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中部地区及6省份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成长规律、特征和发展类型态势演化,对其入境旅游实现量与质的同步发展提供参考.根据1998—2015年中部地区及6省份入境旅游流的相关数据,考查流量与流质指数、首位度、绝对集中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并基于旅游流"量"与"质"综合评价视角,构建旅游流二维四象限发展类型矩阵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998—2015年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呈现反向演化特征;入境旅游流流量的首位度整体上呈现合理结构,绝对集中度指数表现空间集聚类型性低度垄断型,入境旅游流流量的绝对差异相对平稳,入境旅游流流量相对差异较为稳定;入境旅游流流量成长演化分别表现出整体上升型、整体降低型和波动起伏型3种态势;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与层次性特征,演变态势历经了"不平衡型—量质皆弱型—量质皆优型"的转变过程;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匹配态势演化正逐步呈现出向合理的空间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2.
以2001-2015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入境旅游流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绝对集中指数、首位度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进行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时空动态演化及空间一致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入境旅游流流质和流量整体上表现为上升的趋势,演化特征以2007年为分界点分为两个阶段;在入境旅游流流量方面,新疆各地、州、市的绝对差异越来越大;在入境旅游流流质方面,仅乌鲁木齐市始终为优质旅游流,其他各地、州、市均存在波动现象,但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整体来看,新疆各地、州、市入境旅游流流量和流质的空间一致性结构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但入境旅游发展的类型和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探讨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流的成长规律及时空演化过程,为云南省入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利用入境旅游流流质指数与游客密度优势指数的匹配度演化模型,分析云南省及各地州市入境旅游流游客密度优势指数与流质成长过程及匹配度的时空演化。结果表明:入境旅游流游客密度优势指数和流质的成长过程大致以2004年为截点,分为前期质优量弱,后期质弱量优的2个阶段;其成长演变特征可以概括为整体降低演变型、整体增长演变型和轻微波动演变型;入境旅游流游客密度优势指数与流质的匹配度整体上正逐步向良性转化,偏离型或双低型发展的地州市演化为同步双高型成为未来区域旅游客流成长演化的理想趋势和重点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流质概念的引入梳理和细化,在搜集和整理1978—2010年山东省入境旅游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30余年来山东省入境旅游流的流量和流质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结果发现:①山东省入境旅游流流质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并最终保持在0.8的平均水平,为普低质入境旅游流;②山东省入境旅游流流量增速快且波动幅度小,即山东省入境旅游成长迅速,旅游规模发展理想;③总体上讲,山东省入境旅游成长是不可逆的(特殊年份除外),呈现阶梯状递进过程,以4年为一个发展小周期.  相似文献   

5.
根据入境旅游流的流量份额与流质指数双重指标,提出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的流量-流质(Q-Q)分析模型,把反映流量的市场份额数量指标和反映流质的质量指标结合,用两个指标组合从两个维度综合地反映一个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质量状态。将入境旅游流流量、流质研究与市场结构分析相结合,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把我国省域入境旅游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瘦狗市场"和"问题市场"。以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入境旅游为研究对象,利用Q-Q模型对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入境旅游的"明星市场"集中于经济发达、交通区位优越的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不均衡,优质市场较少,整体质量偏低;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市场结构正在不断趋于优化。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0—2009年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的变化特征,提出了入境旅游流流质的概念并对中国近20年入境旅游流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及占世界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年均增速达5.3%;中国入境旅游流流质总体偏低,但在逐年稳步增长,发展势头良好,其增长速度超过流量的环比增速.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及流质在个别年份受特殊事件影响呈现负增长,但很快便反弹,不会改变其持续增长的总体态势.  相似文献   

7.
运用重力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浙江省及11个地级市近10 a来的入境旅游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的空间错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10 a来,从宏观上看:1)浙江省入境旅游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的重心均集中在绍兴市;2)三者之间的空间错位指数均不高于0.4,空间错位程度不明显,其中星级酒店-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匹配性最好,旅游景区-入境旅游流匹配性最弱;3)2007年是旅游景区与入境旅游流的空间错位指数转折点,2007年之后其匹配程度逐渐趋良好.从微观上看:1)整体而言,湖州的入境旅游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空间匹配性最好,而杭州最弱;2)2007年是部分地市在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和旅游景区-入境旅游流匹配度上的转折点,2007年之后这些地市的数值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匹配逐渐趋于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14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重力模型和二维矩阵模型,选取旅游资源丰度指数和入境旅游流流质指数作为空间错位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新疆旅游资源与入境旅游质量之间存在的空间错位关系,结果表明:①新疆旅游资源与入境旅游流质量之间存在空间错位,两个重心错位2.13个经度,1.09个纬度。②新疆旅游资源与入境旅游流质量未发生明显空间错位的地州市成块状分布;发生明显空间错位的区域位于东部和南部;未发生空间错位的分布在中部。③空间错位可分成五种类型,其中双高区数量最少,正逆向区数量最多,双低区和正逆向区数量相当,缺少中等区。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旅游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2005~2009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以北京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的20个典型旅游省市,借助SPSS、Excel等统计软件,从流量变化、流入指数等方面对北京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进行数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入境旅游流主要流向上海、陕西、广东、辽宁、天津和山东等经济发达或具有垄断性旅游资源的省市,北京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具有很强的资源导向性、经济导向性、距离导向性和交通导向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旅游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2005~2009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以北京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的20个典型旅游省市,借助SPSS、Excel等统计软件,从流量变化、流入指数等方面对北京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进行数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入境旅游流主要流向上海、陕西、广东、辽宁、天津和山东等经济发达或具有垄断性旅游资源的省市,北京入境旅游流外向扩散具有很强的资源导向性、经济导向性、距离导向性和交通导向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其入境旅游流一直呈平稳增长态势。本文基于2005—2010年青岛市入境旅游流的统计数据,利用GM(1,1)灰色模型和季节强度指数,分析了青岛市入境旅游流流量和季节分布。研究发现,GM(1,1)模型对数据的预测主要反映一种趋势,不排除突发事件对数据精确度的干扰;从季节强度指数可知,青岛市的入境旅游流淡季为Ⅰ季度,旺季为Ⅱ季度、Ⅲ季度和Ⅳ季度,其中,季度强度指数最高为第Ⅱ季度,其值为105.37%,高出年平均值5.37%,季节强度指数最低为第Ⅰ季度,其值为89.55%,低于年平均值10.45%。但是,总体上,青岛市入境旅游流的淡旺季分布不太明显,受气候影响较小,全年的入境旅游流人数较为平稳。所以,两项指标对入境旅游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董文珍  严艳 《河南科学》2013,(10):1813-1819
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亲景度、竞争态等指标对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甘肃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整体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入境市场地理集中指数较小,客源市场比较分散,旅游业呈平稳发展态势;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显著,年度变化较大且竞争态呈现上下波动态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有一定的联系,但相关性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建议甘肃省客源市场按重点客源市场、主要客源市场及潜在客源市场分层开发.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其入境旅游流一直呈平稳增长态势.本文基于2005-2010年青岛市入境旅游流的统计数据,利用GM(1,1)灰色模型和季节强度指数,分析了青岛市入境旅游流流量和季节分布.研究发现,GM(1,1)模型对数据的预测主要反映一种趋势,不排除突发事件对数据精确度的干扰;从季节强度指数可知,青岛市的入境旅游流淡季为Ⅰ季度,旺季为Ⅱ季度、Ⅲ季度和Ⅳ季度,其中,季节强度指数最高为第Ⅱ季度,其值为105.37%,高出年平均值5.37%,季节强度指数最低为第Ⅰ季度,其值为89.55%,低于年平均值10.45%.但是,总体上,青岛市入境旅游流的淡旺季分布不太明显,受气候影响较小,全年的入境旅游流人数较为平稳.所以,两项指标对入境旅游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其入境旅游流一直呈平稳增长态势。本文基于2005—2010年青岛市入境旅游流的统计数据,利用GM(1,1)灰色模型和季节强度指数,分析了青岛市入境旅游流流量和季节分布。研究发现,GM(1,1)模型对数据的预测主要反映一种趋势,不排除突发事件对数据精确度的干扰;从季节强度指数可知,青岛市的入境旅游流淡季为Ⅰ季度,旺季为Ⅱ季度、Ⅲ季度和Ⅳ季度,其中,季节强度指数最高为第Ⅱ季度,其值为105.37%,高出年平均值5.37%,季节强度指数最低为第Ⅰ季度,其值为89.55%,低于年平均值10.45%。但是,总体上,青岛市入境旅游流的淡旺季分布不太明显,受气候影响较小,全年的入境旅游流人数较为平稳。所以,两项指标对入境旅游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入境旅游能够反映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根据空间错位理论,以云南省16个地市州为研究单元,借助重力模型及二维矩阵分析方法,探究了云南省A级旅游景区与入境旅游质量之间的空间错位问题。结果表明:(1)云南省A级旅游景区与入境旅游质量之间存在空间错位,二者重心错位0.11个经度,0.31个纬度。(2)云南省68.5%的地市州发生明显空间错位,集中连片分布呈东西向条带状贯穿整个省区,25%未发生明显错位的地市州呈团块状集中在云南省南部,东北部的昭通市未发生空间错位。(3)按照A级旅游景区丰度指数与入境旅游流流质指数组合划分的五种具体错位类型中,西双版纳州、红河州为双高区,普洱市、玉溪市、昭通市为双低区,昆明市、丽江市、大理州、迪庆州、保山市、楚雄州为顺向错位,怒江州、德宏州、临沧市、曲靖市、文山州为逆向错位;无中等错位州市。基于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提升云南省入境旅游发展质量、促进云南省旅游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形理论,测算河南省2000-2008年入境旅游流等级规模的zipf维数和huasdorff维数.结果表明,入境旅游流规模的等级分布具有极核群式结构特征;游客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基础设施优越的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入境旅游流规模的分形出现中间层次的弱缺,存在旅游流规模等级结构的断层;入境旅游流差异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最后分析认为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旅游市场营销、城市职能定位等是影响河南省入境旅游流规模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南京人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准确分析,是南京国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入境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长期处于优先发展的状态,因此对于入境旅游市场的研究一直备受旅游研究者和业界的重视.笔者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亲景度指标,定量分析2004—2010年南京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特征,得出:1)南京旅游客源市场越来越分散,旅游经营越来越稳定;2)“亲景度”普遍较高,差异较为明显;3)客源市场“亲景度”年际变化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4)客源市场空间变化明显.据此,为南京国际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由于区域背景和旅游区域合作的共生环境,青藏地区旅游在本质上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本文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青海和西藏作为基本共生单元,通过对青藏地区的1999-2009年入境旅游数据的整理,运用EXCEL对Theil系数、游客转移态等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从空间尺度上,青藏地区空间转移态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时间尺度上,Theil系数总体差异演变呈波动发展,趋势呈下降状;青藏地区入境旅游流的共生态势趋同,存在较强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通过收集整理2002—201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旅游流质指数、游客密度指数及地理集中指数,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的时空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流发育不均衡.上海、江苏、浙江的流质指数明显好于其他省市,属于优质旅游流;其他省市旅游流发育状况相对较差,属于低质旅游流.2)游客密度差异明显.上海的游客密度远远超过其他省市,处于第一梯队;江苏、浙江、重庆的游客密度指数一直在14之间,处于第二梯队;其他省份游客密度较小,处于第三梯队.3)区域间旅游经济差异逐步缩小,旅游经济的集中度由38.018逐步降到33.032,从2002—2014年地理集中指数仅降低了4.986,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经济实现均衡化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据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以期推进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形理论的旅游流体系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流体系结构演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区域旅游的发展定位和组织方式,对制定旅游发展目标,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帕雷托方程的分形演绎,构造出反映旅游流体系规模分布和等级结构变化的结构演化矩阵,并以1990-2007年中国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做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入境旅游流体系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旅游流等级差异缩小,规模分布更加均衡;其结构发育与规模分布具有高度同步的特征。旅游流体系结构演化矩阵能够清晰反映旅游流体系的演化状态,揭示旅游流规模分布和等级差异的变化情况,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