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唐口煤矿千米立井排水系统,进行水锤过程分析,建立水锤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分析千米立井排水系统的水锤现象,发现采取延长关开阀门的时间、停泵前先关闭水泵出水闸阀、在止回阀处设置旁通阀、或安装两阶段缓闭止回阀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水锤压力,对提高立井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及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郝临景 《科技资讯》2010,(26):70-70
渗漏排水泵在停泵时由于水锤撞击,造成多台次故障,埋下了水淹厂房的事故隐患。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水泵在恒定负载的下,依靠泵控阀水压缓闭方式和软启动器的减速力矩斜坡均不能有效消除水锤,只有通过电控关闭泵控阀的方式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王文全  张立翔  闫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31(10):1135-1138,1152
为控制长距离有压输水管路的水锤压力,运用特征线方法,结合某实际工程,对长距离有压输水管道系统的事故停泵过程进行了计算,得到缓闭蝶阀不同关闭时间和关闭方式下各管段内沿程的最大和最小水锤压力以及相对空化体积数.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缓闭蝶阀关闭方式下,管内展现出不同的水锤特性,直接体现在管道的相对空化体积及空化区域上.通过对比分析,提出相对最优的缓闭蝶阀关闭时间和关闭方式.  相似文献   

4.
庄会涛  周志宏 《科技信息》2013,(6):167-168,169
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一种阀门,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建筑等管路系统,斜瓣倾转式止回阀①解决了普通止回阀的撞击、水锤、噪音大等缺点,具有噪音小、动作平缓、密封可靠等结构及性能特点;介绍了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难点及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停泵水锤数值解法的基本原理,编制了无阀、有止回阀、有缓闭阀、有断流发生诸系统的计算框图,提供了典型算例的电算成果,并与已有图解成果进行了比较,证明运用电算求停泵水锤的数值解比国内现用的图解法和解析法具有许多重要优点——工效高、精度高、易于掌握、便于进行方案比较和适于处理较复杂的系统。  相似文献   

6.
旋启式止回阀是一种单向阀,此阀门能自动阻止管道中的介质倒流,其阀瓣在流体压力作用下绕转轴做旋转运动,实现开启和关闭,当进口介质压力高于出口时,阀门打开,介质流过,当进口介质压力低于出口压力时,阀瓣自动关闭,介质不能倒流。此种阀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自来水、食品等工业。  相似文献   

7.
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的水锤危害及水锤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兴  郭威 《科技信息》2007,(32):71-71,118
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的在发生突然事故停泵,将引发水锤现象,对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产生极大的破坏,本文通过分析水锤发生时的水动力特性,得出有效的水锤防护措施:采用合理的阀门关闭规律等。  相似文献   

8.
在输水管路中一旦出现水锤问题,不仅严重影响输水工程安全,还会制约输水工程的进一步发展。重力流作为高效节能的输水方式,有必要对其阀门关闭方式进行研究,改善水锤问题以提高安全性。以MATLAB为工具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先对阀门两阶段调节分析,发现先快关后慢关的阀门关闭方式对水锤的控制效果优于先慢关后快关方式;再对阀门两阶段关闭方式中的快关时间和快关关闭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采用"4 s快关65%,16 s慢关35%"连续两阶段关闭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水锤,而且阀门的关闭量是影响管路中水锤压强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解阀门的快关和慢关关闭过程,增加动作次数,采用"1 s快关35%,3 s快关30%,12 s慢关25%,4 s慢关10%",水锤最大压强得到抑制,同时阀门完全关闭后的压强波动情况也得到改善。将在两阶段间加入时间间隔的关闭方式与连续两阶段的关闭方式进行对比,发现前者对水锤问题也能发挥良好的控制效果。因此,在设备无法满足多次连续动作时,采用在两阶段间加入时间间隔的关闭方式也能有效的控制管路水锤。  相似文献   

9.
在水厂泵站出水压力较高的水泵压水管道上,传统的做法是管道上安装有出水阀门、止回阀和水锤消除装置,这种设备组合方式往往存在止回阀漏水和水锤消除装置调试使用复杂等问题。用另外一种阀门代替三种设备的组合,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运行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高扬程抽水站事故停泵时易发生水锤及速率升高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液控缓闭蝶阀。在高扬程抽水站管网设计阶段,应对工程及该阀的特性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在工程调试阶段或运行阶段出现不应有的问题,保证供水管网及水泵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液流旋启式止回阀在工程实际中的动态特性以及产生的振动、噪声及阀瓣运动特性,采用了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阀瓣运动模型和三维几何模型,对其在开启、稳定、关闭阶段的阀瓣运动特性与流场变化情况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可视化研究,获得阀内流场的速度矢量图、压力云图以及阀瓣的运动曲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液流旋启式止回阀自身结构问题,阀瓣旋起造成径向上受力不平衡,开启时流速较大区域位于阀瓣四周缝隙处,最大流速随着进口压力的线性递增不断增加并以射流的形式往出口喷出,伴有振动和噪声;稳定工作时,阀瓣旋启,阀门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流道畅通,最大压力分布区域位于止回阀底部;关闭时进口端压力减小,阀瓣自重导致阀门关闭,阀门出口处产生涡流,造成涡动与水击。模拟研究结果可为液流旋启式止回阀的结构参数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锤是压力管道内的流体运动速度因某种原因突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水利瞬变过程。它是液体的一种不稳定流动。它产生的冲击压力通常是泵站设计、设备质量、运行管理所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它不仅产生噪音,而且还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如管道接头、阀及泵的损坏等等.水泵输水系统突然停泵时,逆止阀快速关闭,此输水系统就相当于上游端为封闭端,下游端为开放端的管路系统。  相似文献   

13.
海上采油注水系统水泵骤停、阀门突然关闭等引发的水锤效应造成的瞬时异常高压可能导致局部超压生产水排到舷外,使管道和设备严重受损,甚至危及现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在已有成本优化条件下拟构了海上采油注水系统的典型模型,以水锤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模型系统内由各种自动控制因素、电力供应中断、设备和阀门故障等造成的停泵、关阀水锤效应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结合陆地各行业的水锤防控经验提出了适用于海上采油设施的水锤效应控制措施,同时给出处置井口平台注水紧急舷外排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工程中空气阀防护停泵水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北方某工程为例,介绍了复合型空气阀在停泵水锤防护方面的应用,并在工程中对空气阀口径和安装位置的选择作了详细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停泵水锤模拟分析,得出应用复合型空气阀防护停泵水锤可以有效控制负压和防止断流弥合水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液控缓闭蝶阀,解决高扬程抽水泵站因事故停泵而发生的水锤。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泵站供水系统因事故停泵引发停泵水锤问题的模拟分析,采用Hammer软件,以某电厂厂外大口径管道供水系统为例,对该泵站供水系统检修时停泵水锤压力变化加以分析,基于无防护措施停泵水锤模拟结果,提出了空气阀+泵端蝶阀防护、调压塔+泵端蝶阀防护、调压塔+泵端泄压阀3种防护措施。模拟结果显示,调压塔+泵端蝶阀防护和调压塔+泵端泄压阀防护可以达到水锤防护的目的;采用调压塔+泵端蝶阀联合防护,对两根大口径管道供水检修时单管供水流量倍增情况下的停泵水锤正压降低及负压提高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复合式排气阀用于长距离输水系统水锤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体工程提出了利用复合式排气阀进行长距离输水系统水锤防护的措施.结果表明:复合式排气阀可避免因液体汽化形成的断流弥合水锤,大幅度降低水锤暂态过程中管路最高正压、最低负压的绝对值;长距离输水系统应在缓闭阀出口、管路最高点、局部凸起点以及大坡度长距离上升段的适当位置安装复合式排气阀.  相似文献   

18.
苗野青  蔡元明 《科技信息》2011,(24):290-290
为适应盐环定自动化设备改造需要,我局牛家口泵站的出水蝶阀的改造中应采用施奈德(PLC)HDB741X保压型重锤液控止回阀,它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管路系统中水倒流及产生过大的水锤,以保护扬水管路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缓闭逆止阀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在正、反流动情况下缓闭逆止阀随开阀角和雷诺数变化的阻力特性曲线,总结出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插值公式,为与该问有关的瞬变流计算提供了可靠的参数.为寻找合理的关闭曲线和改进阀门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主阀关闭时泵排量调节滞后于主阀关闭速度而产生冲击的问题,提出在泵出口与负载敏感口之间设置防冲击阀以泄出多余流量来削减系统冲击的方法。以负载敏感液压系统为对象,设计了基于Lab VIEW的负载敏感系统的液压测控台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不同系统压力、流量和阀关闭时间的液压系统冲击特性。结果表明,系统流量、阀关闭时间以及系统负载等影响液压系统的冲击特性;相比未安装防冲击阀的系统,安装防冲击阀后,液压系统的压力冲击可从原来的最大冲击65%削减到10%,有效地减少系统冲击;负载压力越大,防冲击消除效果越好,系统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