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构造了一个变换函数将z平面上的T型外域变为平面中心单位圆的内域,在K/H≤4的条件下,得到了矩形薄板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受均布拉力时,求应力分量式中的两个解析函数,又用逆变换求出了z平面上用直角坐标表示的应力表达式σx+σy,σy-σx+2ixy得到了T型裂纹周围的应力场,当T型裂纹退化为典型裂纹时,本文所得结果退化为经典裂纹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计算充填挡墙的厚度,选取一次充填高度和充填挡墙混凝土抗拉强度作为影响因素,基于弹性薄板理论,建立钢混充填挡墙厚度力学模型,推导一次充填高度、混凝土抗拉强度与充填挡墙厚度的关系式。以金川二矿区为工程分析实例,采用控制变量法(CVM)研究一次充填高度和混凝土抗拉强度与充填挡墙厚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充填挡墙尺寸和充填料浆物理力学参数一定的前提下,当一次充填高度不变时,充填挡墙的厚度随着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呈1/2幂次关系;当混凝土抗拉强度不变时,充填挡墙的厚度随着一次充填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呈1/2幂次关系。通过与已有充填挡墙厚度理论方法和结果比较,验证了新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铜城断裂带阜二段储层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裂缝形成时期古应力场数值模拟,预测铜城断裂带阜二段储层裂缝的产状;利用岩心声速实验以及微地震监测技术确定井点现今地应力方位;结合压裂资料计算井点现今地应力;通过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借助于裂缝产状以及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预测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开启压力和开启次序。结果表明,铜城断裂带阜二段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为北东东向;在注水过程开发中,北东东向裂缝优先开启,南东东向裂缝后开启;裂缝的开启压力随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之间的夹角增大而增大;裂缝埋深与开启压力同样具有较好正相关性,在构造高部位(1 850~2 350 m)裂缝的开启压力在25~50 MPa之间,在构造低部位(3 300~4 000 m)裂缝的开启压力在45~75 MPa之间;通过计算储层的实际破裂压力,提出在不同区块采用不同的注水压力,以保证油气井的高产与稳产。  相似文献   

4.
杨丽媛 《科技信息》2011,(12):I0104-I0104
薄板振动属于弹性体振动,本文主要介绍弹性薄板横向振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程,介绍薄板小挠度理论,给出弹性薄板横向振动的振动方程和不同边界条件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辛几何的方法推导出了求解弹性矩形薄板问题的理论解,为寻求在各种边界条件下这类问题的解析解莫定了理论基础.给出了数值实例来验征公式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非惯性系中弹性薄板的全局分叉和混沌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对非惯性参考系中弹性薄板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奇点分析,进而求出了奇点附近同宿轨与周期轨的参数方程,用Melnikov方法研究了同宿轨分叉与周期轨的次谐分叉和混沌,对于各种不同的其振情况,系统将经过无限次奇阶次数谐分叉产生Smale马蹄进入混沌状态,最后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该系统的混沌运动。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孔低渗储层产能预测模型受敏感因素影响大,主次因素在低产情况下区别不明显,产能预测评价相对较困难等实际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夏子街地区夏77井、夏79井为例,开展低孔低渗储层产能预测的前期试验研究,对多个产能预测模型及其适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Darcy模型、Jones(1976)模型、Vogel/Harrison(1968)模型、裂缝模型中进行优选和调试。通过分析产能预测模型结果与测试结果在产量上的相关性,表明基于测井资料的预测结果与试油测试结果相当吻合,从而确认产能预测模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埕岛地区中生界和古生界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裂缝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埕岛地区中、古生界燕山、喜山两期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燕山期构造应力场应力值变大,断裂活动强烈,产生的裂缝大部分为大裂缝。从裂缝性质和分布看,北部和西南部易产生张性裂缝,东南部易产生剪性裂缝。喜山期应力值变化小,且断裂活动逐渐停止,使微裂缝大量发育,主要分布在埕岛地区的北部和南部,这些地区提较好的油气开发区。  相似文献   

9.
由于开孔板件的孔洞周围会出现应力集中,板件易在开孔部位提前进入屈服状态,发生屈曲,进而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用Abaqus对开孔板件在轴心受压情况下的弹性屈曲性能进行分析,讨论板件开孔大小以及开孔位置、开孔间距、板件宽厚比、板件尺寸等对开孔板件屈曲性能的影响.在分析参数的基础上,给出轴心受压开孔板件屈曲稳定系数的建议公式.结果表明,开孔位置距离板件短边较近时,板件的屈曲系数明显下降,且随着开孔尺寸的增大影响程度越大;孔间距固定在一定范围时对开多孔薄板的屈曲系数影响较小;板件的宽厚比及其尺寸对轴压薄板的屈曲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应用迭加法和迦辽金法计算矩形弹性薄板的挠曲问题,结合均匀分布载荷作用下四边固定弹性薄板的计算过程,将两种算法得到的结果分别与其精确解作比较,体现出迭加法易于理解、便于运用的优点.又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该板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证实其结果精确度可信性的基础之上,验证了迭加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应用的可行性.在工程实际中,迭加法与数值模拟技术相互检验、配合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西南部的志留系低孔-低渗型砂岩储层的分析,从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和物性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合理地认识低孔低渗透型储层提供一定的参照和依据。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西南部的志留系低孔-低渗型砂岩储层的油气储集性能易受成岩作用、岩石基本组构的影响,其储层的物性孔隙结构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并影响其油层的有效储集性能。结合岩心分析的孔隙度、渗透率与含油岩心饱和度相渗透率的关系,确定油层的物性下限值:孔隙度下限值为6%,渗透率下限低值在1×10-3μm2,高值在10×10-3μm2.  相似文献   

12.
裂缝性低渗透岩性油藏物性复杂,控制因素多样,开采难度大,寻找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是该类油藏有效开发的基础。以大情字井油田黑43块为例,在对青山口组青一段储层沉积相、岩性特征、裂缝方向、低幅度构造综合评价基础上,分析了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储集特征,探讨了储层性质对单井产能的影响。分析认为,黑43区块低渗透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和裂缝控制,剩余储量分布与构造幅度、油藏内的油水分异差别、储集层岩性变化密切相关,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乌兰花凹陷储层粒度分布范围大,非均质性较强,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乌兰花凹陷地质、岩心、测井、录井和试油等资料进行分析,应用概率统计及交会图技术,对储层岩性、电性、物性、含油性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确定了乌兰花凹陷有效层的下限,为今后产能评价及储层改造等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首次采用井排平行于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排距 1 5 0 m、井距 45 0 m的矩形井网对安塞油田坪桥北区特低渗透裂缝型油藏进行了注水开发部署 .注水开发试验表明 ,井网部署合理 ,人工裂缝是影响注水开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长庆沿河湾区块长6超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合理开发超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迫切需要适合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以长庆油田沿河湾区块这一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为例,应用了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稳定注水以及气水交替注入等不同的开发技术进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气水交替注入效果最佳,连续注水次之,周期注水效果最差;对于气水交替注入技术,气水交替周期6个月的开发效果要好于交替周期3个月,先注气后注水要好于先注水后注气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煤炭开采引起了上覆岩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顶板的变形破断,而采场顶板的断裂形态与采场压力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地表沉降产生较大影响。基于弹性力学薄板模型,采用位移变分法分析了顶板断裂的形成机制,根据薄板弹性理论,采用位移变分法建立了煤层顶板的力学模型,分析顶板断裂形态的形成机制,通过顶板的拉应力分布和弯矩分布得到了顶板的破坏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顶板在初次破坏时,在顶板表面沿四周边缘出现O型破坏,继而在顶板中心处出现X型破坏,随着破坏的发展贯通,形成典型的O-X型破断。顶板在周期破坏时,随着工作的推进和角部效应的影响,形成半X型破断。  相似文献   

18.
延长油田L井区经过注水开发后,出现受效井数少、单井产量低,部分井水淹严重等问题,于是对部分井组实施了空气泡沫驱。以研究区典型井组为研究对象,对比空气泡沫驱前后产油量、含水率等参数的变化,评价受益井以及受益程度。结果显示,实施空气泡沫驱后油井降水效果非常明显,增油略有成效。这表明空气泡沫驱对于低渗透油藏而言是水驱之后的一种选择,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西湖凹陷中北部渐新统花港组深层砂岩储层物性整体为低孔低渗,物性较好、测试产能高的优质储层以发育绿泥石环边为特征。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等分析绿泥石环边成因及形成时间并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环边里层是沉积时包裹碎屑颗粒的黏土微粒在成岩过程中铁离子的影响下绿泥石化而成;外层是由于铁离子的持续供给,围绕里层环边生长而成。绿泥石环边形成于溶蚀作用发生以前,并且早于石英加大边形成,既能缓解压实作用,又能抑制其他胶结物的形成,利于在深埋条件下保存原生孔隙;同时还能在保存原生孔隙的基础上促进后期溶蚀作用;另外,绿泥石环边利于形成较好的孔喉结构,并能提高成藏时油气充注程度。绿泥石环边是花港组深层形成优质储层的重要因素,对寻找优质储层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春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319-6326
利用应力敏感实验得到了低渗透油藏残余渗透率表达式;理论推导了考虑动态渗透率变化的启动压力梯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拟动力函数的概念得到了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综合作用下的油水相渗曲线。然后利用Eclipse软件,通过引入ROCKTABH和Threshold Pressure关键字实现了考虑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效应的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效应后,由于油相流动能力变差,水相渗流能力相对增强,残余油饱和度升高的影响,注采井间压力梯度较大,含油饱和度下降较慢,无水采收期较短,含水率上升速度较快,最终采收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