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田野工作作为一种文化实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人类学学科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不断地反思与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田野工作还面临着新的方法、技术和理念。而对于中国人类学研究者来说,十分有必要重新思考我们在原来的西方概念下所做的田野本身是不是缺少一种关于主体意识的讨论,缺乏对于"我"自身的问题与研究对象自身的问题之间的互动的探讨?为此,本期特别推出主打栏目"田野意境",反映中国人类学研究者对田野工作的反  相似文献   

2.
《原始文化》一书长期以来被文化人类学者视为这一学科的开山之作。在书中,爱德华.泰勒第一次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范式",勾勒了文化学的基本轮廓,即提出了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范围、原则和方法,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型。  相似文献   

3.
民族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也存在于民族之中。汉族、少数民族、归侨乃至外国侨民与海外世界,都可以在这一框架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社会、民族与国家,全球已处于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整体之中,因此对任一部分的研究,都需要在此整体性框架下进行。麻国庆主编的"民族与社会"丛书收录的各项精彩研究,采取比较的视角、田野工作的方法,从诸多角度探讨不同民族与社会的机理及其相互关系。这些研究不仅体现出人类学在认识民族与社会方面经验研究的可贵积累,还体现出整体方法论上的可喜突破。从中也体现出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从实求知""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文化自觉"等理念,进而推动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的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文化人类学发展史表明,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不但是文化人类学工作者自身在田野调查访问以至室内整理研究过程中研究人类群体文化的必要工具,而且是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的重心。同样,这种方法也得到人文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认同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最好的文化人类学教科书之一。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学入门",介绍人类学各分支学科、文化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与应用等;第二部分为"欣赏文化多样性",探讨文化人类学如何从语言、族群、经济与政治体系、家庭与亲属、婚姻、性别、宗教、艺术展演、媒体与体育等多个维度,表现人类在历史时空中的文化多样性;第三部分为"变迁的世界",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影视人类学作为视觉人类学分支之一,在人类学整体学科发展中经历了从工具论到方法论,再到思维论的变化,逐渐形成以求真、求全为基本原则的影像逻辑。在人类学影像的制作行为中,研究者和对象在镜头内外的关系设置、拍摄者的自我心理定位和后期编配中的文化立场共同构成了影视人类学视觉平等的影像伦理。  相似文献   

7.
《烛幽之光:哲学问题的人类学省思》收录了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于1968年至1999年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随笔和会议讲稿,其中很多文章从未出版或者已经很难见到。格尔兹的学术历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即由初步显示对宗教生活和符号体验的兴趣,到对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兴趣,再到对符号和文化的重新关注;格尔兹在描述、地方性知识、文化理解等领域的研究方面都体现了"解释人类学"的基本意味,即肯定人类文化的基本特点是符号的和解释性的,并认为作为文化研究的人类学也是解释性的,由此他  相似文献   

8.
男权中心主义文化传统作为文化中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已形成一种既定的性别关系社会文化模式。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带来了从文化中心主义到文化相对主义的转变。在女性主义人类学视野下,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性别关系,并在解构与建构的基础上探讨了既定性别关系社会文化模式的"破"与"立"。  相似文献   

9.
通过讨论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特征 ,强调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必须从田野工作出发 ,搜集丰富的个案 ,积累文化事件的大量细节 ,以求对特定场景中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有所认识 ,对艺术文本进行不同方面的阐释。此外 ,还根据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一般思路 ,结合艺术和审美研究的特点 ,提出进行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阐释的切入角度。应该努力阐释来自田野的文化现象 ,用细节来说明当地人在艺术活动或者审美观建构中是如何思考、如何感觉或体现 ,以及如何行动的。在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研究中 ,掌握阐释工具和手段与把握       阐释理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有着长久而又复杂的历史,这似乎是为人类学后来的种种理论分野以至于学派分化种下了“祸根”。对文化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研究,向来是人类学理论基础研究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而对于有关文化概念的讨论和辩论及其与人类学各理论分野的关系的研究,也应该是人类学思考和“再思考”、“重新把握”和“反思”的起点。本文从人类学文化概念的历史回顾出发,试图说明文化概念的发展对于人类学理论发展乃至于学术流派分野的重大影响,进而探讨在新时期条件下关于文化概念的研究对于中国人类学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研究为对象,以探讨人类历史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为目的,运用跨文化(Intercultural)之历史深度描述方法界定历史人类学,具有重要的实践理论意义。跨文化(Intercultural)是指文化的“内在性”、“涵化性”和“互动性”,即通过跨族群文化互动构建历史人类学理论,它与历史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历史民族志和历史人类学的学科特点,跨文化理论方法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主办的"中国与世界:文化创新与中国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人类学国际研讨会于2019年6月15~1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韩俊魁(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主持,刘夏蓓(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致辞。蔡华(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以及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作为会议召集人,分别在6月15日上午和下午的专题上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相似文献   

13.
以《江村经济》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费先生在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方面所做的贡献。第一,《江村经济》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范本。第二,《江村经济》为中国农村社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漩涡中,"江村"成为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费先生通过对"江村"的研究,为当时的知识界提供了参与式研究方法。第三,与以往人类学界主要以无文字的社会为调查对象来撰写民族志不同,费先生通过对中国农村为背景的"江村"的田野调查,开创了人类学对有文字记录的社区研究的先河。认为费孝通先生一生当中出版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其中《江村经济》是费先生早期的代表作品,他以"江村"为田野调查点,为人类学界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场域:现代社会研究的另一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勒温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场域"作为一个个体和社会的关系研究的综合平台,协调传统社会中个体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之间的紧张关系。"场域"是现代社会研究的另一种视角,也为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第16届世界大会的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Humanity,DevelopmentandCultureDiversity)。这个主题的设定旨在涵盖人类学传统的诸分支学科:文化人类学、生物人类学、考古学及语言人类学,并就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等诸多问题提出人类学的见解,使人类学在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世界从来都是多样的,这些多样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学一直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这个冲突不断的世界中,人类学应当为推动形成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和而不同”的社会做出独特的贡献。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主题@黄杰…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清末民初地方法治研究现状基础上,以清末民初云南的地方法治及其实际运作为个案,结合新史学并采用多学科分析方法进行区域深入考证,对这个历史时期的云南地方与中央关系作了实证研究。运用国家与社会这一理论框架,通过清末民初云南地方的法治关系、权力体系、法律控制和法治文化客观描述和分析,集中剖析云南地方精英政治与平民政治的互动关系,从法律社会学和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以清末民初中央地方关系史研究中方法论转型为侧重点,来揭示近代化转型期云南地方法治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民族生态学的概念在中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民族生态学"是从生态学角度去理解生态文化问题,而"狭义民族生态学"则是把生态文化看成是生态人类学的另一种表述。"狭义民族生态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和研究领域,擅长于对传统知识的研究。民族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在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发挥积极的借鉴作用,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也需要民族生态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从人类学在中国研究的方法论上进行简要的探讨 ,从一个比较大的框架上讨论汉族研究的理论基础与视野  相似文献   

19.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20.
"乌"文化是绍兴特有的区域文化。文章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乌"现象入手,系统梳理了"乌"文化的表现形态,并结合考古材料与社会调查结果,利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发生学的理论,探究了绍兴"乌"文化的产生原因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