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家庄地区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搞清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含气层位,从岩心观察入手,利用岩心资料识别了陈家庄地区馆陶组短期旋回,建立了岩-电关系模板,在此基础上,利用大量的测井资料,根据短期旋回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识别了中期旋回并进行了横向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陈家庄地区馆陶组发育4个中期旋回16个短期旋回,旋回叠加样式主要有退积式、加积式。对该层序地层格架内不同准层序沉积相平面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体系从早至晚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沉积、辫状河广泛发育期和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陈家庄地区馆陶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含气层位,从岩心观察入手,利用岩心资料识别了陈家庄地区馆陶组短期旋回,建立了岩电关系模板,在此基础上,利用大量的测井资料,根据短期旋回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识别了中期旋回并进行了横向对比,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陈家庄地区馆陶组发育4个中期旋回16个短期旋回,旋回叠加样式主要有退积式、加积式。对该层序地层格架内不同准层序沉积相平面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陈家庄地区馆陶组沉积体系从早至晚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沉积、辫状河广泛发育期和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3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分析方法,识别与分析了淮南煤田石炭二叠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了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研究表明,含煤地层中的标志层和关键界面是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发的重要依据,而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对于进行高精度聚煤规律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分析法,对基准面变化与曲流河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特征,特别是基准面变化与夹层的发育程度、夹层产状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NmⅢ和NmⅡ油组发育3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2个不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1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旋回类型可以划分出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两种非对称型,以及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和上升与下降半旋回近于相等的近完全对称型;基准面低时,河道砂体宽而缓、且侧向切割严重,边滩较发育,侧积层倾角小、钻遇频率低;基准面高时,河道窄而深,河道砂体镶嵌在泥岩中呈孤立条带状产出,边滩发育程度低而堤岸亚相较发育,侧积层倾角大、钻遇频率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辽吉裂谷沉积建造特征认识,结合吉南地区的资料将辽吉裂谷划分为三套沉积建造:早期(下部)陆源砂泥质—火山碎屑岩建造;中期(中部)碳酸盐建造和晚期(上部)碎屑岩,建造清楚地反映了辽吉裂谷从拉张断陷快速沉降到慢速沉降直至消亡收缩的从海进至海退的整个大的沉积旋回的演变过程。这一理论在辽吉裂谷寻找矿具有广泛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显生宙初,新疆曾是一个统一的陆块。寒武纪晚期开始解体,在新疆东、北部形成斋桑-东准噶尔、康古尔两个洋盆,博格达-哈尔力克、北山两个裂谷系和12条深、大断裂带。从加里东中晚期开始,两个洋盆边拉张达消减,形成3条俯冲带、2个对接带和7个岛弧带,最后于华力西中期沿克拉表里、康古尔塔格两个对接带闭合。以对接带、俯冲带和深断裂带为界,将东疆及其邻区划分为西伯利亚、准噶尔和塔里木三大板块,10个次级构造单元。华力西晚期两个裂谷闭合后,中上部地壳强烈水平挤压,产生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等碰撞期后极内构造效应。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不同空间位置盆地的构造演化差异性,并结合区域构造事件探讨了中非裂谷盆地的构造动力学成因机制。中非裂谷盆地包括两个分支体系:西非裂谷系主要呈左旋走滑双断式结构;中非裂谷系主要表现为单断式右旋走滑结构。研究区内有走滑盆地和伸展盆地两种类型:前者位于走滑断裂带内部,近似平行于走滑断裂带展布,走滑作用强,构造反转明显;后者位于走滑断裂带端部,与走滑断裂带斜交,伸展作用强,构造反转较弱。中非裂谷盆地发育3期裂陷—拗陷构造旋回:早白垩世,中非盆地同时发生强烈的裂陷作用;晚白垩世,不同空间位置盆地的裂谷作用强度差异明显并且经历构造反转;古近纪,只有近NW-SE向盆地发生第三期裂谷作用,而其他盆地处于拗陷期。中非裂谷盆地是非洲陆缘板块构造运动在非洲陆内3个块体差异应力作用的陆内响应,3期裂谷作用的构造动力来源不同:早白垩世中大西洋扩张、晚白垩世南大西洋快速扩张和印度洋扩张双重作用、古近纪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主要碰撞及西北印度洋中脊扩张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大量测井、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红车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展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探求更小级别旋回内沉积相构成与演化特征,进而了解储层分布演化规律,为岩性圈闭的预测与评价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红车地区克拉玛依组发育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旋回和2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基准面上升初期,以河道砂体广泛分布为主要特征,砂岩含量相对较高,岩性圈闭形成条件相对不利;随着基准面上升,可容纳空的增大,泥质的泛滥平原沉积物占据其主要空间,故在基准面上升时期,更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而伴随着基准面下降,河流能量不断增强,河道发育规模随之加大;MSC2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于长期旋回的中部,此时基准面位置相对较高,处于上升中-晚期,河道砂体欠发育,泛滥平原广泛分布,易形成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9.
渐新世沙河街组第三段(简称沙三,下同)时期,辽河盆地进入裂谷发育的裂陷时期,块断差异运动主要以裂陷活动为特征。前第三系基岩块体在经受从晚侏罗纪一白垩纪、到渐新世长期的节奏性的引张破裂活动之后,又受到剧烈的肢解、拉开和陷落而形成裂谷。西部  相似文献   

10.
冀东油田庙28x1区块东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应用钻井取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冀东油田庙28x1区块下第三系东一段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识别基准面的基础上,可将工区目的层段划分成26个短期旋回层序和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中期旋回内以短期旋回为基本单元进行了横向追踪,建立起精确的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横向预测井间砂体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4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对沙河街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时期形成的古地理格架既有继承性,又具有差异性:中期基准面A—D旋回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近岸水下扇;中期基准面E旋回内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滩坝;中期基准面F旋回内继承了E旋回的沉积特征,也发育了近岸水下扇和滩坝;中期基准面G旋回内主要发育重力流水道和近岸水下扇;中期基准面H旋回内主要发育重力流水道.  相似文献   

12.
营口-潍坊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中段一部分,自南向北发育潍北、莱州湾、黄河口、渤中、渤东、辽东、辽中等新生代沉积盆地(凹陷)。构造沉降量计算和作图结果表明,上述盆地的沉降史曲线有4种类型,它们对应不同的盆地类型。沿断裂带走向方向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说明,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自两端向中部逐渐迁移,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汇聚速率和汇聚方向的变化以及菲律宾板块的影响控制了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平均构造沉降量的变化,渤海湾新生代盆地是拉分作用和主动裂谷伸展两种作用共同控制形成的复合型盆地。  相似文献   

13.
营口-潍坊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中段一部分,自南向北发育潍北、莱州湾、黄河口、渤中、渤东、辽东、辽中等新生代沉积盆地(凹陷)。构造沉降量计算和作图结果表明,上述盆地的沉降史曲线有4种类型,它们对应不同的盆地类型。沿断裂带走向方向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说明,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自两端向中部逐渐迁移,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汇聚速率和汇聚方向的变化以及菲律宾板块的影响控制了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平均构造沉降量的变化,渤海湾新生代盆地是拉分作用和主动裂谷伸展两种作用共同控制形成的复合型盆地。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克下组冲积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认识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冲积扇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为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露头、岩芯及测井资料,研究八区克下组层序分布模式及砂砾岩体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八区克下组冲积扇可识别出不整合面、洪泛面、冲刷面和岩性界面这4类层序界面;依据不同级次基准面升降运动所导致的地层过程旋回性和沉积学响应特征,将八区克下组可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0个短期旋回、15~16个超短期旋回;以冲积扇沉积体系超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中期旋回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分布模式为基础,以中期旋回层序为框架,可建立以短期和超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着砂砾岩体的分布模式,下部的中期旋回砂砾岩厚度大,是克下组主要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5.
夏杰  钟怡江  林良彪  张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4):161-164,166,165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在地震资料、测井数据、钻井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须二段等时地层格架,研究了中期旋回的砂体充填结构特征和长期旋回平面展布规律及其与构造活动和物源供给的关系。结果表明:须二段沉积期,研究区经历了强烈活动(盆地挠曲)和相对稳定(盆地回弹)两个构造活动阶段。强烈活动期(须二下),可容纳空间增加不明显,沉积物供给较弱,地层发育西北厚南东薄,中期旋回层序结构由C2型→C1型转变,中期上升和下降半旋回过程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分别由C2型→A2型和C2型→C3型转变。水下分流河道近南北向较稳定展布,西北部较其他区域砂体厚度大且连通性好。相对稳定期(须二上),可容纳空间变小,沉积物供给增强,发育振幅更强、同相轴更连续和进积特征更明显的地震相应特征,地层厚度差异较小。中期旋回层序结构以C3型为主,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具有C3型→C2型→B1型转变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具有自北西向南东和自北东向南西的"毯式"展布特征,河道横向迁移较上升半旋回频繁,连续砂体叠置厚度和连通性明显优于长期上升半旋回。  相似文献   

16.
通过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分析,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阿合组可识别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以及20~2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阿合组区域性隔层一般发育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或非对称型长期基准面旋回(只有上升半旋回)的上部.长期基准面旋回是该区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的基础和关键.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和相序的不同,可将中期基准面旋回大致划分为三种结构明显不同的类型(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对称型旋回层序);中期基准面旋回是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究、储层预测与生储盖组合分析的基本单元;中期基准面旋回明显地控制了储集体的岩性和物性的变化以及沉积微相的变化.中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易形成辫状河道砂体,岩性由粗变细,孔渗由高变低;中期基准面上升的中期一般为心滩坝沉积,岩性粗细和孔渗无规则变化;中期基准面下降的中晚期易形成河口坝、远砂坝砂体,其岩性由细变粗,孔渗由低变高;基准面下降的晚期易形成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17.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城华地区长3油层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将其划分为超短期、短期和中期3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各级基准面旋回可进一步分为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非对称型与对称型两大类3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重点论述了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沉积背景、叠加式样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在研究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叠加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自水下分流河道向河口坝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稳定的变化规律,与处于三角洲强烈进积期的长3油层组沉积演化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北山中部地区闪长岩-花岗岩类成因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山中部地区中酸性侵入岩以海西中晚期为主,加里东晚期次之。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分为3个旋回6期,其中海西中期第2,3期和海西晚期岩浆活动员为强烈。研究区岩体多呈岩株、岩枝和岩基产出,围岩普遍发育混合岩化和同化混染,岩石具花岗结构,块状-(巨)斑状构造。岩石化学成分为钙碱性系列,闪长岩分异程度低,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分异程度中等,花岗岩类相对较高。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晚期花岗岩类属S(海西)型花岗岩类,海西中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类则属I型(科迪勒拉),闪长岩属交代(花岗岩化)成因,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类属岩浆成因。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是中-晚志留世北山地区哈萨克斯坦板块向南俯冲使上地壳局部熔融的结果;海西中期闪长岩是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是裂谷扩张阶段上地慢部分熔融的结果;而海西晚期花岗岩是裂谷萎缩和闭合阶段地壳局部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摘要: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研究区目的层中划分出4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及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LSC2);然后对短期基准面旋回下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一类储层主要发育在LSC2上升半旋回的早、中期,二类储层主要发育在LSC1下降半旋回的晚期,即一、二类储层主要发育在可容纳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三类储层主要发育在LSC1下降半旋回的早至中期,四类储层主要发育在LSC1下降半旋回的早期和LSC2上升半旋回的晚期,即三、四类储层主要发育于高可容纳空间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岩心、油田开发区密井网资料,对松辽盆地英台油田白垩系姚家组第二和第三段(萨尔图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并对高频基准面旋回内单砂体的发育特征和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姚家组第二和第三段总体上为一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其中包括1.5个中期旋回、10个短期旋回及若干个超短期旋回。单砂体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中呈现规律性分布,中期基准面旋回及A/S值的变化控制砂体分布样式。随着中期基准面的上升,A/S值的增大,单砂体平面上由底部连片状到中部宽带状,再变为上部窄条带状,砂体的厚度、宽度变小,连通性变差。中期基准面的旋回控制着河道砂和河口坝砂平面上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