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还原法制高纯度碳酸锶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碳还原法加工天青石矿制取高纯度碳酸锶的实验及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提出了用结晶分离法提纯氢氧化锶而制得高纯度碳酸锶;克服了传统的以工业碳酸锶为原料制高纯度碳酸锶的诸多缺点;解决了从大量锶中分离钡、钙这一问题,同时使工艺流程简化.实验样品经分析测试碳酸锶含量大于99%.  相似文献   

2.
使用工业上新型的除钙剂,由工业级原锶液,可直接制得化学纯碳酸锶。介绍了除钙工艺条件和沉淀碳酸锶的工艺条件。如果将除钙剂回收利用,则本工艺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以碳酸锶为代表的锶矿产品,在电子、磁性材料工业等生产领域中新的应用前景;美、日等国近年对碳酸锶的需求动向,以及世界锶资源贮藏和开发等有关情况。第二、三部分,作者根据化学热力学和化工反应原理,就天青石经复分解法、碳还原法制造碳酸锶的可行性分别进行论述。针对碳还原法生产过程中,由于中间产品硫化锶水解,产生大量硫化氢污染环境的弊端,作者经过论证提出:将硫化锶在转炉中用空气氧化为氧化锶后再进入流程,则可控制硫化氢污染。对制订和改进锶盐生产工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氯化锶、尿素、氢氧化纳、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淀粉为原料,通过络合与均相沉淀法成功合成了稻草柬状和花状碳酸锶晶体,并应用XRD、SEM和IR技术对样品进行了检测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EDTA和淀粉,对碳酸锶晶形有显著影响,可得到纯度高、分散性好的束状的亚微米级碳酸锶晶体。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锶、尿素、氢氧化纳、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淀粉为原料,通过络合与均相沉淀法成功合成了稻草束状和花状碳酸锶晶体,并应用XRD、SEM和IR技术对样品进行了检测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EDTA和淀粉,对碳酸锶晶形有显著影响,可得到纯度高、分散性好的束状的亚微米级碳酸锶晶体。  相似文献   

6.
一种SOL-GEL制备钛酸锶钡(BST)薄膜新路线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钡、锶的碳酸盐代替醋酸盐,采用sol-gel技术制备Ba1-xSrxTi O3(BST)铁电薄膜的工艺过程.以碳酸钡、碳酸锶和钛酸四丁酯作原料,采用sol-gel工艺制备BST薄膜,对比研究了用两种混合溶剂制胶和制膜的工艺.通过XRD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用AFM测定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碳酸盐作为钡、锶的原料,用冰醋酸和乙二醇甲醚混合液作溶剂,可配制出澄清透明、能长时间放置的溶胶,并制备出膜厚均匀、表面光洁致密、没有裂纹的全钙钛矿相的BST薄膜.  相似文献   

7.
以碳还原法生产碳酸锶产生的含锶废渣为原料,以硝酸与硝酸铵混合溶液为锶浸取剂,考察锶渣粒径、硝酸与硝酸铵物质的量比、浸取时间对锶浸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锶浸取工艺进行优化,联合碱析除杂制备硝酸锶.结果表明:在锶渣平均粒径为0.10 mm、硝酸与硝酸铵物质的量比为4.35、浸取时间为33 min优化工艺条件下,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合成L-天门冬氨酸螫合锶的反应工艺.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获得最佳反应条件:n(L-天门冬氨酸)n(碳酸锶)=2: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3h,产率90%以上.并对产品进行了分析确认,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步法"高纯碳酸锶制备工艺主要包括还原、浸取、纯化、沉淀4个关键环节.通过对高纯碳酸锶制备过程的中间工艺环节--SrS浸取过程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该过程中S2-的行为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浸取过程中,随着浸取温度的升高和pH值的降低,锶的收得率升高,但是却导致SrS的水解和H2S气体的溢出;SrS的最佳浸取温度范围为80~85℃.  相似文献   

10.
陈玉锋 《实验室科学》2010,13(5):169-171
该文探讨了用氧弹量热计测定碳酸锶的分解焓的方法,采用雷诺校正曲线处理实验数据,计算机处理实验结果,从而得到碳酸锶的分解焓数据,碳酸锶分解焓的相对误差为0.60%,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以碳酸钾、碳酸锶、磷酸氢二铵、氧化铕为原料,制备了铕掺杂的磷酸锶钾荧光粉。用综合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表征了实验样品。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在950℃可以获得单相的磷酸锶钾粉体,粉体的显微形貌为不规则形状,粒径分布在700 nm~4μm之间。粉体的光谱分析确定空气气氛热处理得到3价的Eu~(3+)离子,其作为发光中心产生620 nm的红色发光,Eu~(3+)离子发光强度在范围0.015 mol%和0.020mol%时具有较高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不同载体、助催剂和以磷酸锶为载体的负载型磷酸镧铜制备条件对氯苯气相水解制苯酚的影响,及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磷酸锶为载体的混合负载镧铜催化剂,具有负载效率高和负载层牢固的优点,其活性和选择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温固相法,控制不同的铝锶比,在1300℃下制得不同发光性能的铝酸锶铕镝发光材料,讨论了铝锶比对磷光体物相和发光性能的影响。XRD图表明,当铝锶比变化较大时,生成的铝酸锶磷光体物相完全不同。相分析和光谱显示,随着n(Al)/n(Sr)的降低,磷光体晶体结构对称性的降低,发射光谱的主峰位置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不同铝锶比合成的磷光体都具有较好的长余辉特性,但铝锶比为0.5的磷光体的余辉性能还较差。综合分析认为,铝锶比为3.5,1.8的磷光体发射光谱对应于Eu^2+离子的5d—4f跃迁,而铝锶比为0.5的发射光谱对应于Dy3+的跃迁发射。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以高纯度Fe2O3、SrCO3作原料,采用CaCO3、SiO2、Cr2O3、LaCo等作添加物,通过控制成分的摩尔比、添加物的加入量、细磨粒度等工艺技术条件,获得高内禀矫顽力锶铁氧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碳酸锶渣中锶的氯化铵浸出回收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氯化铵做浸煮剂,从锶渣中回收氯化锶.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实验分析了锶渣粒径、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n(NH4Cl)/n(Sr)对锶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锶渣粒径0.054 mm、反应时间2 h、液固质量比3.3、n(NH4Cl)/n(Sr)为3.8.从锶渣中回收氯化锶的回收率可达96%,转化过程符合分形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溶胶凝胶法制备PTCR材料用(Ba,Sr)TiO3粉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钛酸钡锶粉体超微粉。雾化钛酸钡锶溶胶,溶胶粒子在加热基体上快速凝胶,不仅缩短粉体的制备时间,而且制得粉体的粒径均匀。  相似文献   

17.
锶在改性介质中迁移的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锶在不同润湿性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和特征,并采用CXTFIT 2.1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通过实验数据计算了延迟因子。结果表明:在疏水介质中,锶的穿透速度较快,利用平衡CDE方程或两区模型来模拟锶在三种润湿性不同的石英砂柱中的迁移均是可行的,但两区模型的模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真空铝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锶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锶还原率,研究了真空铝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锶的反应机理.对锶还原率和渣相间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实际锶还原率进行了计量;并对实际渣相进行了XRD定量分析.理论分析认为,锶还原率越高,则渣相中SrO.A l2O3相数量越多.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金属Sr纯度可达99.5%以上;实际渣相中SrO.A l2O3相质量分数大大高于理论值;且实际锶还原率越低,渣相中SrO.A l2O3相质量分数反而越高.分析认为,原料A l粉被氧化后生成A l2O3,会大量消耗原料SrO,生成SrO.A l2O3相.尽量减少原料A l粉被氧化,是保证高锶还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对天青石碳还原法生产碳酸锶的焙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焙烧温度、还原焙烧时间、还原剂、添加剂及球团粒径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焙烧过程较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槐米药材中分离制备高纯度芦丁。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从槐米中提取得到芦丁粗品,先后采用溶剂纯化法和聚酰胺柱色谱法对芦丁粗品进行纯化从而制得高纯度的芦丁。结果:经薄层色谱法鉴定芦丁纯化品与芦丁标品图谱一致,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为98.96%。结论:此实验方法简便易行,所得芦丁纯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