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广西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但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各种病害侵染引起的疾病频繁暴发,给广西卵形鲳鲹养殖产业造成重大损失。建立卵形鲳鲹小脑来源的细胞系(Cell line from cerebellum of Trachinotus ovatus,TOCC),将有利于广西卵形鲳鲹养殖中病毒性病害的分离、鉴定和病害的侵染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以及环境污染和变化的动态监测。【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卵形鲳鲹小脑组织的原代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待原代细胞铺满单层后进行传代培养。对稳定传代的TOCC进行18SrDNA基因测序分析,然后进行生长速率分析和染色体分析,并开展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胞外产物对TOCC的毒性分析。【结果】稳定传代的TOCC为成纤维样细胞,18SrD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其来源于卵形鲳鲹;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TOCC具有二倍体特征,特征染色体数目为62条;不同培养条件下TOCC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同,28℃生长速度最快;病原菌胞外产物对TOCC具有明显的毒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广西卵形鲳鲹小脑组织来源的细胞系(TOCC)。细菌胞外产物对TOCC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替代活体检测,实现体外细胞水平对广西海水养殖中病害侵染和环境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为养殖病害的有效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鱼病对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卵形鲳鲹(前期发病)上分离出的溶藻弧菌为实验对象,批量筛选多种中草药,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种或几种中草药,并探究不同浓度中草药水提物的抑菌效果,确定其杀菌浓度(MBC)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通过生化指标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  相似文献   

3.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一种生长快速且肉质鲜美的经济型海水养殖鱼类,但是近些年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不断扩大养殖的同时病菌也逐渐泛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华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研究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抗菌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是为由溶藻弧菌引起的爆发性细菌性鱼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水提物对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半数致死量(LD50),并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菌超声破碎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黄连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溶藻弧菌的MIC、MBC和LD50的值分别为7.800mg/mL、31.250mg/mL和15.625mg/mL。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结果提示:黄连发挥抑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内容物的释放并引起菌体裂解死亡。黄连具有发展成为一种高效抗水产病害中草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弧菌是自然界菌群中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有害菌不仅可以感染常见的水产品,有些弧菌更是对人体有一定的致病性。随着近些年水产养殖的不断扩大,由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引起的鱼病不胜枚举,不仅给养殖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对人类生命安全也存在着巨大威胁。本文对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研究,目的是阐明创伤弧菌对宿主细胞的致死机理,为未来研发抗病菌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确定创伤弧菌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s)的蛋白浓度,以不同的蛋白浓度为基准,利用光镜观察和细胞活力CCK检测技术测定创伤弧菌ECPs对细胞的毒性。然后使用Hoechst 33342染核观察及DNA ladder来进一步确定其致死机制。根据细胞毒性结果,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ECPs对宿主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性。Hoechst 33342染核结果发现实验组出现了凋亡小体,这与STS处理的阳性对照组中细胞变化相一致。但是ECPs处理后的宿主细胞未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对宿主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再通过理化性质的检测,可以初步确定创伤弧菌导致卵形鲳鲹细胞死亡是通过凋亡途径发生的。未来将针对凋亡途径的具体通路进行深入研究,为控制病菌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败酱草水提物对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斑鱼是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各类水产疫病频繁暴发。石斑鱼虹彩病毒(Grouper iridovirus)是石斑鱼养殖中最严重的病毒性病原之一,会导致鱼大量死亡,因此研究可抑制此病毒感染的药物对石斑鱼养殖业具有重大意义。败酱草为我国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证明,败酱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首先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力测定实验确定败酱草水提物的细胞安全浓度;然后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和基于核酸适配体Q5的荧光分子探针检测技术(Aptamer Q5-based fluorescent molecular probe assay,Q5-AFMP)等方法分析败酱草水提物在细胞水平对石斑鱼虹彩病毒的抗病毒效果。其结果显示,低于2.50mg/mL的败酱草水提物对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即败酱草水提物对石斑鱼细胞的安全浓度为≤2.50mg/mL,高于2.50mg/mL的败酱草水提物会降低细胞活力,并对细胞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力测定、RT-qPCR和Q5-AFMP技术的检测结果均证明败酱草水提物在体外对石斑鱼虹彩病毒感染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说明细胞安全浓度的败酱草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石斑鱼虹彩病毒作用,具有开发为高效的抗病毒渔用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卵形鲳鲹的病害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对2020年7月海南临高县桥头镇网箱养殖的发病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进行了病原的分离、纯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脑心浸液培养基分离获得了 1株优势菌,其对卵形鲳鲹的14 d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6.863x105CFU/mL,经鉴定该优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多环芳烃类物质屈(chrysene)对三疣梭子蟹的毒性作用.测定了该有机污染物对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密度(THC)、溶菌酶活力(LZM)、酸性磷酸酶活力(ACP)、碱性磷酸酶活力(AKP)、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酚氧化酶活力(PO)这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研究了其对三疣梭子蟹免疫影响的特点.屈对三疣梭子蟹各酶类的影响有随屈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加长而增强的趋势.SOD对屈最为敏感,其次是溶菌酶、血细胞密度和PO,ACP和AKP受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对大黄鱼6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溶藻弧菌(Vibrio anguilarum)分别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进行病原接种实验,24 h后测定肝、脾、鳃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溶菌酶(Lysozyme,LSZ)和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结果表明:弧菌入侵24 h后,与吞噬作用相关的水解酶ACP、AKP变化不显著,肝脏溶菌酶LSZ活性降低,出现典型病症,可能是由于应激反应引起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下降所致;抗氧化酶CAT、SOD变化显著,对清除代谢产生的活性氧有重要作用;6种酶中,LSZ、CAT、SOD和PO对病原反应敏感,适合作为2种弧菌入侵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工培植冬虫夏草水提物对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抑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细胞病变法(CPE)检测虫草水提物的细胞毒性及抗病毒活性,同时采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初步探究虫草水提物抗HCMV的作用靶点.结果表明虫草水提物浓度在0.3 g·L-1以上时能有效抑制HCMV在...  相似文献   

10.
卵形鲳鲹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为材料,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姬姆萨染色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卵形鲳鲹的核型为2n=48,核型公式为2n=2 sm 6m 40 t,NF=56,染色体数为48.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建立广西产中华芦荟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以广西产中华芦荟为实验对象,采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对广西不同产地的中华芦荟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10批中华芦荟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各批药材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平均值在0.9以上;HPLC指纹图谱标定8个共有峰。本法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初步为广西产中华芦荟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形态特征与RAPD分析技术,分析了国内不同地区的24份普通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 var.communis Tsee et Lee.)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3个形态学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4%~69.9%,其中叶柄变异最大,子叶变异最小.24份普通白菜材料在形态学聚类的距离5处聚为4类.利用筛选出的15条RAPD引物从24份普通白菜材料中共扩增出11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3条,多态率73.4%,平均每条引物条带7.53条、多态性条带5.53条.RAPD数据聚类在相似系数0.77处,分为8类,与形态聚类间有重叠和细分.以形态聚类4个类别计算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标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为第Ⅳ大类第Ⅰ大类第Ⅲ大类第Ⅱ大类,第Ⅳ类的H和I分别为0.2395和0.3523.而不同地区则以江淮地区的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最高,分别为0.2076和0.3098.这些结果与普通白菜种质资源多样性特征以及地区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马鞭草科莸属植物兰香草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表皮制片、解离组织片对药材的茎、叶横切面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粉末制片对全草粉末进行显微鉴定。结果茎横切面可见表皮被有多数非腺毛及腺毛,木质部及髓部宽广。叶横切面中主脉维管束1~3个,上表皮下厚角组织不明显,韧皮部细胞较小排列紧密。粉末中可见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定式,同时可见黏液细胞、非腺毛、腺毛、导管等。结论上述显微特征可作为兰香草的显微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顶芽或腋芽在添加6-苄基氨基嘌呤(6-BA)3ppm和萘乙酸(NAA)0.5ppm的MS培养基培养30d,长4-6cm,腋芽3-7个。此时,将它们分切成单芽切段,围到添加6-BA2ppm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周期21d,繁殖系数5-8。芽长2-3cm时用添加吲哚丁酸(IBA)1ppm的MS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培养21d,生根率87%,移载成活率93%。  相似文献   

15.
据对转转子Tn5gusA5诱变甘蓝黑腐病民获得39株胞外多糖突变休的3种胞外酶活性和在含2%葡萄NYG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的检测结果,将突变株分成5种类型。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它们的突变位于基因组中的8个不同的位置,其中1个位于已鉴定的rpf调控基因簇。  相似文献   

16.
食药两用植物火麻(Cannabis sativa L. subsp. sativa)具有优良的植物油(火麻油)和植物蛋白(火麻蛋白),全身是宝,在食品、医药和工业用品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火麻蛋白的系列产品必将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国内外对火麻的研究报道比较丰富、研究方向多,但是缺少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对火麻研究的文献报道,综述食药两用植物火麻的最新研究进展,找出火麻发展的不足并提出开发策略:要实现火麻产业经济,需要建立有优质的种质资源圃,健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火麻加工、销售体系,并对其化学成分和营养生理功能机制深入研究,才能促进火麻产业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评价黄根(Prismatomeris connate Y.Z.Ruan)品质的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有效成分甲基异茜草素为指标,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3∶1∶0.2∶0.1)为展开剂,建立黄根的专属性薄层色谱,并评价10个不同产地黄根的品质。【结果】不同产地黄根药材与对照色谱在相应位置上,显示出相同颜色的斑点,且斑点清晰,比移值(Rf)为0.76。【结论】薄层色谱法能够有效对黄根进行鉴别,且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黄精浸渣栽培食用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出适合以黄精浸渣为主料(60%以上)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并确定相应的高产栽培配方。【方法】在含60%黄精浸渣的菌包上接种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对比其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筛选出适应性较好的食用菌;以不同黄精浸渣含量的配方进行栽培,通过对生物转化率和利润率的比较,筛选出最佳配方。【结果】配方3栽培榆黄蘑T2的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136%,平均利润率为72%;配方2栽培猴头一号的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105%,平均利润率为70%。【结论】榆黄蘑T2和猴头一号能健康地消化利用黄精浸渣,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豆科牧草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cv.Siratro]为材料,通过单株选择,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豆科牧草大翼豆06-2[M.atropur-pureum(dc.)urbcv.Siratro No.06-2],并对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大翼豆06-2适应性广,抗寒,耐轻霜,丰产性能好,年平均鲜草产量高达42822.0kg/hm2,比对照品种高20.3%~33.3%。此外,大翼豆06-2生长速度快,蛋白质含量高达19.0%,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望成为亚热带地区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研究药用植物双肾藤(Bauhinia glaucasubsp.hupehana)茎枝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药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技术,从双肾藤茎枝中分离甾体类单体化合物,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双肾藤茎枝分离获得6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R)-5α-豆甾烷-3,6-二酮(1)、(22E,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24R)-5α-豆甾-4-en-3,6-二酮(3)、豆甾烷-4-烯-3-酮(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结论】从双肾藤中分离获得的甾体类化合物包括甾醇、甾酮和甾体苷,其中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