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再生EPS颗粒为轻骨料,改性脱硫石膏为胶凝材料,制备EPS/脱硫石膏轻质墙体材料.选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对胶凝材料浆体增黏,研究HPMC掺量对EPS/脱硫石膏墙体材料匀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HPMC掺量为0.05%时,墙体材料匀质性良好,力学性能最佳.在此基础上,研究EPS掺量对墙体材料表观密度、力学性能、抗冻性和导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PS掺量增大使墙体材料表观密度、力学性能和导热系数逐渐降低.当EPS掺量为70%时,墙体材料28 d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为5.9 MPa和1.5 MPa,表观密度为801 kg/m3,导热系数为0.391 W/(m·K),冻融循环50次的强度损失率与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2%和1.4%,为节能利废型轻质保温墙体材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压水热法制备α-半水脱硫石膏,研究在不加转晶剂时盐溶液对脱硫石膏脱水生成α-半水石膏的晶体形貌、转化率和转化速率的影响规律。用偏光显微镜测定晶体形貌,通过脱水反应前后结晶水含量变化计算转化率,用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表示转化速率。结果表明:盐浓度增大,生成晶体越细小,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变化不大;适当NaCl浓度15%~20%。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研究矿渣原状脱硫石膏质量比、水泥、碱性激发剂生石灰粉、水胶比和减水剂对原状脱硫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配合比.分析消化时间、养护制度对胶凝材料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矿渣与原状脱硫石膏的最佳质量比为4∶6,水泥、生石灰、减水剂的最佳掺量分别为8%,7%,0.7%,最佳水胶比为0.26,这些组分均在脱硫石膏与矿渣质量和的基础上按质量比外掺.该原状脱硫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体系的最佳消化时间为18 h,最佳蒸养时长为21 h,最佳蒸养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4.
纳米碳酸钙在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控制适当的工艺参数,采用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了VAE类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喷雾分散体的粘度为50~300 mPa.s,固含量为40%~45%,热风进口温度为150~200℃,出口温度为60~90℃,雾化器转速为18 000~27 000 r/min.为延长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的使用年限,以不同粒径的碳酸钙粉末作为抗粘剂进行性能对比,最终选择粒径为10~100 nm的碳酸钙粉末作为抗粘剂,可有效防止聚合物粉末颗粒在常温下重新聚集而结块,且能显著增强可再分散聚合物粉末对水泥砂浆的改性效果.SEM图表明其原因在于纳米碳酸钙颗粒在聚合物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包裹层,且大量分布于聚合物颗粒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电厂脱硫石膏资源化应用,利用自制煮压釜与浇注成型工艺制备高强石膏砌块.采用差热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分析表征脱硫石膏化学转变过程、石膏砌块物相结构与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在145~160℃经脱水转变为熟石膏;较自然养护,干法养护(14h/70℃)石膏砌块更易获得较高的力学强度;XRD与SEM结果表明:砌块主要含二水石膏和半水石膏两物相,组织结构中发育而成的柱状晶为石膏水化物,柱状晶与基体组织胶结形成牢固的复合界面,并通过柱状晶拔出机制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表明脱硫石膏砌块高强特性与其组织中的复合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快速升温条件下,对高硫煤的反应物配比、物料粒径以及反应温度对还原分解磷石膏时气体中SO2的浓度、磷石膏中主要成分CaSO4的分解率和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S(摩尔比)在0.7、温度大于1 000℃时,可使SO2浓度大于20%,磷石膏中CaSO4分解率大于90%,脱硫率大于85%.为高硫煤还原分解磷石膏制取高浓度SO2提供工艺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以解决现行工艺中分解磷石膏时产气SO2浓度低且波动大,制酸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固体残渣还能作为制水泥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微波热处理法,分别在大气和氮气气氛两种情况下快速再生了已经充分吸附SO2的颗粒状活性炭.微波热处理过程中,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了样品的一系列热图像,直观显示了温度分布,表明热处理的最高温度仅为300℃.将再生产物用于模拟烟气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大气气氛下,微波再生活性炭的脱硫性能还不及原炭的一半;换以氮气气氛隔绝空气后,其脱硫性能提升到原炭的97%.隔绝空气条件下的微波热处理再生法比传统热再生方法,降低了处理温度、极大缩短了再生时间,体现了高效、低能耗两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道路底基层中磷石膏-石灰二灰土再生试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道路建设中过量使用磷石膏并引发工程病害的问题,进行了既有富含磷石膏二灰土底基层的改良再生研究.在室内试验基础上,结合现场试验,提出了既有二灰土混合料改良再生方案,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既有富含磷石膏二灰土混合料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石灰和粉煤灰,改良再生后满足道路底基层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要求.既有二灰土混合料仍然具有很强的膨胀性,改良再生后的无荷膨胀率由原来的40%左右降低到9%以下,将组合配比6.5%L+20%F+73.5%H应用于全线道路底基层改良再生施工,路用性能检测结果和道路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缓凝剂对磷石膏凝结时间、强度、水化率、水化温升与液相离子浓度测定,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缓凝剂对磷石膏水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G-10、柠檬酸缓凝剂与磷石膏适应性较好;pH值对缓凝剂缓凝效果有很大影响,SG-10和柠檬酸在磷石膏浆体中最佳pH值分别为5.1和6.0时:柠檬酸掺量不宜超过0.1%,SG-10掺量不宜超过0.2%;SG-10、柠檬酸在水化初期使水化放热明显变缓,早期水化率显著降低,最终水化率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磷石膏水化动力学过程;缓凝剂掺入后,石膏初始液相离子浓度和过饱和度低于空白样,水化反应过程中液相离子浓度和过饱和度降低速率大幅降低;SG-10的掺加使二水石膏晶体尺度增大,但对二水石膏晶体形貌影响较小,掺柠檬酸时,硬化体晶体形貌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脱硫石膏双掺砂浆试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较低品质粉煤灰和脱硫石膏,针对房建工程用建筑砂浆,确定了复合胶凝材料的基本配比.通过试验研究了粉煤灰-脱硫石膏双掺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脱硫石膏掺量高达75%~85%,砂浆施工和易性优于普通砂浆,干缩小,抗裂性强,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粉煤灰-脱硫石膏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应用于某房建工程试验段施工也很成功.较低品质电厂工业废渣粉煤灰和脱硫石膏在土建工程的大掺量双利用,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再生混凝土因掺入再生骨料使其内部微观结构、力学与热力学性能均与普通混凝土有所区别.目前,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其热力学性能的关注则相对较少.针对影响再生混凝土导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如再生骨料性质与取代率、再生微粉、环境温度等,分析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归纳分析现有试验数据,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导热...  相似文献   

12.
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滑移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参照《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通过拔出试验,获得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的再生混凝土与不同类型钢筋之间的荷载-滑移曲线.基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钢筋类型对再生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粘结强度的影响.在对试验数据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议了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表达式,并对钢筋在再生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取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旧路面混凝土块破碎而成的骨料,进行了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试验,主要测试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干缩变形和抗冻性能。结果表明,所配制的再生早强型和再生快修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可用于高速公路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维修工程。  相似文献   

14.
耐水复合石膏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介绍了以β半水石膏为主要成分,通过添加部分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几种化学材料研制耐水复合石膏的过程,并对产品性能进行了数据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FDN在石膏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对流动度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FDN是胶凝材料最常用的减水剂,其分散作用是通过吸附实现的.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仪、微电泳仪、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等,研究了FDN在石膏表面的吸附特性、电化学性质及其对流动性的影响.石膏对FDN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其吸附热为14.71 kJ/mol,吸附层厚度12 nm(120A);FDN为平躺吸附,吸附层的空间位阻小,其分散作用主要取决于静电斥力,ξ电位与FDN单分子层吸附量相关;由于水化产物对静电斥力的屏蔽效应和脱附,静电斥力分散作用的稳定性差,流动度经时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可以降低天然资源损耗、减少耕地占用和降低环境污染。通过收缩试验、氯离子渗透试验、碳化试验、冻融试验等对比研究了简单破碎再生骨料、颗粒整形再生骨料、天然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颗粒整形可以制备高品质再生骨料,从而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为拓宽再生混凝土的应用领域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蔡青  刘星  高慧文 《河南科学》2014,(12):2553-2556
兰坪铅锌矿床是目前我国最大的Pb-Zn矿床,一般认为其成因为热液成矿作用.兰坪盆地自中生代以来,形成了极为丰富的金属与盐类矿产,是我国著名的热液成矿带,同时还拥有大型的石膏矿床.以成矿过程中石膏的流体性质为主要研究内容,选择兰坪金顶铅锌矿区的架崖山—北厂矿段为主要样品采集区.以热液矿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石膏的结构和构造.通过矿物学-岩相学研究,观察石膏在不同矿化阶段的这些特征,观察石膏在热液成矿期次中的这些特征;结合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基本查明石膏在各阶段流体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9.
李枚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24(3):81-83,43
石膏砌块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自重轻,施工方便,隔热吸湿等优点。本文介绍了石膏砌块基本性质和施工工艺特点,并给出了一个实际工程的应用情况,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再生混凝土应用的生态性及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资源紧缺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从生态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再生混凝土能够节约骨料资源,避免由于堆放废弃混凝土而产生环境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其经济性可由资源价格、城市垃圾处理费用、政府财政及税收扶持、加工能耗等方面体现,再生骨料的生产是有利可图的,具有巨大的生态及经济效益。根据国内外多种工程实例及生产技术方法,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加深环保意识、优化加工破碎方法、加强立法工作,给予财政支持、制定相应的规范规程及标准,从而证实了再生混凝土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