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子新品种—豫谷五号安阳市农科所雀恒敬,王润生豫谷五号是安阳农科所采用“豫谷一号×安096”杂交,连续六年于所内、海南进行北育南繁,于1985年育成。199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3年又通过国家级审定。该品种幼苗绿色,鞘浅紫...  相似文献   

2.
<正> 豫谷2号(原名5498)是河南安阳农科所用1976年采用“安30×小柳根”×北京2122复合杂交,连续6年在安阳,海南交替选育,历经8个世代于1981年育成。198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谷2号。1982—1989年的七年中参加了地区、省、华北协作区三级四次区试和生产示范,99处试点平均亩产328.75公斤,比对照种豫谷1号平均增产11.52%,居首位。其中88-89两年省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340.5公斤,比豫谷1号亩增产58.5公斤,增幅20.9%。经在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省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适应范围广。还具抗谷锈病突出,兼抗白发病和谷瘟病等优良性状。90年累计种植面积135.4万亩,净增粮5416万公斤。  相似文献   

3.
豫麦36号(豫农001)豫麦36号系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研究室在范濂和吕德彬教授指导下,用(百农3217×豫麦1号)×陕农7859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品种。原名豫农001,1995年9月第四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并命名为...  相似文献   

4.
郑稻18号     
《河南科技》2008,(12):6-6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7033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郑稻2号×郑稻5号 省级审定情况 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 征特性该 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9.4天,比对照品种“豫粳6号”晚熟3.4天;株高107.1厘米,穗长15.7厘米,每穗总粒数128.1粒,结实率86.5%,  相似文献   

5.
郑稻19     
审定编号 豫审稻2008001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粳6号&#215;郑90—36  相似文献   

6.
<正> 豫棉三号(原商丘64)系商丘地区农科所和郑州市农科所协作,共同育成的适合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育成后,经过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和河南省棉花生产示范及大面积示范,均表现早熟、优质,是当前理想的棉花新品种。1988年4月由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三号,现省内外推广面积100余万亩,深受各地棉农的欢迎。一、选育经过豫棉三号是用商邱17作母本,珂310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三次海南加代和两次单株选择育成。1982年冬到海南加代的编号为823-2,表现开花吐絮较其它品系早且集中,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洁白  相似文献   

7.
周棉6号     
《河南科技》2009,(10):6-6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8005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麦2号&#215;周8826 特征特性“豫保1号”屠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6天,比对照品种“豫麦49”晚熟1天;幼苗直立,叶色灰绿。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亩成穗数偏低;株高81厘米,较抗倒侠;株型略松散,叶片较大,穗层整齐;  相似文献   

8.
成果推广     
<正> 高产抗病窄叶型大豆新品种GS豫豆8号的选育与利用 GS(国审)豫豆8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针对黄淮地区大豆生产上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利用美国尖叶种质培育桥梁亲本的基础上,经8年12个世代选育成的四粒荚居多的窄叶型新品种。1988年河南省审定,1990年国家审定,是黄淮地区唯一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尖叶品种,也是农业部和我省重点推广品种。其突出优点是: 该品种与豫豆2号和豫豆6号相比,产量高,抗病性强,不症青,早熟,品质优,适应范围广。因此,能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技》2009,(8):6-6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7002 选育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 豫农21&#215;豫农127 特征特性 “豫农202”属半冬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7天,比对照品种“豫麦49”早熟2天.  相似文献   

10.
<正> 豫棉一号是我所杂交选育的一个中熟棉种,1981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由于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品质较好、感病较轻、综合性状优良,颇受广大棉农欢迎,1981—1984年推广面积累计已达1000多万亩,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为发展棉花生产、支援四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示范推广概况豫棉一号试验的同时即开始小面积示范繁殖。1979年新乡县朗公庙、辉县韩营示范繁殖75亩获丰收。1980年扩大到5000亩,生产种子约100万斤,1981年种植10万亩;遍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粳稻—豫粳6号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新乡市水稻研究室该品种系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1995年通过省审定命名为豫粳6号。1995年12月获第二届中国农业科技博览会育种项目金奖。该品种属中晚熟粳稻。竖叶直穗高光效。株高中等,茎秆粗壮。分...  相似文献   

12.
信息博览     
豫玉 24 号、豫谷 7 号 安阳市农科所“豫玉24号”“豫谷7号”二项成果获得国家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成为全国100个获此奖励的品种之一。 “豫玉 24号” 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该杂交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抗病和品质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产量潜力可达到 850公斤/亩以上。成熟期青枝绿叶,食味醇香,商品价值高,是一个“粮饲兼用”的优良玉米新品种。目前已在河南、河北、山东、四川、安徽、辽宁等省市示范推广。“豫谷7号”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  相似文献   

13.
豫石榴一、二、三号是由开封市农科所选育的 ,目前唯一通过省级审定并定名的河南省石榴新品种 ,1997年被列入国家林业科技推广计划。品种主要性状豫石榴一号 :树形开张 ,枝条密集 ,成枝力强 ,5年生冠幅4米 ,树高3米 ;幼叶紫红色 ,成叶窄小 ,浓绿 ,刺枝坚锐 ,量大 ;花红色 ,花瓣5 -6片 ;果实圆形 ,果皮红色 ,萼筒柱形 ,萼片5-6裂开张 ;平均果重270克 ,最大672克 ;籽粒玛瑙色 ,百粒重34 4克 ,出汁率89 6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 5 %,风味酸甜 ,纯正 ;9月下旬成熟。该品种抗寒、抗旱、抗病、耐贮藏 ,适生范围广。豫石…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黄淮地区第一个被国家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并列入农业部全国重点推广项目的大豆新品种“GS豫豆八号”,几年来推广迅速,效益显著。“GS豫豆八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段贵娥等科技人员历经8年十二个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技》2009,(7):7-7
审定编号 豫审马铃薯2009003 选育单位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 早大向&#215;豫马铃薯一号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技》2008,(8):6-6
审定编号 豫审麦2006013 选育单位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麦57诱变 特征特性“富麦2008”为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17天,与对照品种“豫麦49”熟期相当。  相似文献   

17.
<正> 豫芝四号是驻马店地区农科所用宜阳白作母本、驻芝一号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1989年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豫芝四号。具有早熟、高产、稳产、耐渍、抗病等特性。该品种1986—1989年经省和国家级95点次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6.63公斤,比对照(中芝7号、豫芝1号)平均增产21.26%。其中1986年河南省预备试验、平均亩产83.23公斤,比豫芝1号增产37.47%,同年全国预备试验,平均亩产60.43公斤,比中芝7号增产22.67%。1987—1988年河南省区试,平均亩产71.82公斤,比豫芝1号增产22.86%,同期全国区试平均亩产62.27公斤,比中7号增产8.92%。1987—1988年河南省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8.
豫玉24号,原名安玉8号,是由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1993年用自选系安246作母本,自选系昌7-2作父本相配而成的玉米新杂交种,1998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产量表现:该品种1994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杂交种预备区试(直播组),平均亩产5199kg,比对照组豫玉12号增产213%。1995年和1996年平均亩产4588kg,比对照种豫玉12号增产10%,居首位。1996年参加开封县种子公司夏玉米新品种生产示范,平均亩产4819kg,比对照种掖单12号增产195%,居…  相似文献   

19.
<正> 豫玉23是安阳市农科所1992年用外引系掖478作母本,自选系昌7-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国家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200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量表现:1994年和1995年在省玉米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502.7公斤,比对照种“豫玉5号”增产12.3%.居参试品种首位。1995年和1996年参加河南大区生产示范,平均亩产455.86公斤,比对照种“豫玉12号”增产9.46%,  相似文献   

20.
<正> 1.小麦品种:7023、郑引一号、丰产三号、阿夫、矮丰三号、郑州683、郑州761、博农74—22、濮阳五号、百农3217(第二次会议通过),宛7107、偃师四号、豫原一号、郑州三号,郑六辐、召麦二号、小偃四号、安选五号、偃大25(第三次会议通过)。 2.棉花品种:河南79、岱字16号、中棉所7号、86—1,豫棉一号(原名278)(第二次会议通过)。 3.玉米杂交种: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