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求学经历使赵树理受到五四新文化的冲击 ,也确立了他自己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意识 ,面对纷繁复杂的五四新文化 ,赵树理逐渐承载了五四的社会启蒙意识 ,不是自觉走向对个体的精神探索 ,而是走向知识分子对社会革命的责任承载 ,不是强调“人的解放”,而是强调社会实践的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文体,“论说”在报刊时代有了新的境遇。在传统“论说”文体的基础上,报刊知识分子在清末民初创造了种种新的话语体式,诸如“策论体”“新民体”“演说体”“逻辑体”“新青年体”等。本文将文体形式与启蒙路径结合起来,着重分析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如何通过选择报刊“论说”的文体形式来达到向导国民、启蒙社会的目的,进而探讨各种论说文体与不同启蒙路径之间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3.
郭文元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5):13-15,39
20世纪30年代鲁迅提倡文艺的大众化,提出“别一种作者”和“别一种看法”的文艺.赵树理实践着这种鲁迅对新知识分子存在价值的确认,体现出了鲁迅所说的在大众化文艺创作中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必要性和先导作用.但在具体的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鲁迅始终坚守着对大众历史预设的精神启蒙立场,而赵树理则强调对大众现实关涉的“实”利守护立场.  相似文献   

4.
传奇作为一种美学传统,对中国历代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活于20世纪末的张炜,在其《九月寓言》中以野地为背景,通过传奇人物的塑造、传奇文本的融入以及历史的传奇化,创造了一个充满异幻色彩的传奇世界,从而使历时悠久的传奇传统借助于厚重的民间大地,重新回到了当代知识分子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赵树理的方向”。认为“赵树理方向”与“赵树理的方向”不是同一个概念。“赵树理方向”的内涵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政治功利的实用立场,以新文艺为基础,以民间旧形式作为“补充”的文艺形态。“赵树理的方向”的内涵主要包括: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农民利益立场,以民间文化为本位,融合其他资源开创出的一种崭新的“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6.
在"十七年"文学中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共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三里湾》作为这一时期农业合作化题材的长篇小说,在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集赵树理小说创作特色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旗杆院"和"马家院"作为故事发生发展的重要场所,分别代表了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的不同立场,其中处于"夹缝"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与话语反映了处于"边缘"的知识分子的境遇。三种话语在小说中的融合与配置显示了赵树理作为知识分子与农民对农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一直以来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与评论。本文首先从民间文化的涵义与特征入手,阐述了赵树理小说的民间立场;其次,从民间传说、家庭宗教氛围和地域文化三个角度分析了赵树理小说民间文化的源泉,并探讨了赵树理的民间立场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最后,从人物形象、叙述风格、故事内容三个角度阐述了赵树理小说中所蕴含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是一个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重要贡献的作家.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丈发表后,对当时新文学的转向指明了方向.赵树理正是实现这一根本性转变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他的大众化创作,创造出为农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风格,成为政治话语与民间对话的一种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上个世纪末以来在阐释赵树理的《"锻炼锻炼"》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进行辨析,肯定"小腿疼"、"吃不饱"的外号"暗示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低下和生活待遇的低下"的观点,否定赵树理在创作中"怎么想就怎么写"的看法,认为小说"利用了当时一般文学创作惯用的歪曲生活真实的方法,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的观点确有"拔高"作家创作意图的嫌疑。指出在解读《"锻炼锻炼"》时,注意到由于政治话语、启蒙话语和民间话语的矛盾、裂隙产生的张力,导致作品出现歧义和多义的现象,才能避免得出偏执一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创作中,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大量涌现。这类作品中的一部分,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明显的共同特色——典雅新奇。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这一语言特色进行探讨。 (一) 纵观当前创作,语言风格的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刘绍棠的作品,描写冀中风俗人情,充溢着运河沿蒲柳人家的乡土气息,与“荷花淀派”一脉相承。苏叔阳、邓友梅、陈建功等,师承老舍,写北京人、北京事,一股道地的北京韵味。“山药蛋派”继承赵树理的传统,擅写山西民情,以晋南方言为主,通俗而生动。郑九蝉等以塞外东北生活为题材,其诙谐的东北口语,使人想起周立波《暴风骤雨》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1.
“赵体”书法流传深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赵孟頫上承晋唐、下启明清,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由于他本是宋朝皇室后裔,却出仕元朝,在气节问题上屡屡为人诟病,其书法风格也被贬斥为“奴书”、“骨软字媚”。然而,从书法艺术角度客观评价,赵孟颊的书法道美俊逸,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与张平都是立足底层民众的优秀作家。尽管不同的时代境遇赋予了二者不同的时代风貌,但两位作家在为人民的立场、求真求实的创作观以及艺术手法中的传统文化因素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类同之处,对二者共同点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两位作家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国之初,除嘉兴范古农外,浙江佛教居士中对佛学深造有得且影响甚大者,当推寓居杭州的一代儒学宗师马一浮(1883-1967).马一浮不仅于1914年组织了"般若会"这一浙江最早的学佛同好组织,而且还与杭州禅僧密切交往,形成了对中国佛学的独特理解.马一浮的"知性化"学佛取向,透过《大乘起信论》等中国化佛典,关注禅宗、华严宗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义理析取,设法融入其儒家经学义旨的探求.这一取向,因其过于学理化及个体化,限制了马一浮对佛教实践修持的理解,最终导致他复归于儒家学统.  相似文献   

14.
《黑炮事件》是中国"第五代"电影的一个"另类",影片主人公赵书信被刻画为具有二元对立的"赵书信性格":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意识和民族自尊心理,另一方面则遇事唯唯诺诺,不断地检讨自己,自轻自贱。这一典型体现了一类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善良而笨拙、聪颖而固执。  相似文献   

15.
人民艺术家赵丽蓉小品艺术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其独具特色的语言。乡音中的质朴美,说唱中的音乐美,“愚痴”中的深刻美,变异中的幽默美,构成赵丽蓉小品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艺术的魅力使其小品脍炙人口,魅力无究。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大众化、通俗化的创作方法对现代文学乃至建国后的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文学创作兴盛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时期,从创作主题到作品语言似乎也都与《讲话》的精神相一致,但若追根溯源,他的思想和实际的创作理念其实是深受“五四”新文化启蒙思想的影响的,而且也始终是以自己的方式沿着五四的道路前进的。  相似文献   

17.
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是作者在当时的现实语境中为了执着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有意识地采用反讽叙事策略创作出来的。从叙事学的视角揭示这一文本反讽式的内在景观:通过在叙述者声音中夹杂一些不协调的音符而突显事件声音,并在两种声音的碰撞与冲突中揭示出文本的反讽意义;“隐含作者”与理性作者之间的内在矛盾正是这一文本形成的外在语境。  相似文献   

18.
杨杏佛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知识分子,他终其一生为救国救民而上下求索。受时代精神的激荡,随着认识的不断发展,他的爱国思想与活动亦随不同的人生阶段而呈现出各异的形式与内容。虽然其革命救国、科学与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以及社会变革思想并未最终实现,但这并不影响他杰出的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