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诞生的过程及其基本原理,进而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壳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全球海陆演化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也有人称做新全球构造(New global tectonics),是六十年代,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地构造学说,也是当前地学界中最为盛行的地学理论。J.T.威尔逊(Wilson)教授在六十年代后期曾把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誉为“地球科学的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现在板块构造学说已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和丰富了它的内容,而且板块构造理论的影响也已日俞深入到地球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板块构造”是讨论地壳构造特征、运动规律和运动成因机制等问题的新学说。它是最近几年由原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发展而来的。这个学说的创立引起了中外地质学家的很大注意,很多地质学家被它吸引过来,很快形成了一个研究和讨论板块的热潮。板块构造动摇着传统的大地构造学说,影响着地球发展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因此,这门新学说必然激起地质科学领域里的新的纷争。总之,板块构造学说将对地质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论范围,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它们在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中,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 七十年代初期,板块构造学说引进我国,不少学者对我国板块构造进行了探讨,取得一定成绩,为大陆板块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对本地区地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得到较完满的解答。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西南地区地貌的形成演变与板块构造运动的关系,试作初步的,概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板块构造学的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研究了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及板块构造学的形成过程。认为板块构造学说已构成了拉克托斯(I.Lakatos)所主张的“科学研究纲领”,可以成为大地构造学的一种发现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质学经过一段缓慢的进程后,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这就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近20年来,国际上地质及地球物理学家们综合了大量的海洋地质、地震地质和上地幔的研究成果,以地幔对流、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转换断层为基础,形成了新的全球性的大地构造理论,通常称之为板块构造学说。它对于普查找矿有重要意义。现在国外很多石油公司都在努力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到油气勘探上。我们也应当进行探索。板块构造理论可以帮助石油地质学者们站在全球的视野上来认识沉积盆地的形成机理和地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峨眉山主要地质及构造特征。并运用地质力学、板块构造和(?)台学说理论,综合分析其构造应力状态与构造应力分布,进而从板块俯冲的角度论证其地质成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对中国宏观地貌的形成、演变、展布、区域组合及地貌分类,试作概略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张英杰 《科技信息》2011,(31):397-397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大地构造理论。该学说的创立和进展,在全球构造理论方面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使得迄今被视为不解之谜的地球活动大多得到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现代地学领域中,已逐渐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全球性的造山运动,地震的基本成因,矿产资源的富集,大陆、大洋的分合以及其他有关问题,为现代地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将着重讨论板块构造与世界造山带的关系,以说明世界主要造山带的形成和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科学革命性的进步.30年来,板块构造学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它在海洋和大陆上遇到了许多问题一在研究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又在古地磁学与古气候学上遇到了不解之谜,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建立新的全球理论来取代板块构造.  相似文献   

12.
俯冲板块初始化是地球构造演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对于俯冲板块初始化的研究也由来已久.早期对于俯冲初始化的研究主要是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并对模型中主要的参数进行估算,定性地解释一些构造地质现象.同时,实验室中可以测定地质岩石采样的物理性质,并给出初始化过程中一系列可能的温压条件和流变参数.此后在这些基础上,数值模拟研究逐渐开展.基于理论模型所提出的两类基本的俯冲板块初始化模型,数值模型使用物质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对其进行参数化研究,并探讨了各个控制参数在模型演化中的作用和影响.数值模型的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一部分地质观测得到的构造过程.但是由于模拟条件所限并且还涉及较多的未能充分证实的假设,仍然有一部分结果存在较大争议.随着地质记录的增加以及数值模拟条件的进一步完善,将可以更好地解释俯冲板块初始化的形成机制以及板块构造理论的驱动原理.本文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关于俯冲板块初始化过程机制的研究结果,同时回顾了近十多年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俯冲初始化演化过程,讨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俯冲板块初始化过程所需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5,(3)
印度洋地震导致海底山脊倒塌形成山崩地段 2月18日,英国科学家公布了去年年底印度洋大地震发生后,受板块构造冲撞而发生变化的震中地区海床的首批图片。英国专家利用高清晰度的多束激光声呐对海底进行了扫描,受地震影响,印度洋海底中高达1500千米的山脊已出现了巨大的倒塌,并形成数公里宽的山崩地段。科学家初步评估,地震发生时,印度和缅甸两块板块构造突然运动相碰时,印度板块构造被向下挤压,造成海床隆起一道山脊,海水因此向上涌出,结果引发了去年12月26日发生的东南亚大海啸。《京都议定书》生效 温室气体排放有法可依2月16日,《京都议…  相似文献   

14.
学者认为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物理基础脆弱地壳俯冲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内容。27年来,国内外发表了上千篇论文,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成了地表柯石英形成机制的主流学说。然而,国内外对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2005年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系苏文辉教授领导的柯石英研  相似文献   

15.
地洼学说是陈国达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及成矿学理论。它经受了35年的考验和广泛的实践验证,目前已成为在国际地球科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派。该学说的建立,不仅使地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指导找矿和其他有关的生产实践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地洼学说起源于我国,它既有别于地槽-地台学说又不同于板块构造理论。它属于创立者把历史论同因果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这个学说采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方法,在兼顾对岩石圈的演化和运动的历史全面阐述和重建的同时,探  相似文献   

16.
超高压变质及其引伸的大陆深俯冲作用是数十年来国际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思想最活跃、竞争最激烈的研究领域之一.按照传统的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边界消减俯冲带上,大陆地壳因其密度低,不可能俯冲到高密度的地幔中去.  相似文献   

17.
利用Maplnfo软件对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地洼学说区划图进行了分层矢量化并建立了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图层包括:地质底图,三级构造单元,主要的板块构造边界及主矿床(点)。在此基础上,对各构造单元中的各类矿床进行了空间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矿物在不同地洼构造类型中的含量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板块力学和地球均衡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二三十年,作者在油气田地质学和含油气盆地构造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曾先后提出过三个有关学术问题。现汇总于此,以求教于同行。这三个问题是:建立一门新学科:《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的可能性;试行一种将板块构造应用于局部地区或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的方法,即:板块力学;将地壳均衡说发展为地球均衡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板块构造学说,是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由于海洋地质和海洋地球物理等科学不断的对大洋和大陆边缘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的观察与考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新发现的科学事实,不可避免的会促使新的大地构造理论的诞生。进入七十年代后,就初步建立成为一个内容丰富,并具有广阔前途的关于大洋壳和大陆壳发展过程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地球是一个多变的星球,它的一切活动与变化都与人类息息相关。为了解释许多地质现象,探索地体起落和沧桑之变,早在二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诸多学说,特别是近半个世纪,随着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的先后涌现,地质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回顾地质科学历史,展望它的前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