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战后初期,美国占领日本实行“非军事化”政策,但不久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迅速改变了政策。为了有效地保障朝鲜战场美军后勤需要,美国开始重建日本的军事工业。正如当时报道所说,“朝鲜战争又重新催生了日本军事工业”。然而,由于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并不  相似文献   

2.
随着拉丁美洲各国反美斗争日益高涨,几年来,海地人民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摆脱美国奴役及推翻本国傀儡独裁政权的巨大浪潮。三百三十多万人口海海地,是拉丁美洲许多共和国中最小的一个。它富有反对外来侵略的光荣斗争传统,早在1790年,就在卓越的黑人战士杜桑的领导下,开始英勇地进行过争取独立的战斗。十八世纪末叶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海地岛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804年海地人民展开了更大规模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斩断了法国殖民者的魔掌,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两年后宣布成立共和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但是,在二十世纪初,海地又重遭外国的殖民统治,美国侵略军队于1915年7月3日,借口所谓“保护美国侨民”非法武装占领海地。继承了法国殖民者  相似文献   

3.
路透社评论说“海地危机在最后一刻找到了解决办法”,“这主要归功于美国前总统卡特”。的确,说到海地危机最终没有酿成战争,不能不提到卡特。卡特能在海地问题上起作用,确实因为他和海地有些渊源。早在1990年12月海地  相似文献   

4.
“可怜的墨西哥呵!你离美国这么近,离上帝却又这么遥远。”这是墨西哥人民的一句谚语。其实,这不但反映了墨西哥人民,而且反映了所有拉丁美洲国家人民在美国帝国主义掠夺下的痛苦遭遇。一百多年前,美国强占了墨西哥一半以上的领土。五十多年前,美国强使巴拿马从哥伦比亚分裂出来,夺取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1915年起,美国借口美国资本受到“威胁”占领海地达二十年之久。自美国独立以后,它对中南美国家曾经发动了一百次以上的武装干涉和战争。美国垄断资本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削弱的时机,终于在拉丁美洲占据了统治地位。拉丁美洲国家成了美国垄断基本垄断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美国垄断资本的  相似文献   

5.
遏制“海地现象”;建立在拉美的主导地位,抗衡日本、西欧;还有国内政治的考虑……气势汹汹背后大有文章。海地是加勒比海中一个弹丸小国。三年前的1991年9月29日,海地武装部队总司令塞德拉斯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海地第一任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阿里斯蒂德逃亡美国,从而爆发海地危机。其实海地危机三年,并未对美国的安全利益构成威胁,其战略意义对美国也极为有限。然而,海地危机一发生,美国便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政策,对海地实行经济封锁和制裁,甚至摆  相似文献   

6.
多灾多难的历史,持续动荡的政局,小国苦难连绵;军人政变上台,逆拉美潮流而动,终遭各方反对。一度火药味浓烈的海地危机暂告一个段落。海地铁腕人物塞德拉斯将军答应和平交权,流亡美国已达三年的海地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可望回国重新执政。世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把视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日美“安全条约”是1951年9月8日和片面对日和约同时在旧金山签订的。条约规定,美国有“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札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并且规定“此种军队得用以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镇压日本人民的民主运动。这项条约的签订,不但使美国继续占领日本成为“合法化”,并且可以利用日本作为基地对亚洲各国进行侵略。事实上,美国在侵朝战争期间及目前在台湾海峡对我国进行武装挑衅的活动中,都充分利用日本作为进行军事侵略的基地。最近,美国为了进一步把日本拖入它的侵略战争体系,日本岸信介政府也正想重温军国主义的旧梦,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双方于10月上旬开始了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谈判。讨论的中心问题有日美“互助合作的内容”和“共同防御地区”问题。所谓“互助合作”就是要使日本承担参加美国军事侵略行动的义务。在“共同防御地区”问题上它们阴谋把美军占领下的冲绳和小笠原群岛也包括在“日美共同防御”的范  相似文献   

8.
<正>19世纪初期的拿破仑战争之后,近代和平主义萌生。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使人类思考战争与和平。1942年,美国历史学家昆西·莱特提出“积极和平”与“消极和平”的概念。1969年,挪威学者约翰·加尔通进一步将“消极和平”定义为“非战争状态”,将“积极和平”定义为“不仅没有战争,也意味着消除了贫困、剥削、歧视等结构性暴力的状  相似文献   

9.
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政策:错误的政策发出的是错误的“信号”;最终很可能被拖入一场并不情愿的战争。小布什上台,许多人担心他是否会继续克林顿总统的对台“三不”政策。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小布什口头上称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还是“战略合作伙伴”,或是否重复克林顿的“三不”政策,而在于其具体对台政策是否能有效地防止美国被拖入台海地区军事冲突。不被拖入这场潜在的军事冲突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如果美国对台政策能实现这一点,也就意味着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得以维持,否则就是美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史学家J.布卢姆认为1867年以后的25年或更长一些是美国历史上的“纯洁阶段”。“纯洁阶段”的存在和终结有其历史原因;但期间美国对萨摩亚群岛的占领无疑是“纯洁阶段”不可抹杀的一记污点。  相似文献   

11.
谁都不怀疑,美国对海地动武是“以石击卵”。在克林顿警告要动武的9月15日之前,美国摆出“杀鸡用牛刀”的姿态,大军压境小小海地,终使口口声声要誓死抵抗入侵的塞德拉斯政权与美军签订了城下之盟。人们回想起这戏剧性的一幕,不免带着无可奈何的心情。海地的军事实力决不可与美国同日而语。海地是拉美国小兵寡的穷国,仅有一支7500多人的军队,其  相似文献   

12.
登月以来最艰巨的飞行任务 1995年美国东部时间2月3日零时22分(北京时间当天13时2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以接近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为主要目标的为期8天的飞行。这次飞行,是美国航天飞机本年度飞行计划中的第一次,也是今后3年时间内8次与“和平”号空间站会合飞行计划中的第一天。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接近并短暂悬停在距“和平”号10米以内的近处,为今年6月“阿特兰蒂斯”号航  相似文献   

13.
史安斌 《世界知识》2011,(22):56-57
“为何不可以占领新闻编辑部?” 由“占领华尔街”运动波及全美各大城市的抗议活动,被定义为“1%的富豪与99%的普通人之间的阶级斗争”。这是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美国民意的一次总爆发,显然也可以被看做是对今年年初以来席卷中东的“阿拉伯之春”的回应,因而也被称作“美国之秋”运动。但与对埃及、突尼斯、利比亚、叙利亚的抗议活动所进行的“地毯式”报道相比,美国传统新闻媒体对发生在本国土地上的这场群众运动反应冷淡。  相似文献   

14.
“崛起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听到中国“和平崛起”的说法是在美国,那时我在纽约担任总领事。当时感到新鲜,以为只不过是形容我国这些年发展得相当快而已。但美国人却对这个提法十分敏感,有一位著名人士很郑重地询问我国一个访美的代表团,“和平崛起”到底是何含义。随后,“崛起论”就在国内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15.
“不好啦,不好啦,有几百万大军已侵入美国!”这路大军自从1918年登陆美国以来,不断开辟自己的疆土,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美国有十几个州都被它们占领,而且仍在不断扩张。  相似文献   

16.
2月7日凌晨,海地“终身总统”让—克洛德·杜瓦利埃在强大的人民反暴政斗争压力下,携妻挟女,带着20多名随从人员仓皇出逃。海地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这次海地人民反暴政的斗争是该国182年独立史上前所未有的,外电评论说这是海地的第二次独立。杜瓦利埃家族对海地的独裁统治已有28年之久。1957年,在美国的支持下,让—克·杜瓦利埃的父亲,号称“老大夫”的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在一次军事政变后上台,从此开始了杜氏家族的黑暗统治。老杜瓦利埃于1964年自封为“终身总统”。他是一个狡诈阴险、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为了镇压人民,他于1958年建立了总统私人卫队(也称政治警察或秘密警察),  相似文献   

17.
自打嘴巴     
今天美国人民所最关心的问题无过于越来越严重的经济衰退了。经济衰退是从美国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产生出来的,也就不能不使拒经承认这个客观规律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特别感到头痛。他是美国资本主义最忠实的辩护人,他曾经给共和党制造了“繁荣与和平”这一个竞选标语。上台以后,他不断地宜扬美国资本主义的功德,向美国人民许下了“繁荣与和平”的诺言。然而,艾森豪威尔所执行的邢一套资产阶级政策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美国人民看不到“和平”,也看不到“繁荣”。于是在美国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8.
英国首相威尔逊为了讨好美国,并且为了逃避工党政府因追随美国侵越政策而招致的国内外舆论的谴责,正在声嘶力竭地叫卖他的“和平方案”。他硬要率领所谓英联邦“和平使团”到有关国家去“游说”。威尔逊于六月十七日乘英联邦总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局势可控程度提高冷战结束三年以来,世界范围的剧烈振荡逐步减弱。原东欧、俄罗斯、中亚及邻近地区相继进入全面“转轨”和调整、磨合时期。原南斯拉夫等地局势呈现出“相持”状态。朝鲜半岛在美朝就核问题达成协议后,紧张局势得到明显缓和。柬埔寨“内战”战火复燃,但规模和范围受到各种限制。印巴冲突囿于外交战(军事威慑居第二位)。中东和平进程取得重大进展。非洲大陆(除卢旺达等少数国家外)动荡趋缓。海地等中美洲地区局势“有惊无险”。和平与发展更加成为世界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金钱换和平”、“‘结构’换和平”都非良策;土地换和平才是谈判基本原则。随着工党领袖巴拉克出任以色列总理,中东和平进程也出现了转机。去年9月,在美国、埃及等国的协助下,以色列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签定了《沙姆沙伊赫协议》;11月初,克林顿又借在挪威纪念拉宾遇刺逝世四周年之际同巴拉克和阿拉法特举行了首脑会谈,确定要在今年2月达成关于永久地位问题的框架协议,9月签署巴以永久和平协定。现在,巴以达成框架协议的期限已经临近,巴以关于永久地位的谈判问题日渐凸显。那么,巴以关于永久地位的谈判结果会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土地换和平”,是否会出现其他和平手段,如以“金钱换和平”、“‘结构’换和平”?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