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用~(125)Ⅰ示踪法对此研究了高碘酸活化肝素修饰尿激酶和天然尿激酶在小白鼠体内的分布与代谢。结果表明,与天然酶相比,修饰酶在其主要排泄器官(肾脏)中分布较低,在肝脏则相反。修饰酶不仅完全保留了天然酶的活性,而且明显地延长了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放射性同位素~(125)Ⅰ示踪方法对比研究了水溶性大分子修饰酶与天然酶在小白鼠体内的滞留率;通过对标记物在各脏器中的分布及代谢的研究,对修饰酶的性质及临床应用前景做出了判断。 实验结果表明;右旋糖酐及右旋糖酐磺酸酯修饰了的尿激酶明显地延长了它们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尿激酶进入体内后,主要分布于肝及肾脏中,脾、肺及心脏中分布很少;修饰酶与天然酶在肝及肾中的变化很不一致,天然酶在其主要排泄器官肾中分布较高,而修饰酶在肝中的分布则略高于天然酶。  相似文献   

3.
用高碘酸钠活化右旋糖苷,对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共价修饰,修饰酶完全保留了天然酶的酶学特性和抗胰蛋白酶水解的能力,而且修饰酶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肝素对尿激酶侧链氨基的化学修饰作用,並对修饰酶与天然尿激酶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酶的化学修饰作用增强了抗酸、碱能力和抵抗稀释溶液中酶变性失活的能力;提高了酶的抗胃蛋白酶水解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修饰尿激酶比天然酶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前正在兴起的昆虫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促使人们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去发掘新的天然药物。另一方面,这些来自虫源的次生代谢物的多样性的研究,其生物学价值在于它们的分布以及结构信息的提供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本文以美洲大蠊(俗称蟑螂)的体内次生代谢物进行研究,通过分离提取、结构表征和对其抗菌活性的测定,集中揭示了昆虫化学与植物化学之间的生态学相关的信息,阐明植物和昆虫在自然条件下得以共同进化的原理。研究结果证明:昆虫与植物次生代谢物在生态和生物活性上既具有部分作用或反作用关系,又有与其各自生命活动相关而产生的独特活性物质的修饰表达和衍生的新化合物。然而化学分类学应用于昆虫分类仍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高碘酸活化右旋糖酐对弹性蛋白酶进行共价修饰。结果表明,修饰酶不仅完全保留了天然酶的活性和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而且修饰酶在耐热性、耐酸性和抗胃蛋白酶水解能力上都明显地优于天然酶。本文还对修饰酶进行了某些光谱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修饰对pH敏感型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粒性质及其在巨噬细胞中分布的影响.通过微孔膜乳化技术与复乳溶剂挥发法相结合制备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修饰的pH敏感型PLGA微粒,用单因素法对pH敏感型PLGA微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以Bradford protein assay法测定微粒的蛋白含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粒的形态结构,用马尔文粒径仪测定了微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了微粒的细胞毒性,并利用荧光标记法确定了微粒在巨噬细胞内的分布.结果发现,4种微粒粒径为1 000~1 200 nm;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修饰后的微粒包封率明显上升,zeta电位显著升高,壳聚糖修饰的微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而未被修饰的微粒主要分布在溶酶体内.  相似文献   

8.
随着抗生素副作用的日益凸显,以及其被批准数量的逐年下降,研发功能相似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其他活性物质迫在眉睫。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性、热稳定性,作用机理独特,既能起到体内抗病菌感染、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还可作为抗病毒化疗剂和医疗器械的抗菌材料。系统综述了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及其在医药领域抑制抗耐药菌的产生、抗癌以及抗病毒感染的作用,阐明了抗菌肽存在的稳定性、溶血性及毒性等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可在以下方面对抗菌肽展开深入研究:1)结合体内抑菌机制进行研究,推动抗菌肽的开发应用;2)通过替换、修饰氨基酸残基,合成杂合肽,优化抗菌肽结构,提高其活性,降低毒副作用并预防耐药性的产生;3)利用抗菌肽传递系统或抗菌肽与绿色天然提取物联合作用,提高抗菌活性和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使用谷胱甘肽(GSH)和40ku-Y型聚乙二醇(PEG)作为修饰剂,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2次修饰,获得了GSH和PEG共修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PEG-GSOD).分别测定PEG-GSOD与普通SOD的热稳定性、抗胰酶稳定性、抗变性剂稳定性等,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PEG-GSOD比普通SOD(没有修饰的)在热、抗胰酶、抗变性剂等方面的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通过新西兰兔的体内实验,将PEG-GSOD和普通SOD分别对新西兰兔静脉注射,普通SOD注射0.5h后,SOD酶活性降低至0,而PEG及GSH联合修饰的PEG-GSOD,注射48h后,血浆SOD活性检测还保留约75%,注射72h后,酶活力保留约40%,测得PEG-GSOD在新西兰兔体内半衰期约为50h.此结果说明,PEG-GSOD,其在体内的半衰期显著延长,稳定更好,该研究为SOD药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结构的体内铀促排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离子半径与铀酰离子相近的金属离子X和Y为模板,以E和P为交联剂交联得到交联壳聚糖,然后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合成了水溶性印迹交联模板壳聚糖,并研究了它们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 以金属离子X为模板的两系列水溶性交联壳聚糖衍生物对铀酰离子的螯合率都超过80%,高于非模板交联壳聚糖;以天然无毒壳聚糖进行修饰改造合成的衍生物,对铀有较高选择性和吸附性,可进一步将其作为体内铀的促排剂以解决军事及工业中的铀体内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生物发展过程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拥有非常特殊的功能及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使蛋白质的结构变得复杂,功能更加完善,调节更加精细,作用更加独特,因此,对蛋白质进行不同修饰类型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了解蛋白修饰的原理、种类和其功能对防患重大癌症有特殊功效。在生物体内,各种翻译后修饰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本文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几种常见类型进行了概述,讨论了常见翻译后修饰类型、生物功能、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修饰是改善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已成为生物技术、生物催化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非天然氨基酸在蛋白质修饰中表现突出.介绍了非天然氨基酸种类及修饰方法,概述了其应用领域,以期为扩大利用此方法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制药、化学催化、个人护理等各个领域.在大规模的生产、消费和废弃过程中,大量AgNPs进入环境.研究表明,AgNPs在环境中会发生迁移转化,同时有可能在生物体内蓄积,并产生多种毒性效应,其生态风险不容忽视.作为毒理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在纳米颗粒生态风险评估中具有独特优势.由此,对环境中AgNPs的来源和转化进行了阐述,同时总结了AgNPs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的累积、分布和毒性效应及内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AgNPs生物累积与毒性效应的主要因素(如AgNPs的大小以及表面修饰、离子强度、天然有机质等),旨在为AgNPs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目前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天然胰岛素属于多肽蛋白类药物,体内半衰期较短,维持长时间的稳态血药浓度,需要频繁给药,患者的顺应性低.将胰岛素包封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中制成微球或原位植入系统,可在注射部位缓慢持续释放胰岛素,减少注射给药的次数,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分析了目前胰岛素注射缓控释制剂的设计思路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表面修饰的天然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嵌锂阳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天然石墨阳极存在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低这一应用问题,提出了采用聚合物表面修饰石墨的新方法.结果发现:通过在天然石墨表面修饰聚二甲基硅氧烷,加速了石墨阳极表面钝化膜的形成,降低了电极第一周充放电时的不可逆容量损失,从而提高了电极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当石墨表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修饰量为5%时,电极在保持可逆容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第一周充放电效率提高了13%.此外修饰石墨电极的循环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粉煤灰-沥青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借助表面修饰技术,采用NaOH碱性溶液和KH550偶联剂对4种不同来源的粉煤灰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借助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对不同表面修饰技术下粉煤灰沥青胶浆的高温、低温性能进行测试,最后借助X射线衍射、氮吸附测试(BET)和红外光谱试验进行表面修饰技术对粉煤灰的改性机理的微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样品外,大部分NaOH和KH550偶联剂表面修饰的粉煤灰降低了沥青胶浆的弹性,提高了浆体的抗车辙能力;经NaOH表面修饰后,FA-3沥青浆体的低温抗裂性能最差,FA-4沥青胶浆的低温抗裂性能最好;KH550偶联剂表面修饰后,粉煤灰与沥青浆体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化学反应,但没有证据表明不存在轻微的化学偶联作用;NaOH表面修饰没有产生新的化学相,但超细粉煤灰表面活性点位多,NaOH对其表面修饰较为明显,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均明显增多,比KH550偶联剂表面修饰作用更为明显。经表面修饰技术改性后粉煤灰作为沥青混凝土填料,可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综合路用性能,为粉煤灰"变废为宝"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5-氟尿嘧啶(5-Fu)囊泡,并对其进行了小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的研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5-Fu的类脂囊泡,以5-Fu水溶液为对照,尾静脉注射自制5-Fu囊泡和5-Fu水溶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5-Fu浓度,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了5-Fu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及小鼠的组织分布参数.与注射水溶液组相比,5-Fu囊泡组MRT值延长,AUC0~t值增加.组织分布结果显示:5-Fu囊泡在肝、肾中AUC值显著增加;5-Fu囊泡明显延长了5-Fu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比普通水溶液具有一定的缓释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然与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某些物化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天然与月桂酸修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某些物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修饰酶较天然酶的稳定性显著增加,且保留了天然酶的大部分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嵇江宁 《科技资讯》2010,(12):228-228
天然动植物、微生物中含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对它们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和改造,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通过化学结构的修饰与改造,获得毒性低而抗肿瘤作用显著的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的新衍生物亦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分别详细介绍了天然源抗肿瘤药物中植物源、海洋生物源和微生物源三大类别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用形态学、细胞计数、MTT掺人法和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人实验观察比较了氧化修饰脂蛋白(Ox-LDL,Ox-VLDL)和相应的天然型脂蛋白对培养的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Ox-LDL和Ox-VLDL均能显著刺激巨噬细胞内DNA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增殖(与天然脂蛋白相比,P<0.001),其中Ox-VLDL的作用最为明显(与Ox-LDL相比P<0.05);低浓度的氧化型脂蛋白(蛋白浓度0~5mg/L)促巨噬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增殖,浓度为5mg/L时,达到最高峰,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促增殖作用逐渐减弱;而天然LDL及VLDL不能促进巨噬细胞增殖.上述结果表明,与Ox-LDL相似,Ox-VLDL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可能是其致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