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79-2014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两类El Ni?o事件对Hadley环流及中国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冷季还是暖季,El Ni?o事件使得Hadley环流增强但并未改变Hadley环流中上升支及下沉支的位置;在暖季El Ni?o Modoki事件使得Hadley环流的上升支和下沉支均发生北移,在冷季则没有这种特征.El Ni?o对Hadley环流的影响较El Ni?o Modoki要大,是由两类El Ni?o事件下海温异常分布型的不同造成的.El Ni?o事件下中国南方易出现低温、洪涝,北方易发生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且易导致暖冬现象.当发生El Ni?o Modoki事件时,在冷季,中国地区气温分布表现为北部和东部地区偏低,西部及西南部地区较高;在暖季,中国东北地区表现为较强的增温现象,长江以南地区的降水较气候平均态偏少.选择两类El Ni?o事件对Hadley环流影响最大的个例,发现中国气温、降水的异常特征与两类El Ni?o事件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统计规律基本相符,表明两类El Ni?o事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对Hadley环流的影响不同造成的,其他环流系统的作用使得最终影响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3.
4.
高温热浪(heat wave, HW)事件频发加剧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 UHI)的负面影响,因此探究HW时期不同生长季UHI变化特征的差异对居民应对城市热胁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连市主城区2018年和2019年生长季前中后期Landsat 8数据,对比分析热浪与非热浪(non-heat wave, NHW)期间UHI的差异,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d-up index,NDBI)进一步定量探讨地表覆被类型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比非热浪年,热浪年在生长季内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温趋势,生长季中期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标准差降低了0.3℃,说明2019年LST离散程度减小,LST变化趋于稳定。(2)HW对UHI的影响总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时间上,HW对应生长季中期热岛强度较NHW显著增强,较强热岛和弱热岛面积占比从非热浪年的12.8%和17.7...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珠三角地区9个观测站点1959-2012年夏季(6-8月)逐日02h、08h、14h、20h的温度资料研究珠三角地区夏季高温热浪天气日数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暖夜日数的历年变化趋势,并分析了2000-2012年夏季广州市城市热岛效应对高温热浪天气的影响。研究表明:1)珠三角地区高温热浪日数及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相似,空间分布上呈从北向南递减趋势,时间分布上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呈减少趋势,80年代开始呈增加趋势,21世纪之后大幅增加,并在2007年达到峰值;2)珠三角地区暖夜日数呈增加趋势,且高值区分布与高温热浪日数和强度的分布相似,均发生在90年代末以后;3)1980-2012年夏季广州站各项要素的增加速度均为最快,说明城市热岛效应对广州市区的高温热浪(暖夜)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均有增强作用;4)2000-2012年夏季广州市6次高温热浪过程中,城区的暖夜日数占总日数的78.6%,郊区的暖夜日数占总日数的14.2%,说明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区高温热浪期间夜间温度的影响比白天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利用福州市历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585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福州市高温热浪变化特征和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情况,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初步探讨影响居民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近59a来,福州市高温总日数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变化最为剧烈;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水平较高,85.81%的居民认为高温热浪对其个人和家人的生活有显著影响;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差异主要受居民高温热浪经历、家庭总人口和空调数量3个因素的显著影响.研究可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应策略,引导公众采取适应措施减缓或消除高温热浪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运会沙滩排球场馆自动气象站的气温、沙面温度(以下简称沙温)、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深圳夏季沙温在两类天气(晴天、雨天)条件下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沙温受云况、降水影响很大,降水除了直接给沙面降温,还影响次日的沙温。2)晴天沙温日变化大,白天的平均沙温呈正弦曲线变化,一天中沙温最高的时段出现在12-14时,最高沙温可达62.9℃;夜间沙温呈现缓慢线性下降,且与气温差逐渐减小,在日出前后达到最低。沙温日最低值一般比日最低气温略高0.2-0.6℃;降水天气时,沙温日较差小,降水时段的初期或雨强突然加大,均能使沙温和气温同步骤降。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7年全国逐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数据,研究半度增温对我国极端温度和高温热浪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度增温(1998—2017年与1970—1989年)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增幅超过0.5℃,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白天最高温和夜晚最高温都明显增加,且夜间最高温度较白天最高温度增长速度更快,空间上存在较为一致的变化特征,我国北方地区极端温度的增幅大于南方地区,其中增加的大值区主要位于西北的东部、华北及东部沿海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高温热浪与臭氧协同暴露的实验研究,探讨高温热浪与臭氧交互作用对高血压大鼠的影响。应用人工气候环境暴露仓(Shanghai-METAS)模拟石家庄市2017年7月7日1时~10日23时实际气温和臭氧污染。将健康大鼠和高血压大鼠各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高温热浪与臭氧协同暴露组),每组各6只大鼠。将实验组放入暴露仓内,进行高温热浪与臭氧协同暴露,3 d后取出,采用腹主动脉终末采血。测量各组大鼠血浆中生化指标的含量,包括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舒缩因子[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NO]、心血管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氧化应激和血栓形成因子[丙二醇(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D-二聚体(D2D)]。经高温热浪与臭氧协同暴露后健康大鼠和高血压大鼠肛温、血压升高,而心率降低。高血压大鼠和健康大鼠体内的IL-6、CRP、sICAM-1、TNF-α含量升高。高血压大鼠和健康大鼠的ET-1、Ang-Ⅱ、NO含量升高。高血压大鼠和健康大鼠LDL-C、TG、TC升高,而HDL-C降低。高血压大鼠和健康大鼠MDA、PAI-1、D2D含量升高,SOD降低。高血压大鼠在高温热浪与臭氧的协同暴露过程中更易受高温热浪与臭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动物实验来探讨高温热浪与臭氧交互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的毒性影响。利用人工气候环境暴露仓(Shanghai-METAS)模拟一次实际热浪和重度臭氧污染的天气过程,将16只AS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暴露组(热浪+臭氧组),每组8只。两组小鼠分别放入对照仓和暴露舱内,使暴露组小鼠接受热浪与臭氧协同作用刺激,模拟结束后处死小鼠,采用试剂盒法测定各组小鼠相应组织生物标志物含量。结果表明受热浪与臭氧协同暴露影响,AS小鼠体温明显升高、心率和血压显著下降(P0.05);并可诱导HSP-60、TNF-α、IFN-γ、IL-6、s ICAM-1、HIF-1α、MDA、NO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此外,还造成小鼠血浆SOD活性下降,加速血脂异常。说明高温热浪与臭氧协同暴露能加剧AS小鼠的心脏毒性,使其促进炎症发生、抑制心肌组织抗氧化能力、破坏血管内皮结构,导致血脂异常的发生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9-2015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发布的再分析资料和由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提供的El Ni?o/La Ni?a Modoki距平指数(EMI)资料,对比研究了近36 a冬季两类El Ni?o-南方涛动(ENSO)事件对欧亚关键区阻塞高压(阻高)的影响及其环流成因.结果表明,当发生El Ni?o(EN)事件时,欧亚3个关键区瞬时阻塞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尤其是乌拉尔山地区瞬时阻塞减少32%,阻塞事件的平均持续天数降低了14.7%;La Ni?a(LN)事件导致乌拉尔山地区瞬时阻塞偏多53%,阻塞事件的平均持续天数增多27.9%,但导致了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事件的平均持续天数减少24%;新型海温异常模态ENSO Modoki对于欧亚阻高的影响与传统的ENSO事件不同.发生EN Modoki时,与正常年份相比,欧亚3个关键区瞬时阻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鄂霍次克海地区的瞬时阻塞偏多最多,达到55%,阻塞事件的平均持续天数增多18.2%;发生LN Modoki事件时,乌拉尔山地区瞬时阻塞偏多15%,阻塞事件平均持续天数偏多25%,但鄂霍次克海地区瞬时阻塞偏少29%,阻塞事件的平均持续天数偏少10.6%,两类ENSO事件对于贝加尔湖地区的阻高影响均较小.两类ENSO事件对阻高影响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其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不同.从500 hPa位势高度场及风场的配置可见,当发生EN事件时,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地区风场有气旋性环流异常,配合位势高度场负异常,导致阻高偏少;发生LN事件时,乌拉尔山及贝加尔湖西部偏北的地区有大范围反气旋性环流异常,500 hPa位势高度偏强,阻高偏多;而在EN Modoki事件发生时,欧亚3个关键区的500 hPa位势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异常,有利于3个地区阻高的偏多;在LN Modoki事件下,乌拉尔山及贝加尔湖北侧地区位势高度偏高,有利于这两个地区阻高的偏多,而不利于鄂霍次克海地区阻高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与适应——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温热浪严重的福州市为典型案例,基于377份有效问卷,探讨流动人口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与适应.结果表明:高温热浪对福州市流动人口的影响较为显著,81.7%的流动人口认为高温热浪对其工作或学习造成较大影响;79.85%的流动人口感知到高温热浪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流动人口对高温热浪的感知程度与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的相关程度较高;流动人口一般采用多喝水、买凉快的衣服或遮阳设备等简单、经济的适应方式.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高温热浪对流动人口影响的科学问题,帮助流动人口采取适当的方式以保护自身权益,还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应对高温热浪、保护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福州市为典型研究区,利用563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高温热浪对城市居民健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的健身影响感知存在明显差异,且绝大多数均能感知到高温热浪对其健身行为的影响;其感知差异不仅反映了是否经常健身的影响结果,同时反映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对感知差异具有重要影响.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高温热浪对城市居民健身行为的影响,为其合理调整健身行为、保护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一直是文学界争执的对象之一,很多人认为海明威不会塑造女性形象,在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传统还是前卫都会给人一种"厌女"的感觉。事实上,无论是以美国太太为首的传统女性,还是以乔玛丽、玛格丽特为首的新女性,这两类女性形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它与作家本人的女性观息息相关。童年家庭生活的阴影、作家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等形形色色的因素,在造就海明威矛盾分裂的女性观的同时,也造就了其作品中的这两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稀土对Ni80Cr20合金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香港回归祖国前的金融形势分析,论述了今后香港与内地两个金融市场间的合作、影响趋势,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温处理对茴香果实精油的影响,设40℃、60℃、80℃3个温度处理,并以室温(25℃)为对照,处理7 d后,提取精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精油含量与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精油含量依次为0.93、3.04和3.17和1.51ml.(100g)-1,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依次为80.31%、91.10%、91.25%和89.85%.  相似文献   

18.
厄尔尼诺事件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厄尔尼诺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Nino指数的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解析1961—2016年历次厄尔尼诺事件的类型和强度特征,对我国月降水距平进行EOF分解,研究我国降水变率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规律。重点研究2014—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特征及其对2016年我国夏季月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Nino指数和我国降水变率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波动较大,厄尔尼诺事件将影响我国次年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其中,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峰期过后我国夏季降水呈现长江流域增加、淮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减少的特征;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峰期过后,夏季降水呈现黄河流域及华南地区增加、长江流域减少的特征;混合型厄尔尼诺事件丰期过后降水增加的地区主要为黄河流域。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球模式对中国21世纪夏季高温的变化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2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GCM)3种排放情景(A2,A1B和B1)下对中国地区21世纪近100 a的夏季平均气温的模拟值,以1971—2000年为基准,计算并分析了该区域未来夏季高温的变化趋势.不同排放情景下各模式的模拟结果不同,且各模式对夏季高温模拟的差异大于对异常高温的模拟.就模式平均而言,A2情景下高温日数最多,A1B次之,B1情景下最少.增长趋势也是A2情景下最快为6.0 d.(100 a)-1,A1B和B1情景分别为5.4和3.4 d.(100 a)-1.对异常高温频次的模拟,B1情景下异常高温频次最多,为8.8 d.a-1,A1B和A2情景下均为8.7 d.a-1,三者之间差距很小.A2情景下异常高温频次增长最快,增长趋势为2.6 d.(100 a)-1,A1B情景下增长略慢,为1.9 d.(100 a)-1,B1情景下增长最慢,仅为1.5 d.(100 a)-1.对3种情景下各模式对高温日数的模拟能力进行了分析,从多方面比较了各模式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强极涡与La Ni?a事件之间的关系,利用NCEP/NCAR(日平均、月平均位势高度及温度场)再分析资料对2010—2011年冬季进行个例研究。与气候态相比,2010—2011年冬季北半球平流层极涡偏强,同时,显著的强海温负异常(La Ni?a事件)也持续整个冬季。结果表明,受La Ni?a事件影响,对流层环流场和温度场得到较大的调整,出现PNA(Pacific North American)型异常环流形势和相对应的温度异常分布。2010年12月,阿留申地区出现负值的热量经向输送,使得该地区从对流层上升至平流层的行星波动与气候态相比明显减弱,从而导致平流层极涡较气候平均态偏强。这一La Ni?a事件对平流层极涡影响的动力过程也从1948—2010年期间选出的13个冬季强La Ni?a事件的合成分析结果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