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卫星系统 典型通信卫星平台包括下列系统。 1.1通信和数据处理系统通信和数据处理系统执行3个独立功能:接收和解调从地面站通过指令链路发射给卫星的信息;通过数据链路发送记录(遥控)数据或实时数据至地面接收站;通过遥测链路发送平台设备数据和其他遥测数据至地面站。  相似文献   

2.
基于PCI总线技术,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和高速存储器件,完成了双通道遥感卫星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设计,并分别进行了实际的遥感卫星数据实时采集测试和由模拟源产生遥感卫星数据的采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接收大多数的遥感卫星下行数据,最高输入速率达640 Mbit/s,有效地解决了遥感卫星地面记录系统数据采集和系统调试与开发的数据源问题。与现有记录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的优点,同时其卫星模拟源的功能也弥补了现有记录系统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基于PCI总线技术,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和高速存储器件,完成了双通道遥感卫星数据采集与回放系统设计,并分别进行了实际的遥感卫星数据实时采集测试和由模拟源产生遥感卫星数据的采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接收大多数的遥感卫星下行数据,最高输入速率达640 Mbit/s,有效地解决了遥感卫星地面记录系统数据采集和系统调试与开发的数据源问题.与现有记录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的优点,同时其卫星模拟源的功能也弥补了现有记录系统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郭剑峰 《科技潮》2007,(4):56-56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下简称地面站)隶属中国科学院,是根据邓小平同志1979年访美期间签订的中美科技合作项目建立的。地面站于1986年12月建成并正式运行,  相似文献   

5.
目前,地面卫星接收站对于卫星的跟踪主要采用手动跟踪、自动跟踪、程序跟踪三种模式。由于卫星位置受影响因素较多,无法长期手动跟踪或程序跟踪,在静止气象卫星测距副站系统中,主要采用步进跟踪技术自动控制跟踪为主、手动跟踪为辅的模式对卫星进行跟踪,其具有结构简洁、系统稳定性高等特性,在实际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步进跟踪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在静止气象卫星三点测距副站中的应用,同时提出在运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以后改进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利用空间平台(包括飞机、卫星、火箭或宇宙飞船)上的传感器(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激光等传感器)从空中远距离对地面进行观测,可获得不同分辨率的地面遥感图像。高空间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和军事侦察卫星可获得分米级的地面物体的图像,国际上1米地面分辨率的民用遥感卫星发射计划正在实施中。传感器的遥感数据通常以两种方式记录,一种是直接记录在连同传感器一起的磁带或胶片上,然后通过空间平台对磁带和胶片回收。另一种是以无线电通讯方式将传感器的数据发射到遥感地面接收站,地面站通过天线接收信号,并处理后才得到遥…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旋转弹飞行中的高旋转、高动态条件会造成卫星定位接收系统无法正常定位的问题,针对旋转、动态环境开展了旋转弹卫星定位接收信号旋转解调方法的研究.详细分析了旋转条件对卫星定位信号接收的影响,并针对旋转特性设计了旋转跟踪解调环,用于对旋转的跟踪与解调,给出了旋转弹卫星定位信号接收系统的设计方案,基于Simulink实现了旋转弹卫星定位信号接收系统的仿真,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与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设计的以旋转跟踪环为核心的旋转弹卫星定位信号接收系统,在中心频率为200 Hz的情况下跟踪范围可达到±40 Hz,较好地满足了转速在200转/s左右的旋转弹信号接收要求.   相似文献   

8.
卫星导航设备组合时延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备时延准确性是关系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精度的关键要素之一,卫星导航系统对于设备时延的实际应用都使用组合时延,接收机定位、定时都需要卫星发射与接收机接收的组合时延,星地时间比对需要卫星发射与地面接收、地面发射与卫星接收的组合时延,站间时间比对需要A站发射与B站接收、B站发射与A站接收的组合时延,卫星轨道确定需要卫星发射与监测接收机的组合时延等.本文论证分析了设备组合时延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介绍了设备时延的定义,根据测试准确性需要和可实现性因素,提出了使用专用时延传递测试设备分别与两个设备测试以获得组合时延的传递测试方法,并提出了待时延传递设备直接环路测试、卫星共视下不同地面站设备时延差的准确性检核方法,进行了卫星、地面站设备组合时延的传递测试及检核试验,结果表明设备组合时延传递测试闭合性较好、卫星共视下设备时延差与传递测试基本符合,验证了该卫星导航设备组合时延测试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李国庆博士,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际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网格任务组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空间信息网格技术和下一代空间信息设施、高性能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并行处理系统、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地面预处理技术和系统。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实现了温室气体遥感反演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温室气体遥感自动反演处理和多源卫星数据交叉验证.系统采用.NET框架和IDL程序相结合,快速自动地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反演运算,同时得到主要温室气体反演产品的柱浓度时空分布.系统可以方便地将地基观测数据和国际主要的卫星产品数据进行验证对比和精度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基本满足温室气体遥感监测业务需求,能够提高环保部门的监测能力,在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和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界声音     
正遥感卫星地面站是为全国乃至国际提供卫星遥感数据及空间遥感信息服务的社会公益型装置,是我国对地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站以来即始终坚持秉承开放、共享原则。——中中国国科科学学院院院院士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科技日报》[2014-12-03]我国目前的网络防范体系还是老三样,也就是2000年前后提出来的建立防火墙、入侵监测和病毒防范。靠这老三样封封堵堵,是防不胜防的。应对互联网安全问题,光靠修修堵堵、缝缝补补,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中中国国工工程程院院院院士士、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沈昌祥《中国科学报》[2014-12-02]  相似文献   

12.
航天测控系统中目前普遍采用双通道跟踪体制的多功能跟踪基带进行快速校相,但在遥感卫星接收系统中单通道跟踪接收机应用普遍,动态快速校相技术应用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根据单通道单脉冲跟踪接收机的校相基本原理,提出了单通道单脉冲跟踪接收机快速校相方法,并对传统的快速校相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提高了快速校相精度和遥感接收设备自动化标校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卫星电视单体多功能接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卫星接收系统的估算分析,讨论卫星单体多功能接收技术方案。结果表明它对于选择好的性能价值比建设新的卫星地面站和对旧的卫星地面站进行可行性改造、扩容与多功能接收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卫星围绕地球运行,若在一个时间段内,多颗卫星经过多个地面站形成数据接收冲突时,如何安排卫星下传数据和地面站接收数据的时间,这就是多星多站数据接收规划问题。本文首先将该问题归结为针对矩阵的一种变换,然后以数据传输总时长最大为目标建立了模型,接着给出了最优解的性质并做了证明,最后用贪婪算法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利用STK仿真多星过站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贪婪算法求解结果达到理论最优值上限的90%以上,故该模型和算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KU波段卫星通信网因其覆盖范围广、通信限制小,已成为民航"两地一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卫星技术实现的网内无线通信,可以有效避免因有线线路故障、陆地灾害等因素导致的民航通信无法正常进行。我国KU波段卫星通信网自2007年投入运行以来,承担了大量民航通信空管业务。因此,对卫星地面站的运维已成为保障KU卫星通信网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DVBS系统的地学遥感数据基础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VBS数据接收系统为轴心,以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依托校园局域网络实现卫星遥感数据集中存储和分布式分析处理,有效地拓展了DVBS数据接收平台的性能,充分支持了多学科的科研工作,为不同学科的成果交流及综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地理学、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在宏观尺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该文根据"南理工一号"卫星发射任务,设计甚高频/特高频(VHF/UHF)卫星地面站系统,并成功实现信号的上下行功能。在分析立方体纳卫星通信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VHF/UHF频段的卫星地面站系统设计方案。针对卫星任务提出了音频频移键控(AFSK)调制与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解调实现方式,地面站系统采用硬件方式实现AFSK调制,利用基于Costas环的软件方式实现BPSK解调。实际测试表明,地面站上行功能良好,BPSK接收灵敏度达-120 d Bm,该系统可成功解调QB50P1和QB50P2等其他卫星信号。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嫦娥一号卫星激光高度计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包括系统的总体设计、空间激光器设计、激光发射系统设计、接收系统设计;分析了激光高度计的测量精度;阐述了激光高度计的地面测试情况;最后介绍了激光高度计在轨运行和在轨测试的情况.该激光高度计是我国第一次自行研制的空间应用的激光主动遥感仪器,自2007年11月28日在环月轨道上开机后,获取了共计912万点有效月球高层数据,圆满地完成了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19.
天地遥感     
方晨 《科学世界》2013,(8):42-47
2013年5月24日,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三亚卫星接收站正式揭牌,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直接获取能力首次伸展到了南部海疆。三亚卫星接收站与北京密云、新疆喀什的卫星接收站一起,形成了接收国内外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公共服务平台。什么是遥感?1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尝试着从高空用相机拍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每当人类飞得更高,总不忘在新的高度用影像记录下地球的模样。1858年,法国人纳达尔(Nadar)驾驶气球在巴黎上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幅航空照片。50年后的1909年,美国的莱特(Wright)兄弟完成了首次驾驶载人动力飞机自由飞行后没几年,就带着一位摄影师飞上天,拍摄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获取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发射了一系列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二号、天绘一号、资源三号等,如何快速处理卫星遥感数据、加强卫星遥感数据应用研究,对于提高卫星遥感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