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中国机构投资者蓬勃发展的现状,以深沪两市2007年-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内生关系视角,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治理中表现出"参与治理"和"选择治理"的双重作用,这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稳健性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动态关系;2)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治理"和"选择治理"作用均表现出"时滞性";3)无论是"参与治理"还是"选择治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比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均表现出更强的治理效用,同时对持股企业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也更高.进一步探索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其持股比例超过9.1%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影响显著下降,即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治理效应明显减弱.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范畴,同时对相关监管部门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股权改革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机构持股持续性指标体系,从四个维度全面研究机构持股持续性对上市公司业绩及风险的影响.整体来看,机构持股比例和持股稳定性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公司业绩并降低了风险,反之则相反;机构持股期限与公司业绩仅呈很弱的显著负相关,导致这一异象的原因是:机构持股期限仅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隐含的是机构频繁换股的"散户化"行为及其不同的利益诉求带来了摩擦,加剧了公司经营决策和管理的不确定性,使公司业绩下降.分组研究显示:机构持股对公司业绩及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只有秉持长期价值投资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而以短期投机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发展有害无益;机构持股稳定性越高,越有利于降低公司业绩风险;在机构持股比例高且持股期限长的公司中,机构持股比例与期限的协同效应越强,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在机构低比例持股的公司中,机构持股稳定性的提升对降低公司业绩风险的作用大于机构高比例持股的公司中对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下)计量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应计质量(AQ)的内在因素,并着重分析了机构持股与AQ的相关性,从总样本和分等级样本综合来看,AQ与机构持股比例成显著负相关,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对于那些盈余波动较大,AQ较差的公司股票,机构投资者予以了识别与回避.进一步,通过构建AQ的替代变量AQfactor,将其纳入三因子和四因子模型,采用时间序列OLS回归计量方法进行资产定价检验.结果显示,AQfactor虽然与股票回报率正相关,但是,在三因子模型中,其回归系数只在10%水平上显著,同时,按机构持股高低分组的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最高的组合,其AQfactor系数的显著程度在10%水平上高于机构持股最低的样本.而在四因子模型中,回归显示并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表明,中国A股投资者在对股票定价时,虽对AQ带来的盈余信息风险有所识别,但无充分的证据表明,AQ能作为一个较为稳定可靠的定价因子来解释股票回报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交通物流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驱动物流企业降低成本,并且两种风险具有交互作用.然后,本文实证分析了三种不同股权结构情境下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物流企业成本的影响,包括股权性质,股权制衡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结果发现,相对于非国有物流企业,国有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降低成本驱动效应更显著;股权制衡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仅对财务风险驱动物流企业降低成本具有调节效应,即股权制衡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财务风险对物流企业降低成本越显著,但对经营风险驱动物流企业降低成本无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目前各种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相关性,构建了反映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债权治理、经营者激励之间关系的联立方程组,运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度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国有股比例与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层持股比例与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高管层报酬均为负相关,且这些相关性会影响单个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能否提高股票的定价效率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应计异象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减少应计项目的错误定价程度。以中国A股市场2001~2010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依然存在应计异象现象;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化和公司上年度应计项目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机构投资者确实会根据公司的应计项目水平做出投资决策上的调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论是高机构投资者持股组还是低机构投资者持股组,都存在显著的应计项目高估现象;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越高,应计项目的高估程度也越小,表明机构投资者确实可以减少应计异象,提高市场对应计项目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价值报告的核心思想构建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以上市公司2009~2011年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公司各因素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总得分、财务信息得分、非财务信息得分、战略信息得分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细化与丰富了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内容。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股权集盅度、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董事会会议次数的颖响显著为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总体水平无显著关系,但对财务得分、战略得分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8.
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及对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革  李林 《系统工程》2011,(2):21-26
从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关系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利用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数据实证研究了基金持股行为及持股变动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及持股变动行为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跨期投资视角的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大股东侵占行为的研究不仅多集中于单期模式,而且对跨期侵占问题的研究也尚局限于单期范畴.基于跨期投资视角建立了一个两期侵占模型,来研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结果表明:1)在两期模型中,控股股东的即期最优侵占水平有所降低,而远期最优侵占水平则保持不变;2)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持股比例小于该临界值时,即期最优侵占水平小于远期最优侵占水平;当大于该临界值时,即期最优侵占水平大于远期最优侵占水平;3)控股股东非短视,其即期最优侵占水平与远期最优侵占水平负相关;4)控股股东的两期最优侵占水平与投资者法律保护力度负相关,当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力度增强时,其侵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息交易者和非信息交易者行为特征,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交易者异质性条件下系统风险冲击与企业创新能力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利用MATLAB编程对理论模型结果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在任何系统风险冲击和交易者结构下都将发挥股票价格稳定器作用;在企业创新能力较高时,股票价格波动性与信息交易者持股比例负相关,与系统风险冲击之间的相关性因交易者结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征;在企业创新能力较低时,股票价格波动性与系统风险冲击正相关,与信息交易者持股比例之间呈U型关系;信息交易者持股比例较高的股票市场更具优胜劣汰选择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信息交易者持股比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抵御系统风险冲击、保障股票市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学峰  徐荣 《系统管理学报》2021,30(6):1106-1119
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防范内控危机是当前金融治理背景下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使用聚类分析法计算上市公司高管群体断裂带,并考察其对企业内控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群体断裂带与企业内控质量显著负相关,且公司内部微观层面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加剧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体现出高管持股的“盘踞效应”,而公司所在地宏观层面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则会缓解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作用机制的检验显示,高管群体断裂带通过抑制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讨论与分析从而降低了内控质量;进一步区分断裂带类型后发现,基于深层特征形成的断裂带对于内控质量的负面影响显著高于表层特征断裂带。本研究丰富了断裂带理论的应用和内控质量影响因素的内涵,对于如何提升企业内控质量、规避非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作为现代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研究了公司规模、每股收益、营业收入、流动负债和高管持股比例作用于高管薪酬不同分位点处的条件分位偏效应,结果表明它们在不同分位水平下的影响各异;然后为了获得这些因素的一般边际影响,利用无条件分位回归分析了它们的无条件分位偏效应,结果指出公司规模、每股收益和营业收入与各个分位水平的高管薪酬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流动负债则为负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低分位水平的高管薪酬正相关而对中高分位水平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每个影响因素的条件和无条件分位偏效应有所区别,并且无条件分位偏效应的解释意义更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9~2016年正式行权解锁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不同所有权性质和不同发展速度情况下上市公司在第一个行权解锁期的真实盈余管理、股权激励效果以及上年度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提高了公司业绩、诱发了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上年度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本期业绩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负向影响在民营企业和发展较慢的企业中非常显著;此外,国有企业的激励效果比民营企业好,且真实盈余管理比民营企业轻,但这种真实盈余管理在发展速度较快的公司和较慢的公司中均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加深了对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2000~2001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公司为样本,对外部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及其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三次函数曲线关系,公司绩效随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控股股东实施的掏空行为之间也呈三次函数曲线关系,但其变化趋势与前者相反,掏空程度随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与此同时,掏空程度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因此,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是外部大股东影响公司绩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有限注意力假说,用分析师共同覆盖构建公司相关性,检验了A股市场关联公司之间股票的动量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以共同覆盖分析师数量作为权重构建的关联公司股票加权平均收益率,能正向预测焦点公司未来1~12月的收益率,基于关联公司收益率构建的多空组合可获得10%~12%的年化超额收益;在截面回归中,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较同行业或同地区公司的动量溢出效应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拥有更多分析师共同覆盖、非明星或低学历分析师共同覆盖,以及焦点公司股票被更多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持有时,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更强,说明该效应的成因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带来的行动迟缓和反应滞后相关.本文的工作对A股市场跨资产动量效应给出了全新证据,对市场监管与投资者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创投与创业企业的稳定匹配关系着创投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本文用双边匹配理论分析了创投与企业的具体匹配情况,并以创投机构支持的创业板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声誉好、实力强的创投机构匹配的企业业绩好,显著偏好政策的支持;创投联合投资的企业业绩和市后回报率比创投单独投资的企业要差,但声誉好的创投单独投资和创投强强联合投资时匹配的企业业绩和回报率最好。表明创投与企业间存在稳定有效的匹配,创投市场的运行效率较好。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水平、企业家的责任心、创投的综合实力水平等特征指标与匹配价值显著正相关;创投持股比和联合投资指标与匹配价值显著负相关,而且业绩好、市后回报率高的企业对应的创投持股比和联合投资情况都比较适中,表明创投的适度支持有利于共同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论文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回归以及时间序列OLS回归计量方法, 从股价和超常回报率两个角度考察了应计盈余质量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对股票的定价.对股价的检验显示, 年报和季报之后的股票价格与可控盈余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 上市公司对会计报表报进行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对于资产的定价. 进一步, 构建了应计质量的替代因子AQfactor, 将其纳入资产定价模型, 检验结果显示, 月超常回报率与AQfactor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这表明, 超常的报告盈余带来的低盈余质量并未得到A股投资者充分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 投资者未能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以及时间序列OLS回归计量方法,系统分析影响应计质量的内在因素,在将总应计质量分离成内在应计质量与可操控应计质量的基础上,探讨它们与权益成本的相关性,实证表明:可操控应计质量与醛益成本成显著负相关,而内在应计质量与权益成本成显著正相关;可操控应计质量对权益成本影响比内在应计质量更为显著。这表明,在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不能全面有效识别公司应计盈余质量的好坏,应计质量没有得到客观定价。同时,在对应计质量进行资产定价检验时发现,由于超常报告盈余引起的盈余大幅度波动(高AQ值)导致盈余质量的不稳定,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超常回报率。  相似文献   

19.
高投资机会企业因为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将产生较高的代理成本和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基于降低代理成本和约束盈余管理的目的,高投资机会企业更可能选择高质量独立审计师进行审计。我们以2007~200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独立审计审计师选择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较之低投资机会企业,高投资机会企业的代理成本更高,但在审计师选择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导致更严重的盈余管理。实证结果为规范不同投资机会企业的审计师选择和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发挥独立审计师在代理冲突与盈余管理问题中的治理效应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16年半年度开放式基金持股数据,研究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主动型基金持股降低了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而被动型基金持股提高了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本文采用子样本回归以及工具变量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等问题,得到了一致稳健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主动型基金通过增大市场噪音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公司治理的改善是被动型基金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发展目标的制定具有启示意义,监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发展价值型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其公司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