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贤贵 《科技信息》2011,(27):294-295
本文对山东省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调查,对网球运动专项素质的各层面进行因子分析表明,然后对网球运动中专项素质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训练方法,旨在从提高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专项素质。  相似文献   

2.
现代竞技体育已经趋向于对人类身体运动能力极限的开发,推动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康复学等学科领域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对于核心力量的研究,伴随着肌电测试等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完善,对网球运动员运动技能的提升逐渐显露出重要意义.而功能性训练作为专项训练的优化成果,其针对如何使用力量的训练优势,对提升运动员核心力量有着传统力量训练所不具备的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对功能性训练理论的研究,结合网球的运动特性界定了核心力量的概念范畴,对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特征以及开展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进行分析,从功能性训练的视角提出了提升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可行措施,为培养高技能水平的网球运动员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有氧耐力在足球运动占有不容忽视的比例.由于认识和训练上的差距.长时间地奔跑并在奔跑中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和对抗已成为我国运动员赶超世界先近水平的制约因素之一.从理论和训练实践两个方面重新认识和实施有氧训练,是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分析,结合足球运动供能和比赛的特点,提出磷酸原系统是足球运动专项体能的主要供能系统,并对专项训练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中国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网球运动发展越来越普及,其技术也随着时代的更替表现出了力量更大,速度更快,变化更多,落点更精确的态势.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基于对网球运动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对高校网球专项学生接发球的技术训练进行探讨,提出了专项运学生接发球技术训练的方法:与同伴配合练习,用计数提高接发球的稳定性;在半个场地练习,提高准确性;对着镜子来检查挥拍动作,练习薄弱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网球专项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体能训练在网球运动员综合训练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网球专项的特点提出一些体能训练的方法,对网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20 km竞走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指标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我国优秀女子20 km竞走运动员预测成绩的专项体能敏感指标模型、专项体能模型和递进模式标准,探讨了我国优秀女子20 km竞走运动员专项体能的递进模式训练的方法学问题,为递进模式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选择60名网球专修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样本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对运动员分别进行了核心力量训练和普通力量训练,在实验前后对所有队员的体能素质进行测试,得到结论如下:(1)通过不同体能方案训练之后,其起跳阶段、正手技术和反手技术均为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组训练效果优于一般力量训练方案组;(2)从专项成绩来看,一般力量训练方案组对起跳阶段和反手技术改善效果显著,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组三个指标均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功能性训练对艺术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采用实验法,将24名10~11岁有3年及以上训练背景的艺术体操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人,实验组在传统体能训练中加入功能性体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体能训练,干预实验为期30天,每天2 h.测试指标为专项素质指标(柔韧素质、静力性力量素质、快速力量素质与耐力素质).研究显示:实验组青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干预后专项素质总分、静力性力量素质(右后控制、左侧控制)、快速力量素质(俯卧两头起过绳、右前踢、右侧踢、左前踢、左侧踢、快速力量素质总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认为功能性训练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青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主要表现为能够有效提高肌肉快速收缩能力,促进身体各环节、各肌肉的协调应用.  相似文献   

10.
网球运动员体能测试分析系统的开发与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对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的目的重要性,以网球运动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特点,并介绍了开发该软件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特点和主要实现技术以及发该系统的使用的开发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58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中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不高;生源地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仅在专业情感体验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专业技能学习体验、专业情感体验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专业运动技能学习体验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三、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测量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质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学期初和学期末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体质指标验证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和网球5个运动项目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为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体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不同项目对大学生体质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高校教学和体育锻炼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相对应的锻炼.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体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宁夏大学为例,对2002,2003,2004年度313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远用SPSS10.00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纵向(同年度不同年级)和横向(不同年度同年级)的方差比较分析,探讨了大学生身体形态特征、机能发育水平和身体素质状况等方面的指标和问题.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剖析了大学生体质动态变化的多层面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更好地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科技、有创造性、有竞争力的健康的建设人才,为制定出适合大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体育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长春市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监测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旨在了解、监测大学生体适能特征,对其健康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予以科学指导。统计结果显示:将长春市女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指标的优秀率和良好率按顺序排列,由高到低依次为:肌肉力量适能、心肺适能、肌肉耐力适能、肺活量体重指数、柔韧适能、身体成分。  相似文献   

15.
孔令奎 《菏泽师专学报》2004,26(2):81-83,56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专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大专学生对体育锻炼抱有兴趣,锻炼的目的性较明确;体育课内外参加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体育锻炼的活动量相对不足,锻炼的形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兴趣、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是影响体育课内锻炼的因素,场地器材缺乏、余暇时间不足是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 ,对专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多数大专学生对体育锻炼抱有兴趣 ,锻炼的目的性较明确 ;体育课内外参加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 ;体育锻炼的活动量相对不足 ,锻炼的形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 ;兴趣、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是影响体育课内锻炼的因素 ,场地器材缺乏、余暇时间不足是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对重庆市1995级和2005级大学生男、女身体素质7项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大学生十年来在身高、体重、弹跳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学生肺活量、速度、耐力、肌肉力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大学生们体型结构的改善与重庆直辖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而身体素质不进反退,这可能与学校及家长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的场地设施、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90后"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较为鲜明,表现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如对传统观念的认同和性观念的开放等等。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管理团队建立、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完善"双层问题处理机制"三个方面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量表法对福建省五所高校的634名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中的整体情感体验趋向幸福但强度不佳;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专业情感体验城市生源的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的,大三、大四学生专业运动技能学习体验显著高于大一学生;人际交往、学校自然环境、社会比较、教师模范作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人际交往的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20.
玉林师院女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问、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玉林师院女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论是:该院女生体育锻炼的主观思想有时代性的进步,认识较深刻,但行动与思想认识出现反差现象。整体上女生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较少,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校内的运动场和空地,对体育锻炼项目有选择倾向。受学校的场地器材所限和学习压力大是制约女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客观因素,在此本文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