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国人类学自80年代以来,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新的发展时期;中国人类学发展的难点主要是人类学学科地位不明确或不稳固,其今后发展的焦点是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问题。面对世纪之交,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未来走向是中国人类学者将走向联合,应用人类学将得到发展,人类学知识的普及和人类学的中国化或本土化将使现代人类学受到一次洗礼而更具有国际性  相似文献   

2.
一、人类学高级论坛 :中国人类学的一个新平台进 入 2 1世纪以来 ,中国人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是自 1 995年以来 ,由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牵头 ,先后举办了六届中国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 ,中国人类学从复兴走向崛起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新的学术背景下 ,中国人类学以发展的态势进入了 2 1世纪。面临 2 1世纪诸多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中国人类学的学者们任重而道远。为了从更高更新更深的层次上讨论和研究人类学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的应用 ,从更高更新更深的层次上讨论和研究中国人类学乃至国际人类学的发展 ,人们需…  相似文献   

3.
医学人类学的简单定义,可以说就是将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在健康、疾病、苦痛、医药与治疗等研究领域上。要了解医学人类学的发展与内部分支,不能不回顾其祖系人类学的轨迹。而所谓的医学人类学的中国想象有两层意思,一是美国人类学界对中国研究的想象,另一便是医学人类学在中国可能有什么样的发展想象。  相似文献   

4.
工商人类学是应全球化时代跨国活动中的文化问题而产生的新兴科学,属于人类学和工商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相关学科研究人员关注,并参与到学科实践工作中,推动中国工商人类学的建设问题。人类学从总体上说在中国还是一个有待发展的学科,而工商人类学作为应用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中国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前景广阔。田广、周大鸣主编的《工商人类学》就是希望中国的人类学同仁都能够充分意识到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以及人类学学科本身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暨"教育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3月29~30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与会代表就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教育人类学的本体论与学科史、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学术前沿、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次会议是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建立了教育人类学的学术研究共同体,而且促进了教育学与人类学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周大鸣教授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尤其是都市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发展的现状,美国人类学界当前最关心的全球化与地方化、族群关系两个问题研究的状况,美国人类学家与社会工作和政府工作的情况;并比较了中美两国人类学家的差异,分析了21世纪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周大鸣教授、秦红增博士坚信费孝通先生曾说的:人类学是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科学!因此著者更加注重学理的、方法论问题的探讨,试图构架起人类学理论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在《参与式社会评估:在倾听中求得决策》中,著者将以自己在中国从事应用研究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以其所实践的参与式发展项目为实例,介绍人类学应用研究在中国的一般情况,探讨人类学方法与参与式发展、社会评估的关联以及对人类学的应用与中国实践时所面临的一些特定问题的反思。该书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41.4万字,定价33元。周大鸣、秦红增的《参与式…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取得独立的国家日益增多,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西方人类学失去了过去的研究园地,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境地。面对此一困境,西方人类学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复杂社会和应用研究上,理论和方法也随之更新和丰富,使人类学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中国人类学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尽管与战后西方人类学所面临的困境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西方人类学走出困境的对策对于中国人类学是有启示意义的。因为实际上两者都是要实现由传统人类学向现代人类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时值广西民族学院建校 50周年大庆之际 ,由广西民族学院承办的人类学高级论坛在风光秀丽、气候怡人的南宁举行 ,这不仅为广西民族学院的校庆增添了一份喜气 ,而且也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新的动力。为此 ,我代表本次人类学高级论坛的所有发起单位和全体与会学者向广西民族学院 50周年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广西民族学院为推动中国人类学发展而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 2 0年来 ,中国的人类学在国内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下 ,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研究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发展和显著成就 ,并以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类学叙事的复苏与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中国人类学在改革开放时代以来的发展。由于大力推行本土化 ,中国人类学成功实现了复苏 ,成为了世界人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和前景并存。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人类学与民族学这两个名称的界定与涵盖范围没有一个共识,功利主义的压力,以及现有人类学的方法不足以有效地研究中国社会是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但是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前景又是十分美好的,其主要内容是:现代人类学将在新的中国资料中受一次洗礼,从而变得更有世界性,升到更高的理论水平;中国丰富的文献成果将对整个人类文化变迁的历程有一个更清楚更准确的认识;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最终能共存共荣以大团结为结局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类学可以对此提供全面、客观、系统的解释,以向全世界提供中国的经验;中国人类学者应充分利用人类学的比较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深入中国文化资源,把其中的认知方式,世界观与价值提炼出来,以充实甚至更新现代人类学。  相似文献   

12.
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徐杰舜教授主编的《雪球 :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即是应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汉族历史和文化的创新之作 ,从学术上来说 ,《雪球》在对汉民族作人类学分析时 ,既强调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向度 ,也用人类学理论对汉族文化作了详细的分析 ,它既是历史学的 ,又是人类学的。《雪球》一书的出版 ,标志着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了良好的开端 ,扩大了人类学理论在历史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企业人类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参与推动企业人类学发展的有美国、中国、日本等三个国家的人类学家:在美国,沃纳被称为工业人类学或组织人类学之父;在中国,费孝通先生由于最早探讨农村工业化问题,是中国企业人类学的祖师爷;在日本,中牧弘允教授是“经营人类学”之父。通过2009年举行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企业人类学把工业人类学、组织人类学、工商人类学、经营人类学等不同的名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人类学的新兴分支学科,亦即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前沿学科。2009年,可称为国际企业人类学的元年。  相似文献   

14.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是费孝通先生1980在美国接受马凌洛夫斯基应用人类学奖时的演讲,在那个年代人们往往会把这样的题目视为“政治色彩”太浓而忽视其学术性。笔者认为在那样的场合、那样的时代,提出这样的题目是有着不平常的意义的。我记得20年前美国的一位人类学家顾定国(GergGulding)先生来中山大学访问,我问他来中国想了解什么,他说想看看费孝通先生讲的“人民的人类学”是怎么一回事。他说美国、英国有应用人类学,有发展人类学,但没有人提出人民的人类学。顾定国先生的话,其实道出了费孝通先生在世界人类学中的重要地位———一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新篇章──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简介杰杰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新篇章,于1995年6月21日在北京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由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承办的“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的开班典礼揭开。作为当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中一...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是人类学的重要数据库和思想库 ,从中可以看到人类学界的许多共识 ,这些共识为 2 1世纪中国人类学的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类学应把重心放在应用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问题的边缘化是造成人类学学科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 ,大力发展应用研究是中国人类学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目前正在努力创建自己的社会科学体系 ,人类学本土化明显具有了中国特色 ,无论在理论上、方法上和组织结构上都发展出了自己的新路子 ,但在全球背景下去看待中国人类学 ,自然还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但由于中国探索人类学模式的独特经历及其独特的田野调查工作方式 ,中国可望对全球人类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们现在走向的人类学已经是逐渐在中国语境中本土化了的人类学。它具有两个功能 :一是服务于中国本土的发展 ;二是在学科意义上参与到世界人类学的对话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类学应该具备多元的研究方向 ,可以有非常古典的题目 ,也可以有非常现代的题目 ,古典与现代是相对 ,它们之间有内在的结合点 ,在学科建设上 ,完整的人类学应该包括 :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四个分支。中国人类学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