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少波 《广东科技》2011,20(18):125-126
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发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火电厂机械设备越来越复杂,中国电力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厂网分开,主要是将国家电力公司经营管理的电能和电网职能分开,发电企业组成若干个发电企业集团。本文就火电厂发电设备检修及物资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概率模型和博弈模型的发电厂报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发电侧开放的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公司可通过策略性报价来规避风险,获取利润最大化。主要运用概率论和博弈模型对发电公司的报价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概率模型和博弈模型的报价决策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电力行业进行了体制改革,职能发生转变,把电力行政管理职能归到国家经贸委电力司,接着国家出台了诸如厂网分离竞价上网、实现城乡用电同价以及逐步实现全国联网等新的政策和举措.电力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已是大势所趋.现就福建省电力行业的现状及将要面临的一些情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陈素馨 《科技资讯》2006,(21):196-196
“厂网分开、竞争上网”是近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如何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所有发电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技术改造、低成本运营、人力资源、团队智慧等方面阐述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国电力市场结构及运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市场是电力工业重构和市场化运营的必然结果。现阶段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阶段,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形成开放模式下的电力市场。  相似文献   

6.
刘亚西  李乐明 《科技资讯》2007,(11):196-196
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后,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各自的利益重新划分。但是无论是发电企、还是电网企业,售电是主要收入来源。如何根据社会对电力需求的情况,仔细研究季节性和不同时段的电力需求特征,推行厂网联动的季节性和时段性电价,刺激电力需求,把电力市场做大,是一个值得共同研究的课题。由此可见电价在电力市场化进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上网电价是电价体系当中的基础环节,在电力市场上能发挥杠杆作用。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类型的电厂继续执行着不同的上网电价。在"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进程中,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上网电价,保持发电市场的供求平衡,促使电力市场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竞争,保持整个电力市场充满活力,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社会效益得到优化。文章首先对电力市场化的改革作简单的阐述说明,之后再针对目前人们比较关注和应用比较广泛的两部制上网电价,将其分为会计成本法和边际成本法来论述,并作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施行后,电力体制改革由过去“三项制度改革”、“两改一同价”,进入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的新阶段,《十一五规划纲要》也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巩固厂网分开,加快主辅分离,稳步推进输配分开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我国电力行业改革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特点,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我国电力行业“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前的内部交易成本和在完全电力市场条件下的市场交易成本,并用图像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种成本进行刻画和定量比较,最后将比较的结果基于经济学原理进行数学分析,得出了电力行业“厂网分开”的经济学条件:即电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时,这种改革是没有经济意义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这种改革也应分步骤逐步实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刚刚起步,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以减少盲目性,特别是对美国加州“电荒”和“美加8.14大停电”的思考使我国能够针对自己的国情及电力工业的特点和现有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我国电力市场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基础,以建设区域电力市场为重点,以优化电力资源、促进电力发展为目的,构建政府监管下的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有效平衡供电需求,电力需求侧管理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而可中断负荷管理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发电商侧处于库诺特博弈的电力市场中,考虑发电商要支付过网费率,建立可中断负荷协议电力市场需求函数,分三种情况讨论库诺特博弈均衡点.利用仿真结果证实模型合理性.在发电商需要支付过网费率相同时,实行可中断负荷协议后,电力市场均衡价格及其波动性都明显降低;过网费率越小,波动性越小,价格越平稳.  相似文献   

12.
广大用户对电力供应、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等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现有的电力配网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加速电力配网的可靠性建设已经成为电力工作的重点之一。简述了提高配网可靠性的方法与典型的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现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市场制度的实施,发电企业需要在保证设备运行可靠前提下,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过去采用的电厂计划检修、故障检修等方式将会逐步被优化检修方式取代.优化检修是一种以设备为中心,对设备检修、使用、维护为一体的方式,从而最终形成一套包含定期检修、状态检修、改进性检修和故障检修的优化检修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孟炜  王伟 《科技资讯》2014,12(25):99-99
为了满足广大用户对供电安全方面的需求,实现供电配网自动化愈来愈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如何通过配网自动化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李科春 《科技资讯》2008,(30):35-35
在目前的电力市场条件下,随着市场煤价的不断攀升,电力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作为发电企业如何实现节能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发电厂辅机电动机的经济运行,直接关系到厂用电率的高低,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厂网分家、竞价上网等政策的逐步实施,降低厂用电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上网电价的竞争力,已成为各发电厂努力追求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6.
智能电网是电力用户和供应商之间双向通信的下一代电网.有效的需求响应管理可以降低发电成本和用户用电费用.在供电方引入多个火力发电和多个可再生能源电力公司,提出一种面向用户需求的电力公司选择方案,以最大限度降低用户成本,同时可以改变用电的峰谷期.通过整合可调度负载与电力公司的选择制定联合方案,提出用电与供电之间的博弈模型.利用分布式算法,证明博弈均衡的存在.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联合方案可使用户成本最低,并且可以达到电网削峰填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力企业向大型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的发展及电力市场“网厂分开、竞价上网”的需要,提高发电机组的运行和管理水平,节能降耗,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已正式纳入国家经贸委颁发的《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  相似文献   

18.
丛丹 《科技资讯》2013,(35):95-96
近年来,随着社会及人们对电力需求依赖越来越大,电力行业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并且国家也逐渐实施了“厂网分家,竞价上网”等政策,电厂的厂用电率以及发电耗煤量与电厂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都密切相关.如何降低电厂的厂用电率以及发电耗煤量,尽量以最低的发电成本来提高上网电价的绝对优势,从而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电厂经济效益的目的是各大电厂主要研究的重点问题.高压变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电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主要分析目前高压变频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压变频器中高耐压开关器件以及多重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探讨了在高压供电系统中常见的几种高压变频器的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9.
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深化电力企业改革的今天,厂网分开、竞争主体不断增多,竞价上网势在必行的背景下。随着电煤成本的不断上升,成本管理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市场经济要求电力行业打破垄断,供给市场优质、低价的电力。这就要求更新观念、改进成本管理方法,以适应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制定电价是电价体制改革的关键.2020年起,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浮动部分可由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协商或竞价确定.电价制定不当会增加电力营销的风险,而电力市场定价与用户的用电行为息息相关,因此,通过引入电力用户竞价的方式设计市场定价机制.对用户来说,竞价考虑电费和舒适性之间的折中,从自身利益出发确定竞拍策略.对电力市场来说,将电价制定者视为竞拍系统的参与者,以增加市场交易量和额度为目标.通过分析电力市场定价与用户竞价行为的关系,构成与用电需求相关的电力市场定价机制,得到最优市场定价,与此同时,每个用户依据最优价格可以得到最优用电策略,形成最优市场交易.然而,用户的利己性会促使用户无视市场规则,推翻进入市场的承诺,造成定价机制和市场的崩溃,为此,采用区块链技术保障市场规则的正常运行以及用户的个人利益,进而保障交易的安全性.数值模拟验证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