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模具工业素有"工业之母"之称,不断快速推广各项世界级的新技术。其中,热流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尤为突出,成为该领域的一种关键技术。本文阐述了热流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知识,分析了热流道模具的设计重点(涵盖导热与冷却、热量排布、强度控制、进胶平衡等),并介绍了热流道选型方法,以便将热流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模具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第一批实测大地热流数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甘肃省第一批大地热流测试数据,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热流值变化范围为56—86mW/m~2,平均值为67mW/m~2。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流电源加热毛细管中心线的方法,研究了毛细管直径尺寸和位置倾角对毛细管中液氮临界热流密度(CHF)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毛细管的直径尺寸和位置倾角对CHF有很大的影响,并可推断临界热流密度并非随管径增大单调增大,而是在某一最佳管径处存在一峰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过冷核态池沸腾热传递的分形模型,根据加热表面活化点的分形分布得到了过冷核态池沸腾热流密度的表达式.从该模型中发现过冷流动沸腾热流密度是壁面过热度、流体的过冷度、流体的接触角与流体物理特性的函数关系,并且没有增加新的经验常数.对不同的过冷度,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是极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5.
一类冷却系统的双控制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带活动边界的发汗控制系统,把发汗剂秒流量与气动热流密度综合在一起作为双控制元讨论了发汗冷却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利用泛函数分析方法证明了冷却系统双控制元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板翅式换热器平翅片在混合热边界条件下的传热特性,得到了雷诺数Re=400和Re=1 000的层流流动中,混合热边界条件下的翅片流道的局部努塞尔数和平均努塞尔数沿无量纲轴向距离的分布,并与相同雷诺数下等壁温和等热流边界条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热边界条件的平均努塞尔数比等壁温计算条件下平均努塞尔数高出3%~4%,比等热流计算条件下平均努塞尔数低26%~27%.因此在此类换热器传热性能设计时应采用等壁温条件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ANSYS的北方寒冷地区玻璃窗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了北方寒冷地区普通单层玻璃窗在不同厚度下的温度分布、热流密度分布及整个玻璃窗的传热系数,并分析了其特点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玻璃厚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玻璃窗的节能效果,为建筑节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徐家围子断陷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热率特点及其对地温场的影响。利用18口重点钻井内3 062个自然伽马值,依据自然伽马与生热率(GR-A)之间的关系,计算其生热率的数值,建立岩性-生热率的对比图,估算研究区放射性物质生热对大地热流的贡献以及对深部地层的增温效应。结果显示,徐家围子的平均生热率为(1.229±0.394)μW/m3,岩性是生热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流纹岩的生热率最高,平均值为2.30μW/m3,凝灰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的生热率平均值也较高,分别为2.19μW/m3、1.75μW/m3、1.69μW/m3,而砾岩的生热率最低,为1.00μW/m3,砂岩的生热率平均值为1.07μW/m3,泥岩的生热率平均值为1.72μW/m3,煤的生热率平均值为1.32μW/m3。根据地层生热率,估算徐家围子沉积层生热贡献的热流为4.92 mW/m2,约占地表总热流70.5 mW...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变得越来越小,发热量却普遍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高热流密度电子芯片的温度控制技术对微电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电子芯片的发展为背景,结合微电子技术的最新成果,详细介绍了几种对高热流密度电子芯片的温度控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讨论热流密码体制的一类非线性伪抛物型模型,运用线性变换使伪抛物型方程(3)的初边值条件齐次化,在再生核空间(3,2)(D)中,利用再生核的方法,构造(3,2)(D)空间上的近似再生核un(M),证明了此算法的收敛性并给出了误差估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热流现象以及广义温度场。有界区域热源不存在时由拉普拉斯方程决定问题。文中并介绍了实验方法去探讨数个固体的温度场,验证了数学理论给出的数据。本文的偏微分方程解法广泛,可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并将计算机的数学理论简化了,读者可不应用计算机分析而用代数方法自行算出并实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讨论热流密码体制的一类非线性伪抛物型模型,运用线性变换使伪抛物型方程(3)的初边值条件齐次化,在再生核空间W(3.2)(D)中,利用再生核的方法,构造形W(3,2)(D)空间上的近似再生核un(M),证明了此算法的收敛性并给出了误差估计式.  相似文献   

13.
当地下水平埋管的流体为热流体时,利用形状因子理论,通过控制变量法逐一分析管间距和地下埋深等因素对水平埋管散热量的影响,得出在一定范围内,管道散热量随着管径、管长和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其中管间距的影响最大,管径的影响最小。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参数,可以减少管道的热损失,减少能量浪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房屋结构和材料发射率对地暖辐射传热的影响,将房屋各表面简化为灰体,通过应用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兰贝特辐射定律、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等,建立了地暖辐射传热的三维模拟算法,并且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的方法计算非节点位置的热流密度.通过分析表明,房屋结构和材料发射率均对地暖辐射传热有很大的影响.与理想的黑体情况相比,建材...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电子器件的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设计了阵列式射流与微小通道热沉相结合的闭环回路冷却系统,并进行流动及换热性能测试.通过实验探索了系统运行工况参数如流量、背压、工质除气和入口过冷度对冷却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结构尺寸参数(射流孔形状、射流孔直径d、射流高度H)下热沉换热及流动性能的差异.实验数据与现有文献中经验关系式的预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6.
王恒  苏新军 《河南科技》2022,(2):98-101
本实验研究了由铜柱作为支撑结构且50%铜柱套有烧结铜粉片作为吸液芯的均温板的传热性能.实验中采用铸铝板模拟电子发热元件,通过调整直流电源的电压,在1.6~21 W/cm2范围内改变加热散热元件的热流密度,分别测试了相同散热面积的均温板与纯铜板的散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功率达到170 W时,均温板蒸发面热源中心点处...  相似文献   

17.
应用对流换热的过程描述对等热流边界条件平行平板间的层流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不论是发展段还是充分发展段,壁面上由于速度引起的对流传输作用为0,但速度梯度对壁面法向方向热通量的对流传输有贡献,从而壁面上法向热通量是对流方式传输的;速度梯度作用在入口段较强,随流动的发展而减小,充分发展段该作用为一常数;由于速度梯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用脉冲激光模拟微小圆柱陶瓷棒的脉冲内热源情形,实验研究了脉冲内热源对圆柱陶瓷端面温度场变化施加的影响.实验发现,陶瓷棒端面存在温度波动等非傅里叶导热现象.并且用存在内热源项的双曲导热控制方程和热量波动传播理论解释并定性地模拟了这种非傅里叶导热过程,得到了热流波动传播的实验证据.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热弛豫时间τ对微小空间尺度下非均质材料的急速传热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涡流缓速器的散热性能直接影响缓速器的制动性能,而缓速器转子的对流换热在其散热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电涡流缓速器实际工况出发,对两种机械结构的缓速器转盘进行了热流耦合分析,对转盘的受热关键区域进行逐层分析,探讨了转盘的对流散热情况和热应力集中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改变缓速器的转子结构能有效改善其流场情况,增加层流的比例,减小紊流的情况,对降低缓速器的工作温度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恒热流壁面平板通道填充多孔物块的流动换热进行了相关研究,分别采用Brinkman-Forchheimer-Darcy流动模型和局部热平衡模型描述多孔介质内的流动和换热,重点研究了多孔物块的填充位置和物块高度对流动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多孔物块在纵向上位于通道中心区域时,强化传热效果最好;随着填充多孔物块高度的增加,壁面Num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流动阻力系数却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