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诱导效应、超共轭效应以及同共轭效应分析烷基致活苯环的作用是叔丁基大于甲基。结合烷基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溶剂效应分析反应过渡态的稳定性.得出亲电取代活性甲苯大于叙丁苯的主要原因是叔丁苯的过渡态不如甲苯的过渡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甲苯-甲醇烷基化试验装置"微机控制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工作主要是针对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过程的控制系统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在恒温下进行,反应温度不允许有超调,并使甲醇和甲苯的转化率达到生产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一种富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甲苯蒸汽处理工艺,以苯、吡咯和噻吩为单体,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将其超交联形成的三种表面基团不同的超交联聚合物;并以该三种聚合物为碳源,以KOH为活化剂对超交联聚合物碳化热解,形成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超交联多孔碳(HPC-B、HPC-P、HPC-T),并考察了不同元素掺杂所得到的多孔碳对甲苯蒸汽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分析仪等对材料的表观形貌、表面基团、比表面积及孔道分布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三种材料对甲苯和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以苯、吡咯和噻吩为碳源所制备的三种超交联多孔碳(HPC-B、HPC-P、HPC-T)均为BET比表面积超过2 000 m~2/g微孔超交联多孔碳;在298 K下,HPC-B、HPC-P、HPC-T对甲苯的吸附量分别为7.6、5.2、4.7 mmol/g。三种材料均表现出对甲苯优异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超共轭效应及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及超共轭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超共轭效应及其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及超共轭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3,5-三甲苯联产1,2,4,5-四甲苯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异构化和烷基化反应联合生产高纯1,3,5-三甲苯联产1,2,4,5-四甲苯的新工艺,确定了异构化和烷基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主要研究了三甲苯异构化的初始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平衡和烷基化反应对甲乙苯的消除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混合芳烃为原料进行异构化和烷基化反应联合法生产1,3,5-三甲苯联产1,2,4,5-四甲苯的新工艺。此工艺已实现了1,3,5-三甲苯600t/年的工业化生产,产品纯度为98.5%,效益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们的教研工作,评介了[美]Mulliken和[英]Coulson等权威理论化学家关于甲苯中超共轭效应的分子轨道计算模型和计算结果。着重阐明了借助群论设计分子结构计算模型的方法和意义。实际上,运用该方法处理甲苯的结果,较满意地介决了长期遗留下来的被认为“困难”和“不确定”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实验为依据,证明了在合成邻甲苯甲酰氯时,不用溶剂(甲苯)其产率与使用溶剂相近,并讨论了前者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通过甲苯的非催化环氯化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产物中邻氯甲苯质量含量。合适的反应条件为温度303 K,通氯速率4.6×10  相似文献   

10.
以甲苯为溶剂、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对叔丁基甲苯发生异构化反应.该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1 h后达到平衡.平衡后.异构化产物中包含67.6%的间叔丁基甲苯和32.4%的对叔丁基甲苯,间叔丁基甲苯和对叔丁基甲苯的回收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1.
在紫外光区,甲苯-纯水体系在26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服从比尔定律。浓度在2M以下,本实验使用的七种盐的加入并不改变该体系最大吸收峰位置。本文在22℃下测定了不同浓度的盐水溶液中甲苯的活度系数f及盐析常数k_s,结果是这些盐对甲苯都起盐析作用,盐析次序是:NaF>NaAc>NaCl>KCl>NaBr>LiCl>NaNO_3。此次序和一般非极性非电解质的盐效应相同,和离子大小次序基本相符合。结果定性符合Debye-McAulay静电理论和麦克戴维-朗的内压力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光催化降解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TiO2粉末作为光催化剂,研究光降解甲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75W中压汞灯照射40min,甲苯被完全光催化降解.同时还研究了光催化剂TiO2的用量,外加H2O2、Cu2、Na离子等因素对甲苯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并从反应机理的角度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3.
以实验室制备的钌基催化剂为基础,对甲苯部分加氢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反应机理,考察了催化剂的性能、反应体系的组成以及不同反应条件对甲苯部分加氢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Bi2O3纳米粒子为气一固光催化剂,研究了甲苯的初始浓度、氧气及光强等因素对其气相光催化氧化降解的影响;采用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得到了甲苯光催化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吸附常数;甲苯的初始反应速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甲苯的反应速率不断增大,氧量增至20%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甲苯的反应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大,光强增至2.5mW·cm^-2时,反应速率趋于定值。  相似文献   

15.
商业活性炭分别经过1mol/L的硝酸、盐酸、硫酸处理.采用Boehm滴定、傅式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活性炭样品的物化性质进行测试.以甲苯为吸附质,在283K下进行了固定床吸附实验.研究讨论了改性前后活性炭对甲苯的吸附量影响,计算了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和吸附能.结果表明:酸改性可以增加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的总数量;改变孔径分布.酸改性活性炭对甲苯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N-AC,S-AC,AC,Cl-AC.准二阶动力学方程比准一阶动力学能更好地描述甲苯在改性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酸改性增大了微孔占有率,提高了吸附速度;酸改性增大活性炭吸附有机气体的吸附能,导致酸改性活性炭与甲苯结合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氟甲苯为原料经氯化反应制备了间氯三氟甲苯。利用正交设计试验分析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Cl2用量等因素对间氯三氟甲苯收率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10h、反应温度20℃、催化剂用量1.5%(占总反应物料量的质量分数)、Cl2摩尔数为三氟甲苯的2.0倍。最佳条件下间氯三氟甲苯的平均收率为78.53%。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用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制备对甲苯丙醚的方法,并精确地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折光率。本方法的产率高于其他已报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四甲苯物系固液平衡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均四甲苯+连四甲苯、均四甲苯+偏四甲苯和偏四甲苯+连四甲苯3个二元体系及均四甲苯+连四甲苯+偏四甲苯三元体系的固液平衡数据,并用Ott方程进行数据关联,绘制以上各体系的二元及三元相图。结果表明,所测物系均为简单低共熔物系。  相似文献   

19.
赵扬  何璐红 《河南科学》2015,(2):185-190
吸收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关键是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选取聚乙二醇水溶液处理甲苯废气为研究对象,测定了4种聚乙二醇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及其对甲苯的增溶作用,并在填料塔中探究了吸收剂中聚乙二醇浓度、进口气体中甲苯浓度和液气比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液中聚乙二醇浓度达到1倍临界胶束浓度时,其对甲苯有显著的增溶作用和去除效果,且甲苯去除率随着增溶量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呈正相关.因此,结合临界胶束浓度和增溶量的测定可用于表面活性剂的初步筛选.优选聚乙二醇-600水溶液作为吸收剂,在空气流量300 m L/min,液体喷淋量55 m L/min,进口气体中甲苯浓度800 mg/m3,温度25℃条件下,浓度为1倍临界胶束浓度的聚乙二醇-600水溶液对甲苯的去除率达到83%;且随着吸收剂浓度、进口气体中甲苯浓度的增大,去除率增加,在填料吸收塔中存在最优的液体喷淋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活性炭样品(原料为椰壳、焦油、木质、果壳)对甲苯的吸附再生性能,分析了温度及活性炭的物理结构性质对甲苯吸附行为的影响。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及孔体积测试、甲苯吸脱附(甲苯-TPD)等表征结果表明,原料为椰壳和焦油的活性炭的甲苯吸附量及吸附强度相对较大,原因可能为微孔结构有利于甲苯吸附。吸附评价结果表明,微孔内甲苯的吸附扩散需要一定的活化温度,原料为椰壳的活性炭吸附性能最好,并且经过10次重复再生实验,其饱和吸附能力仍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