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液膜,就是一层很薄的液体薄膜。这种薄膜可以是水质的,也可以是油质的。液膜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我们身体里胃壁上就有这种薄膜,它可让胃中的养分渗透通过而进入血液,同时又阻止胃中的消化液进入血液。人体胃壁上的液膜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液膜能不能人工合成呢?目前,我国及日  相似文献   

2.
据化学分析得知,植物油含有较多的亚油酸。亚油酸有助于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能清除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可防止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殊不知,长期偏食植物油,对健康也大有其害。医学界多年的反复实验表明,植物油富含一种不饱和多烯酸,这种物质在体内易被氧化生成过氧化脂(自由基的一种)。过氧化脂对人体危害极大,它能破坏红血球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动植物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中心)发生溶血症状;如与蛋白  相似文献   

3.
(一)薄膜分离的原理高分子膜对混合气体的分离作用,是以高分子膜对各种气体有不同的渗透速率为依据的,气体通过高分子均质膜的渗透过程,主要分三步:首先,气体分子在膜的一侧表面上溶解,然后,气体分子在膜内向低浓度处扩散,最后,在膜的另一表面上解吸(或蒸发)。所以,高聚物的透气性,一方面取决于扩散系数,同时又决定于气体在高分子膜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4.
王春 《世界科学》2004,(10):F003-F003
问:食物在胃里到底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得到消化?不同的食物在胃里又是如何消化的呢?答:像葡萄糖这样的单糖几乎可以在血液中迅速得到吸收,这类细小的单糖分子能够通过细胞体从而在数分钟之后就能进入血液中。甚至当这些单糖分子还在人的嘴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被人体所吸收了。然而,绝大多数的食物在进入血液之前,几乎都要  相似文献   

5.
在深圳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厦门大学代表团的膜科技引起了与会者的刮目相看,其4项膜技术——在青霉素、维生素C生产以及在染料清洁生产工艺、味精生产中的膜应用技术与企业签约,总金额达2666万元。 膜技术是什么?它为何会引起人们的青睐呢? “精挑细选”的膜 膜其实是一种具有特殊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无机或高分子材料,它能把流体分隔成不相通的两部分,使其中一种或几种物质能透过,而将其他物质分离出来。目前商品化的膜品种有醋酸纤维、聚砚、聚酰胺、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脂、多孔铝膜、陶瓷膜与金属复合膜等。根据膜的应用特征及不同功能,又可以把膜分为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气体分离和渗透蒸发6大类。  相似文献   

6.
人体钙吸收理论探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张经坤  张泽民  于傲 《科学通报》2000,45(10):1114-1120
食物在胃里经过消化会出现钙离子(Ca^2+),人体小肠刷状缘能自动分泌出小分子量的氨基酸或短肽链,遇到从胃里过来的钙离子(Ca^2+),则发生螯合反应生成中性的氨基酸螯合钙,这种小分子量的氨基酸敖蛤 钙被小肠以整体形式吸收,吸收后,在细胞里又自动断开螯合键,重新分解分子量的氨基酸螯合钙被小肠以整体形式吸收,吸收后,在细胞里又自动断开螯合键,重新分解成氨基酸和钙离子,钙离子通过门静脉进入血液,被输送  相似文献   

7.
蛭素——一种抗凝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蚂蟥在人畜身体上叮咬吸血时,蚂蟥唾液腺中分泌一种物质注入宿主动物伤口,阻止伤口血液凝固,以便不断吸血。同时在吞下的血中也混有这种物质,它能阻止吸入到蚂蟥消化道的血液凝固。这种物质就是一种抗凝剂,名为蛭素。蛭素是从医蛭(Hirudo medicinalis)唾液腺中分离提纯的一种抗凝剂。医蛭是水蛭的一种,是环节动物门、蛭纲、颚蛭目、医蛭科的一个重要种类。医蛭广泛分布于水稻田、池塘、水库和沼泽。由于它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8.
对过去一向被认为只是象“泵”那样的心脏,最近已经有了新发现,就是它具有与尿量以及钠的排出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内分泌功能。至于如何把这种内分泌精制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等方面的进展,目前正在引起人们的瞩目。心房抽提液的利尿作用心脏是把血液唧送至人体各部的“泵”,如果心脏停止工作,谁都认为便是人的“死亡”。所以不言可喻,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了。但是,就心脏的机能  相似文献   

9.
当病菌或病毒进入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立即能识别这种外来物,而且还能很快动员起来,将入侵之敌统统消灭。这是因为外来物对人体来说是非自我的物质,免疫系统具有消灭非自我物质的能力,一般称之为免疫力,这种非自我物质通常被称之为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0.
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有一种比人体细胞还微小的外观像船舰的东西;它不仅能穿梭于病人的血液之中,还能发现和锁定病变细胞,透过其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释放出一定剂量的药物实施治疗。尽管这样的场景更像是从好莱坞科幻大片中剪辑出来的,但事  相似文献   

11.
目前,美国科学家们已发现严重伤害人体骨骼的细胞,从而有望使骨癌及骨质疏松症患者摆脱病痛.他们研究出一种药物可大大减轻骨质疏松病人的疼痛,还能鉴别出可以保护骨骼并阻止骨癌细胞扩散的药物的靶标物质.  相似文献   

12.
非晶软磁薄膜的射频溅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宜华 《科学通报》1984,29(23):1419-1419
Co基非晶软磁薄膜是一种可以得到低矫顽力,零磁致伸缩系数和高磁导率的材料。非晶磁膜有优良的耐腐蚀性,有较高的电阻率,有优良的高频特性。这些一般都优于晶态叵姆合金膜。因而非晶磁膜是一种理想的薄膜磁头材料。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电流传感器,薄膜变压器,声表面波可变延迟线,以及其它许多薄膜器件中,它已成为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3.
科学已经证明,像亚硝酸胺一类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引起细胞突变,具有强致癌力。因此,在烹调中,不让蔬菜和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损失掉,同时还要防止吃进含有亚硝酸胺的食  相似文献   

14.
传统疗法"只攻不守" 目前,传统的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仍然是医生们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不可否认,放疗及化疗在治疗癌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放疗及化疗均属"全面封杀"、"只攻不守",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将正常细胞杀死,还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尤其是破坏了人体免疫系统,严重时可导致并发感染和人体机能衰竭而死亡.另据研究,在手术和放化疗中残留的癌细胞具有更坚强的生长特性,一旦具备了合适的环境,它就会以比自然生长快200倍的速度生长,同时释放出一些特殊物质,溶解并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进入血液而转移复发.因此,放化疗后如不及时进行免疫修复,可加剧癌症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5.
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人体而言至关重要。在作为物理屏障的同时,皮肤还具有免疫和感觉功能。表皮之下皮肤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损伤。它有三层主要结构: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人体皮肤的大部覆盖着毛发,手掌和足底处则是无毛发的皮肤表皮——皮肤的最浅层,是机体的机械屏障,阻挡异物和病原生物的入侵。表皮有多层结构,最浅层的角质层可以防止机体失去水分、阻止毒物进入  相似文献   

16.
廖良生 《科学通报》1997,42(17):1900-1901
为了实现硅基光电子集成,人们正在致力于探求合适的硅基发光材料.由于SiO_2薄膜是硅集成电路中重要的掩蔽膜和介质膜,因此人们正在将它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发光材料进行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众所周知,SiN_xO_y薄膜也是硅集成电路中重要的掩蔽膜和介质膜,由于它比SiO_2薄膜具有更多的优点,并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所以研究SiN_xO_y薄膜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合适的硅基发光材料也就显得十分有意义了.就我们所知,还没有文献报道SiN_xO_y薄膜光致发光(PL)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循环血液的流动性和变形性,即流变性,血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等)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血清)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以及血液与血管和心脏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边缘科学。在人体内,血液的流变性不仅是调节和控制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血液供给和物质运转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保证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体液调节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人体罹患各种疾病时,血液的流变性异常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又可成为造成组织和器官的缺血、缺氧和功能、代谢障碍,从而引起坏死、坏疸、炎症、变性、水肿、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变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学会了利用自然物质来防病治病、维护身体的健康,但也从人体自身中发现了许多“灵丹妙药”,用来防治疾病,调节机体平衡。可以说,人体本身就是一座“药材库”。 唾液 俗名口水,它来源于口腔的唾液腺,中医学称它为“津液”、“金浆”、“玉泉”、“甘露”,告诫人们珍惜它。唾液有延年益寿之功。李时珍将唾液誉为“神水灵液”。唾液能温润与溶解食物,使食物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有助于声带振动、发声、讲话;唾液能清洁口腔,保护牙齿,清除口腔中的残余食物;唾液能催化淀粉水  相似文献   

19.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繁衍生息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是生命之源,它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如血液、淋巴以及身体的分泌物等都与水有关,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在血液中含水量更是高达90%以上,我们进食后吞咽、消化、运输养分。以及排泄废物,各个环节都需要水的帮助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一种描述臭氧在人体脑内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已经由Northwestern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Jamoes B.Grotberg研制成功。这对研究臭氧诱导肺部紊乱是非常有用的。在这一模型中,呈管状网络的肺部组织分成了许许多多愈来愈小的通气孔,在这些孔的内壁衬有一层液膜,在通气孔开头部分的液膜中有臭氧存在。但是在第17部分的液膜上呈现有许多小坑,液膜由于太薄而起不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大量的臭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