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氯唑沙宗在SC-CO2中的溶解及微粒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静态法测定氯唑沙宗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考察温度(308~328K)和压力(10~30MPa)对溶解度的影响,并用经验关联方程对其进行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氯唑沙宗的溶解度可达到105mol/mol,满足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RESS)的实验要求;经验方程Chrastil及其修正式的关联效果比Mendez-Santiago-Teja方程好,特别是Adachi和Lu-Chrastil修正式,平均值绝对相关偏差(AARD)为0.0170。另外,通过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制备长度为0.5~5μm,宽度为0.1~1μm的氯唑沙宗棒状颗粒,体积为原料的1/20,甚至更小。实验证明,粒子的具体大小和形状与平衡温度(308~328 K)、平衡压力(10~30 MPa)、喷嘴温度(343~383 K)、喷嘴直径(0.1~0.4 mm)和喷射距离(10~30 mm)等操作参数密切相关。因为这些操作参数影响着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度、过饱和度和扩散情况等,从而决定了晶核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2.
刘俊 《科技信息》2009,(29):I0356-I0357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化工过程新技术,它利用超临界流体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常态流体中难以完成的化学化工过程得以实现。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历史发展、原理、优缺点,着重论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清洁、高效的绿色分离方法、绿色工艺.文章从超临界流体的基本特性、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超临界流体的主要类型、超临界流体该技术在中医药、天然产物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了,并对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对超临界流体技术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超临界丙烷萃取、超临界水氧化法三种技术,在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作了详细的叙述,并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十几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的研究情况,阐述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中应用的优越性展望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超临界流体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生物等领域。将超临界流体技术用于环境保护则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文章简明阐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项新颖的分离技术,也是当前化工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在催化剂超临界流体再生和聚合物系超临界流体脱辉的模型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杂质与超临界流体在气固相界面的竞相吸附现象。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超临界流体在固相吸附的理论以及当用双重吸着模型处理超临界流体在聚合物相吸着时,计算其焓差△HD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分析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性,最后指出了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广 《科技信息》2010,(33):I0167-I0168
本文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特点、基本原理、工艺流程等,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食品生产过程的应用,并提出了该技术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项用于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新技术。文中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应用,并对该技术进一步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制灰黄霉素微粒的预膨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均相成核理论分析了超临界CO2快速膨胀法制备灰黄霉素微细颗粒过程中的预膨胀操作。指出在类似于灰黄霉素这样在反常冷凝区进行的RESS过程,预膨胀段的加热不会导致溶质灰黄霉素在预膨胀段提前析出。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流体制备超细微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主要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炸药等化学工业领域。着重论述了气体反溶剂法、RESS法、气体饱和溶液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的超临界技术的特点、原理及应用。探讨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RESS过程中存在着颗粒质量和产量问题,本文分别以超临界CO2作为溶剂在萘的固态和熔融状态下利用RESS过程制备了萘的超细颗粒,研究了萘在固态和熔融态下各种操作变量,如萃取温度和压力、膨胀前温度和喷嘴尺寸等对产品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前温度和萃取压力的作用规律相同,提高膨胀前温度则颗粒变大,提高萃取温度,颗粒尺寸变小;而在熔融状态下反之,在该研究范围内,喷嘴尺寸的熔融态和固态下对颗粒尺寸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硬涂层阻尼技术是一种被动减振技术,通过将阻尼硬涂层涂敷在整体叶盘的叶片上有效改善叶盘的振动特性,目前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针对NiCrAlY硬涂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建立硬涂层整体叶盘有限元模型,研究硬涂层对整体叶盘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影响.考虑不同的硬涂层厚度和涂敷方式,利用Campbell图分析不同转速下的硬涂层整体叶盘的...  相似文献   

15.
合金化热镀锌高强IF钢镀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合金化热镀锌产品镀层抗粉化性能,通过辉光放电光谱仪(GDS 750A)测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 S4200)观察等手段对不同合金化热镀锌高强IF钢的镀层厚度、镀层铁含量、镀层铝含量和镀层相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合金化热镀锌高强IF钢,镀层较厚、镀层铝含量低时镀层的粉化量较大;当镀层表面和次表面是以疏松的δ1相为主的相结构时,镀层抗粉化性能明显好于镀层表面以致密的粒状δ1相为主的相结构·  相似文献   

16.
铝合金表面纳米化--微弧氧化复合涂层摩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在LY12CZ铝合金表面制备表面纳米化( SNC)过渡层,再采用微弧氧化( MAO)技术对纳米晶过渡层进行微结构重构,设计制备出纳米化-微弧氧化( SNC-MAO)复合涂层,并对比研究了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涂层及纳米化-微弧氧化复合涂层的摩擦学行为。与微弧氧化涂层相比,纳米化-微弧氧化复合涂层因硬度较高而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微弧氧化涂层及纳米化-微弧氧化复合涂层与GCr15钢球对磨时具有相同的磨损机理,为对磨钢球向涂层的材料转移和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铝酸锶荧光粉表面包覆SiO2层,以45号钢为基体,采用爆炸喷涂技术制备不同SiO2包覆质量分数下的SrAl2O4∶Eu2+, Dy3+/Cu-14Al-X自敏复合涂层.对比研究了不同包覆质量分数下铝酸锶粉末与自敏涂层的发射光谱和余辉衰减曲线,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与磨损量以及SiO2包覆质量分数对自敏涂层的发光性能和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包覆使得铝酸锶在爆炸喷涂制备过程中得到了保护,提高了涂层的发光性能.随着SiO2包覆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涂层结构致密度、硬度和耐磨性提高.20%包覆质量分数下铝酸锶粉末硬度为564.5HV,比未包覆铝酸锶粉末的涂层提高了38%.由于破碎后的SiO2包覆层具有自润滑效果,包覆后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相对稳定,15%SiO2包覆质量分数下复合涂层摩擦系数为0.182,具有最优的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切削振动会对涂层结合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强烈地振动甚至会导致涂层的脱落。在不同主轴转速下,通过对Fe基涂层加工过程中的振动进行测量,并与基体材料45钢进行对比,分析了Fe基非晶涂层切削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45钢在切削过程中的振动只包含自激振动;Fe基涂层切削过程中的振动包含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且主轴转速越高,切削力越大,涂层受迫力随之增大,Fe基涂层切削加工振动加速度幅值越大。  相似文献   

19.
Poly( glycolic acid-lactic acid)( PGLA) threadembedding material was modified by chitosan coating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rigidity,hydrophilicity and moisture absorption of the material,and produced better stimulation effect. Thus,this kind of thread-embedding materials which can be buried into acupuncture points to produce a long-time stimulation is popular in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ies. The variation tendencies of diameter,weight, hydrophilic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amples under the change of chitosan coating concentration,coating time and coating times were studi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philicity,weight,and rigidity after coating rose in a certain r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coating time,coating times and coating concentration. The coating time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diameter of fiber.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改变低气压等离子喷涂(LPPS)TiO_2时工艺参数的方法,发现了TiO_2涂层还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得出涂层的电导率与喷涂过程中TiO_2的氧分解量成比例增加,但涂层中的Ti_2O_3含量对电导率影响较大。涂层的光电流-电位特性依赖于涂层结构,当金红石形TiO_2涂层中含有适量的Ti_3O_5和Magneli相时,表现出最佳光电流-电位特性,并与光强度成正比例关系,若涂层全部由金红石形TiO_2或Ti_2O_3,Ti_3O_5和Magneli组成时,光电流-电位特性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