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三角褐指藻是海水养殖动物幼体较为理想的活饵料,已在水产育苗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对三角褐指藻培养液的营养组成进行过不少研究,但所得结论差异较大 [1, 2, 3]。但对不同品系的研究较少,只有 Hayward(1968)[6]研究了不同品系三角褐指藻的营养盐组成差异。为探明两种新分离品系三角褐指藻人工培养的营养需求,我们用正交试验比较了不同氮磷铁营养盐对不同品系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为水产养殖服务。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藻种:厦门海区三角褐指藻单种培养品系( XS003),浙江海区三角褐指藻单种品系…  相似文献   

2.
UV—B辐射对2种海洋微藻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同位素标志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三角褐指藻、扁藻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对UV-B辐射增强的耐受性高于扁藻;UV-B辐射增强抑制扁藻的生长和DNA的合成;低剂量的UV-B辐射刺激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和DNA的合成;高剂量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同时,随着UV-B辐射的增强,2种海洋微藻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下降,其中扁藻合成速度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三角褐指藻,表明三角褐指藻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UV-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低于扁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猪粪废水培养一株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猪粪废水经30g/L盐水适当稀释后可直接用于三角褐指藻的培养,无需添加其他营养物质.在污水稀释率为25倍时,藻细胞可良好地生长,最高密度为合成培养基的1.52倍.同时三角褐指藻有效去除了污水中的氮磷,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3%,93%和93%.与合成培养基养殖的藻相比,猪粪废水养殖的三角褐指藻的二十碳五烯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略有上升,实现了培养三角褐指藻转化废水为生物量并积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的若干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14C示踪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甲胺磷对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和盐藻在生长繁殖、光合作用速率和生化组成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甲胺磷的胁迫下,3种微藻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和盐藻的72hEC50分别为43.0、15.5和12.5mg/L.甲胺磷对3种藻类光合作用速率和对球等鞭金藻细胞内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测三角褐指藻和小球藻的蛋白质、糖、色素、游离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较了三角褐指藻和小球藻的营养价值.结果发现:在单个细胞中,三角褐指藻的蛋白质、糖、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小球藻;在1个生长周期(12,d)中,三角褐指藻累积的蛋白质、糖、游离氨基酸、棕榈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也高于同龄的小球藻,但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二十碳烯酸的累积量却低于小球藻.综合分析,三角褐指藻的营养价值不比小球藻低,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氮源及其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氮源的种类和浓度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的NO-3和NH4 在叉培养基中对三角褐指藻进行培养,测定了其生长及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以NH4 为氮源时三角褐指藻的比生长速率大于硝酸钠;在NH 4为2.1 mmol/L时三角褐指藻达到最高比生长速率.三角褐指藻的主要脂肪酸是14: 0、16:0、16:1和20:5n-3(二十碳五烯酸,EPA).以NO-3为氮源时,EP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随着NO-3浓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1.0 mmol/L时的EPA占总脂肪酸质量分数比达到最高(16.9%).当氯化铵浓度大于3.9 mmol/L时,EPA的含量占总脂肪酸质量分数比随浓度的增加较大,在8.0mmol/L达到26.1%.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响应氮胁迫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添加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及NO清除剂[2-(4-carboxyphenyl)-4,4,5,5-te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cPTIO],探讨外源NO对氮胁迫条件下的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岩藻黄素含量、油脂相对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会抑制三角褐指藻细胞的生长,显著降低叶绿素a (chla)含量与光合效率,降低岩藻黄素含量,增加脂质合成。与氮正常情况下相比,在缺氮条件下添加200 μmol/L SNP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氮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与岩藻黄素积累的抑制,并能显著促进油脂的积累。在缺氮条件下添加50 μmol/L cPTIO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及物质积累影响不大。本研究可为探明外源NO调控三角褐指藻响应氮胁迫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进一步提高逆境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的生物量及促进成分积累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NaCl对杜氏盐藻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浓度的NaCl对杜氏盐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室内温度25±2℃,光照7000Lux的培养条件下,盐藻生长的最适盐度为14%,低盐有利于可溶性糖的积累,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18%为最高,盐藻体内脯氨酸含量积累不随外界盐度增大而增大,说明盐藻细胞内的渗透调节物质不是脯氨酸。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RT-PCR和RACE方法扩增出三角褐指藻二酰基甘油转移酶(Ptdgat)全长cDNA,其完整编码框(ORF)为1587 bp,编码528个氨基酸.基于克隆所得Ptdgat的ORF构建了反向互补RNA干扰载体,并用基因枪PDS-1000/He转化野生型三角褐指藻,筛选到了所需的阳性转基因藻.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揭示:含Ptdgat RNA干扰结构的转基因藻的二酰基甘油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比野生型三角褐指藻该酶的表达水平有显著降低;野生型藻和转基因藻的油脂含量定量分析结果揭示:含RNAi干扰结构的转基因三角褐指藻油脂含量也明显低于野生型三角褐指藻.另外本文也揭示了适当浓度的外源培养因子铁、硅和脱落酸(ABA)提高了三角褐指藻Ptdgat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盐生杜氏藻是一种海洋生活的单细胞藻类,细胞中具有细胞核,叶绿体等细胞器,细胞呈椭圆形,直径在15~20μm,人工配制的海水中培养。由于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可以用光暗交替处理,诱导细胞同步法。Lor等人[1]报导用光暗交替诱导小眼虫得到较好的同步化结果,他指出对衣滴虫、小球藻。异变形藻等都可以用光暗交替法诱导同步化。盐生杜氏藻使用此法诱导同步化,并测定同步化后细胞周期,这方面还未见详细报道。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1材料与方法1.1盐生杜氏藻:来自山东海洋大学赠送,定名为Dunaliellabolt。a,采用人工配制…  相似文献   

11.
几种藻对卤虫养殖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单细胞海藻、混合单细胞淡水藻和螺旋藻分别养殖卤虫的结果表明:单一盐藻养殖的效果最佳,可使卤虫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螺旋藻的效果最差,它几乎不能为卤虫滤食;三角褐指藻、紫球藻、混合淡水单胞藻也明显地比盐藻差。盐藻有可能成为对虾苗饵和海产动物生态养殖的适用藻种。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对三角褐指藻脂肪酸组成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超声波对三角褐指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三角褐指藻整个生长期中每隔12h对其培养液进行超声辐射,结果表明,在较短超声作用时间下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C18:3百分含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十种(株)杜氏藻β—胡萝卜素的提取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建立了从杜氏藻鲜藻中直接提取,纯化β-胡萝卜素及快速检测其含量的新方法,发现在十种(株)杜氏藻Dunaliella bardauil中生成β-胡萝卜素的量最高,达藻干重的4.19%,在最佳条件下可达13%,经动物急性毒实验测得小鼠对杜氏藻β-胡萝卜素的最大耐受量>240mg.kg^-1.  相似文献   

14.
在温度分别为3、6、9、20℃的条件下培养三角褐指藻,测定其细胞密度、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在3、6、9、12、15 d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低温胁迫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叶绿素a含量处理前3d有所上升,没有明显低于对照组,处理6d后明显下降;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著上升.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三角揭指藻对逆境耐受能力的生理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十种(株)杜氏藻β-胡萝卜素的提取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建立了从杜氏藻鲜藻中直接提取、纯化β-胡萝卜素及快速检测其含量的新方法,发现在十种(株)杜氏藻Dunaliellabardauil中生成β-胡萝卜素的量最高,达藻干重的4.19%,在最佳条件下可达13%,经动物急性毒性实验测得小鼠对杜氏藻β-胡萝卜素的最大耐受量>240mg·kg ̄(-1).  相似文献   

16.
刘梅 《天津科技》2005,32(1):59-59
由中盐制盐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的“杜氏藻、圆石藻高密度养殖及产品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了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成果对引进的杜氏藻、圃石藻进行了室内外养殖工艺方法的研究,圃石藻养殖密度超过了120万/毫升.杜氏藻养殖密度超过了80万/毫升。圆石藻的养殖密度和养殖规模目前国际上未见报道。该成果首次将膜技术应用于食用级杜氏藻采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生物信息学和RT-PCR方法分别获得了三角褐指藻两个PEPC全长cDNA,分别称为:PtPEPC1和PtPEPC2,前者完整开放阅读框3030bp,编码1009个氨基酸,后者完整开放阅读框2634bp,编码877个氨基酸;基于克隆所得PtPEPC的ORF构建了反向互补RNA干扰载体pPha-PtPEPC1RNAi和pPha-PtPEPC2RNAi,并用轰击法(PDS-1000/He)转化野生型三角褐指藻,筛选鉴定到了所需的阳性转基因藻;实时定量RT-PCR结果揭示:含PtPEPC RNA干扰结构的转基因藻的PEPCase基因的表达水平比野生型三角褐指藻该酶的表达水平有显著降低;野生型藻和转基因藻的油脂含量定量分析结果揭示:含RNAi干扰结构的转基因三角褐指藻油脂含量也明显高于野生型三角褐指藻,油脂增幅达2%~12%.  相似文献   

18.
根据β-胡萝卜素合成机制,在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的培养过程中适当加入柠檬酸,Mg~(2+)和间断通CO_2可以提高盐生杜氏藻体内β—胡萝卜素的含量,其含量可达10.2%.  相似文献   

19.
以杜氏盐藻为材料,研究碘酸钾对其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当在杜氏盐藻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碘酸钾时,藻体内黄酮、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含量不同程度地升高.培养液中碘酸钾的质量浓度为4.0,g/L时,藻体内黄酮的含量增幅最大,为对照的126.3%,碘酸钾的质量浓度为0.4,g/L时,藻体内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增幅最大,分别为对照的121.6%和126.7%.不同质量浓度的碘酸钾处理后,杜氏盐藻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地增强,其中增幅最大的碘酸钾质量浓度是0.4,g/L.以上结果表明,碘酸钾处理可以增强杜氏盐藻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RT-PCR结合 RACE 方法扩增出了三角褐指藻甘油激酶(PtrGK)基因全长 cDNA序列,其完整 ORF为2079 bp,编码692个氨基酸。基于上述序列构建了甘油激酶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反向互补RNA干扰载体并转化野生型三角褐指藻,得到含有甘油激酶反向互补干扰结构的转基因藻。研究表明:其甘油激酶表达水平、利用某油速率和细胞分裂速度都较野生型藻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说明甘油激酶对三角褐指藻甘油兼养生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