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因素很多,由于其本身的结构不够稳定,又是活动率很高的部位.极易造成各种不同方向的移位,形成不同程度的对髓管血管,神经等组织的压迫和牵拉,导致各种类型的颈椎病的发生.五年来通过对1000例颈椎病的研究分析,总结了移位性颈椎病的X线诊断,使该病在诊断认识上和治疗上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临床研究表明以移位性颈椎病X线诊断为诊据,以针刀医学松解术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台手法复位,对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液动力学及X线影像学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方法 1.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患者双侧椎动脉针刀治疗前后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J)的变化.2.用X线开口位平片检测针刀治疗前后患者的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和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的减少程度和颈椎X线平片显示双边影、双突影或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变直、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化来评估疗效.结果1.CDFI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左右椎动脉的VP、Vm均有显著提高(P<0.01),RI有了明显降低(P<0.05).2.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也具有显著性,(P<0.05).无论是颈椎生理曲度、双边影、双突影、还是齿突、棘突偏歪等病理改变均有了显著改善.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状况明显改善及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的改变,消除或减轻神经、椎动脉受到的压迫、牵拉、扭曲等刺激,纠正了颈椎的力平衡失调,这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机理之一.我们认为,针刀结合手法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刀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液动力学及X线影像学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方法1.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患者双侧椎动脉针刀治疗前后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的变化。2.用X线开口位平片检测针刀治疗前后患者的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和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的减少程度和颈椎X线平片显示双边影、双突影或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变直、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化来评估疗效.结果:1.CDFI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左右椎动脉的VP、Vm均有显著提高(P<0.01),RI有了明显降低(P<0.05)。2.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寰椎轴线与枢椎齿突轴线差值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枢椎齿突与侧块差值也具有显著性,(P<0.05)。无论是颈椎生理曲度、双边影、双突影、还是齿突、棘突偏歪等病理改变均有了显著改善。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状况明显改善及X线影像学治疗前后的改变,消除或减轻神经、椎动脉受到的压迫、牵拉、扭曲等刺激,纠正了颈椎的力平衡失调,这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机理之一。我们认为,针刀结合手法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颈椎病的辨位诊断,探讨针刀操作技巧;方法:1.判断定位,2.精确定位,3.按病变部位的定位和针刀入路层次操作;结论: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明显,要明确诊断思路,要掌握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张瑾 《科学之友》2007,(8):87-88
目的通过颈椎病的辨位诊断,探讨针刀操作技巧;方法1.判断定位,2.精确定位,3.按病变部位的定位和针刀入路层次操作;结论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明显,要明确诊断思路,要掌握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三步神经定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灶进行定位诊断,观察在此指导下针刀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先以临床症状定位、触诊定位以及影像学定位的三步神经定位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针刀常规治疗,同时与针刺组进行了临床对照。结果:针刀组76例中痊愈64例,好转11例,痊愈率与针灸组比较,X2=34.78,P<0.01;有效率与针灸组比较,X2=13.1,P<0.01。结论:结合三步神经定位法能使针刀微创治疗更加精确、疗效迅速,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刀三步神经定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三步神经定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灶进行定位诊断,观察在此指导下针刀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先以临床症状定位、触诊定位以及影像学定位的三步神经定位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针刀常规治疗,同时与针刺组进行了临床对照.结果针刀组76例中痊愈64例,好转11例,痊愈率与针灸组比较,X2=34.78,P<0.01;有效率与针灸组比较,X2=13.1,P<0.01.结论结合三步神经定位法能使针刀微创治疗更加精确、疗效迅速,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1-x)PMN-xPT陶瓷材料弛豫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宁宁  宋雪梅  侯育冬  朱满康  王超  严辉 《科学通报》2008,53(23):2962-2968
传统弛豫性研究认为(1-x)Pb(Mg1/3Nb2/3)O3-xPbTiO3(PMN-PT)二元体系的弛豫性随PT含量的增加呈简单线性减小关系, 而没有对准同型相界(MPB)附近的弛豫性具体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PMN-PT陶瓷材料的研究表明: 在准同型相界(x = 0.32)附近, 弥散因子γ值最大, 弛豫性最强; 在三方相和四方相附近弛豫性逐渐减弱. 此种弛豫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准同型相界的畴结构复杂, 形成新的有序纳米微畴, 引起MPB组成弛豫性明显增强. 通过电滞回线和Raman光谱对弛豫性的变化规律进行验证, 结果都表明弛豫性在MPB处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 验证了该实验弛豫性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