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原水中常见的微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is aeruginosa)为目标物,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混凝除藻的效果及水中共存阴离子对混凝除藻的影响. 结果表明, pH为7~8时, 投加20 mg/L PAC剩余浊度降至0.80 NTU, 除藻率可达84.0%. 共存阴离子对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表现为: Cl-和H2PO4-对混凝除藻的抑制作用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最大可使除藻率分别降低47.6%和23.6%; SO2-4和HCO-3对混凝除藻的抑制作用随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最大可使除藻率分别降低31.7%和50.2%; NO3-和F-对混凝除藻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蓝藻水华对沉积物汞迁移释放的影响,本实验选择太湖夏季水华爆发常见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实验室内进行培养实验,连续监测其生长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DO)、p H、水体中DHg含量、水体中THg含量和藻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繁殖加大了沉积物中汞的释放能力,铜绿微囊藻对汞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沉积物中汞的释放能力随着铜绿微囊藻生长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南不同植被的土壤、对土样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及抑制剂的有无对稀有放线菌进行分离、筛选出57株稀有放线菌,使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它们对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从不同植被土壤分离的稀有放线菌数量上看,耕作土>草句土>风沙土;土样不同的预处理后稀有放线菌的检出中,自然风干>化学处理>烘干处理:土壤共有8个菌株对指示菌有拮抗作用,其中3株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地球上的水污染日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污染更加突出,水藻的处理是目前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设计和制作了一套智能检测藻类浓度及除藻装置,该装置功能集检测、预警和处理于一体,其可根据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检测水中藻类叶绿素的浓度,利用紫外线进行物理除藻,除藻效率最高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5.
以赤潮藻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硫酸锌霉素(NMS)和盐酸环丙沙星(CPFX)暴露下的种群增长和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微藻种类不同,抗生素暴露浓度对细胞密度和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存在较显著的差别。抗生素暴露72 h时,NMS对赤潮藻最大抑制效应为11.45%~40.56%; CPFX对赤潮藻的最大抑制效应为9.91%~26.62%,球形棕囊藻未表现出抑制现象;低浓度CPFX暴露下(60 mg·L-1),4种赤潮藻细胞密度的最大促进作用范围为8.82%~23.63%。赤潮藻光合色素浓度在抗生素暴露下,呈现出叶绿素(a,b)浓度降低、类胡萝卜素浓度增加的现象,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类胡萝卜素增加比例显著高于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CPFX暴露下,赤潮藻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仅个别处理组出现了抑制作用,其余表现为显著的促进效应,4种赤潮藻的最大促进效应为16.39%~30.00%。NMS暴露下,4种赤潮藻随着时间延长Fv/Fm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 efaciens)介导的转化方法,以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孢HQD33的分生孢子为受体材料,分析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获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转化率最高可达1.3×10-4.PCR检测表明,T-DNA已整合进树状多节孢HQD33的基因组中,而且大多数都是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转化子都能够稳定遗传.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菌株类型、菌株生长状态、分生孢子浓度、共培养时间以及乙酰丁香酮的诱导等因素对转化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为建立紫杉醇产生菌———树状多节孢HQD33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胜利油田油井产出液及含油污水等样品中分离出16株能利用原油的菌株.通过原油平板涂布和液体发酵培养,筛选出1株能在高温(60℃)、高压(10 MPa)下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有效产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CH2.原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其对胜利油田东辛原油降粘率可达48.5%,原油含蜡量降低12.6%,原油凝固点降低3.0℃;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该菌株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经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菌株CH2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物理模拟驱油实验显示聚合物驱油后,注入CH2菌液60℃培养21 d时可提高原油采收率8.6%.  相似文献   

8.
研究城市污水氮、磷处理工艺.研究表明,用活性污泥一藻共生的间歇法有效地去除模拟城市污水中的氮、磷.采用人工富营养形式利用氮,可以取消惯常缺氧反硝化过程.活性污泥在系统中提供良好的絮凝作用,无需专门除藻措施.混合条件不影响藻类生长.藻类死亡后形成的有机物能被活性污泥利用。  相似文献   

9.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inn.)活性物质对有毒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utzing.var.minor.H.W.Liang.,记作:NIES298)和鱼害微囊藻(Microcystis ichthyoblabe Kutz.,记作:TAC95)具有增殖抑制作用.飞机草不同溶剂的浸提液时NIES298和TAC95的抑制效果:蒸馏水浸提比乙醇、丙酮抑制效果好.层析分离活性成分后,发现D3(Rf=0.524)的分离物对两种蓝藻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74μg/g时即己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飞机草浸提液使用剂量的加大,两种蓝藻的叶绿素a浓度明显低于起始值.  相似文献   

10.
以从土壤中自行分离的219株芽胞杆菌中筛选的一株枯草芽胞杆菌菌株HX08为研究对象,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进行菌体形态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等一系列方法鉴定,该株细菌属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命名为HX08,并将其16S rRNA基因序列提交上Genebank数据库,获得登陆号KF774302.通过生测发现,HX08菌株在60 h发酵时间段对棉铃虫的致死效果最好.对该菌株发酵液提取的活性蛋白进行初步研究,建立了HPLC技术分离体系,使用H2O做流动相,以0.5 mL/min流速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15、254和280 nm,收集第15 mL收集管处即保留时间为31 min的2号峰粗分离物活性较高.切取SDS-PAGE胶上相对应活性峰目的蛋白质条带酶解,利用质谱(LTQ-MS)技术进行了分子特性分析,鉴定发现杀虫活性蛋白成分为草酸脱羧酶.  相似文献   

11.
肌酐酶、肌酸酶和肌氨酸氧化酶是肌酐测定酶学方法的主要工具酶,我们从兰州市郊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同时高产这3种酶的菌株02181,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烟草节杆菌,正式定名为烟草节杆菌02181(Arthrobacter nicotianae 02181).该菌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8℃;增加氧溶量有利于细菌细胞生长和产酶;肌酐的存在对产酶至关重要,推测为酶基因开放的诱导剂;蛋白胨是该菌生长和产酶的良好氮、碳源;在有肌酐和蛋白胨存在时,添加葡萄糖能促进细菌细胞生长,但产酶量降低;镁盐、钾盐和磷酸盐为细菌生长和产酶所必需.优化产酶条件后,肌酐酶、肌酸酶和肌氨酸氧化酶的最高产酶量分别达145.00U/g湿菌、75.77U/g湿菌和21.30U/g湿菌.该菌不仅具有用于发酵生产的潜力,也为我们进行肌酐测定3种主要工具酶的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调查中医院消化科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回顾分析消化科分离病原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实验采用VITEK2分析仪。结果表明:消化科共分离323株病原菌,构成比69.35%为革兰氏阴性菌、26.32%为革兰氏阳性菌、4.33%为真菌。标本以痰液及血液为主,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为76.0%,未检测出耐万古霉素和耐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及肠球菌株。肠杆菌科细菌除青霉素、一代头孢耐药率较高外,对其他常用药物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酶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5%。鲍曼不动杆菌表现多重耐药,耐药率高于80%,只有替甲环素、多粘菌素不耐药。消化科细菌耐药情况尚不严重,但需高度重视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情况,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从长期施用有机磷农药的土壤取样,通过驯化、富集培养,筛选到2株能降解甲胺磷农药的菌株HK-1和GLY-1.利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菌株在含1.5 g/L MAP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培养72h下的降解率,菌株HK-1和GLY-1的甲胺磷降解率分别为85.71%和80.25%.2株菌的遗传稳定性较好,对甲胺磷农药的耐受浓度为3 g/L,且可降解有机磷乐果和久效磷.菌株生长的最适甲胺磷浓度、温度、pH和接种量分别为1.5 g/L、25-30℃、7.0和4%-6%.两株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金属离子对菌株降解甲胺磷农药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通过Biolog鉴定系统,将HK-1和GLY-1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和特瑞特西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tritici sp.)。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输水渠道目前存在大量浮游藻类污染水质的现象。本文基于南水北调这一特殊工况,通过实地考察与计算设计链网式南水北调渠道清藻机构,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该机构的三维模型,以为下一步的参数优化打下基础。希望该机构设计能够弥补国内河道自动化除藻的空白,对相关清藻机构的设计与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免疫抑制因子A (Immune Inhibitor A, InhA)是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分泌的一种锌金属蛋白酶,具有水解昆虫抗菌肽的活性.为了研究InhA在Bt 4.0718菌株中的重要功能,利用SDS-PAGE分离了Bt 4.0718菌株营养生长中期、芽胞早期和芽胞晚期的细胞总蛋白质,通过MALDI-TOF/TOF MS分析以及数据库搜索,鉴定到了相对分子质量为86.5kD、pI为5.37的InhA蛋白质.然后采用双向电泳(2-DE)技术检测该蛋白质在不同时期表达量的差异,发现分离和鉴定到的InhA及相对分子质量为75kD、pI为5.13的InhA precursor蛋白质在营养生长中期的表达量比较高,说明InhA在营养生长中期前已开始形成,直到芽胞早期达最大表达量,但芽胞晚期的图谱分析和质谱鉴定均未发现InhA. InhA在营养期的高效表达说明:Bt进入昆虫体内后,InhA在Bt细胞生长繁殖初期表达,并抑制昆虫体内的抗菌肽对Bt细胞的裂解作用,从而有助于Bt在昆虫宿主中的生存,为芽胞期晶体和芽胞的形成以及菌株毒力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一新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腾冲酸性热泉富集物中分离到一株适度嗜热喜酸菌YN22.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杆状或微弯,长约1.6~2.8μm,直径0.4~0.7μm.该菌能在25~60℃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53℃;生长pH为1.0~5.0,最适pH为1.5;化能自养型,0.025%(w/V)的酵母提取物对其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酵母提取物存在的情况下能快速氧化Fe2 ,但对S0和还原型硫化物的氧化能力较低.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达99%.YN22基因组DNA的G C含量为47.3 mol%,与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模式菌株VKM B-1 269非常接近,后者基因组DNA的G C含量为47.5 mol%.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系统发育学和G C含量的分析结果,YN22应归于硫化杆菌属(Sulfobacillus),为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b.thermosulfidooxidans)的一新菌株.这是国内首次分离,并经多种方法鉴定、确认的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从而为我国浸矿微生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最典型的适度嗜热菌种.  相似文献   

17.
海南琼海温泉嗜热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琼海官塘温泉(70℃~90℃)分离到八株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具芽孢,最高生长温度为90℃。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初步证实是具有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stearothermphilus)特征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从实验室温水沤麻液中分离到了一株产甘露聚糖酶(mannanase)的芽孢杆菌HDYM-03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研究了菌株72 h连续发酵过程中产酶及生长的动态变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到其实验室最优产酶条件为:碳源6%魔芋粉,氮源3%蛋白胨,初始pH值8.0,装液量10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2%,37℃振荡培养48 h.在研究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为5 122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19.
从大庆油田采集的原油样品中筛选出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HD-322-2,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运用红外光谱法和排油圈法对产物进行分析。菌株HD-322-2的16S rDNA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达到98%,生理生化性质分析的结果亦与枯草芽孢杆菌相同,认定该菌株属于枯草芽孢杆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D-322-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成分为脂肽。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排油和降黏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芥菜为修复植物,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对Cd污染土壤进行强化修复.考察不同Cd质量浓度污染土壤、槐糖脂施加质量浓度以及槐糖脂施加时间等因素对芥菜生长和修复效果的影响,用ICP-MS对根和叶中Cd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Cd能促进芥菜生长.随着土壤中Cd质量浓度的增加,根和叶中Cd质量浓度和Cd吸收量也都增加.当土壤Cd质量浓度为50 mg/kg,分别在植物生长旺盛期和生长后期施加0.05 g/kg的槐糖脂时,植物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和转移因子(TF)分别达到最大.可见,槐糖脂对Cd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