1α,25(OH)_2D_3)不仅能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与凋亡、增强免疫调节作用,还可以降低癌症发生风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CYP24A1基因高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率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YP24A1高表达可能促进维生素D的代谢降解,进而影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CYP24A1抑制剂或维生素D类似物与1α,25(OH)_2D_3联用能够显著提高1α,25(OH)_2D_3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这能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回顾了CYP24A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并就维生素D活性类似物及CYP24A1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主要参与体内多种物质代谢,是人体内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 UGT2B17是UGTs的一种亚型,当UGT2B17的活性被抑制,其代谢的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在体内蓄积,产生相应的毒副作用.本实验建立经典的体外孵育体系,采用4-甲基伞形酮(4-MU)作为反应底物,测得右旋甲状腺素存在的情况下,UGT2B17对4-MU代谢的残余活性小于20%,后续实验测得抑制动力学参数Ki值为0.064 μmol/L.所以右旋甲状腺素对UGT2B17的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含右旋甲状腺素的药物时应注意其剂量,避免引起其对UGT2B17活性的抑制,导致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基因交互作用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为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经头部核磁共振(MRI)平扫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既往病史,所有患者均满足阿司匹林100 mg/d单抗治疗.应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基因分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尿液中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含量.依据11-DH-TXB2含量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spirin resistance,AR)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pirin sensitivity,AS).结果 一般资料中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PEAR1基因多态性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GS1基因型、GG基因型比例阿司匹林抵抗组高于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GS1基因多态性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GG基因型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概率是AG/AA基因型的24.489倍(95%CI 4.910~122.150).PEAR1与PTGS1两基因型交互作用分析显示:PTGS1基因型为GG且PEAR1基因型为AG/AA时,OR值增加,两基因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API=17.628%).结论 PEAR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无明显相关性;PTGS1基因GG型是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TGS1基因型为GG且PEAR1基因型为AG/AA时存在交互作用,可增加患者阿司匹林抵抗风险.  相似文献   

14.
烯脂酰辅酶A水解酶 (Enoyl-CoA Hydratase short chain 1,ECHS1), 是一种脂肪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关于其功能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双荧光报告系统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干涉和过表达ECHS1,分析ECHS1对IFNa刺激下STAT3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ECHS1能够显著抑制IFNa诱导的STST3的转录活性,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STAT3相关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鸡TLR1A基因g.926G>A和g.1076G>C等2个nsSNP位点多态性及其功能意义,采用CRS-PCR-RFLP方法检测了310只坝上长尾鸡(阳性127只,阴性183只)TLR1A基因2个nsSNP位点的多态性、二者与沙门氏菌抗性的关联,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与适应性进化分析。结果表明,g.926G>A(S309N)和g.1076G>C(R359P)与鸡沙门氏菌易感性显著相关(P<0.05)。其中,S309N在种间种内水平均受到正选择压力;R359P在种内受到正选择压力。二者均具有有害性,且后者蛋白稳定性较低。鸡TLR1A基因的g.926G>A和g.1076G>C位点可作为鸡抗病育种中潜在的功能性位点。  相似文献   

16.
基质金属蛋白酶-1可以降解牙周基质的主要成分-1型胶原,在牙周炎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启动子区存在基因多态性,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与结缔组织降解性疾病如牙周炎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存在联系。本文将就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和在牙周炎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盐提取法提取汉族、黎族人群中白细胞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检测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1)-4533 G/A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用χ2检验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185例汉族和190例黎族人群中,ERCC 1-4533 G/A多态性位点有GG,GA,AA 3种基因型,汉族、黎族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027),178(0.962),2(0.010)和6(0.031),182(0.958),2(0.011),汉族、黎族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08,0.492和0.511,0.489.ERCC 1是人类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水平与卵巢肿瘤、消化道肿瘤的耐药性有关.海南汉族、黎族人群中ERCC 1-4533 G/A多态性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运用PCR扩增获得了属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家族UGT75B1、UGT71B6、UGT71C5的cDNA序列,构建了三种基因的GST融合表达载体,使用大肠杆菌对三种基因进行原核表达,从裂解液上清中获得具有活性的目的蛋白.分别以ABA、对氨基苯甲酸作为反应底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蛋白的酶活力.结果发现除了UGT75B1对对氨基苯甲酸表现出很高的活性以外,另外两种蛋白仅表现出了低水平的活性.三种蛋白对ABA都表现出了活性,UGT71B6具有最高的酶活力.对UGT75B1、UGT71B6、UGT71C5三种蛋白对ABA的作用进行了体外酶反应动力学分析,测定出它们的Km值分别为:0.73、0.43和0.45mM.以上结果说明UGT75B1对对氨基苯甲酸的活性明显高于ABA,对氨基苯甲酸是其专一底物.UGT71B6和UGT71C5对ABA都有较高的活性,两者Km值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1A1)基因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位点和Msp1位点多态性和结直肠癌的相关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PCR-RFLP和AS-PCR技术检测79例结直肠癌和110例对照者的CYP1A1基因Ile-val位点和Msp1位点多态性.结果 Ile-Va三种多态基因型在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e/Val,Val/Val基因型在结直肠癌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le/Val,Val/Val基因型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分别是Ile/Ile基因型的2.113倍和4.203倍;当按吸烟分层后(将Ile/Val,Val/Val基因型合并分析),吸烟组中Ile/Val、Val/Val合并基因型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是Ile/Ile基因型的2.98倍(P<0.05);Msp1位点多态性在结直肠癌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1A1第7外显子的Ile/Val,Val/Val基因型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有关,突变基因型增加了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尚不能认为Msp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MUC1基因在物种间的遗传多态性和密码子偏好性, 本文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来自普通牛、印度牛、冈比亚按蚊、褐家鼠、野猪、人这6个物种的32条MUC1完全编码区域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MUC1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且它的遗传多态性在种间大于种内;MUC1基因在GCT等27个密码子的使用上具有偏好性, 尤其在GGC、CCA、TGA上偏好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