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 Lindl.)无菌种子苗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金线兰在高温胁迫(28℃、33℃、38℃、43℃)下内部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程度的加深和时间延长,金线兰叶片细胞膜透性明显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在28℃和33℃处理时随时间逐渐增加,38℃和43℃处理时则先增加后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RWC)逐渐降低;叶片可溶性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含量则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芦选一号”甘薯盆栽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甘薯愈伤组织诱导和扩繁体系,并以从叶片诱导产生的均匀一致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的影响,从而在细胞水平上探讨甘薯抵御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干旱胁迫下,甘薯愈伤组织的膜透性显著增大;中度和重度胁迫下,SOD活性升高;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POD活性普遍下降;中度和重度胁迫下,CAT活性普遍升高;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鸡树条荚!扦插苗和播种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鸡树条荚!嫩枝扦插苗、播种苗和硬枝扦插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干旱胁迫下鸡树条荚!叶片保水能力较弱;3种鸡树条荚!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各生理指标在第12天和第15天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不同小叶杨无性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小叶杨无性系在干旱胁迫下的抗旱性,为青海省的造林建设选出最适宜栽植的小叶杨无性系,本试验以5个不同小叶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浇水对小叶杨进行干旱胁迫,根据测定5个小叶杨无性系在干旱胁迫下的土壤含水量以及不同土壤含水量阶段下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游离脯氨酸(Pro)3个指标的变化,最终筛选出抗旱性最强的小叶杨无性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而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则逐渐增加。因此,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5个不同小叶杨无性系的抗旱性强弱为:青海海西地区小叶杨无性系中国林科院杂交引进种小叶杨青海祁连县小叶杨无性系青海门源小叶杨无性系辽宁小叶杨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期谷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谷子的耐旱规律,以晋谷20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抽穗期和灌浆期植株体内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干旱胁迫组谷子旗叶中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73.84%和29.53%,APX活性升高61.54%,H2O2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接近;灌浆期干旱胁迫组旗叶中H2O2、MDA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APX、CAT和POD活性升高,但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谷子抽穗期植株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对干旱的适应性较强,而灌浆期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脯氨酸和APX在谷子干旱胁迫生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对枣树组培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继代苗抗性不同的品种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总糖、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相对透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不同品种间叶片脯氨酸、可溶性总糖、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较抗旱的品种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表现出较高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变化表现出较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干旱对麻疯树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3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逆境对麻疯树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分别测定不同胁迫程度下麻疯树幼苗中水势、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丙二醛等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研究麻疯树的抗旱机理.结果表明,麻疯树幼苗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叶片水势下降,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初步说明麻疯树在遭受干旱胁迫时其渗透调节作用会增强,生物膜的通透性也会增加.同时,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研究发现对照组和干旱胁迫组的基因表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干旱时期对盆栽“新红星”苹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SOD和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升高,以后又逐渐下降,SOD比POD对干旱的反应灵敏;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在干旱初期增加较多,以后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以健康当归植株为材料,人工接种当归根腐病菌不同菌种侵染当归,每隔7天测定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以探讨当归感病后植株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归感染根腐病菌后,不同病株体内SOD和CAT活性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都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变化也是先升高后降低,但可溶性糖在0~7天内快速升高,在第7天达到了高峰,而可溶性蛋白在第14天时达到高峰;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含量在接种后持续增加,且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增加幅度不断增大,到21天时都达到了峰值.  相似文献   

10.
以半支莲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盐胁迫对半支莲组培苗生理指标影响及半支莲对盐胁迫耐性阈值。结果表明:半支莲组培苗根系长度和生物量均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茎色素随盐浓度增加而加深,高浓度盐分色素沉积又趋于下降;根系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在盐胁迫浓度150 mmol/L达最高,而后随盐浓度的增加其含量降低;根系MDA含量,随着盐胁迫增强,MDA含量显著升高;组培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盐胁迫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金线莲试管苗移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管苗移栽时,应选择苗粗壮,根多且长的植株,栽培基质用蛭石与腐殖土(1:1)混合;栽于室外荫棚下,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2.
从福建金线莲品种‘红霞’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分析优良菌株产吲哚乙酸(IAA)的特性.采用组织培养、平板划线法和Salkowski比色法,筛选能够产IAA的金线莲内生真菌,通过形态特征及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等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菌种产IAA最优条件.结果表明:从‘红霞’金线莲茎中筛选分离的内生真菌PJ3产IAA能力最强,产量高达106.7 μg·mL-1;经鉴定,PJ3为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真菌.PJ3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分别为:0.5 g·L-1硫酸镁,1.5 g·L-1磷酸氢二钾,1.5g·L-1磷酸二氢钾,10.0 g葡萄糖,15.0 g酵母浸粉,培养时间为132 h,培养温度为28 ℃,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180 r·min-1,装液量(体积分数)为28%.  相似文献   

13.
利用正交设计L9(33)考察3种植物生长物质对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增殖培养的影响,得到金线兰茎段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MS+BA3mg/L+KT0.5mg/L+NAA0.2mg/L+蔗糖30g/L,3种植物生长物质作用强弱依次是:KT>BA>NAA。  相似文献   

14.
开唇兰的价值与研发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世界有 4 0余种开唇兰属植物 ,我国有 2 0种 ,2变种 ,其中花叶开唇兰和台湾开唇兰最有价值 ,既是我国民间使用的一类珍贵中药材 ,同时又是室内观赏植物珍品。本文介绍了开唇兰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开唇兰的形态特征与观赏价值 ,以及开唇兰的药用价值与研发概况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金线莲大棚栽培过程中影响其生长的因素,包括生长基质、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及抗菌等条件因素.分别对大棚栽培金线莲和野生金线莲进行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维生素C、氨基酸以及无机元素等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大棚栽培金线莲的含水量、维生素C、粗蛋白、粗脂肪及氨基酸含量较高,而灰分和总糖分含量则比野生植株的低,说明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与野生金线莲的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中,Mn、Fe、Zn、Pb、Cu、Cr、Ni、Co、Cd等9种微量元素的质量比分别为171.1、95.7、78.9、4.8、3.7、1.2、1.1、0.3、0.1 mg/kg.与野生的比较,大棚栽培的金线莲中除元素Ni外,其余元素含量均比野生的低,说明不同生长条件对金线莲营养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表明金线莲的大棚栽培基质配方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6.
EMS诱变南高丛越橘及抗旱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高丛越橘品种V5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用甲基磺酸乙酯对其茎尖分别以0.1%,0.2%,0.3%,0.4%,0.5%的浓度进行诱变处理,统计试管苗的平均增殖率,待其出瓶生根,长至15 cm高时筛选形态变异植株,统计变异率,并对M0代植株进行干旱胁迫,测定其抗性指标,从生理方面对抗旱突变体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从形态上,存在4种变异类型:叶片明显变大、花叶类型、分枝能力明显增强、叶片皱缩;综合各个生理指标,0.4%和0.5%的甲基磺酸乙酯处理苗可能存在抗旱性较强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7.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外植体选择、消毒方法、愈伤组织诱导与种子萌发、不定芽、芽与原球茎诱导、继代与增殖培养、壮苗生根、炼苗移栽、组培苗与野生苗比较、多倍体诱导、人工种子等方面对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对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金线莲多糖提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乙醇提取黄酮后的金线莲滤渣为材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多糖的提取过程.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选定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温度3个水平进行响应面实验,建立金线莲多糖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回归分析及岭脊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提取过程中液料比为35∶1,提取时间和温度分别为2.2h和83℃时,金线莲多糖提取率的理论预测值为3.42%,验证值为3.47%±0.47%,两者相差不大,提取条件参数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药用植物米槁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以米槁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人工控水的方法,经预实验设3个水分梯度:CK(土壤相对含水量(80±5)%)、MD(土壤相对含水量(60±5)%)、SD(土壤相对含水量(35±5)%),研究了米槁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同一实验期内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RWC逐渐降低,电导率、MDA含量、渗透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增加.而同一水分处理下,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先大幅下降后小幅回升趋势;渗透物质、电导率、MDA含量和抗氧化系统都呈逐渐升高趋势.并且干旱胁迫越剧烈,米槁幼苗叶片RWC越小,电导率、MDA、渗透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越大,机体抵抗干旱反应越强.但总体而言,米槁幼苗表现出较强抗旱性,对水分条件的适应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以及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了解覆盖、松土对缓解油茶干旱的影响。【方法】以6年生‘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干旱覆盖及干旱松土4个处理,对其花径生长量、花苞长生长量、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出油率进行研究。【结果】4种处理之间空气温湿度、光照以及土壤温度的差异不显著,而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就花苞生长而言,干旱胁迫状况下花径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1.01%,而覆盖、松土使花径生长量较干旱胁迫条件分别上升5.05%、9.81%,但两种措施缓解干旱效果不显著;在干旱胁迫状况下花苞长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3.70%,而覆盖、松土相对于干旱胁迫使花苞长生长量分别增加了13.65%、15.16%,2种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影响。就油茶籽产量而言,与自然状况相比,3种干旱处理单位面积油茶鲜籽产量明显下降,其中没有任何缓解措施的干旱胁迫产量最低,覆盖及松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鲜籽产量的影响。在油脂转化期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影响较大,干旱胁迫相对于自然状况使茶油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了45.73%,覆盖及松土相对于自然状况分别下降了24.14%、27.40%,说明缓解干旱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带来的影响。【结论】干旱胁迫对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对花径、花苞长生长的影响相对不显著,覆盖和松土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生长、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但对花径生长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