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Sperber和Wilson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人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必然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制约。那么。也就增加了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认知的复杂性。运用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对跨文化交际中中西餐桌话语进行推断,发现该理论在解释和推断社交语言中的独道之处。  相似文献   

2.
人们相互间的信息交流,总是以目光交流为起点.它是接触、承载和传递情感、态度、意向的重要媒介.目光语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体现出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既要了解各国文化的异同,弄懂他们对眼神运用所表达的意思和眼光显示出的特殊功能,又要尊重不同民族的目光礼仪规范和风俗习惯,避免因误会而造成的尴尬局面,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畅 《科技信息》2010,(21):I0287-I0287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不理解不同民族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就很难进行跨文化交际。一方面,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另一方面,它是文化中相对稳定的部分。人类价值观中有一些共同的方面。例如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时间焦点、人们之间的关系等。然而,由于文化的不同、民族的差异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人们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4.
谈西方礼仪的基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其本质是文化,是一种文化的特殊形态,由于各个国家,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国家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状况不同,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不同,民族心理品质和思维方式不同,语言文字和价值观念不同,因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礼仪文化。西方礼仪基本特色有4个方面:一是女士优先,二是尊重隐私,三是表露坦率,四是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的桥梁--文化空缺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空缺词是由于不同民族对文化理解的差异而反映在语言上的一种符号或语义空缺现象。它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与使用该语言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密切相关;文化空缺词又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它留给不同语言民族的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扇窗口。人们通过对其内涵的发掘、研究和阐述,可以增进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从而使跨文化言语交际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文化在日常交际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礼仪形态。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以及民族主义的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他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7.
礼仪在人类社会里有共性的一面,也根据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因此,礼仪有时会成为跨文化交际误会的根由。在法语教学中,可以从礼仪文化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际愈发频繁,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之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饮食对象、饮食方式与餐桌礼仪等方面。了解产生差异的原因,可以促进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发生冲突与障碍。  相似文献   

9.
礼仪是指人们在不同历史、风俗、宗教、制度和潮流等的影响下.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表示互相尊重,在仪表、仪容、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与程序。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言行是否符合文明礼貌的准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是世界民族文化的精萃。在现阶段,礼仪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理应负起礼仪教育的重任。笔者作为一名礼仪教师,以为融“美德”于教学之中,是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1、瞩入“竞争”美德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食肉、饮酒、吸烟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的宗教饮食禁忌,阐明了各民族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原因。提出了对待宗教禁忌应坚持的原则,提醒人们要尊重信仰,尊重民族习俗,搞好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1.
刘利娜 《科技信息》2011,(19):182-182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所以,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因传统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结果导致了有些词语我们要避免使用,就是禁忌语。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汉语和英语中的禁忌语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从语用角度看汉英禁忌语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对比汉英中的禁忌语,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是文化现象也是语言现象。死亡委婉语是每一个社会都要面临的问题。通过死亡委婉语的分析可以反映不同社会的文化。中西方社会在宗教、价值观和社会习俗方面有很多的不同,所以中西方的死亡委婉语就反映着这些方面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文化原因,以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开展对中美两国文化、风俗习惯的对比研究,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其中包含人们之间不同的观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习俗。本研究选择中美家庭聚会为出发点,以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聚会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实现在复杂语境中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有许多孕期习俗,包括“缝尿片”、“催生礼”、“松关”和“吃黄连”;孕期习俗中存在一些特有的禁忌,包括受孕的禁忌、孕妇交往行为禁忌、饮食禁忌及胎教禁忌。从人类学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可知,徽州地区的孕期习俗深受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寄托着徽州人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功能寓意,凸显了风俗中“红枣”、“鸡蛋”等典型文化符号的象征作用。徽卅I地区的孕期习俗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丽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3):118-120
宗教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宗教信仰错综复杂,了解其不同的宗教文化,可以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从英汉文化差异入手,探讨中西方在价值取向、语言内涵、文化习俗以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在教学中从词汇角度挖掘词语的意义和文化,找准原意和意译的结合点、体现原语的文化风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并进,帮助学生把握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任何一种丰富的语言都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言语交流时,即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彼此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语境和本民族的历史背景等不同,往往会出现文化碰撞现象,人们会因误用语言或者不恰当地运用语言而使交际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解决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向学生输入足够的跨文化知识及语用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中美价值观比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文化的差异体现于方方面面,其中价值观的差异也是其重要方面.了解包括价值观在内的中美文化差异,有助于中美文化交流以及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19.
由于壮族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在传统文化上有较大的不同,"中英"跨文化交际研究并不能完全解决"壮英"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由中国—东盟博览会迎来的越来越多的壮英人民之间交往的顺利进行,文章以饮食文化为例,从壮英的饮食观念、饮食内容及饮食方式和待客礼仪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壮英人民之间文化的异同,从现象探讨其文化成因,对比异同,同时提出改善一些陋习、避免壮英文化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实际上是语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过程。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减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解,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从风俗习惯差异、价值观差异、成语表达差异、称谓用语文化差异、独特的文化等方面解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