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板块学说看科学革命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革命问题,是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较为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已据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几个著名的案例对科学革命的一般特征作了讨论。本文拟从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一次革命,即板块学说革命出发讨论几个值得继续探索的理论问题,以期对建立科学革命的一般图象提供进一步思考的资料。鉴于板块学说的历史一般已为人们了解,故本文中这方面的叙述将尽可能缩减。1、关于科学革命的实质。一些其它案例的研究已经指出科学革命虽然伴随着科学理论的进步,但它的实质不能归结为这方面的变革,而是更为重要的科学观念的变革。板块学说的案例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现代地学革命之所以称为革命,不是因为板块构造理论简单地代替了以前的地球构造理论,而是因为以板块构造理论所代表的新的活动论地球观(或地  相似文献   

2.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有其合理性。质疑难题的“无科学说”、“伪问题说”和“有毛病说”涉及到历史观、科学观、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无科学说”只承认中国古代有技术而不承认有科学,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种西方中心论;“伪问题说”反对科学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是一种科学特殊论和唯近现代科学论,带有“辉格”的色彩;“有毛病说”反对假设的和逆史实的编史学,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不利于历史学的现代化。以上诸说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点,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反对李约瑟创立的中西科学史研究的比较法。“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中西科学史研究比较法的杰作,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和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因此,应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西科学发展史和理解“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3.
正在讨论拟定中的《空间活动管理条例》中,到底是用“空间活动”还是用“航天活动”,应该说在这两者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这两个词在英语中都是space activities,都是指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和回收等活动,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还是用“空间活动”好一些,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莫斯科方法论小组(MMK)是苏联(俄罗斯)哲学和逻辑学史上时间跨度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学术共同体之一。MMK的杰出领导者季诺维耶夫最早研究了马克思《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深刻揭示了《资本论》蕴含的辩证逻辑和科学逻辑;谢德罗维茨基是MMK的精神领袖和有力组织者,在他的领导下,MMK经历了思维研究、活动研究和一般方法论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相应地形成了内容-发生逻辑、活动论和系统-思维活动方法论三种范式。MMK主张的方法论主义和发起的方法论运动是20世纪60-80年代苏联“新哲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了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转向”。MMK为科学哲学在苏联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和人才基础,时至今日,MMK倡导的“社会-文化范式”和“方法论思维”对俄罗斯科学哲学未来发展和分析方法都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对《道德经》和《周易》中的相关思想来源进行分析,指出在对宇宙生成模式的构建上儒道两家是一致的;还讨论了"和而不同"理念对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作用;认为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不但规定了后世宇宙论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到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假设的语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哲学家Pepper的根隐喻理论是形式论、机械论、有机论和语境论这些世界假设的基础。形式论的根隐喻是形式的相似性,机械论的根隐喻是机器,有机论的根隐喻是有机生长,语境论的根隐喻是历史事件。语境论是Pepper极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整体论哲学学说,“变化”和“新奇”是其主要概念,并由这两个概念衍生出一套亚概念,用来说明事件的变化和发展。语境论的优点在于着眼于现实目标的分析,缺点是分析范围广,精确性弱。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出现的科学编史学“内史论”与“外史论”之争,虽然各自能一定程度上解释科学的发展现象,但过于极端的做法并不能令人满意,对于科学发展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而依托苏联(俄罗斯)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三位代表人物形成的“综合论”学派,具有辩证且立体的学派理念、目标方向、特征表现,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学术眼界。对于学术界更全面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成果、科学活动、科学价值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吉尔伯特是哥白尼学说的支持者,他相信地球周日自转。但在仅有的两部著作《论磁》和《论世界》中,吉尔伯特没有对地球公转表态。科学史家大多认为吉尔伯特对地球公转持犹豫态度或没有接受。文章对吉尔伯特著作中与宇宙观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研究,以多重证据论证吉尔伯特所构造的天体运行动力体系基于日心体系,并为地球公转做了理论准备。文章认为,吉尔伯特并非在地心和日心体系之间徘徊,而是出于宗教考虑回避直接讨论地球公转。  相似文献   

9.
简评“西学源于中法”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明末西方科学传入中国至清末,一直存在着时起时伏的“新旧之争”。在这种斗争中出现了一种“西学源于中法”说,此说对清代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清代科学思想史上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试就数学发展的情形,对它的形成过程、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一、“西学源于中法”说从目前笔者见到的资料考察,此说最早由康熙提出,经梅文鼎(1633—1721)、梅(?)成  相似文献   

10.
甲:上一次我们讨论了坂田模型方法论的一些问题。但是我还听说坂田模型以及在这个方向上的一系列工作是和武谷三男教授的“三阶段论”分不开的。乙:武谷所提出的“三阶段论”是日本理论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论,它对于日本理论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性问题是随着近代科学一同产生的。当伽利略把“实验方法和归纳法与数学演绎法结合起来”创立近代科学时,科学就面临了合理性问题:如此建立的理论何以是可接受的?面对来自宗教和哲学的攻击,作为科学家的伽利略自然而然地对科学合理性作了如下辩护:1.科学是可经验的;2.科学是合逻辑的。稍后形成的近代西方哲学和19世纪后半期形成的实证论哲学,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按照伽利略所设定的“经验和逻辑”框架来对科学合理性进行哲学层面的论证。但是,无论是从笛卡尔、洛克经莱布尼茨、休漠到康德的知识论哲学,还是孔德、马赫的实…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赫姆霍兹的早期能量守恒研究工作的讨论,指出早在1842前后,赫姆霍兹就已基本形成了能量守恒的思想,“论能量守恒”一的问世,是他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论证的结果。针对现代科学史界对赫姆霍兹在能量守恒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所存在的分歧,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一步指出“论能量守恒”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很高理论价值,而且开创了一种新的有别于实验研究的方法;它的问世标志着理论物理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正在讨论拟定中的《空间活动管理条例》中,到底是用“空间活动”还是用“航天活动”,应该说在这两者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这两个词在英语中都是space activities,都是指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和回收等活动,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还是用“空间活动”好一些,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参同契》与中国古代炼丹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魏伯阳所撰《参同契》,标志着中国古代炼丹学说体系的初步建立,并对后来道教炼丹术中各种理论的创立、实践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唐宋以后,各代学者对《参同契》的内容颇多歧见,但通过对《参同契》炼丹内容的具体释读,发现其炼丹学说可概括为“丹鼎小宇宙论”、“丹药生成化合论”、“丹药五行反应论”和“铅汞大丹论”4个方面,同时还揭示了道教炼丹学说中的时空浓缩效应以及决定炼丹药物是否珍贵的“金精”、“水基”实质与“两孔穴法”原则。  相似文献   

15.
技术哲学语境下的“技术生态”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背景:技术建构论自身的缺陷与当代技术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要求技术观作出新转变;在学科交叉背景下,生态学为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技术生态是对技术体系内部或外部各层次、各要素之间在共同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联动关系的一种形容与描述方式,其早期形态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组合工具。技术生态的判定标准有两条:至少由两种功能不同的技术构成,且技术之间要具有互补关系;技术之间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技术生态的基本结构分为由技术间互动构成的内部生态和技术与环境互动构成的外部生态。在一定意义上说,技术生态论是一门“关系”哲学,它强调社会与技术之间、不同技术体系之间的依存性、共生性与和谐性,追求发展过程的科学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持召开的“科学发现的模式”学术讨论会,于7月10日至18日在中央党校举行。参加会议的除15篇论文的作者外,还邀请了物理学、生物学、地学、化学等有关学科的学者担任特约评论员参加评论。这次讨论会是在去年第三次全国科学哲学讨论会后逐渐酝酿的。第三次全国科学哲学讨论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讨论科学发现问题(关于那次讨论会详见李醒民、黄亚萍:“记第三次全国科学哲学讨论会”,《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年第6期)。会议期间,商定今后要基于案例研究探讨科学发现的模式,并于今年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加以讨论。会议共进行八天,上下午各讨论一篇论文。这些论文分别讨论了下述科学发现的模式:板块构造学说,拉瓦锡氧化说,哈维血液循环论,细胞和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华生-克里克DNA学说,斯佩里心脑相互作用论,哥白尼学说,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牛顿引力理论,法拉第电磁感应和力线  相似文献   

17.
弗雷格在他的经典文章《论涵义和指称》中,提出并讨论了有关同一性的两个难题: “a=b”与“a=a”这两种形式的同一语句何以会有不同的认识价值?(我称此难题为“同一语句难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正在朝着认知主义发展,它们在理解科学本质时仍存在内在论与外在论、自然化与社会化的争论。本文认为,要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问题,就必须把认识论置于“文化建构论”之上。以文化建构论为基础,辩证地理解认识的形成、发展、认识的标准、科学的本质等等。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组织问题和自治问题 用两个题目就可以概括现代对科学所进行的讨论:一是(在特定的期望成就意义上的)科学的组织问题;一是科学的自治问题。尽管在这方面不乏疑义,但在这两种情况之下,似乎科学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系统立于我们面前,且我们应该更好地组织这个系统或使其自治。人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把“组织”和“自治”这些概念同“方法”和“理论”——科学论的两个古老题目——直接联系起来。当把科学看成是一种社会系统时,它究竟是什么含义人们还不清楚,甚至连此系统的界限范围和信息加工的实际过程这些问题也在探索之中。当人们把科学分析为一种社会系统时,更为详细地考虑  相似文献   

20.
自然规律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对其性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富有争议的哲学观点。伍德沃德基于不变性的自然规律观是在维格纳思想的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必然性、最佳系统分析和反事实论等问题后,提出了一种新兴的规律性质观。伍德沃德认为自然规律是以不变性为基础与本质特征的,而科学的过程就是在初始条件与自然规律之间进行切割的过程。无疑,这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与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的复杂性思想相互呼应。伍德沃德基于不变性的自然规律避免了关于规律的规则论及形而上学普遍必然性等学说所面临的困境,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