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提高纳米二硫化钨颗粒在润滑油中的分散稳定性,采用超声波分散、机械搅拌分散和颗粒表面修饰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纳米二硫化钨颗粒,通过沉降法、粒度分布法和显微镜法评价其分散效果;通过滴定法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纳米二硫化钨颗粒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机理;最后考察纳米二硫化钨颗粒对磨损表面的修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和机械搅拌作用下,表面修饰后的纳米二硫化钨颗粒在润滑油中未形成大团聚体,能均匀且稳定地分散于润滑油中;表面修饰剂与纳米二硫化钨颗粒表面羟基作用,使颗粒表面吸附大量长链亲油基团,这些长链亲油基团充分伸展于润滑油中,并形成位阻层,阻碍颗粒的碰撞团聚和重力沉降,从而使得纳米二硫化钨颗粒能稳定分散于润滑油中;而稳定分散与润滑油中的纳米二硫化钨颗粒在摩擦过程中能在磨损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膜,对磨损表面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Ni-P-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粉体,可提高镀液中纳米颗粒的分散和稳定性;纳米颗粒在镀层中呈弥散状态,降低了镀层的孔隙率,提高了镀层的硬度,从而使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及耐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混合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CeO2颗粒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CTAB阳离子型和SDBS阴离子型分别与Tween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通过Zeta电位、吸附等温线以及沉降性能测定,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水相介质中纳米CeO2颗粒分散稳定性能影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纳米CeO2颗粒表现出不同的表面电性,从而影响其分散稳定行为;纳米CeO2颗粒对两种混合表面活性剂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其吸附等温线形式有所不同;碱性条件下,混合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改善纳米CeO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其中SDBS与Tween 80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酸钠对纳米SiO_2分散稳定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聚丙烯酸钠(PAAS)作为分散剂,并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红外光谱仪对分散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状态进行识别.发现聚丙烯酸钠能够显著提高纳米SiO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但是,当聚丙烯酸钠的添加量过大而达到过饱和时,反而会造成体系中纳米颗粒分散稳定性的降低;对于相同质量分数的聚丙烯酸钠,低pH值增加了纳米SiO2颗粒与聚丙烯酸钠形成氢键的几率,促进了聚丙烯酸钠在纳米SiO2颗粒表面上的吸附,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制备纳米CaCO3复合涂料,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经不同改性剂改性制得的纳米CaCO3粉体在丙烯酸树脂中的分散工艺,制备了纳米CaCO3复合丙烯酸树脂浆液.探讨了不同纳米CaCO3和不同分散剂及其用量和丙烯酸树脂用量等因素对纳米CaCO3在丙烯酸树脂中分散性的影响,并优化出了最佳分散工艺条件:适合于在丙烯酸树脂中分散的纳米CaCO3是WO-12,丙烯酸树脂、纳米CaCO3和分散剂BYK-110质量配比为16:16.7:1.考察了纳米CaCO3复合丙烯酸浆液的贮存稳定性,并用TEM对其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得的浆液稳定性好,且纳米CaCO3在其中为纳米级分散.用该浆液制成的纳米复合涂料,与传统涂料相比其耐光性、耐水性、自洁性和贮存稳定性等显著改善.最后,用SEM对涂料进行了表征.图2,表5,参8  相似文献   

6.
纳米TiO2\环氧树脂复合涂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O2纳米颗粒增强环氧树脂涂料,可以充分提高涂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通过对复合涂料不同工艺的研究来了解分散剂对TiO2纳米复合涂料性能的影响,从而找到在复合涂料中对纳米粉体起到良好分散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散体系形成过程中,颗粒长生速度与颗粒尺寸的关系是决定分散系颗粒大小分布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利用均分散体系颗粒大小均一这一重要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确定均分散体系颗粒生长速度与颗粒尺寸相关性的方法,并研究了二氧化硅微球的生长速度与其粒径的关系,研究表明,二氧化硅微球的生长速度与其粒径无关,符合表面反应控制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纳米颗粒均匀分布的复合镀层,通过超声波分散,采用二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与阳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的镀层性能及分散效果.结果表明:在其他试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Ni-P-纳米SiC化学复合镀的最佳分散工艺为:超声波分散、添加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加机械搅拌.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水溶液中,使用硬脂酸为改性剂,采用一步还原法制备了油溶性Ni纳米颗粒.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制备颗粒的形貌及大小,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考察了颗粒的分散性,同时也对颗粒与甲苯闻的浸润性及抗沉降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纳米颗粒经过表面改性后,颗粒大小约为30nm,在油性介质中分散能力:浸润性、抗沉降能力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开发了二次球磨湿法制备锑掺杂纳米二氧化锡(ATO)/乙二醇(EG)稳定体系的新方法;选用硅烷偶联剂KH 570,实现了ATO颗粒在EG溶液中的均匀分散和稳定性控制;研究了分散工艺参数对体系的影响,探讨了ATO颗粒的表面包覆改性机理。研究表明:分散剂KH 570的含量和体系的pH显著影响ATO在EG中的分散稳定性,在KH 570含量为1.5%,体系pH为8.5时,ATO/EG浆料的分散性能最佳。KH 570与ATO颗粒表面羟基发生的化学键结合,提高了颗粒表面的疏水性,改善了ATO颗粒与有机极性溶剂及高聚物之间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纳米CuO作为烧结助剂制备(Ba0.87Ca0.09Sr0.04)(Ti0.90Zr0.04Sn0.06)O3陶瓷(BC-STZS),研究纳米CuO的用量及烧结温度对BCSTZS陶瓷的微观形貌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以期获得低烧Y5V型陶瓷材料。方法采用固相法掺入纳米CuO制备一系列的BCSTZS陶瓷。通过XRD,TEM和SEM对样品进行表征,并测试陶瓷的介电性能。结果在低温烧结时,陶瓷的密度和介电常数随CuO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纳米CuO可以将BCSTZS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到1 150℃。当纳米CuO含量为1.5%(质量分数)时,BCSTZS陶瓷材料满足EIA Y5V标准,其εmax=8 690,介质损耗为1.67%,绝缘电阻率为5×1013Ω.cm。结论采用纳米CuO为助烧剂制备的BCSTZS陶瓷具有气孔率小、密度较大,晶粒大小一致且分布均匀的特点,采用该方法可以在低温下得到满足Y5V标准的BSCTZS基陶瓷材料。该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在合成纳米钛酸钡粉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酸钡是电子工业关键的基础材料,是生产陶瓷电容器和热敏电阻器等电子陶瓷的主要原料,在电子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纳米Ba-TiO3粉体,重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合成过程中对纳米钛酸钡粉体性能的影响.结考表明通过添加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能够较好地控制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大小、形状,改善纳米钛酸钡粉体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13.
尖晶石纳米粉体的微晶结构与吸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新的性能更优异的光催化剂,采用无机盐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Al2O4、MgFe2O4、CoFe2O4和CoCr2O4等12种尖晶石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仪(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对其微晶结构和吸光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纳米粉体均具有尖晶石型晶体结构,属立方晶系,Fd/3m空间群,粒子尺寸为4~17nm;其可见光吸收性能普遍优于非磁性尖晶石纳米粉体,且磁性尖晶石纳米粉体的光吸收极限波长大于800nm,禁带宽度小于1.55eV。CoAl2O4、MgFe2O4、CoFe2O4和CoCr2O4四种尖晶石型纳米粉体具有优良的可见光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水热-煅烧法制备ITO粉体,并通过测定所得ITO粉体在8~12 GHz频率段的微波吸收率,考察制备条件和制备方法对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水热-煅烧法制得的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优于化学共沉淀法得到的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最大吸收率可达-34 dB,频宽为8.8~10.5 GHz。水热-煅烧法中,水热反应温度影响ITO粉体的微波吸收性能,随水热反应温度的增加,微波吸收率先增大后降低;随煅烧温度的增加,ITO粉体微波吸收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实验以钛酸丁酯为前躯体,乙醇为溶剂,冰乙酸为催化剂,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纳米粉体.通过对样品进行XRD分析,能谱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得到样品是金红石型结构的粉体,样品中含有所掺杂的元素Ho和Yb,样品颗粒非常细小,并有明显的团聚现象,颗粒呈球形.在常温下选用中心波长为980 nm、最大输出功率500 mV二极管激...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N-doping on the visible-light photoactivity of TiO2,N-doped and un-doped TiO2 nano-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an acid-catalyzed sol-gel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UV-Vis diffuse reflection spectra(DRS),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PL)techniques.Their photoactivities are evaluated by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MB)in aqueous solution under UV light and visib...  相似文献   

17.
KNN基无铅压电陶瓷由于具有优越的电学性能和较高的居里温度而成为最重要的无铅压电材料之一.本文主要综述近期国内外有关铌酸钾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新技术,以及在掺杂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法制备CaWO4纳米材料.在TEM、XRD和TG-DSC等手段表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胶束模板的形态及纳米CaWO4的生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表面活性剂CTAB和OP-10/KH-B92复配体系两种方法,均制备出低维结构的CaWO4纳米材料,且样品尺寸均匀,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Ti(C,N)基金属陶瓷的纳米混合粉末在添加不同分散剂的水溶液中的分散行为及分散机制.使用一组10mL试管研究了混合粉末在分散液中的分散行为,并采用Zeta电位和FTIR等研究手段分析了混合粉末在分散液中的分散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VA的分散效果均明显优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H3(CH2)11OSO3Na,CTAB和PVA的混合液比单一的CTAB或PVA的分散稳定效果要好.含有15g/L聚乙烯醇(PVA)和10g/LCTAB的水溶液中具有最好的分散效果.在纳米粉末分散过程中,静电排斥作用和空间位阻作用都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20.
抗菌建筑陶瓷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陶瓷釉中引入自制新型无机抗菌材料,研究出了制备抗菌建筑陶瓷的配方和一次烧成工艺,并完成了工业性中间试验.其各种性能指标除达到建筑陶瓷的标准要求外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