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动态,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在七姊妹山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共投放红外相机30台,设置42个位点,相机累计工作日2 613 d,共获得有效照片715张。通过对红外相机照片的处理分析,共发现42种野生动物,其中兽类19种,占保护区兽类总物种的32.8%;鸟类23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物种数的10.2%。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物种1种(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6种(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等)。监测记录到多种珍稀兽类与鸟类,表明红外相机对夜行性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监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结合红外相机照相数据收集方法,对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在不同季节和繁殖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保护区内野生鸟类共43种,隶属于10目、19科、35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2种、我国特有鸟类3种.按照居留类型分,有留鸟30种、夏候鸟5种,约占该保护区鸟类物种总数的81.3%;冬候鸟3种、旅鸟2种,约占该保护区鸟类物种总数的11.5%;依据动物区系划分,古北界鸟类较多,占65.1%.样线调查分析表明,密度较大的鸟类是大山雀、煤山雀、环颈稚和褐马鸡,优势种是稚科、啄木鸟科、鸦科、鸫科和鹟科,常见种属于鸠鸽科和山雀科,发现稀有种白冠燕尾;红外相机法调查结果表明,丰富度较大的鸟类为褐马鸡、环颈稚和红嘴蓝鹊,SPSS 24.0分析显示红嘴蓝鹊的平均海拔与时间显著相关.此外,利用两种调查方法首次在该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杓鹬、戈氏岩鹀和白冠燕尾.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变化的监测,而且也可为构建完整的鸟类保护与监测体系提供参考资料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对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鸟兽多样性进行初步调查.共记录到兽类4目8科11种和鸟类2目5科1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EN)1种、易危(VU)2种和近危(NT)2种.鸟兽物种多样性在不同时...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5~2007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调查,发现当地两种鸟类新记录: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和锡嘴雀(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保护区共有鸟类162种,隶属16目50科,占江西省鸟类的45.25%,其中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白颈长尾雉 (Syrmaticua ellioti)、画眉(Garrulax canorus)、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和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是中国特有种.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鸳鸯(Aix galericulata)、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和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保护区有19种鸟类列人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40种.这些表明井冈山鸟类资源丰富,但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了当地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5.
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保护区内共有兽类21种,隶属于6目11科19属,以啮齿目种类最多,占52.38%.荒漠猫(Felis bieti)、猞猁(Lynx lynx)、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荒漠猫和猞猁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沙坡头保护区的兽类区系以古北界最多,占85.71%;缺乏东洋界种类.沙坡头地区的兽类区系形成于第三纪晚期.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蒙古高原中温型典型草原区和大青山以南暖温型草原的交汇处,动物区系属于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为掌握大青山国家级保护区兽类物种多样性的本底资料,并为相关物种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2018年7~11月对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包头市九峰山林场、呼和浩特市大青山林场、卓资县上高台林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获到野生兽类物种23种,隶属4目9科,占该地区兽类物种总数的69.7%.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1种被评估为极危种,1种列为濒危种,3种被评估为易危种,2种列为近危种.兽类中相对丰富度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狍(RAI=82.4%)、中华斑羚(RAI=8.4%)、亚洲狗獾(RAI=8.3%).常拍种为狍(CR=10.36%),较常拍种为中华斑羚(CR=1.7%)、亚洲狗獾(CR=1.1%),偶拍种为豹猫(CR=0.4%)、赤狐(CR=0.7%).通过比较发现,九峰山林场各兽类种群密度最高,狍、草兔、花鼠为常见种,说明兽类多在生境复杂、高度空间异质性以及充足食物的栖息环境中有着较高的活动强度.  相似文献   

7.
2010年5月至12月,对云南省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综合过去在该区域鸟类调查的资料记载,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迄今共记录鸟类15目38科167种。鸟类组成以画眉亚科、鸫亚科和莺亚科种类居多。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II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保护区鸟类以留鸟为主,有96种;夏候鸟59种;冬候鸟7种;旅鸟5种。留鸟和夏季在当地繁殖的鸟共155种,其中属于东洋区的种类共75种,跨东洋区和古北区两动物界的广布种有80种。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区系成分有南北混杂交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佛坪国家级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与同域分布的兽类物种活动节律,于2021年12月—2022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三官庙保护站冬、夏两季的兽类物种活动进行了调查。共布设44台红外相机,两季度累计4 363个相机工作日,获得1 150张兽类独立有效照片,共鉴定出18个兽类物种,分属4目11科。计算了冬、夏两季兽类物种相对丰富度(RAIs)。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兽类物种冬、夏两季的活动节律,并将大熊猫与同域分布,且存在生态位重叠的兽类的活动节律进行了重叠分析。研究结果可为佛坪保护区的大熊猫与同域分布动物的时空生态位分化,栖息地利用等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利用红外相机捕捉技术对核心区内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显示,18台红外相机共收集到550张鸟类红外照片和3 273张哺乳动物红外照片,其中可准确识别的鸟类隶属于4目9科共20种,可准确识别的哺乳动物隶属于4目6科共10种.鸟类中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2个物种为红嘴蓝鹊(Urocissaerythroryncha)和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哺乳动物中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3个物种为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猪獾(Arctonyxcollaris)和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物种比例、相对丰富度指数和单台相机物种数均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节数值较高,秋冬季节下降,这主要是受物候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资源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为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布设165台红外相机,调查野生兽类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度,比较分析野生兽类在多时空尺度上(如不同植被类型、海拔和生态季节)的出现频率。【结果】研究期间,利用红外相机共拍摄到有效兽类照片1 619张,鉴定兽类25种(分属5目13科)。调查发现,夏秋季野生兽类的相对丰富度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 少部分兽类(如雪豹(Panthera uncial)、岩羊(Pseudois nayaur)等)生活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及流石滩生境,大部分兽类生活在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中。【结论】卧龙自然保护区存在丰富的珍稀濒危兽类资源(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应对这些哺乳动物的高时空活动频率(如夏秋季和中等海拔地区(1 700~3 500 m))进行集中研究,如探究其生境适宜性及日常行为,加强对它们的监督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季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遇见鸟类66种,隶属于11目25科。其中,东洋界鸟类占82%,古北界鸟类占12%,广布种类占6%。留鸟占86%,夏侯鸟占14%。黄腹角雉(Trapopan cabot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等珍稀鸟类主要生活于远离人居的常绿阔叶林中,因此,减少人为干扰和保护常绿阔叶林植被对珍稀鸟类的生存尤为重要。文章还讨论了不同海拔对鸟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左家自然保护区鸟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5月10日至21日和1995年5月11日至18日,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考察中,又新发现12种鸟,隶属于3目、4科和5亚科;其中PiTi目、PiTi科和画眉亚科是新增的目、科与亚科;小PiTi、黑颈PiTi、白腰草Yu、林Yu、白眉地Dong、白腹Dong、虎斑山Dong、棕头鸦雀、白腹蓝姬Weng、斑胸Weng及黄雀等11种鸟,以前无记载;仅1种黄喉Wu以前记载为旅鸟,如今发现它在该保  相似文献   

13.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动态监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进行了监测调查,发现3种鸟类新记录,使本地区国家级保护鸟类达到31种,3种珍稀兽类数量增加.结合以往资料分析了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比较了不同时期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特点,得出保护区内的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物种和数量均有一定程度增加.提出了在保护区内中实施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长期动态监测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已发现兽类动物55训,隶属于8目23科,其中古北种13种,占23.6%,东洋种42种,占76.4%,有一种区系不明,区系成份接近于华南区系,本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动物多样性与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扫描电镜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鹌鹑(Coturnix coturnix)、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和灰卷尾(Dicrurus leucophaeus)卵壳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这四种鸟类的卵壳结构与其他鸟类的基本相似,由外而内依次为表层、海绵层、锥体层、乳突、壳膜层及贯穿卵壳的气孔道等.四种鸟类两两之间在海绵层小孔数、小孔直径、内表面气孔数、乳突数以及横断面厚度都存在显著差异.海面层小孔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鹌鹑、白鹇、灰卷尾、水雉;海绵层小孔直径由高到低依次为水雉、灰卷尾、鹌鹑、白鹇;内表面气孔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白鹇、鹌鹑、水雉、灰卷尾;内表面乳突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鹌鹑、白鹇、水雉、灰卷尾;横断面厚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鹇、鹌鹑、水雉、灰卷尾.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与种的特异性及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卵壳的结构差异是鸟类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点法对江西省鄱阳湖鲤鱼洲白鹤小镇及其周边2017—2020年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5目40科115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白鹤(Grus leucogeranus...  相似文献   

17.
1999-2002年对位于辽宁省朝阳县境内的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7目69科354种,其中鱼类2目4科32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4科14种,鸟类15目43科266种,兽类6目15科37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是辽西地区野生动物分布上的高密度区.  相似文献   

18.
2001年至2003年,对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了7种鱼类、1种两栖类、2种爬行动物、62种鸟类和6种哺乳动物。7种鱼类中有2种在拉鲁湿地属外来物种。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有不少珍稀物种已消失,包括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草原鹞(Circus macrourus)、燕隼(Falco subbuteo)、彩鹳(Mycteria leucocephalus)等鸟类以及水獭(Lutra lutra)、兔狲(Feris manu)l等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9.
于2016年1月和2017年1月,利用样线法和同步调查法对赣江、信江、饶河、抚河、修河五河流域水鸟现状开展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7目11科46种,包括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鲣鸟目和鸻形目; 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黑鹳(Ciconia nigra)和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 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种: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鸳鸯(Aix galericulata).在居留型方面,冬候鸟33种,占总数71.74%.五河流域中越冬水鸟的物种数以修河和抚河最高(各24种); 越冬水鸟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修河(2.998),抚河流域最低(1.924).利用R语言基于个体数据进行了稀疏外推,预测了五河流域对越冬水鸟的最大承载力.结果表明:抽样强度充分,五河水系水鸟种数估计值与观察到的物种数一致; 同时,五河流域虽有相当数量的越冬水鸟分布,但鄱阳湖越冬水鸟并没有向五河水系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