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明确柱脚铰接的常规多层钢框架结构的静动力性能,基于不同国家的抗震规范,建立不同设计方式(层设计、柱梁节点设计)和不同值强柱系数的柱脚铰接常规多层钢框架结构模型.采用平面框架组合非线性分析对模型进行静动力分析,研究模型的破坏机制、最大层间反应及结构构件滞回曲线.结果表明:强柱系数为1.2的模型,按柱梁节点设计时结构形成局部破坏机制,按层设计时结构形成整体破坏机制;而强柱系数≥1.5的模型结构均形成整体破坏机制.强柱系数≤1.2的模型,按层设计可使常规多层钢框架结构的层间损伤得到缓和;各模型柱端塑性变形能量随强柱系数增大而减小,梁端塑性变形能量则随强柱系数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钢框架结构设计提供最基础的参考数据,为钢结构设计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层钢框架损伤分布机理不明确,以钢框架的强柱系数、柱脚形式及首层剪重比为主要研究参量,建立16个典型低层钢框架模型;通过强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研究低层钢框架楼层以及构件的损伤分布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罕遇地震输入能量的80%以上靠钢框架构件塑性变形来吸收;低层钢框架首层变形集中,为防止首层破坏,柱脚刚接时强柱系数要求1.7以上,柱脚铰接时,建议强柱系数大于2.当强柱系数大于3时,各层层间位移分布基本均匀,然而刚接梁地震需求性能增大,在设计中对梁高的控制及梁柱节点连接的工艺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常规低层钢框架结构的损伤机理,以柱脚形式和强柱系数为主要研究参量,设计12个等强的常规低层钢框架;其中,柱梁节点均刚接的CM模型有9个,柱梁节点刚接和铰接混合的UM模型有3个。对各模型进行弹塑性分析研究,结果如下:CM模型首层变形集中,随着强柱系数和柱脚嵌固程度减少,首层变形集中越明显;而UM模型的层间侧移角分布各层较均匀。为防止CM模型形成首层层破坏机制,在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柱脚刚接时,强柱系数的需求大于1.3和1.7;当柱脚半刚接或铰接时,在设防烈度地震时需求的强柱系数为2左右,而罕遇地震时需求的强柱系数大于2。另外,CM模型主体结构的用钢量少于UM模型,同类模型中柱脚刚接模型最省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外露式钢柱脚力学特性对多层钢框架动力响应机理的影响,首先定义外露式钢柱脚滑移型滞回曲线模型,以首层剪重比及钢柱脚强度系数等为主要研究参数,建立6个简单规则的6层钢框架模型;通过时程分析,研究各模型的动力响应。分析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各模型各层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布较均匀,外露式钢柱脚强度变化和首层剪重比提高5%等对各模型各层R值的最大值无明显影响。随模型柱脚强度系数减小及首层剪重比提高,首层塑性变形能量比例减小,而3~6层塑性变形能量比例增大;总体上塑性变形能量向各层分散。地震输入能量和结构塑性变形能量的大小与各模型的强柱系数及外露式钢柱脚强度系数等变化无关;主要取决于结构第一周期。钢柱脚滞回曲线动力响应和本文建立的外露式钢柱脚滑移型滞回曲线模型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露出型钢柱脚低多层钢框架动力响应机理不明确,首先定义考虑变动轴力影响的露出型钢柱脚滑移型滞回曲线模型;以框架形状、露出型钢柱脚强度系数为主要研究参量,建立13个低多层规则钢框架模型;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露出型钢柱脚强度系数变小,各模型首层位移角增大,而第2层层间位移角减小;露出型钢柱脚强度系数≤0.6时,3层规则钢框架模型首层变形集中较大,6层规则钢框架模型最大层间位移分布较均匀;3层模型塑性变形能量主要集中于首层梁端,6层规则钢框架模型塑性变形能量向各层趋于均匀分布;露出型钢柱脚动力响应滞回曲线的形状和屈服弯矩等较好地吻合所提出的露出型钢柱脚滑移型滞回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层规则钢框架损伤分布机理不明确,以钢框架的强柱系数、首层剪重比为主要研究参量,建立8个半刚接柱脚三层规则钢框架模型;通过弹塑性分析,研究半刚接柱脚低层规则钢框架损伤分布机理。结果如下:柱、梁均刚接的模型首层变形集中,为防止首层破坏,强柱系数要求在1.9以上;有轴力柱的模型各层层间位移分布较均匀,然而刚接梁端部和半刚接柱脚地震需求性能较大;随着强柱系数的增大,梁的延性比和累积塑性延性比均增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层规则钢框架损伤分布机理不明确,以钢框架的强柱系数、首层剪重比为主要研究参量,建立8个半刚接柱脚三层规则钢框架模型。通过弹塑性分析,研究半刚接柱脚低层规则钢框架损伤分布机理。结果如下:柱、梁均刚接的模型首层变形集中,为防止首层破坏,强柱系数要求在1.9以上;有轴力柱的模型各层层间位移分布较均匀,然而刚接梁端部和半刚接柱脚地震需求性能较大;随着强柱系数的增大,梁的延性比和累积塑性延性比均增大。  相似文献   

8.
多层规则钢框架连体结构动力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和刚度多层规则钢框架连体结构动力响应机理,以基本周期、首层剪重比为主要参数建立3个不同强度和刚度多层规则钢框架单体模型,各单体模型通过不同强度的连接构件在结构不同位置(顶层、4层)连接建立3个连体模型,对各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探讨各模型动力反应。分析结论如下:1各连体模型的层间位移分布和各部位的塑性变形能量分布,在连体模型强侧相对单体模型有减小趋势,连体模型的强侧有一定连接效果;而连体模型的弱侧相对单体模型有减有增,连接效果不明显;2连体模型总体塑性变形能量和柱、梁以及连接构件等的塑性损伤程度受连接构件连接位置的影响,连接构件在中间层连接时明显大于连接构件在顶层连接。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的抗侧力性能,进行了1榀单层两跨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测试试件在侧向力作用下的位移角变形和承载力退化趋势,研究了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了结构的弹塑性特征、整体框架抗侧刚度退化、结构在同级位移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刚度退化规律以及加载位移与残余变形的关系.结果表明: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表现出较强的承载力和良好的抗侧能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框架结构形成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刚度退化表现出由快到慢的规律;结构破坏时位移角达到1/20,未发生承载力陡降的不利情况;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形成梁铰破坏机制,满足规范提出的"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研究拼接节点削弱型树状柱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对代替钢梁拼接节点的三折线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三折线模型设计了4层、6层、8层和10层按照拼接节点处实际内力值设计的树状柱平面钢框架。对上述4种结构模型输入地震波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不设钢梁拼接节点的传统钢框架作比较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三折线模型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在不同地震波的作用下,按照实际内力设计拼接节点的树状柱钢框架与不设钢梁拼接节点的框架结构相比,其结构周期变大,最大基底剪力值显著减小,侧移值和层间侧移角也基本上都是减少,只有兰州波作用下10层结构由于高阶振型和共振等原因,使得侧移值和层间侧移角增大。  相似文献   

11.
艺术起源研究的多元化现象的原因:原代久远,原始艺术遗迹的发掘使原有理论被推翻,新学说层出不穷;其次,原始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特征及非兼容性导致各学说之间的必然矛盾;最根本的原因是艺术史家以其主观价值标准来阐释这一客观现象,必然造成诸多结论多元并存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原文的"信"度、"达"度、"雅"度及"信、达、雅"整体的度分别看作1,则译文"信"度的允许取值范围为0.7≤译文"信"度<1,译文"达"、"雅"的度可以分别超过1,译文"信、达、雅"整体的度(可用公式D=F·E1·E2计算)也可以超过1,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译文超过原文,否则就是译文不及原文.引进度的概念,可以更科学地评价译文.  相似文献   

13.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重庆地名看当地的森林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名角度入手,介绍了地名与森林的关系,通过对重庆森林地名和动物地名空间分布的比较分析,从中挖掘出地名反映的当地森林的变迁情况,对其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从地名产生的机理出发,认为森林地名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而产生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森林及动物地名比例大小与当地森林多少不一定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在判别变号级数收敛性时,往往需要几种判别法同时使用.比较麻烦。本文提出一个较简便的判别法,在解决变号级数收敛性方面比较简单.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由于城市发展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不同,城市本身就出现了发展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研究发现:东方城市多沿河而建,是奴隶制度及封建王权的所在地,奉行重农主义,而西方城市多沿海而建,呈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奉行重商主义。因而,中世纪后的西方,城市中易产生新的阶级,而东方城市中的臣民却受制于强大皇权的统治,无法形成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而西方城市的持续发展,最终导致了社会革命产生,推动了社会形态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苗族是中国的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散居于世界各地的跨国民族。苗学研究及其成果有助于中华学体系的建立与丰富,而中华学理论的创立又为苗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价值取向。中华学与苗学之间相辅相成和互为兼容的互动关系,将为中华民族站在理性的高度“自己认识自己”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单片机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其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的模型及其可靠性的设计原则便成了我们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靠性设计的指南。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病因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1—1849年间英国先后两次暴发霍乱,造成众多人口死亡和巨大的社会恐慌。围绕霍乱出现的原因,英国社会各界展开激烈的争论,分裂为两派:非传染派认为霍乱不会传染,从道德、阶层、种族等角度进行阐释;传染派认为霍乱通过瘴气或不卫生等方式传染。这场争论加深了英国人对霍乱的认识,推动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就现阶段不同国有股减持方式的减持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国有股的减持价格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提出相关国有股减持的几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