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对急性心肌梗塞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经验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3.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护理是保证顺利渡过危险时期的关键问题,以往我们采取了常规的护理方法,如绝对卧床休息14天,高流量吸氧三天,及时观察心前区疼痛性质并报告医生处置,给予病人合理饮食等。目前我们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病人除进行常规护理外,采取了心理护理,心电监护,及时及早处理病人便秘,并摸索出一系列口服缓泻剂方法,大大提高心梗病人治愈率,降低了由于治疗护理不当而引起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由原死亡率约18%降低到11%。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是 8例急性心肌梗塞典型病例的临床分析报告。文章指出 8例患者都在诱 因作用下发病:其中受凉者 3例,劳累者 3例,饱餐者 2例。虽然诱因都简单,且出现了 2 5%的死亡率。决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症,往往来势猛,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病人极易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影响治疗效果。如心理焦虑、精神紧张、濒死的恐惧感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增高,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梗塞面积扩大,心绞痛发作,诱发心律失常,甚至使病情恶化,发生猝死。因此,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状态,并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保证心梗的治疗取得相应的效果。通过我们长期在临床工作中的观察,病人有如下几种主要的…  相似文献   

7.
1材料1.1一般资料自1992年7月—1995年12月间,经静脉溶栓的AMI102例。其中男74例.女28例,前间壁心梗34例,广泛前壁”例,下后壁24例,高侧壁5例。溶栓距发病平均时间是4.5±3.5小时。1.2时间血栓形成时间越短,溶栓再通的机会越大,2h内血栓溶解的成功率为80~90%,4h为70~80%,而6h内为60%左右,6-12h为30-50%,12h以上再通率不足10略。且12h后心肌缺血坏死已不可逆,即使冠脉再通也涌挽救心肌,且再通后易于心脏破裂。故溶栓时间建议在12h内,但越早越好。2方法2.l溶栓前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2.ZUK,150万…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是高校教师中的常见病.我院自1987~1989年收治急性心肌梗塞(包括梗前和急梗)共十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1例广泛性心梗就地抢救,病情稳定一周后转协和医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全部治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急性心肌梗塞的一般护理 1 心理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患者精神紧张,顾虑重重,情绪激动,活动较多.部分患者症状轻,经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以为无关紧要而麻痹大意.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休息 在急性期初十天至两周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7月至1997年6月,有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6例是发病6~12小时以后就医的。这6例患者之中4例发病前表现为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未合并有其它疾病。1例合并有成人型糖尿病。1例过去有高血压病并且有过下壁心肌梗塞。全部病例均能良好地耐受溶栓治疗,治疗有助于患者平稳地渡过心肌梗塞后前5周。  相似文献   

10.
1资料与方法74例病例均为我科1990~1997年收容的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均支持AMI诊断。其中男性53例、女性21例,年龄40~86岁,平均53.36岁,将74例病人根据临床预后分为成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家族史、梗塞部位、再梗、严重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因素衡量成活组、死亡组,观察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2结果结果显示,成活组死亡组间严重心力衰竭、再梗、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年龄、女性、前壁梗塞,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已有了许多的进展,如心电监护、直流电转变及除颤、心脏起搏、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使心肌梗死的急性或病死率降低,溶栓疗法使冠脉血流得以早期恢复,限制了梗死范围扩大。本文对44例溶栓患者的观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们收集了1996年11月~1997年7月共44例AMI患者,根据典型陶痛,心电图的动态演变以及血清心肌酶确诊。其中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是的75岁,最小的为33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急性前间壁、前壁、例壁、后壁心肌梗死25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16人,急性心…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对四例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认为溶栓前的准备,大剂量及时给药,溶栓后病情仔细观察与精心护理,是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4年4月至1995年7月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溶栓时间,10例<6小时,5例>6小时。根据临床再灌注指标,再通率66.6%(10/15)。溶栓成功率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差异显著(P<0.05),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表明,重组链激酶确有提高AMI的疗效,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同时期静脉溶栓后临床间接指症的观察,说明早期溶栓的重要性。方法比例静脉溶栓的病人中,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成≤4小时、4—6小时、6-12小时三组,比较再通后∑ST段下降率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再灌注心率失常出现时间以及CK—MB峰值时间的变化,同时比较血管再通率及4周病死率。结果三组比较∑ST下降率时间分别为80.4±23.2分钟、110.2±28.9分钟及124.8±27.6分钟(后者与前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20.6±18.7分钟、130.4±16.6分钟及160.3±15.9分钟(后者与前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心率失常出现时间分别为90.5±30.1分钟;92.1±27.8及91.4±28.3分钟(后者与前者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K—MB峰值提前时间分别为540±30.9分钟,600±28.7分钟及700±29.4分钟(后者与前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1.4%、69.1%、40.3%(后者与前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0%、4.8%、7.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硝苯吡啶治疗急性心梗塞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28例AMI分为三组,硝苯吡啶组和硝苯吡啶加β受体阻滞剂组及对照组。结果:硝苯吡啶组102例,死亡11例,死亡率10.72%;硝苯吡啶加β受体阻滞剂组3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2.82%;对照组87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13.79%。结论:三组相比硝苯吡啶组死亡率最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我们认为硝苯吡啶10mg,每日三次对国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心痛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已确诊的AMI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消心痛(Isoket)20、40、60mg/d静脉间歇(每天间歇6~8h的无药期)或持续(24h持续)滴注5~7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血清酶学的改变及死亡率.结果:疗效与上述药物剂量及用药方式(间歇或持续)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为了预防硝酸酯类的耐药性及病人依赖性的发生,同时节省药费开支,以20~40mgd且间歇静滴为宜.  相似文献   

19.
总结急性心肌梗塞在溶栓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急救经验,探讨对呼吸、心脏复苏后的最佳护理方法,结果表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协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及时建立有效的措施是抢救成功的保障、制定并实施周密的护理计划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48例AMI的病人进行溶栓治疗,用国产尿激酶(UK)2.2万IU/kg加入100ml葡萄糖液内静点,12h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h一次,用3~5日,滴尿激酶前口服肠溶阿斯匹林0.3,以后0.3/日,3~5日后改为50~150mg/日维持,至出院。对其疗效评价,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6h内者再通率明显高于6h以上者(P<0.01)尿激酶剂量大,溶栓的效果好,不良反应轻,便于不能开展经皮冠脉内直接溶栓的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