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现状,该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5—2021年关于矿物肥施用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论文,并利用文献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的年发文数量、文献被引频次、核心作者与国家(地区)、学科分布及关键词进行分析,追溯探讨了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研究的发展概况及热点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995—2021年间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研究的发文数量不断增加;中国总发文量位居世界第1,但相关研究创新性仍需进一步提高;核心作者组内联系较紧密,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涉及环境科学、林学和农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热点集中在土壤养分循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等方向.未来应加强矿物肥对土壤碳循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等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连续27年不同施肥小区土壤肥力差异的分析研究表明,多年连续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作物产量,调整和改善土壤PH;单施化肥或有机肥——无机肥混和施用,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含量及供肥强度,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冠下“肥岛/谷”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岛"是土壤养分向植物冠下聚集的现象.为探讨温带河口湿地盐生植物柽柳灌丛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2013年5月在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的潮间带碱蓬群落和紧邻的潮上带柽柳群落分别选取长势良好,株高和冠幅比较接近的3株柽柳,分析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养分在柽柳灌丛下富集情况,结果发现:碱蓬群落养分平均含量、碳氮比都小于柽柳群落;碱蓬群落中柽柳冠下土壤0-20cm深度表现出"肥谷"效应,AP在土壤表层和次表层"肥岛"效应不明显,4个养分指标都在30-50cm土层表现出明显"肥岛"效应,此为"肥岛"初始阶段;柽柳群落中柽柳冠下土壤表层养分富集明显,土层上部"肥岛"效应大于下部,为"肥岛"发展阶段.群落所处地理位置和受海水影响大小是影响柽柳冠下"肥岛"发育的重要因素,而"肥岛"效应是推动河口湿地群落演替和湿地演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室内模拟田间试验条件,研究了N、P肥对红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肥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下降;施P肥脲酶、脱氢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轻微上升;N、P肥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很小。施肥引起了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鉴于取土田块施肥以无机肥为主,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将更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连作障碍的概念,对汉中市大棚蔬菜连作障碍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实行科学用肥、淹水排盐、调整土壤pH值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辽市天然草地土壤性状特征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通辽市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天然草地类型的基础上,运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并归纳出通辽市天然草地土壤性状特征:(1)天然草地土壤质地偏砂,土壤结构多为无结构或小粒状结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以及土壤阳离子代换量都较低,土壤容重偏大,田间持水量较低;(2)天然草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显著缺乏且有下降趋势,致使生物产量下降;(3)天然草地盐渍化加重,处于荒芜状态;(4)天然草地土壤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失衡.针对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日益恶化的局面,提出了整治对策:(1)退耕还林还牧,实行乔、灌、草结合,以林固沙护草,以草保林养牧,培肥风沙土;(2)采取玉米秸秆造夹层种稻及引种耐盐碱的优良牧草品种和工程措施,改良盐碱地;(3)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革种植制度,实行草田轮作,控制水土流失;(4)扩大林地,改良草地,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杉木建柏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杉木建柏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土壤团粒组成、养分状况和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大团聚体数量增加,通气性和渗透性增强,土壤结构性能变好;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均得到提高,土壤保肥性能加强;土壤的水解性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因此,杉木建柏混交林具有较好的土壤培肥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8.
沈亚兰  苏宏斌 《甘肃科技》2011,27(6):163-165
通过综合分析景泰枸杞地土壤养分状况,结合枸杞需肥特性与土壤供肥等综合因素,提出了枸杞生产需肥的合理配比,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维持土壤肥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研究施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便深入理解施肥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过程与机制。采用数据整合方法,综合分析了施肥(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加无机肥和无机肥加秸秆)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密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认为:①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生态系统,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研究很少; ②不同施肥类型对土壤动物(蚯蚓、弹尾目、蜱螨目和线虫)的密度和多样性有正向、负向或无作用。施用无机肥对土壤动物密度和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增加了蚯蚓、弹尾目密度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s index),施用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或者秸秆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施肥作为农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措施,与单纯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生产能力。但是,施肥对土壤动物,特别是在森林土壤动物的影响机制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研究高吸水性树脂对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影响。主要研究了交联聚丙烯酸类保水剂对土壤中氮、钾、磷成份的吸附与解吸试验;探讨了保水剂对氮、钾、磷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应用MODIS数据进行土壤盐渍化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盐渍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成因和表现形式,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探讨了利用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对区域性盐渍化土壤进行分类评价的方法.以银川平原为例,选用分辨率为500 m的MODIS遥感影像数据,运用非监督图像分类方法中的ISODATA算法,对该区域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和分布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银川平原区内,非盐渍化土面积约4 088.50 km2,重度盐渍化土面积约170.00 km2,中度盐渍化土面积约659.00 km2,轻度盐渍化土面积约1 653.50 km2.与实际调查资料对比,得出本次分类结果精确度为77.6%.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与Geo-CA模型的半干旱区土壤盐碱化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盐碱化是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利用地理元胞自动机对复杂系统时空动态演化过程具有较强的计算与模拟能力的特点,以吉林省西部盐碱化土地为研究区,在GIS的支持下系统分析了土壤盐碱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建立了基于Geo-CA的土壤盐碱化动态模型,模拟了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发生发展的时空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对郑州市郊区蔬菜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不同蔬菜种植时间、不同蔬菜种植模式的21个典型样点,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蔬菜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蔬菜有机肥提供的氮质量分数为47.13%~86.00%,五氧化二磷为87.45%~99.78%,氧化钾为85.78%~96.48%;黄瓜、辣椒、番茄、芹菜、菜豆、茄子6种蔬菜氮用量比推荐用量高出1~11倍;五氧化二磷用量比推荐用量高出1~8倍,钾在茄子、番茄和菜豆的用量比推荐用量高出1倍多,在辣椒、黄瓜和芹菜上的用量低于推荐用量;不同农户之间肥料用量和蔬菜产量差别较大;不同区域和农户之间土壤理化性状差别较大.调查还发现,样点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的质量比和全氮质量分数较高,土壤磷素和硝态氮累积严重,速效钾含量偏低,有明显的盐渍化现象,但土壤酸化现象不明显,叶菜类蔬菜硝酸盐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14.
福建厦门城市绿化受到过高的土壤含盐量的影响.为了减少土壤盐分过高对绿化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我们对厦门岛西海岸市区绿地28个土壤剖面总盐、Na^ 、Cl^-含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岛西海岸绿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土壤平均含盐量为1.86,变化范围为0.28~9.33,有70%左右的土壤剖面发生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表层(0-20cm)、中层(20-40cm)和底层(40-60cm)土壤平均含盐量分别为1.67、1.88和1.97。这说明从整体上来讲厦门岛西海岸市区绿地土壤处于脱盐状态.但这并不排除局部地点的积盐状态;土壤属NaCl型盐渍土。总盐中78%以上由Na^ 和Cl^-组成.这必须引起园林绿化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盐渍土盐化防渗与强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盐田底板盐渍土土层的防渗性及强度性能,根据盐渍土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盐化处理和盐化处理+碾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 现场原位渗透实验和室内物理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盐渍土的防渗性和土层的承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种方案均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潜在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概况,针对土地盐碱化现状提出了多种改良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三峡调蓄对长江河口土壤水盐动态和土壤盐渍化演变的影响情况,进行多年数据监测、土样采集和分析,通过对三峡运行前后河口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的对比分析和对该区不同水文年土壤盐渍化状况和特点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三峡工程对河口土壤水盐平衡影响的权重及规律.结果表明:三峡运行后的河口枯水年份北支江水位月均降幅20cm左右,咸潮入侵加剧,雨季地下水和土壤积盐加剧危及作物生产;三峡运行后的枯水年汛末秋季河口土壤盐渍化加剧,土壤呈Na质盐碱化趋势,土壤剖面盐分以表聚为主,丰水年份土壤盐渍化明显改善,土壤剖面盐分以底聚淋洗主;三峡调蓄后河口不同水文年土壤盐渍化演变的较大差异性表明该区土壤水盐平衡的影响因素中气候因素更显著,三峡10~12月蓄水易增加河口枯水年份秋冬季咸潮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风险,应采取合理的农耕灌排措施和Na质盐碱土改良措施防控河口枯水年份夏秋季土壤盐渍化风险.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冀东褐土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可浸提腐殖酸含量和胡敏酸 (HA)、富里酸 (FA)含量及HA/FA比值 ,使胡敏酸得到活化和更新 ,肥力提高 ;而长期不施肥或单施常量化肥 ,使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均有所恶化 ,土壤肥力水平下降。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是冀东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浅谈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生柏 《科技资讯》2009,(5):166-167
本文阐述了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原因及危害,提出了通过水利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并论述了盐碱地绿化材料的选择及其栽培技术问题,最后还进行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盐渍土区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机制是当前盐渍化、次生盐渍化产生的根源。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土壤水盐动态、地表水文格局及其生态效应、生态地下水位、生态需水等角度对盐渍土区生态水文过程进行研究和探讨,尚未能揭示清楚盐渍土形成和演化的生态水文学机制。未来需要就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机制,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其生态效应,基于生态水文过程的生态需水,以及构建流域尺度盐渍化生态水文模型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盐渍土区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恢复、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和谐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