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03年。由机械工程学院的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热加工专业合并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有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及工程、焊接及控制工程、表面科学与工程四个教研室;材料加工、材料分析测试和高能束加工三个实验中心;材料与化学、计算材料学两个研究所。学校从1979年开始办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即热加工及热处理专业。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是在原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实验中心和植物资源化学与利用实验室基础上,于2007年9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正式批准开始建设。实验室最初可追溯到1957年9月建立的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化学实验室,依托于1963年11月创建的制浆造纸学科,于1964年1月创立了制浆工艺实验室。后来相继建立了造纸工艺、造纸化学品和纸张物性测试实验室,特种纸研究实验室,废纸回收和利用实验室,制浆造纸环境保护实验室和制浆造纸生物技术实验室,造纸机械腐蚀与防护实验室,造纸机械安装与维护实验。植物纤维环境材料实验室,造纸机械监诊实验室等,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4,22(4):F002-F002
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为“十五”期间省属首批建设30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中的一个。本实验室以佳木斯大学为主要依托单位,在校内对材料科学学科、口腔医学学科、基础医学学科、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化学药学等进行重组与调整,并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现学科类的交叉和校际间的联合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4,22(3):F002-F002
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为“十五”期间省属首批建设30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中的一个。本实验室以佳木斯大学为主要依托单位,在校内对材料科学学科、口腔医学学科、基础医学学科、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化学药学等进行重组与调整,并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现学科类的交叉和校际间的联合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西安理工大学创建最早的院系之一 ,1 995年系改院。学院现设三系一中心 ,即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及材料实验中心。学院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3个学科 ,从事材料设计、材料成型、粉末冶金、材料表面改性及热处理、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等的研究 ;这 3个学科均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其中材料学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师 4 9名 ,实验工程技术人员 1 2名 ,其中教授 7名 ,副教授 2 2名 ,高级工程师 5名 ,讲师和工程师 2 …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6日,由我校“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举办的中英稀磁半导体和低维磁性功能材料研讨会(China-UK Workshop for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ts and Low Dimensional Magneto-Functional Materials)在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楼一层报告厅成功举办,校长武海顺教授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7.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8(5):F0002-F0002,I0001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3月,其前身是2000年成立的土木工程系。目前已经和正在培养本科生千余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构成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现有三个系,一个实验中心,一个省部级共建实验室,一个研究所。分别是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建筑系、土木工程综合实验中心、民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设立“葛庭燧奖研金”.宗旨:为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提供在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的平台以及宽松的学术环境。实验室现设有非平衡金属材料、固体原子像、材料疲劳与断裂、先进炭材料、  相似文献   

9.
催化材料科学实验室包括催化材料、材料化学和生物技术3个研究室.由李步海教授等1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术专家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由何宝林和李金林分别担任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环境、功能材料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催化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煤液化过程催化、纳米金属颗粒制备及催化作用、模拟酶催化、纳米高分子材料制备及性能等。2004年7月被湖北省确定为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烟台大学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整合校内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该学科已形成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一个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比较完整的教学与科研架构.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校实验室的化学污染问题,结合广州医科大学药学实验中心的教学实验改革和实践,对实验室的绿色化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绿色化理念为指导,力求从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减少教学和科研实验对实验室和周边环境的污染。通过实验中心统一管理、建立试剂管理和实验准备规范、改进实验内容和过程、妥善处理实验废物等措施,加强建设绿色药学和化学实验室。采取这些有效措施后,实验环境得到了改善,有效控制了实验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安全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西安理工大学创建最早的院系之一 ,1 995年系改院。学院现设三系一中心 ,即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及材料实验中心。学院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学科 ,从事材料设计、材料成型、粉末冶金、材料表面改性及热处理、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等的研究。三个学科均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材料学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师 4 9名 ,实验工程技术人员 1 2名 ,其中教授 7名 ,副教授 2 2名 ,高级工程师 5名 ,讲师和工程师 2 7名。国家级和省、部…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最主要载体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建设和发展必须与独立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相适应。本文对与材料类专业实验课独立开设相适应的材料科学实验室建设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尤其是材料科学实验室机构改革和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对与材料类专业实验课独立开设相适应的实验室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应我校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邀请,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郑建鸿教授于2007年4月23至26日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正>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依托应用化学研宄所、吉林省工程研宄中心等科研平台,整合相关学科的队伍和设备,建立了吉林师范大学绿色合成与材料化学实验室.2009年8月,绿色合成与材料化学实验室被确定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009年12月,绿色合成与材  相似文献   

16.
陈厚教授     
陈厚,男,汉族,1977年7月生,中共党员,山东曲阜人,博士,教授。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在山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6月到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6年12月晋升为教授。现为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方向之一——“聚合物材料制备与应用”的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围绕教育质量工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实验室管理,突出教学仪器设备的基础功能,实验教学环节的关键作用和实验教师队伍的核心位置,全面完善教学实验中心职能,促使实验教学顺畅、有序、合理、高效运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实验中心位于石湖校区逸夫楼B幢,实验室总面积约5000 m2,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约1200万元。化学化工实验中心拥有一支教育思想先进、教学经验丰富和富于改革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学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现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4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78.6%  相似文献   

19.
《天津科技》2009,36(1):F0003-F0003
2003年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由天津市科委正式批准成立,实验室挂靠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现有固定人员28人,流动人员38人,由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实验室、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分子设计与纳米技术实验室以及分析测试中心等组成,主要从事功能/智能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化人工器官、药物载体、基因靶向给药系统、缓控释药物系统、血液替代品、纳米生物技术以及生物材料生物学评价等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材料科学研究水平,2001年6月,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革试点,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经过3年多的努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