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A.历史背景对小鼠肝炎病毒的认识要回溯到在做EDIM病毒流行病学实验过程中那种叫做JHM的自然发生的嗜神经性小鼠病毒分离出来之时。JHM病毒感染的最明显特征是广泛的髓鞘破坏,不管是否为肠外途径接种。在一些组织中出现引人注目的巨细胞,肝脏出现灶性坏死区。幼龄大鼠、棉鼠和仓鼠大脑内接种时也易感。此后,另一些学者在各种情况下分离出许多和JHM不同、彼此之间主要在致病性上不同的致病因子。甚至现在,新的和那些已描述过的毒株在毒力、组织亲合性、宿主范围、免疫力方面相似或不同的毒株还可出  相似文献   

2.
<正> 研究报告猕猴腹膜后纤维瘤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流行病学研究。RetroperitonealFibromatosis an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in Macaques:Epidemiologic Studies. Che-ChungTsai, W Ellis Giddens Jr, WilliamR Morton, Susan L Rosenkranz,Hans D Ochs and Raouy E Benveniste……460 食蟹猴免疫循环复合物。CirculatingImmune Complexes in CynomolgusMacaques. Nancy J Alexander, Thomas B Clarkson and David L Fulgham……465 敏感鼠和抵抗鼠系对自然途径接种致死量JHM株鼠肝炎病毒的反应。Responses ofMice Susceptible or Resistant to Lethal Infection with Mouse HepatitisVirus, Strain JHM, After Exposureby a Natural Route. Leland E Garlinghouse Jr and Abigail L Smith……469  相似文献   

3.
正假如鼠消失了,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吗?小朋友,别急着回答,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鼠消失后,病毒依旧会传播病毒的适应性很好。它会变异,并找到新的传播途径。比如,甲型流感病毒最早只感染鸟,后来又感染猪,还祸害人。假如鼠消失了,同样的事情会发生,许多病毒会找到其他宿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血清抗体ELISA检测方法,用于本地区MHV的日常监测,以便对SPF小鼠感染状况及时作出判断。方法 选取3种MHV毒株MHV1、MHV-JHM和MHV-A59,通过L929细胞扩增培养获得纯化浓缩抗原并筛选适合包被抗原类型;免疫BALB/C小鼠,获得高效价免疫阳性血清;优化ELISA反应体系建立规范化的ELISA试剂盒并用于临床小鼠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 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MHV包被抗原类型为MHV1,建立了病毒扩增及浓缩纯化方法,制备的MHV抗血清达到同批次大量高滴度的水平,可作为标准化质控血清。包被抗原、待检血清和酶结合物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4. 0μg/m L (10 -7. 73 /0. 1 m L TCID50)、1∶40和1∶4 000稀释;批次内和批次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 13%和5. 57%;检测灵敏度为1∶4 000稀释;与小鼠仙台病毒(SV)、小鼠肺炎病毒(PVM)、呼肠孤病毒III型(Reo3)、小鼠细小病毒(MVM)和鼠痘病毒(Ect)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试验相对偏差小于10%。对165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血清相符率97. 37%(37/38),阴性血清相符率92. 19%(118/127)。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MHV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结果可重复性,可以用于本地区MHV日常病原学监测,以便对小鼠感染状况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5.
鼠痘是由小鼠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早在1930年Marchal最先发现英国实验小鼠流行一种以肢体脱落为特征的传染病,并且命名为“小鼠传染性脱脚病”。1946年BurnetBoake实验证明引起小鼠传染性脱脚病的病毒与牛痘苗病毒具有相同抗原关系。并且该病的临床经过与其他动物的痘症相似。因此,后来Fenne把小鼠的这种疾病改名为鼠痘,由于小鼠痘病毒株及小鼠基因类型的不同,鼠痘表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类。但是大部分为隐性感染。急性型鼠痘疾病经过迅速,往往动物尚未出现症状即很快死亡。而且是大批死亡。尸解一般缺乏特殊病变。而慢性型鼠痘病程缓慢,可以出现鼠痘的典型症状。例如:脸肿、眼结膜炎以及多见于耳朵、鼻背部及尾巴等部位的皮疹。凡出现脱脚、断尾及缺耳等症状,可做为鼠痘临床诊断的证据之一。皮疹所在的皮肤及肝脾等脏器出现坏死,此坏死呈灶状或融合成大片状。坏死灶周围很少细胞浸润(这与细菌感染引起的坏死显然不同)。鼠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在坏死灶周围的细胞胞浆内出现特征性包涵体。此包涵体为均一的嗜酸性、球形、轮廓清晰、周围有明显的空晕,并且往往成群出现。包涵体多见于皮诊部位的表皮细胞、肝细胞及Kupffer氏细胞、脾脏的吞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小鼠肝炎病毒(MHV)为例,研究两种常用小鼠感染MHV后粪便中病毒核酸检测量与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探讨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测设计。方法用MHV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脏垫料持续饲养C57BL/6和BALB/c小鼠(n=20) 28 d,进行脏垫料接触感染。之后所有小鼠使用无菌垫料进行单笼饲养,每周收集新鲜粪便和血清样本,经Taqman荧光定量PCR(qPCR)和ELISA法检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BALB/c小鼠,采用qPCR法检测时,在实验第21天即有阳性检出(阳性率20%),第28天阳性检出率达到最高,为80%,第42天阳性检出率为50%,至第56天无阳性检出。血清ELISA检测发现,实验第42天才有MHV特异性抗体检出(阳性率为50%)。对于C57BL/6小鼠,采用qPCR法检测时,在第28天和第42天分别从20%小鼠粪便中检出MHV。而采用ELISA法在整个实验期均未检出特异性阳性抗体。结论在隔离检疫和常规病原检测中,建议选用BALB/c小鼠作为哨兵鼠,替代C57BL/6小鼠。由于qPCR法具有早检出和更高检出率的优点,建议在隔离检疫早期采用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粪样核酸检测法替代ELISA法。  相似文献   

7.
<正> 痘苗病毒与鼠痘病毒抗原相关。以它作为疫苗免疫小鼠是预防和控制鼠痘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已有实验证明注射此种疫苗的远交系小鼠能获得数月之久的保护期,然而在接种鼠群中却可以发生鼠痘病毒的隐性感染,使免疫鼠群带毒。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提出以此种疫苗免疫不同的纯系小鼠的免疫效果问题。本文报道的是以广泛使用的痘苗病毒IHD—T系或Lister,Wyeth系为疫苗,接种BALB/cByJ系小鼠来研究它们在纯系小鼠中的免疫效果。 BALB/cByJ小鼠对鼠痘病毒易感,且感染死亡率高。挑选这一系的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IRM_2小鼠自发淋巴瘤是否适应其它品系的小鼠,为更好地使用该小鼠自发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我们研究了IRM_2小鼠自发淋巴瘤、肉瘤S180、宫颈癌U14对多种宿主的排斥性。方法采用S180、U14肿瘤为对照,将IRM_2小鼠淋巴瘤、S180、U14用多种方法接种于ICR、IRM_2、HL和KM等小鼠身上,于10~12d后取出肿瘤称重。结果多种方法接种S180、U14于几种小鼠身上都能使肿瘤生长;而多种比例浓度的方法接种IRM_2小鼠自发淋巴瘤于ICR、KM、HL身上肿瘤都不生长。结论S180、U14对宿主无排斥性,而IRM_2小鼠白发淋巴瘤对宿主有排斥性。  相似文献   

9.
MEV-GDⅦ株脑内接种小鼠5~7天收获的脑悬液,经胰酶处理可获得高滴度HA抗原。本病毒接种BHK-21细胞后5天有细胞病变,而且病毒抗原阳性细胞可达90%。据此建立了HI和玻片EIA法检测GDⅦ血清抗体的方法。已应用于实验小鼠和豚鼠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快速诊断鼠脑心肌炎病毒感染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方法根据鼠脑心肌炎病毒(EMV)PEC9毒株全基因组序列(Gen Bank登录号:DQ288856.1),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EMV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条件优化,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2值可达0.99,敏感性最低检测限为1个拷贝数,高于普通PCR方法 1000倍,其特异性强,与其他常见感染的小鼠病毒株均无特异性扩增,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该方法对上海市120份小鼠心肌样品进行检测,未检测到阳性感染。结论本研究为鼠脑心肌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检测,为制定国家标准提供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分别调查昆明市三家单位提供的共 90 只实验用 ICR 小鼠和 45 只实验用豚鼠的体内、外寄生虫感染 情况,以及小鼠及豚鼠仙台病毒(SeV)、小鼠肝炎病毒(MHV)、豚鼠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LCMV) 的感染情况, 为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所描述的方法及病毒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的 说明,对昆明市三家单位随机提供的共 90 只 ICR 小鼠和 45 只豚鼠样本,分别进行体内、外寄生虫、小鼠 MHV 及小 鼠 SeV、豚鼠 LCMV 及豚鼠 SeV 的检测。结果 昆明地区实验用小鼠及实验用豚鼠均检出体内、外寄生虫;3 只小 鼠检测出体外寄生虫,检出率为 3. 3% ;20 只小鼠检测出体内寄生虫卵,检出率为 22. 2% ; 4 只豚鼠检测出体外寄 生虫,检出率为 8. 9% ;9 只豚鼠检测出体内寄生虫卵,检出率为 20. 0% ;小鼠 MHV 及 SeV 血清学检测无阳性; 豚 鼠 LCMV、SeV 血清学检测无阳性。结论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是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对医学及生命科学 的研究至关重要,昆明地区实验动物的寄生虫质量控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正> 1、引言 A、宿主特异性(只限小鼠) 乳酸脱氢酶增高病毒(LDV)具有不寻常的极端的宿主特异性。就目前所知,LDV只感染小鼠。这种病毒可在迄今为止所试验的所有品系的小鼠体内快速复制,并产生一种持久的感染。即使血液中一直表现出很高的感染滴度,但通常观察不到感染LDV的小鼠有临床疾病的表现。这种感染的特点是一定的血清酶水平的增高。这个特点实际上导致此病毒的最初发现,且现在仍用来检查  相似文献   

13.
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系对水生动物病毒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草鱼椎骨间质组织体外培养,连续传代超过30次,建立了呈上皮细胞形态的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系GCVB.将自鳖、蛙、鱼中分离到的10株病毒分别接种于长成致密单层的GCVB细胞中,显微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测定病毒滴度.结果表明,GCVB细胞对不同病毒株敏感性不同,如对鳜鱼病毒SCSV和虹鳟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不够敏感,仅引起轻微或不可察病变,病毒滴度低于10 1 TCID 50 /mL;但中华鳖病毒TSV,蛙虹彩病毒中国分离株RGV9506,蛙虹彩病毒美国分离株FV3,胭脂鱼弹状病毒CSR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9/24,以及GCHV33/86这7个病毒株,可引起GCVB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病变,滴度在10 1.8 ~10 4.3 TCID 50 /mL之间;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73可引起GCVB细胞产生显著病变,滴度高达10 7.5 TCID 50 /mL.表明新建的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系GCVB对已测的10株水生动物病毒中的80%敏感,可用于检测、分离其他未知水生动物病毒.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鼠痘又名传染性脱脚病,是小鼠的一种烈性病毒性传染病,能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造成大批小鼠死亡,但根据机体抵抗力情况,有时也发生隐性感染,这种小鼠没有临床症状,体内长期携带病毒,在恶劣条件下,或在实验室条件刺激下,可诱发疾病,使试验结果混乱,因此,为防止鼠痘传播,为及时进行病毒鉴测,实践中摸索建立了几种病毒诊断方法,现将试验情况和体会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重组痘苗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细胞的感染效率及表达水平,可为痘苗病毒表达系统宿主细胞的正确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重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痘苗病毒WR—EGFP同时感染不同的哺乳动物细胞株,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的表达强度.共使用20种哺乳动物细胞株,其中10种人类组织细胞,2种猴组织细胞。8种小鼠组织细胞.结果表明,重组痘苗病毒wR-EGFP对鼠细胞系BHK21和人细胞系A-549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最佳;整体看,痘苗病毒对多数灵长类动物细胞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优于鼠细胞;对贴壁细胞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明显优于悬浮细胞;但没有特别的组织偏嗜性。  相似文献   

16.
多瘤病毒     
<正> 1、引言多瘤病毒是已知最小的致癌病毒之一,是一种高度稳定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它以隐性感染的方式存在于某些实验小鼠群和都市及乡村的一些野鼠之中。将携带病毒小鼠的器官或多瘤病毒诱发的肿瘤的多瘤病毒浸出液加到敏感细胞培养物上,在37℃条件下培养可明显地增加病毒的数量。若用这些组织培养上清液接种新生小鼠则可使被接种的小鼠发生多种组织学上不同的肿  相似文献   

17.
将感染了隐匿管状线虫(Cyphcia obvelata)的小鼠分别与未感染的SD大鼠(Spragne-Dawley rats)、长爪沙鼠和金黄地鼠共同饲养在一个笼子里,这些动物被感染上了隐匿管状线虫。再将这些动物分别移到未感染小鼠的笼中,隐匿管状线虫又从大鼠、沙鼠传给小鼠。这个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大鼠、地鼠和沙鼠对隐匿管状线虫的易感性。隐匿管状线虫是小鼠中'.s'见的烧虫,偶尔也寄生于大鼠、地鼠和沙鼠。感染隐匿管状线虫一般不致病,但严重的感染使动物不适合于精密的研究,因为营养和血液指标可能不正常。隐匿管状线虫的生活史是直接的。雌虫被宿主摄入后第五天即成熟受精,受孕的雌虫在第十二天从盲肠移行到肛门。虫卵产在肛门周围的皮肤和毛上。潜在期一般为n一15天。传播途径包括:通过笼中动物间的相互舔赶食入了肛门附近的虫卵;食入被含有胚胎的虫卵污染的食物和水,以及回归感染。小鼠的鼠龄和感染率呈负相关,感染率最高是在出生后的4一5周。诊断隐匿管状线虫有几种方法:死后检查结肠和盲肠的内容物;粪便漂浮法,粪便涂片以及肛门周围胶纸粘卵法。后一种方法是诊断活动物隐匿管状线虫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在诊断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种烧虫没有寄生在其固有的宿主体内,而是多次发现在其他实验动物中。例如隐匿管状线虫在沙鼠体内,这就引起了我们对几种实验啮齿动物烧虫的潜在宿主范围的注意。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报告愉匿管状线虫从小鼠(Musmuseulus)传播到金黄地鼠(Mesoeriee-tus auratus)、长爪沙鼠(Meuomesan君u ieulatus)、大鼠(Rattus,:oaegius),然后再回归到小鼠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普通级大、小鼠病原体携带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大部分单位普通级大、小鼠病原体携带状况的调查 ,了解省内实验动物质量情况 ,以利于新国标的宣传和执行。方法 选取省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普通级大、小鼠 ,按清洁级标准对其所携带细菌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小鼠肝炎病毒 (MHV)和小鼠仙台病毒 (SV)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1%和 19%。小鼠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LCMV)、汉坦病毒 (HV)和鼠痘病毒 (Ect )血清抗体均为阴性。大鼠HV、SV血清抗体均为阴性。细菌检测结果 ,Wistar大鼠支气管鲍特杆菌阳性率为 8 3% ,其余所检项目均为阴性 (支原体、泰泽氏菌未能检测 )。结论 山东省实验动物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达到了普通级要求 ;但是 ,MHV和SV的存在以及Wistar大鼠支气管鲍特杆菌的隐性感染 ,说明普及清洁级大小鼠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们改变流感病毒使其能够感染果蝇细胞,得以能够利用强大的基因组范围的RNA干涉(RNAi)筛选方法来识别该病原体成功感染所需的大量宿主基因。他们发现了几个宿主蛋白,在人体细胞中,这些蛋白在H5N1和HIN1流感A病毒的复制中有关键作用,但是在其他病毒的复制中没有。同样的策略也应该适用于其他病毒,只要病毒的复制周期至少有一部分能在果蝇细胞中得到支持就行。这是人们在寻找新的抗流感病毒方面取得的一项新进展,为人类对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VHA-273和HA-MEV是两个不同来源的中国棉铃虫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毒株。前者是从我国湖北省荆州地区获得。后者最初来自苏联。为了探寻对这些病毒敏感的细胞系,建立起较优的病毒——细胞体系,用这两个毒株分别感染了七种鳞翅目昆虫的八个细胞系。这些细胞是中国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BCIRL-HA-AM1、美国棉铃虫(H.zea)的BCIRL—HZ—AM3、烟夜蛾(H.virescens)的BCIRL—HV—AM2、黄条行军虫(Spodoptera ornithogalle)的BCIRL—SO3—HNU1与BCIRL—SO4—HNU2、草地贪夜蛾(S.frugiperda)的IPLB—SF—21、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的TN—368(CLI)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BCIRL—PX2—HNU3。此外还用VHA—273感染过另一种实夜蛾(H.Subflexa)的BCIRL—HS4—HNU4。病毒接种物包括稀释的病虫血淋巴以及具有感染性的细胞培养基。不论是病虫血淋巴或具有感染性的培养基都能使敏感细胞受染。病毒的复制以培养的细胞在细胞核中出现病毒多角体为标准。发展最快的,在接毒后三天,核内即可见到多角体,但大多数在一周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对VHA—273敏感的包括粉纹夜蛾、草地贪夜蛾和小菜蛾的三种细胞系,对HA—MEV敏感的有草地贪夜蛾和粉纹夜蛾的二种细胞系。其他各种受试细胞对这些毒株敏感性很低或不敏感。将已复制多角体后的细胞用超声细胞破碎器处理以释出多角体,三次重复计数的结果为:VHA—273在粉纹夜蛾、草地贪夜蛾、小菜蛾细胞内复制量分别为13×10~5PIB_s/ml、11×10~5PIB_s/ml、2.7×10~5PIB_s/ml;HA—MEV在草地贪夜蛾、粉纹夜蛾细胞内复制的量分别为3.8×10~5PIB_s/ml、3.5×10~5PIB_s/ml。用细胞培养复制出的病毒多角体稀释成不向浓度,感染对本病毒敏感的美国棉铃虫的初孵幼虫,每种浓度试验用虫25—50头,其致死中浓度为VHA—273:830PIB_s/cm~2,HA—MEV:478PIB_s/cm~2。当浓度为1000PIB_s/cm~2时,VHA—273与HA—MEV感染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74%和82%,浓度为5000PIB_s/cm~2时,其死亡率均达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