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报告——自然哲学方向》旨在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对近些年来围绕“恩格斯传统下自然哲学”研究做一次综合性的调查,以形成对“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中“自然哲学”方向发展状况的概述。“恩格斯传统下自然哲学(自然观)”的研究曾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由于诸多原因如研究人数减少、学科平台单一和科研立项较少等原因作用下,该研究方向逐渐弱化。但近些年,“恩格斯传统下自然哲学(自然观)”的研究有逐步回升的趋势。在我国日益重视生态问题的大背景下,许多学者从“恩格斯传统下的自然哲学(自然观)”出发,站在多个角度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开展研究,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从未来学科发展与建设角度考量,在集中研究团队、确定研究主题、培养研究人才与搭建多种学术研究平台等方面,都可以有效拓展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空间,构建新的问题研究领域和形成新时代该领域的研究话语。  相似文献   

2.
氧氢氮的翻译:1896-1944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oxygen、hydrogen和nitrogen是近代化学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名词,它们在1855年由英国传教士合信以“养气”、“轻气”和“淡气”介绍到中国来。从字表面上,“氧气”、“氢气”和“氮气”这三个中文元素术语要比英文的oxygen、hydrogen和初nitrogen看来更具规则性,但这规则性并不是反映西方化学意义或理论的规则,而是中国自然哲学现和造字规则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1996年11月4日至6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番禺理工学院、山西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96全国自然哲学学术研讨会”于广州市郊的番禺理工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5名学者聚首风景秀丽的青山湖畔,就“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和中国哲学中的‘自然’问题”这一主题阐释了各自的观点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近年来,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的自然哲学研究逐渐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已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并出版了若干文集。但这种关注的出发点、研究途径和视角却各有不同,有的是出于科学哲学的研究困境和理论要求,有的是出于环境和生…  相似文献   

4.
“时间性”的突现可以看成是20世纪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最重要的主题。时间引人自然,历史引人科学,是本世纪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最重要的理论成就。古典自然哲学建立在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古典科学的基础之上,其自然概念中基本上缺乏“时间性”这个维度。黑格尔就把自然规定为无发展的。爱因斯坦也不认为“时间性”对于物理实在有何本质的意义,他有过这样的话:“对于我们有信仰的物理家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分别只不过有一种幻觉的意义而已,尽管这幻觉很顽强。”牛顿动力学方程中时间参数以平方形式出现,改变正负号对方程没有影…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中旬,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南京财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协办的全国“和谐社会与人工自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规模大、内容丰富,报告人的层次、报告水准和问题覆盖面及深入程度都是历年来自然哲学研讨会之最。百余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昭示了人工自然研究的巨大吸引力,也表明研究队伍日趋壮大。在本次会议上,关于人工自然的理论研究也彰显了现实的辐射力和发展的巨大潜力。会议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朱熹自然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刚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11):33-35,48
选择中国思想史原创性代表人物朱熹的自然哲学进行个案研究。对于整理、发掘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这个巨大的思想宝库,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理论价值,文章概要阐述了作者十几年来运用历史与逻辑的方法,对朱熹自然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2000多年,“道气”自愿思想经历“合-分-合”辩证发展历程。今天,道气统一论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哲学理论思维的结果,顺应了 “欧美和中国文明的合流”,开辟新世纪更广阔的自然哲学思想发展道路。道气辩证统一增强了自身理论思维的活力,并与现代科学中中“宇宙起源与演化学说”:、“混沌学”等产生沟通,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与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评徐刚《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论稿》张 文 彪(福建省社科院 哲学所,福建 福州 350001)  作为中国历史上“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学术界大概没有对之感到陌生的。国内外研究朱熹学术思想的论著数不胜数。但饶有深意的是,作为朱熹思想有机整体一部分的自然哲学内容,除了个别论著有过一些零星阐发和引述之外,鲜有系统、理性的力作。这正是徐刚先生所著的《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论稿》(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得以作为第一本全面阐述和评论朱熹自然哲学思想专著而出版的因由。我得坦率地承认,《朱熹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的诞生,以其纯净的理性之光照亮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但也曾使许多人陷入了思想的迷雾之中.“数术穷天地”始终是中西哲人和数学家宏大的理想与不懈的追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正是占星术与数学纠缠不清的历史根源.明朝学者徐光启曾愤然批评中国古代“数有神理”的思想为“妖妄之术”.回顾历史,西方科学也是从古巴比伦“占星术”的迷信,到“万物皆数”的神秘主义,然后发展成为宗教理性,再到自然哲学,最终在数学思想方法与实践精神的引导下,才创立了宏伟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李约瑟的中国自然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鹰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1):37-39,49
本文认为李约瑟以东西文化和古科学两种比较研究为方法论基础,对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基本属性、思维范式、哲学影响和科学意义作出了独到的研究。他所由此形成的一套中国自然哲学观对于我们正确评价和开发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是科学活动之灵魂和动力,在方以智科学实践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科学精神与西方近代科学精神的共存和融合,它们是:“穷理极物”的求索热情、“物共一理”的理想观念、“集千古之智”的宽阔胸怀和“以实事证实理”的怀疑实证精神。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2):F0004
《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为月刊,每期112页,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交叉、跨学科的哲学社会科学性学术刊物。学术论文涉猎面广,学术信息量大,反映自然辩证法界的最新成果和学术活动全貌。设有以下栏目: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自然科学和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学科建设、教学研究等,同时通过“论坛”和“专题研究”聚焦热点问题。本杂志依托学科和人才优势,重点加大对前沿问题研究和对国外最新理论进行评介的组稿力度,欢迎真正有个性和特色的原创性成果,是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简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学术来源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及其学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传统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哲学传统。共发展经历了1930年以前的“科学为本”阶段,30至40年代的多种流派竞争阶段、50到80年代初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成形和发展阶段及其后的国际化开始阶段等4个不同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是“科学为本”观念支配时期,后两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支配时期,其特色在于巨大的社会影响,现实关怀的基本品格和人文关怀的优良传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1990年,《自然辩证法通讯》的名誉主编于光远先生最早提出,在中国自然辩证法工作者中间存在着一个哲学学派。“这个学派是站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学派,但又不是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学派,因为它比一般辩证唯物主义者更加注意对自然的研究,更加关心并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新成就,更加关心并重视世界自然哲学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2月28日至29日,由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国自然哲学的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召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吴彤教授,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京大学萧玲教授,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朱宝荣教授,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大学林德宏教授,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  相似文献   

16.
与儒家"向内觅理"有别,道家重视外向的"天之道",对自然之源和万物之本多有探讨,形成了独特而深刻的自然哲学思想,诸如"道""朴""无""有""阴阳"等自然哲学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道生万物"的宇宙创生观,"负阴抱阳"的自然运行观,"道通为一"的世界统一观等自然哲学思想.这些概念和思想被现代物理科学,特别是量子物理学所...  相似文献   

17.
经历2000多年漫岁月的洗礼,兵器自然哲学思想的胚芽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构筑现代自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也是本世纪一系列科学理论新的生长点,韩非子“矛盾之说”已发展成为现代“矛盾对立统一”的宇宙观。胡非子“令合弓矢”的观战也成为现代条件下探索自然界互补性,并协关系,生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由来与词义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认为,就目前所知,中国古代“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物理”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情况表明,其基本含义是泛指事理、道理、情理;通常是指万物之理,或称“大物理”,有时寓有自然规律之义。这种含义与西方古代“物理”一词的含义基本相同。该文还认为,日文“物理学”一词的翻译受到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深刻影响,且由西文PHYSICA或PHYSICS一词译成中文“物理学”的时间可能早于译成日文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物理”一词原由来与词义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认为,就目前所知,中国古代“物理”一词厚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物理”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情况表明,其基本含义是泛指事理、道理、情理;通常是指万物之理,或称“大物理”,有时寓有自然规律之义。这种含义与西方古代“物理”一词的含义基本相同,该文还认为,日文“物理学”一词的翻译受到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深刻影响,且由西文PHYSICA或PHYSICS一词译成中文“物理学”的时间可能早于译成日文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应该致力于我国国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科学技术的含量一直偏低。事实上,处在跨世纪边缘上的中国现代文人,也依然没有完全摆脱经学独尊的文化阴影。虽然,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扯起了“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可是,热闹了不到三年,便是“其焰渐衰”。“国粹”仍然重于科学;武断依旧强过说理。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国民的科技素质从来就没有被很好地培养过。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已经被我国国民切身地体察到了。“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充斥了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