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制备颜色均一、性状稳定的不饱和聚酯,采用二甘醇、新戊二醇、邻苯二甲酸酐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反应原料,对苯二酚为阻聚剂,苯乙烯为交联剂,通过一步法成功合成了不饱和聚酯M513-NP.随后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酸值、粘度、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讨论并分析影响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因素,以确定合成不饱和聚酯M513-NP的最佳反应条件.当锥板黏度控制为8.0 Pa·s,配方设计采用醇过量1.3%,反应总时间为15±1 h,反应温度为197±0.5℃时,制备的不饱和聚酯M513-NP性状稳定,其数均分子量约为1 300,分子量分布约为2.8,呈淡黄色透明液体.  相似文献   

2.
生物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及扩链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丁二酸与丁二醇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端羟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并通过与低分子量的端羟基聚L-丙交酯、端羟基聚己内酯和扩链剂TD I进行扩链改性,改善其降解性能与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变酸醇比例可以控制聚酯分子量,扩链改性后的产物结晶度下降、力学性能提高、降解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高弹性聚氨酯涂饰剂的制备及其橡塑表面涂饰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酸、三羟甲基丙烷、一缩二乙二醇为原料制备的线型、低分子量含羟基聚酯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生成含端异氰酸酯基的低分子量预聚物为A组分,多羟基聚酯为B组分,制备了双组分固化型高弹性聚氨酯橡塑表面涂饰剂;确定了A、B组分的原料路线,双组分配比以及合成工艺条件,探讨了涂饰工艺并对产物的涂饰性能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4.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羧酸环己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对甲苯磺酸代替无机酸本酯化催化合成了甲酸环己酯化催化合成了甲酸环己乙酸环己酯,丙酸环酯和丁酸环己酯。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9(33))方法,通过加入分散剂,开展了间氯苯胺与氯甲酸异丙酯合成氯苯胺灵的优化条件研究,解决了合成过程中的氯苯胺灵固化问题,提高了合成产率,最佳的合成配比为间氯苯胺、氯甲酸异丙酯、氢氧化钠和分散剂的用量分别为10.00 g 、12.00 g、12.56 g和10.00 g.在此条件下,氯苯胺灵的产率为98.12%.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利用聚氯乙烯多乙烯多胺树脂催化合成丙酸苄酯的条件及催化剂的重使用性能,同时合成了甲酸苄酯、乙酸苄酯、丙酸苄酯、丁酸苄酯和异戊酸苄酯。  相似文献   

7.
以亚油酸二聚体和脂肪胺合成的低分子聚酰胺,作为商品化的环氧树脂固化剂已经有许多年了.但是在分子中引入妥尔油分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前国外各大公司的环氧树脂固化剂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也开始了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研究.本文以合成低分子聚酰胺的为目的,通过在合成过程中加入不同状态、不同量的妥尔油,来探索最佳合成路线、最优反应条件,来合成品质优良的低分子聚酰胺固化剂.  相似文献   

8.
硫酸铁铵催化合成羧酸正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催化合成丙酸正丙酯反应条件,并利用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催化合成了甲酸正丙酯、乙酸正丙酯、丙酸正丙酯、丁酸正丙酯和异戊酸正丙酯。  相似文献   

9.
王良  陶红侠 《松辽学刊》2006,27(2):71-72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SnO2-Zn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以废聚酯(PET)和异辛醇(2-EH)为原料合成增塑剂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实验结果表明,合成DOTP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10~220℃,PET:2-EH为1:3.8(摩尔比),催化剂用量为PET质量的13.10%,反应时间为3 h,产品收率可达96.18%.  相似文献   

10.
以环氧树脂(EP)为改性剂,以聚醚二元醇(N21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原料制备了改性聚氨酯树脂(PUE);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PUE涂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CO/OH摩尔比、环氧树脂种类及用量、扩链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涂膜硬度、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引入,提高了PU膜的硬度、拉伸强度及耐热性.当NCO/OH摩尔比为1.3~1.4,E44用量为6%~7%,扩链剂BDO用量为6%~8%,交联剂TMP用量2.5%~3%,PUE涂膜的主要性能指标优于PU,均达到国标GB/T19250-2003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有机强碱1,8-二氮杂双环[5,4,0]+-7烯(简称DBU)存在下的醇溶剂中,用“分子碎片”与“金属离子”[Pd(Ⅱ)]通过模板反应合成了未见报道的四溴-2,3-萘酞菁钯(Ⅱ)[PdNcBr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偏光显微镜、小角光散射和总散射光强测定等方法表征了热致性主链型中介基团含醚键的液晶聚芳酯OHO-10,并和与之仅连接键不同的THT-10(全酯键型)作比较。观察到OHO-10很不易结晶而形成冻结的液晶态;它的液晶区特别宽;液晶热稳定性好;液晶有序程度高;两相共存区很宽。这些都可能与其分子的共线性共平面较好有关。OHO-10与THT-10都能在包括清亮点以上的广大温区内通过剪切取向形成草席结构。所有这些特性都将有利于其加工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机械合金化法(MA)制备了Ti50Fe50-xCux(x=5%、10%、20%)三元合金,通过XRD、DTA等测试手段,研究MA过程中样品的相结构与热稳定性的变化,进而探讨第三组元Cu对固态反应过程及产物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的含量并未明显改变Ti50Fe50-xCux(x=5%、10%、20%)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只是所得非晶产物并非为单一的非晶相,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微晶及纳米晶,而使非晶相的晶化有所减慢.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双酚A环氧树脂互穿网络体系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酯型聚氨酯/双酚A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测定了产物的力学性能,探讨了IPN中聚氨酯对环氧树脂增韧过程,结果表明,当IPN中聚氨酯/环氧树脂=15/100(质量比)时,增韧效果较为理想,产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而且通过IPN增韧法与半-IPN增韧法对比,发现IPN的综合合增韧效果优于半-IPN。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的试验,将一定量的不饱和聚酯树脂(UP)和适量的阻燃剂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出最佳的配方和工艺流程,使产品具有很好的阻然性能(氧指数超过31%)、力学性能(抗拉伸强度没有明显降低),从而拓宽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PET与液晶性聚合物共混物的研究:Ⅰ.结晶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DSC法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热致液晶性聚合物(OHO-6)的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并用Avrami方程进行了处理。用X射线衍射法和热分析法测定了共混体系的结晶度,对共混物中OHO-6含量对不同温区PET结晶速度的影响提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2519铝合金足一种新型的装甲材料,变形时,各热力学参数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上圆柱体轴对称高温压缩试验数据建立了该合金本构关系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所建立的网络模型对其它一些热力学状态下材料的流变应力进行了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目标函数为0.2、隐层节点数为5、学习率为0.1时,预测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系统误差较小(拟合度为2.6%),表明已形成了一个知识基的本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用新一代“绿色纤维”———竹浆纤维作外包纤维,涤纶FDY长丝作芯丝生产的机织用包芯纱和针织用股线的设计思路、产品风格.并对生产竹涤包芯纱线过程中主要技术难点、工艺参数的选配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8个芳香胺为重氮组分,N,N-二氰乙基间氯苯胺为偶合组分,经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了8个双氰乙基系列偶氮分散染料,用UV-Vis、IR、1HNM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索了它们在涤纶织物和乙酰化杉木粉上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4个杂环偶氮分散染料最大可见吸收波长在416~578 nm,体现出较宽的色谱范围,染色涤纶织物色光分别为黄色、艳红色、紫红色和蓝色,且具有高皂洗(粘)色牢度和高日晒牢度;而4个非杂环偶氮分散染料最大可见吸收波长在449 ~ 510 nm,体现出较窄的色谱范围,染色涤纶织物色光为桔黄色或红色,同样具有高水洗牢度和高日晒牢度.同时,用合成的8个偶氮分散染料对乙酰化杉木粉进行染色,染色乙酰化杉木粉的色光与对应染料染色涤纶织物的色光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