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女子网球职业化从最初的萌芽状态发展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当前,随着环境的不断转变,我国女子网球在职业化道路上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要想使其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要突破管理体制限制、解决发展资金难题、提高心理素质,解决现实发展难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女子网球职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实现我国女子网球职业化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我国竞技网球健康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举国体制与职业化培养、李娜的成功因素以及夺冠后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全面成熟造就李娜;李娜的成功,探索了一条举国体制保障下的职业网球之路;李娜的成功,加快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也与世界网球发展的利益相一致,同时改变了世界网球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出发,阐述中国网球职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阻碍中国网球职业化的障碍,提出促进中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长远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喆 《科技资讯》2014,(6):206-20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举国体制与职业化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与共融性,论证了中国竞技网球举国体制与职业化互利共融的关系;强调在现行的竞技网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的前提下,举国体制与职业化应以职业赛事为衔接点,相互补充,解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各有利弊的问题,充分利用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势,避免单一模式的失衡性发展,进而建立了举国体制与职业化互利共融共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理生化指标来定量地描述与评定网球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在"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推荐标准"指导下,以网球运动的项目本质特征为导向,围绕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协同效应过程,选择高度关联性生理生化指标.并通过应用分析,提出了监控网球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的参考标准和多指标、多因素综合评定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10月刚刚结束的皇冠级别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上,中国选手除李娜进入四强外,其余女选手首轮纷纷落马,这是中国网球进行职业化道路探索中较严重的一次失利.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及观看比赛录像等方法,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出发,将可能造成中国女选手与俄罗斯女选手竞技水平差距的因素进行对比,系统分析我国女子网球出现惨败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初步建立了网球运动员现场体能综合评定的测试指标,并在筛选和开发目前先进的便携式精密仪器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二级指标评定体系和依托该指标体系的现场体能综合评定方法.采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应用本研究确定的评定方法对北京网球男队二线运动员进行现场体能综合测试与评定,对运动员的现场综合体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测试应用研究,将各项指标的测试值进行评分,借助统一坐标的"雷达图"来对运动员的综合体能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毛坤 《科技资讯》2010,(20):202-203
中国女子网球四朵金花试水"单飞",开启了中国网球职业化的征程。从"举国体制"到"双轨制",在多种动力的推动下,中国竞技网球管理体制完成了一次嬗变。文章对"双轨制"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和设想,认为"双轨制"将对网球后备人才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的内部机制进行调整;将有序衔接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和选拔体制;将在运动员的参赛、选赛方面同时体现出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和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郅季炘 《科技信息》2014,(1):132-133
我国高校网球运动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国内的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网球运动,以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目的和河南省高校体育招生制度为切入点,针对河南省高校网球教学的情况,总结河南省高校体育招生制度对网球运动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以及贯彻学校教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1979—2009年我国网球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弄清30年网球文献研究群体的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能为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显示:网球研究的作者主体为中青年;研究方法、手段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研究内容呈现不平衡的态势,表现为竞技体育方面的文章多,大众体育研究较少;现状调查、经验总结的文章多,针对性强、应用性强的文章较少等.  相似文献   

11.
阐述网球文化的概念、演进、特征以及我国网球文化的现状.指出网球文化的形成基础是网球运动实践,网球文化不仅对竞技网球和大众网球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而且这种文化功能也是扩大网球市场发展和形成网球民族特色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教育、体育体制的深刻变革,传统的业余体育训练模式极大地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乒乓球业余训练中,文化教育不仅仅是运动员走上社会、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也是运动员能否全面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和从事专业运动竞赛的需要。因此,体教结合已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趋势和方向。本文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于体教结合的江苏省乒乓球业余训练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网球运动现状,认为网球运动设施不足、大众参与度低、竞技水平不高和男女运动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加网球运动资源供给、扩大参与运动群体、引入先进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和运动员训练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制约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网球场地设施缺乏、青少年网球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重庆市大部分区县和学校网球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培养网球运动员模式单一、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扶持力度不够、网球运动群众基础薄弱等,是制约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问题,提出发展战略: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对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的支持力度;并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中小学推进网球进校园,推广和普及网球运动;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增加青少年网球运动资金投入;增加网球场地设施,帮助有条件开展青少年网球运动的中小学修建网球场;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体系,鼓励多种方式培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网球服装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现象,作为网球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与人类行为、社会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历史发展等密切相关,更与网球运动的时代内涵息息相连.不同时期的网球服装的结构与形式有着不同的功能,也传承着网球运动不同的时代特征:传统期服装的贵族性表达了网球运动的阶级性、娱乐性的需求,专业化服装的开放性推动了网球运动的大众性、竞技性的发展,个性化期服装的个性化承载了网球运动的商业性、职业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析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近几年,参加重庆市青少年网球比赛选手人数逐渐增加,开展网球运动的中小学越来越多;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不均衡,主城9区和涪陵区、万州区的青少年网球运动普及程度和运动成绩好于其他区县;重庆市中小学修建的网球场虽然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青少年网球运动快速发展的需要;重庆市青少年网球教练员整体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教练员;大部分中小学生家长对网球运动认识偏颇,认为网球运动消费高,打网球需要很好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以参加2008年11月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的417名男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员的状态性运动自信心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员在特定运动情境下的自信心的培养和科学的心理训练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非技术因素的角度,对当前中国竞技网球发展进行分析,网球普及程度,教练员水平,专业队伍建设,运动员培养的科学化水平,科研现状等是制约竞技网球发展的主要原因,旨在加快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家港市近三年来举办的网球赛事呈现鲜明的层次性、连续性特点.在层次性上,包含了地方、全国、国际三个级别;在连续性上,表现在每项赛事规模水平逐年扩大,不断继承发展.从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角度,网球运动的绅士、高雅内涵与张家港文明、活力的城市特点相一致.良好的宏观环境,驱动力强,适宜打造网球为品牌赛事;但在与城市文化的融合、赛事附属资源的开发、赛事特色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体坛的地位.在近3届奥运会上,中国依靠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体操和射击的稳定发挥,金牌数超越美国,占据金牌榜首位,标志着中国体育已跨入世界体育强国行列.但在举足轻重的足球、篮球和排球上表现低迷,在金牌第一大户、体育运动基础的田径和金牌第二大户、衡量体育水平重要标志的游泳上表现差强人意,使中国体育强国地位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也是中国体育的缺憾和短板.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和羽毛球虽然留驻奥运会,却并非高枕无忧,必须居安思危.中国竞技体育与教育脱节,虽已逐渐发生联系,但体育与教育还没有完全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