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
分析了奥氏体锰钢和45#钢的焊接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焊接工艺措施及焊接规范,并对接头进行了金相组织的分析和力学性能的测试,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浸泡实验测出了S-TEN3、CRIA两类钢种在各种硫酸介质中的腐蚀速度。结果表明,Sb和Ti分别能显改善S-TEN3和CRIA钢的耐硫酸露点腐蚀性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合金元素在腐蚀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钢经渗铝后高温氧化时的动力学行为并与未渗铝A3,1G18NiGTi不锈钢进行对比。钢渗铝后可大大提高抗温度氧化能力。在高温氧化过程中,渗铝钢表面铝浓度随氧化时间的增长而降低,这种变化可用方程式来表达。经实验测定所得数据与计算所得数值偏差很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 Cr、M n、V、Ti等合金元素对低碳钼硼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份为0.15~017%C,0. 5%Mo,0.003%B,1.2~1.6%Cr,1.6~2.0%Mn的贝氏体钢.在很宽的冷速范围内(400~1.98℃/min),可以得到完全的粒状贝氏体组织,抗拉强度σb> 1120MPa,且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焊接性能及简易的热处理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6.
王志强 《科技信息》2009,(25):I0105-I0106
漏钢预报系统保证连铸系统正常生产,避免事故漏钢,减少漏钢损失。  相似文献   

7.
15MnV钢热变形中组织变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热压模拟机研究了15MnV钢热形变中及其以后的冷却后的组织变化,得到计算组织变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中包括有:单道次形变,多道次形变,等温形变,连续冷却形变等条件的奥氏体再结晶动力学,再结晶晶粒尺寸,再结晶后的晶粒粗化,以及热变形奥氏体转变的铁素体等,用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冷轧SX55双相钢点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鞍钢试生产的SX55双相钢的点焊性能,探讨了点焊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SX55双相钢点焊的可焊性区间比低碳深冲钢宽一倍。点焊延性比高,说明SX55双相钢点焊接头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较低的缺口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用交流阻抗法、线性极化法等电化学测量法,研究了08CuPVRE和08CuP耐候钢的抗大气腐蚀性能。用重量法测定了腐蚀速率,并将该测量结果与cor-tenA钢和A_3钢作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铜、磷和稀土元素对提高钢的抗大气腐蚀性能是有利的,08CuPVRE钢具有很好的抗大气腐蚀性能,电化学测量法是研究金属耐蚀性能快速而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着重研究了稀土对Ni9铸钢常温、低温机械性能和宏观、微观断口形貌的影响;考察了添加稀土钢和未添加稀土钢晶界裂纹倾向程度的大小.分析、讨论了低温机械性能、晶界裂纹倾向、断口形貌、夹杂物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后.Ni9铸钢的晶界裂纹倾向明显降低,钢的常温、低温拉伸性能显著提高,并降低了钢的沿晶断裂倾向,但钢的低温冲击韧性并未得到改善.这与钢中晶界裂纹的倾向和夹杂物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低锰(≤2%)含磷钢板为对象,探索在罩式炉进行的获得双相组织的周期退火工艺,并研究磷对周期退火后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提供适合我国冶企工业生产条件的抗拉强度≥540MPa,延伸率≥27%的含磷钢板生产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含锰~2%,磷(0.1~0.13)%的钢板,经680℃保温8h,再在730℃保温4h,随炉以50℃/h速度冷却至400℃后空冷的周期退火工艺退火,可以达到上述提出的性能要求,并且冲压成型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对GCr15轴承钢断裂韧性K_(Ic)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体成分及组织是影响K_(Ic)和da/dN的主要因素;淬火加热温度升高,K_(Ic)降低,da/dN增快;提高回火温度,K_(Ic)增加,da/dN减慢,但在230℃回火时,因处于回火马氏体脆性区,K_(Ic)急烈下降,da/dN增加;在低温回火范围内,淬火加热温度对K_(Ic)和da/dN的影响远比回火温度对这两种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强烈。对GCr15钢疲劳断口和疲劳裂纹扩展过程观察后认为:在门槛区附近,疲劳裂纹的扩展以沿晶为主;中速区则以断续的再生核机制进行扩展;快速区至最后断裂阶段表现为准解理和沿晶断。  相似文献   

13.
龚品林  陈年芳 《贵州科学》1991,9(4):305-313
Cr_(12)MoV钢具有很好的淬透性,淬火后在300~400℃回火仍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和韧性相配合,且其体积变形很小。为此广泛应用于制造形状复杂的模具和量具。但由于钢中存在合金元素较多,加热时,不同淬火温度,奥氏体晶粒度不同,碳化物溶入基体也不同,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针大小和残留奥氏体量也不同,从而显著影响钢的机械性能和工模具的磨损及寿命。不同的工模具对性能要求各异,为此许多资料对Cr_(12)MoV钢推荐的淬火温度范围较宽:950~1000℃、950~1130℃、980~1020、1020~1040℃。随淬火  相似文献   

14.
双相钢双屈服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双相钢的双屈服特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指出,双相钢的双屈服特性的产生是由于马氏体相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以及相界面微空洞萌生的结果。两相的相对量和组织形态,影响着双屈服特性。根据两相不同的变形特征,把双相钢的均匀变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14MnMoV是低合金高强度钢,其屈服强度为σs≥490MPa级钢,特点为焊接热输入越大,晶粒涨大趋势越明显,涨大程度越严重。在HAZ粗晶区不存在软化问题,接头拉伸试验断在远离热影响区的母材上。  相似文献   

16.
电炉-CSP工艺生产HSLC钢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HSLC钢的力学性能、成分和纯洁度控制,讨论了HSLC钢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在σ8≤450MPa条件下,珠钢电炉-CSP工艺生产的HSLC钢的力学性能与国外同类钢相当.提出了HSLC钢的成分控制要点,开发了电炉终点碳控制和低氧控制技术,发现了低碳钢中存在纳米硫化物、氧化纳、氮化物和碳化物.与HSLA钢类似,HSLC钢亦具有沉淀强化机制,纳米铁碳化物应是主要沉淀强化相.  相似文献   

17.
娄玉萍 《科技信息》2010,(20):185-185
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热处理不仅可用于强化钢材,提高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还可以用于改善钢材的工艺性能.其共同点是:只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不改变表面形状与尺寸.  相似文献   

18.
硅,锰和轧制工艺对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了模拟热轧。研究了合金元素硅,锰和终轧温度,轧后冷速和轧制变形对试验钢双相组织形成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工艺参数内,试验钢均获得双相组织,其稳定性较好,导出了估算热轧空冷Si-Mn双相钢的fM和fFP值的计算式,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热轧参数对试验钢硬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H13钢热处理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H13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处理方法的H13钢的力学性能随最终热处理的奥氏体温度及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经预处理工艺的KIC值为普通热处理后的1.6-1.9倍。  相似文献   

20.
用第二相粒子细化HSLA钢晶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了用第二相粒子细化晶粒的理论。比较了各种第二相粒子细化晶粒的效果,提出使用SiO2粒子细化HSLA钢晶粒的可能性。理论分析表明,在凝固过程中有可能获得较高的SiO2粒子体积分数。此外,还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得到了较小尺寸的SiO2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