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含煤地层众多,煤种较为齐全,煤种地域分布严格受区域地质三分性区划控制,明显可分为秦巴山腐泥无烟煤区、渭北高变质烟煤区和陕北高原低变质烟煤区,煤变质程度由南向北依次递降,聚煤作用强度则随时间推移由南而北逐渐增强;层位分布与区域地质背景息息相关,明显受制于各地质单元的地质发展历史、地质结构特征和变质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省煤种分布具有由下向上和由南向北从无烟煤向高变质烟煤到低变质烟煤变化的双重特点。煤种的分布规律既和沉降埋藏作用有关,又和地质构造区划有关。从而认为煤变质的因素,除了温度、压力、时间三者之外,还应该考虑介质的化学活动性——地下深处热的气液流体的化学活动性和地壳的活动性两种因素在煤变质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江~穆棱河聚煤区煤层多、煤种齐全。早白垩世煤的煤岩煤质特征:以半亮型煤和光亮型煤为主,显微煤岩组成以镜质组为主,以低硫、低磷,中至富灰煤(以中灰煤为主),发热量较高,为具有中等粘结性的低~中变质烟煤。  相似文献   

4.
基于邯宝高炉喷煤现场,对其所用无烟煤以及拟用烟煤的工业分析、爆炸性、着火点、灰熔点以及配煤燃烧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煤焦库神华烟煤是最优选择煤种,其次是煤焦库府谷烟煤和济民烟煤;高平煤(包括煤焦库高平无烟煤和仁达高平无烟煤)是最优无烟煤选择煤种.煤焦库高平煤与神华烟煤组成的混煤为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广西煤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不同产地、不同时代、不同煤种的煤灰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未变质煤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右倾斜“V”型曲线,北美页岩标准化图呈近水平直线,煤中稀土元素没有发生分离和迁移。区域变质煤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右倾斜的“V”型曲线,煤中稀土元素受后期热水溶液影响发生轻微迁移,向富重稀土方向演化。热液变质煤中稀土元素发生了强烈的分离和迁移;煤变质程度越高,时代越早,煤中稀土元素的分离和迁移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模型,以岩性分布和地应力测量为边界力学条件,确定了矿区区域岩体应力分布规律:矿区区域岩体应力状态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断裂构造的叠加扰动使原岩应力场重新分布.鹤壁六矿岩体应力状态对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场对煤与瓦斯突出起控制作用,构造应力区的分布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分布.这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局部检测和解危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自行设计的模拟燃烧-稀释通道采样系统,选用河南、山西、陕西和武汉不同煤种模拟民用燃煤的不同燃烧状态,采集了2种烟煤、2种无烟煤、2种蜂窝煤和1种型煤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将不同煤种燃烧排放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明烧时不同煤种燃烧排放颗粒物差异明显,烟煤燃烧PM_(10)排放因子明显高于无烟煤和蜂窝煤;燃煤PM_(10)排放因子与燃煤挥发分含量相关。不同煤种燃烧时气体污染物排放因子与煤的形态无明显关联,SO_2排放与燃煤硫含量正相关。不同燃烧状态对燃煤气体污染物排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印尼煤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火电厂燃用的重要煤种之一。本文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印尼煤以及其它三种烟煤的热解过程,并以印尼煤为基煤与其它烟煤按不同比例进行掺混。研究掺混后混煤热解反应过程,用热解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混煤热解特性,提出合理的印尼煤掺混烟煤配比方案,这为燃用印尼煤与烟煤混煤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铁法盆地煤层气资源条件及控气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法盆地的煤阶为长焰煤,南部地区的煤阶达到了气煤阶段,实测最大渗透率为1.51×10-3m2,平均含气量为5.84cm3/g,煤层气资源量为93.34108m3,煤层气资源条件良好。本文通过对铁法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深入分析,认为铁法盆地控气的地质因素有三个方面, 构造对煤层的沉积分布、含气量和煤层气资源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具明显的封堵作用;区域浅成岩浆热变质提高了的煤阶、改善了煤储层的渗透性,增大了煤储层的含气量。提出了铁法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首选靶区是西南部的大兴矿一带。  相似文献   

10.
张胜威  姚成  姜骁疆 《科技信息》2011,(33):I0314-I0315
本文介绍了新安县石寺铝土矿区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层、构造及矿床特征。通过对本区成矿地质特征、矿石的物质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以及物质来源的的分析研究,简单分析了煤下铝的成矿规律,对煤下铝的勘查与找矿方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淮南潘—矿为工程背景,依据地质动力区划方法。进行Ⅰ~Ⅴ级活动断裂的划分,确定区域构造形式,研究了C13-1煤层构造格架、主要断裂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应力场的地质模型,结合地应力测量和岩体应力分析,确定区域岩体应力分布规律。其结果表明,煤矿区域原岩应力分布状态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支配,断裂构造的叠加扰动使原岩应力场重新分布,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制约若潘—矿煤与轧斯突出的区域性分布,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作为炼铁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喷煤工艺是降低生铁成本的重要环节.基于承钢高炉喷煤现场,对其所用喷吹煤种进行了工业分析、喷流特性、爆炸性、着火点、灰熔点以及配煤燃烧率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找出适合承钢喷吹的最佳配煤比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神华煤是承钢高炉喷吹烟煤的首选煤种,神华烟煤与平罗无烟煤组成的混煤为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区内地质构造的特点,利用地质动力区划理论解释了淮南地区地震和煤与瓦斯突出现象的成因:分析了大量地震和煤与瓦斯突出数据,以及区内地震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二者具有同步性和重叠性;地震所反应的应力场变化符合区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动力源特征以及二者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相关性,为预测矿井动力现象发生的危险区域提供了宏观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临沂煤田煤变质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但是,各种煤质指标仍有其变化规律。区域变质作用使煤质达气肥煤阶段,岩浆侵入发生接触变质和气热变质作用,使煤质变为无烟煤和天然焦,煤的变质是上述各种变质作用的有效迭加,在广大区域内,区域变质作用为主,而在局部区域里可能岩浆侵入接触变质等的改造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黄县煤田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该煤田煤种单一,为褐煤.事实上并非如此,文中揭示了除有褐煤之外,尚有长焰煤存在的事实.文中还阐明了黄县煤田煤变质规律,对其变质因素也做了探讨.关于煤的变质因素,文中否定了那种把该煤田煤变质因素单纯归结了深成变质作用的观点.而由东到西变质程度逐渐增高的原因,除了受区域变质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受位于煤田西邻的郯庐断裂带所形成的高温、高热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青山烟煤、合山烟煤、莱阳无烟煤、加福无烟煤、河南贫煤、黄石贫煤和韶关贫煤等七种不同煤样中的As,Cr,Co,Pb,Ni,V,Cu,Cd,Be,Ge等10种痕量元素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法分别对10种痕量元素和七种煤样进行分类研究,解释了这些痕量元素在煤中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地质构造形式对瓦斯赋存状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分析了淮南煤田瓦斯赋存状态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认为淮南煤田处在两个相交的凹地区域,它决定了淮南煤田的含瓦斯性。煤田处于长期沉降,具备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动力条件,为评价淮南矿区的地质动力状态和瓦斯赋存状况提供了町能,对于淮南矿区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煤燃烧时粒子的微结构进行研究,选取恰当的制样方法和合理的操作条件,获取清晰的粒子图象,对深入认识粉煤燃烧的机理,寻求改善燃烧效率的途径,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对烟煤,劣质烟煤和无烟煤等几种典型煤种燃烧后生成的飞灰进行电镜检查的结果,示出了典型的煤胞形态图象,指出由于煤种及燃烧工况不同,形成的粒子形态也各不相同,多孔空心煤胞及骨质状疏松结构煤胞愈多,则燃尽程度愈好。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华北板块南缘高变质煤条带形成机制与形成时代,通过研究华北板块南缘中二叠统山西组二1煤层煤级分布和岩浆岩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历史,利用地质学"重力均衡"原理和日本岩石学家都城秋穗提出的"双变质带"理论,建立碰撞热流模型并合理解释导致高变质煤条带形成的热流来源,得出:1)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作用,在华北板块南缘前陆盆地形成高温低压带,促进了煤化作用,形成高变质煤条带;2)结合地质资料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发现高变质煤带走向与印支期构造走向(东-西)一致,该高变质煤条带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控制了华北板块南缘大部分煤变质作用,但是在晋城-济源一带其煤变质是由于印支期板块碰撞形成的异常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钮志远 《科技信息》2009,(25):I0044-I0045
煤利用过程中释放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带来重大环境问题,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中PAHs的含量与分布可为煤利用过程中的PAHs的形成与释放控制提供资料。本文在对淮北煤中PAHs的提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研究数据,着重分析了不同煤种对可提取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影响。研究认为煤中碳、氢、氧及其它煤质组分与可提取多环芳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