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全盛期。在唐代绘画中,人物画占主流地位。外来的佛教和佛画深刻地影响着唐代的绘画,无论是题材内容、表现技法,还是人物塑造、色彩运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绘画题材除世俗的官僚贵族、宫廷仕女、凡夫俗子外,非尘世的佛、菩萨、天王等也大量出现。佛画的色彩被引进中国画人物画,一改往昔的古朴典雅而为富丽绚烂。唐代人物画空前繁荣,大师辈出,成就辉煌。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繁荣、最开放的朝代。唐朝统治遥遥领先的130余年里,由于唐朝君主圣明,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唐朝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的发展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忆昔》这首诗中对唐代开元盛世之时做过记载"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唐代也由此成为当时世界上军事最强大、社会最安定、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国家,是雄踞东方大地的强大帝国。唐朝是中国的盛世,用它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雄浑阔大的盛唐气象,给中国留下了不朽精神的财富和物质文明。唐代在政治上的长期统一、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使唐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及审美享受意识越来越强烈,,这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时机。唐代时期,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机,唐代绘画不但是中国封建时期绘画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绘画的高峰,唐朝时期人物画取得巨大的发展,其中以仕女画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设色是在特有的色彩审美追求和完备的色彩理论体系下形成的,有相当深的造诣和很高的艺术品位,堪称中国历代工笔人物重彩画的典范。主要表现在设色的主观性很强,手法相当巧妙,并善于利用材料的特质美和技法的有机结合,画风热情洋溢、大气磅礴、华丽高贵,画面给人用色主观、色彩对比强烈、平面感强、次序整洁、节奏韵律感强等装饰关。  相似文献   

4.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设色是在特有的色彩审美追求和完备的色彩理论体系下形成的,有相当深的造诣和很高的艺术品位,堪称中国历代工笔人物重彩画的典范.主要表现在设色的主观性很强,手法相当巧妙,并善于利用材料的特质美和技法的有机结合,画风热情洋溢、大气磅礴、华丽高贵,画面给人用色主观、色彩对比强烈、平面感强、次序整洁、节奏韵律感强等装饰美.  相似文献   

5.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绘画在此时也与不同地区的画法交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唐朝绘画仍以人物画为主流,仕女画又是这个黄金时代的点睛之作。这与妇女地位的提高有关,与妇女生活束缚较少有关,更与女子形象直接成为艺术的审美对象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刚 《科技资讯》2012,(28):228-228
油画人体写生课程是高等学校美术类油画专业所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油画人体课程一般是油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高级阶段,难度较大。油画人体也是绘画创作中较难的绘画题材,许多画家都以自己独特的色彩表现方式和方法来表现人体,通过色彩的丰富表现,传达出画家在油画人体创作中的色彩表达思想和个人情感,那么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是关系到学生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郑薇 《科技信息》2011,(6):280-280
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三大科(另两种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出现最早的一种,是中国绘画艺术独立和走向成熟的标志。人物画内容丰富多样,题材广泛。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三要素之一,色彩的研究与应用,直接关系到一幅艺术作品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绘画中的色彩语言被誉为最大众化的语言。色彩指的是画面中颜色与颜色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反映出画家对艺术规律的认识和驾驭情况,还传递着画家的智慧、气质、修养及生活阅历等精神层面的信息。绘画中色彩语言的应用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无论从东西方绘画史的哪一方面来看,每一个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每一个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邮驿为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尤其是唐代,由于国家的空前统一,邮驿也大为发展,这在《全唐诗》中有极为详细生动的展现。唐代的邮驿对唐代诗歌创作题材的拓展、作品的传播流传,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歌从题材内容到风格特点呈现多元化色彩,既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也与诗人特定生活环境有关,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其思想化的相对开放、明、活跃,建构了诗人多元化的人学价值观。他们受多维人学价值取向影响,常常在特定条件下,对其思想化心理加以调节、反思甚至重构,并把其复杂内涵真实反映到诗歌创作中,从而形成作品从题材内容到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艾青在诗歌语言理论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把“纯朴、自然、和谐、简约与明确”当作诗歌语言的最高规律,强调“绘画入诗”、“题材的语境”的重要性。从创作实践来看,其主要的语言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质朴自然.由于情感直达本质而产生了“动情”的艺术魅力;简约、明快,由于弹性强、张力大而给审美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想象空间,能够充分地释放审美着潜在的意蕴和情绪,从而获得极大的审美满足;艾青引绘画入诗使用色彩达34种之多,同一诗中不仅颜色间彼此协调,组织结构合理,而且与其主题也紧紧相扣,十分和谐、题材的变化导致语言使用材料的变化,语言为题材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语境。艾青在诗歌语言上对中国新诗的贡献表现在: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歌质朴自然的大众化语言风格;在新诗史上树立了精典大众化诗语的典范。艾青诗歌谣言对新诗的影响主流是正面的,但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物题材是青花瓷画的重要表现内容,到清代康熙时已达到了全面成熟,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绘画精湛,表现手法也灵活多变。作为青花瓷画人物题材的“高士图”也在康熙时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散论     
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文人画,戴逵、顾恺之的作品便是。建立唐代,诸如王维、郑虎之作,也被国人视之为文人画,只不过并未冠以“文人画”之名。到了宋代,文同、苏轼诸家之作,无论写竹画梅,还是图绘山水,都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这才被明清及近人直呼之为“文人画”。 元代文人画非常兴盛,名家倍出,特别是明清时代绘画的题材也更为广泛,它标志着绘画  相似文献   

1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仪态端庄的女子世人爱之。历代曾出现许多不少仕女的佳作,唐代仕女图是最为繁荣的时期,唐的端庄大度,宋的严谨细致,元的粗狂奔放,明的婀娜多姿。步入现代社会以后,粉彩仕女画继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打破了古老的陶瓷技法,与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的精神面貌相结合而创作出新的粉彩瓷上仕女,成为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独立的画种。  相似文献   

14.
在静物画中,阎平赋予其同等的生命张扬;而在她的系列绘画主题中,则始终贯穿着强烈的叙事性架构和用力突出的抒情色彩。阎平以日常状态进入绘画,她的绘画题材看似毫无惊奇,甚至更为尽力地日常化。欣赏她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静物、母与子的日常生活情形,以及小  相似文献   

15.
张贺 《科技信息》2007,(20):149
从美学角度来看,描绘静物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物品审美需求的反映.静物画题材非常富于绘画性,有着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另一方面,色彩静物写生就可以被视为色彩训练最基本的手段,它在绘画基础训练中又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实践证明不同的画者具体的绘画方法是不同的,应该寻找适合自己或者教学的方式、方法.但是都应改遵循先读后画、先造型,后色彩、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有目的性的,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按照步骤,去训练感受色彩能力.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在今天的艺术院校中,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科目。在职业中专的美术特色教学中进行色彩课的教学也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伴随着高等院校美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色彩教学也受到了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17.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其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唐代的政治经济也得到全面的发展,兼容并包的文化环境自然促进了边塞诗的创作.辽远的地域,奇特的风光以及独有的风情,为边塞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诗人由于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在独特的边塞风景描写中,也就寄托了丰富复杂的情感态度.本文旨在浅析边塞诗所表现出的独特地域特色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特征.  相似文献   

18.
林彬 《南昌高专学报》2002,17(3):28-30,39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画家不满足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不局限于就画论画,为画而画;追求传神。在仕女画的绘画作品中具体体现了三个特点:端庄娴静的德行美;潇洒飘逸的浪漫美;简约传神的形态美。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音乐的繁荣也是空前的,听乐成了唐代诗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量以音乐为题材的诗歌也就应运而生,在整个唐诗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以前,在这方面较少专门的研究。本文试图以音乐与诗歌这对姐妹艺术的结合为出发点,就唐代音乐对诗歌发展的促进及音乐题材诗的思想和艺术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就教于前辈学者和同代知音。 一、唐代音乐的繁荣及其对诗歌发展的促进 唐王朝初期的统治者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以隋的灭亡为借签,实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田园山水诗同古典绘画艺术有着极其相似的美学特质。王维是唐代著名的画家和山水诗人,他的诗作呈现出“诗画合一”的审美特色。这种艺术成因主要来自诗人创作时将写作与绘画两种技法的融合,诗人将白描、瞬间画面捕捉、色彩烘托以及构图方法融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诗画合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