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族长诗<青姑娘>揭示了古往今来的婆媳矛盾冲突,其爱情婚姻悲剧是人类一直以来婆媳矛盾普泛性生动、形象的呈现;婆媳在家庭结构中权力地位的不同,是其爱情婚姻悲剧的先在前提;婆媳内心深处的隐秘心理,是其爱情婚姻悲剧冲突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进一步从内在因素和外在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心理矛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教育制度、教育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矛盾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动态地分析了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心理。文章认为,霍尔顿心理矛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外在表现与潜在愿望的矛盾,此种矛盾经历了孤独中渴求理解、厌恶中寻求美好、反叛中索求生命意义等三个方面的历程。通过分析,文章揭示了霍尔顿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理想形成的心理轨迹。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当代工业革命后期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刘京军 《科技信息》2011,(36):I0088-I0088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和高校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他们的思想心理状态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定的消极面,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是构成部分贫困生产生“心理贫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引发婆媳冲突的主要成因, 调查了150名婆婆和156名儿媳, 要求她们写出最有可能导致婆媳冲突的5个主要原因, 并按重要程度排序。通过质性分析、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方差检验等一系列的混合方法分析, 发现争夺权力和资源(89.1%)、观念和行为差异(83.2%)、“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分(64.4%)是导致婆媳冲突最主要的原因。同时, 婆媳角色、住地、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地位会影响她们对婆媳冲突成因的看法。探明当代中国引发婆媳冲突的主要因素, 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庄子建立一套心理防御机制,压抑情感以趋于平淡,退缩以求得安全,将“世弃”合理化,意欲超拔自我,但这种愿望未免落空,庄子有着悲观与旷达,从众与弧傲,人格独立与人格解体等多重矛盾心理层次。庄子之所以走不出人格困境,除了社会现实原因外,还有着委深刻的自身理论困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陵郧 《科技资讯》2006,(29):152-152
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化解贫困生心理危机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建立“高校学校心理学”的动议,论述了“高校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原因,研究的对象以及如何建立这门学科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俊  罗俊 《孝感学院学报》2007,27(1):115-118
高校“双困生”是指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学生群体。作为高校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对象。本文拟从高校“双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分析其心理冲突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缓解与矫治高校“双困生”心理冲突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英国浪漫派伟大诗人柯勒律治的创作完全凭灵感、激情和幻想,其作品反映出极强的创造性。(忽必烈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自称是“心理描写的奇品”。本文旨在分析诗人在该诗中所用词语和象征表现手段,揭示作者的心理活动和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学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抑郁和自卑,迷惘与矛盾.自慰和侥幸、逆反与嫉妒,焦虑和放纵等;提出转变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的“成功教育”策略,其基本思路就是:塑造人格,培养能力,启迪智慧,典型引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从社会环境、时代思潮和家庭背景方面分析了霍桑的矛盾心理形成的原因,并评析了作品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动荡激烈的时期,也是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经历了中考的碰撞,不少学生怀着“无助”、“无奈”、“无望”心态走进职业学校,这就决定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而且日益复杂。本文拟就当今中职生中存在的一些负面心理作简要分析,并就中职生负面心理的调适,谈一些浅识,求教于同行和专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贺念 《科技资讯》2006,(19):242-242
近年来,我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工作队伍,普遍在工作中注意到大学生心理教育,但从总体而言,尚存在水平参差不齐,人员认识不一、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原因之一是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刚刚全面起步,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原因之二是部分高校辅导员还处于心理教育“单兵作战”的境况,未能就大学生心理教育建立有效的工作体系,发挥系统化、全面化、科学化教育的功能。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心理教育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相结合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惠琴 《科技信息》2011,(1):226-22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厦门市少体校篮球队员的心理训练的实验.得出:通过。理训练的队员在得分、篮板、抢断、助攻等方面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并对队员发放问卷,从心理定位、目标设定、自我效能、情绪控制、认知重组等方面分析原因:从而给出建议:训练中加入心理训练,训练中应该发挥“学生”作为主人翁的地位,心理训练还要循序渐进,形成系统性,才能出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的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有四种用法,即“自发”、“可能”、“被动”和“尊敬”。表面上看它们的意思,所表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但如果从日语形式的文化背景,从语言心理和语言机能来考察就可以发现其中有相通之处,并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日本这一民族的性格特点,日本人的信仰,生活价值取向,心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17.
王琳 《科技信息》2009,(19):157-157
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是人类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交往需要与自卑闭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家庭贫困、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顺,容易走极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大学生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时加以疏导,使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尽职责,高校应把生命教育视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引发的爱情悲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婆媳矛盾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悲剧产生最根本原因就是焦母与刘兰芝存在婆媳矛盾,而既作儿子又作丈夫的焦仲卿却处理不妥。  相似文献   

19.
清照词中的“感伤”意绪有别于他人,本文从多愁善感的气质、理想追求与现实束缚之间的矛盾、聚少离多的夫妇生活和秋扇见弃的心理阴影、个人经历和时代巨变的高度契合四个方面来探讨清照词“感伤”意绪形成的多重原因。  相似文献   

20.
解读网络语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语言根据其构成样式可以分为三类,网络语言有简洁实用,新颖独特、巧妙幽默,叛逆性三个主要特征,网络语言的发生有其心理依据和社会原因,心理依据作为内在原因可从心理动力、社会心理和认知特征几个方面分析,外在社会原因则是实用主义和后现代解构主义共同构成的社会文化思潮以及网络媒介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