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雨能科学家对雨滴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它具有巨大的能量。过去曾测出的最大雨滴直径为0.75厘米。最近,科学家又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现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雨滴,其直径为1.0厘米。假如这一雨滴是在地面以上高40米的空中出现,又假定它下降时是按重力加速度的一半运动(考虑到上升气流的影响),则一颗雨滴到达地面时的作功功率为0.103瓦。可见,利用雨能比利用风能更为理想和经济,可转换出的电能比利用风能大得多。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雨能呢?科学家们提出了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形式。直接利用:可设计出一种转轮,轮上装有可活动…  相似文献   

2.
太阳系中的雨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地球上有下雨的现象.地球之外的很多星球,包括行星、卫星和恒星上都会下雨.那么,地球之外的雨是怎样的?这些雨和地球上的雨一样吗?它们有什么奇异之处? 根据此前的研究,科学家们在一些不同的星球上发现了雨.例如,木星就存在很猛烈的天气现象,因为它的气候系统是一个几乎永无止境的大循环,那里的风暴会不断发展壮大,然后形成降雨.雨滴在抵达木星核前就被蒸发,又以蒸气的形式再度上升并孕育下一轮新的风暴,由此循环往复,永无休止.一般来说,木星的雨形成于温度和压力很高的区域,在那里,氦和氖结合后凝结成雨滴,然后向木星的中心坠落.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脚下的地壳中,有许许多多条我们并不知晓的地下暗河在静静地流淌着。这些暗河中生活着一些与地面生物外形和习性都不太相同的奇异生物。最近.德国科学家就在克罗地亚的一条地下暗河中发现了完全透明的蜗牛。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6,(10):6-6
今年7月中旬,美国爱达荷州的一条宠物蟒竟然吞吃了一条特大号电热毯。为了拯救这条蟒蛇,外科医生给它施行了剖腹手术(如图)并获得成功。这条体重27千克的蟒蛇的体长为3.5米,它不仅吞下了电热毯本身,而且吞下了电热毯附带的控制盒和电线(见小图),电线在蟒蛇消化道中伸展的长度达  相似文献   

5.
声波致冷     
世界上最独特的致冷机有可能很快就会问世。美国洛萨拉芒国立试验室正在研制的这种致冷机既不用压缩机,也不用马达,更没有各种复杂的管道。试验中的“冰箱”只是一根三英尺长的缸筒,里面叠置有一些矩形的玻璃纤维板。缸内充以氦气或其他气体,一端用挠性膜片封死。当膜片与磁铁、音圈和电线接上后,便构成了一微小的扬声器,将电磁振荡转变成膜片的迅速振动。物理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是,气体被压缩时温度升高,反之温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季,浙西山区下了一场"怪雨",只见雨滴中黄黄的颜色,雨下到哪里,便在屋面、路上甚至庄稼等都"抹"上了一层黄色……人们都感到奇怪,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便烧香拜佛祈求上苍.后经专家取样分析才知道这雨滴中含有大量的黄色泥尘.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做功课时,常要用直尺画平行线。可否在透明塑料尺上印一些平行于尺子长边的直线,画平行线时让一根已知直线与尺子上的直线重合,就可方便地画出其平行线了。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位于中国三亚的航天发射中心。地面上几十个红色小点在不停地移动着,一个圆柱状的物体直立在红色小点之间。相对红色小点而言,它如同一个有着金属身躯的庞然巨怪,但从高空看下去,它不过是一根银白色的金属条,表面反射着从东方云层中透过的晨曦。"瞭望者"号即将从这里发射升  相似文献   

9.
又到了雪花飘飘的季节。亲爱的朋友,当你在欣赏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时,可曾问过,雪花是如何形成的,雪花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雪花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冰晶构成的。当气温降低时,大气层中的水分如果遇到尘埃,就会凝结成冰晶。因此,冰晶实际上是穿着冰外套的尘埃。凝结成冰晶后,由于密度变大.冰晶落向地面。在下落的过程中,原先零散的冰晶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雪花。分析表明,每片雪花实际上是由2到200个冰晶构成的。很久以来,冰晶的形状就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最早系统地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当属美国的本…  相似文献   

10.
不可分离平面地图节点剖分计数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佩 《科学通报》1985,30(9):646-646
地图,指图在曲面上的2-胞腔嵌入。如果这个曲面是平面或球面,这种地图称为平面地图。如果在一个地图上将一条特定的边规定一个方向,则称为是有根的。这条边称为根边,其始端称为根节点,根边右侧的面称为根面。不失一般性,总可选定无限面为根面。  相似文献   

11.
新潮科技     
《科学之友》2008,(2):14-15
无人飞机附在输电线上"充电"当你看到高压电线上有东西在风中摆动时,最好多看几眼,因为它可能不是塑料袋或破气球,而是一架微型间谍飞机,它正停在电线上给自己的电池充电呢。  相似文献   

12.
上升气流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后,凝结成无数细小水滴,形成能随风飘动的五彩云霞。为何云有黑白阳光普照时,不仅湖光山色明媚,一派鸟语花香,当时连天上的浮云,也显得更加洁白可爱。暴风雨前却完全两样,地面上狂风呼啸,天空中乌云翻滚,常使人产生“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抑感。因为浮云中存在着难以计数的微尘、小水滴,它们在散射阳光时的表现不尽相同,结果使浮云被涂抹成五颜六色。可知云的颜色,由阳光和大气中微尘、小水滴共同造就。具体说,当浮云中小水滴密密麻麻时,来自太空的阳光大多被反射回去,无法照到云层深处。这时,蓝天下飘浮的便是…  相似文献   

13.
自然之母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在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上,有着浓荫蔽日的热带雨林,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孕育出一些非常奇特的无花果树,这类无花果树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不同,它们不是把根直接扎在土壤里,独立自主地成长壮大,而是把根紧紧地缠绕在别的树上,沿着别的树通往地下。它们拥抱着别的树生长,只顾自己长得壮实,根本不管其他植物的死活,它们的根会越长越密,越长越粗,也越缠越紧,到最后,往往会把别的树活活勒死。这类无花果树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和演变过程。起初,它们的种子都是在地面上发芽、生根、成长的,和地面上的…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里和工厂的厂区,有不少电线和管道都埋在地下。当马路铺好后,再要埋入或更换电线、管道就麻烦了,只能把路面挖开,犹如开膛破肚。这样,既费劲又影响地面正常交通,施工后还要修补马路。要是有一种不用挖开路面就能埋进线管的机器,该有多好!这并非异想天开。现在,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真的有了这种机器,叫作"地下穿掘机"。这是最近从美国引进的,外形就像圆珠笔,头尖、体圆、身子瘦长,还根据使用需要分有大小好几种,最小的直径  相似文献   

15.
热带雨林林冠,高于地面15至40米一片迭盖的树叶丛,是植物和动物奇特联盟的家乡。一根拉紧的白绳在前面挂着不动。我在地球上最少研究过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最高层树里,一棵“浮现”树的大树枝上保持平衡。一会儿,我必须把这不稳变化移向绳上,但首先,我重新检查了传动  相似文献   

16.
雨夜     
谜音 《科学之友》2004,(2):84-84
又是一个雨夜。雨滴轻轻敲打窗子,发出宁静、绵长而轻微的声响。这样一个雨夜,捧上一杯醇香四溢的卡布奇诺,盘腿坐在地毯上,是一件极为享受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我喜欢听爸爸妈妈乐队那首著名的《California Dreamin》。那种丰富有跳跃感的激情,能够穿越空灵的雨滴,沁入暗潮一般的思绪。把音量放到适中,翻开手边的一本书,可以是村上春树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一度是数学中死水一潭的纽结理论,其应用已向临床医学广泛延伸。我们都知道什么是个结--如果没有它,我们的鞋就会掉下来。但对于数学家而言,纽结与我们所描绘的稍有些不同——更像一根电线,能缠在一起并插回其自身中。电线如何婉蜒地穿过空间并在找到正确的空位以再度插入之前缠绕自身即是对数学家而言所有的区别——而且也正日益为考虑实用性东西的研究人员所关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尺度可分辨云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研究了北京及周边城市气溶胶污染对城市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8月14日北京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中,城市气溶胶污染对区域平均降水量均有一定的增加作用,城市轻度污染型区域平均降水量增加39.42%,城市污染型降水增加15.63%,城市重度污染型降水增加12.28%.城市污染背景下,区域平均降水量随气溶胶浓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城市污染型相对于城市轻度污染型区域平均降水量减少约17%.这主要是由于城市污染气溶胶增多使得云凝结核(CCN)增多,云滴数浓度增加,云滴有效半径减小,零度层以下云滴碰并效率降低,抑制云水向雨水的转化,雨滴数浓度减少,雨滴蒸发过程减弱,不利于零度层以下强下沉气流的发展和维持,地面冷池和最大风速减弱,低层辐合抬升减弱,不利于水汽垂直输送和降水的转化,地面降水减小.城市污染气溶胶通过云微物理过程影响热力场和动力场影响地面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星球"火星快车"号拍摄到水凝结成的冰“火星快车”号太空飞船上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HRSC)拍摄的照片显示,在火星北极附近一个未命名的环形山的底部有一块水凝结成的冰。飞船在火星1343轨道上拍摄了这些照片。这个未命名的环形山位于VastitasBorealis平原,该平原大部分是在火星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大约在北纬70.5°、东经103°的位置。这个环形山宽35km、深2km。上图中位于环形山底部中央的明亮圆型区域就是残留的冰。由于温度和压力不足以使冰融化,因此这个白色区域终年存在。奇特星系空中现3个太阳据《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天文学家在距…  相似文献   

20.
自1958年西安南郊开始发生地裂缝,到1966年已发展成3条,沿线建筑物随之开裂,因其地面破裂点分散位移量甚微,人们疑是局部地基不稳所致,而被忽视。1976年唐山地震后,伴随着1977年8月西安草滩2.9级地震的发生,西安地裂缝迅速发展成了条(图1),累计长31公里,广及西安市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